回覆列表
  • 1 # 河半朝陽

    盛唐是一個浪漫於狂野的時代,這個問題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說明。

    1、唐朝統治者出身胡族,因而尚武,故此喜著胡服;唐朝前期社會開放,婦女參加社會活動較多,男裝較為方便;唐代婦女的自我表性意識較強,男裝可以體現女性身體各部位的曲線。尚武和開放,無疑是女扮男裝流行的大背景。

    2、從性別的角度來看,唐朝前期宮廷和上層社會活動中,不像其他時代那樣排斥女性。而這些女性的社會形象,往往是以男裝的模樣出現的。

    3、武則天和太平公主這兩個極具影響力的女性都喜穿男裝,必然會對社會風氣產生影響。

  • 2 # 鴨梨山大

    眾所周知,唐朝社會風氣和人們的思想都較為開化,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唐朝女性地位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與尊重,自盛唐時出現且盛行許久的“女著男裝”之風,更是打破了傳統禮教“男女不通衣裳”的服制(即服飾制度)約束。

      一、“女著男裝”之風始於何時

      其實“女著男裝”並非唐代首創,根據現有文字資料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夏朝,《晉書·五行志》就記載了“末喜冠男子之冠”,末喜(亦被記載為穏嬉、末嬉、妹喜、未喜等)是夏桀(歷史上有名的暴君)的寵妃,這位不安心於後宮生活樂於參與政治活動的女性,喜歡戴男人的官帽以及穿戴像男人一樣裝束,可謂女子男裝的先行者。

      齊靈公

      此外,《晏子春秋》也記載了齊靈公喜歡身邊的媵妾侍婢作男子裝扮,這一行為被民間女子一一效仿,可齊靈公卻下令民間女子禁止穿著男裝宮內則保留此風,這個做法引起民間的不滿。

      晏嬰

      最後齊靈公不得不接納晏嬰的建議禁止宮內宮外女子做男裝打扮,自此女子穿男裝的風潮才漸漸過去。

      到了唐代,“女著男裝”之風再度來襲,而彼時唐朝男裝與胡服相融合,男子日常穿搭標配是頭裹幞頭、身著圓領袍、腰繫革帶、腳蹬靴子,這也是唐高宗時期逐漸流行於女性之中的男裝穿搭,後來逐步演變為不用裹幞頭。

      這股風潮最初是從皇宮中流行開的,唐高宗時期的一次家宴上,太平公主就以“紫杉、玉帶、皂羅折上巾”的男裝打扮出席,唐高宗與武則天非但沒有斥責太平公主衣身著男裝不成體統,還笑曰:“女子不可為武官,何為此裝束?”由此可見,他們對於女兒著男裝的行為是默許的,從中也可瞭解到唐初已有“女著男裝”的現象,也是自高宗起,這一現象在民間廣為流傳。

      到唐玄宗時期,宮裡的婦人“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內外,斯一貫矣”,此時“女著男裝”不僅僅是顯赫權貴獨有的愛好,也為平民百姓所接受,宮內宮外、貴族民間,女子們身穿男式衣衫、腳踩男人的皮靴的裝扮也成為當時的時尚穿搭。

      唐武宗的愛妃王氏,就曾身著男子袍服陪同武宗外出狩獵,由此可見女子穿男服到唐後期仍然存在,只是此風已大不如前。

      在唐代,女婢穿男裝被稱為“袍褲”,這個詞原本的意思是把袍、衫的袖子脫下來纏在腰上,原本是一種男裝的穿戴的法,後來被用來代指代穿男裝服侍主人的婢女。

      透過唐五代時期的文學作品,也能看到“女著男裝”現象在民間的十分普遍。

      裴鉶的《傳奇·虯鬚客傳》中記紅拂為避楊素追捕“乃雄服乘馬,排闥而去”。

      李公佐《謝小娥傳》裡的女扮男裝為父報仇的小娥:“爾後小娥便為男子服,傭保於江湖間。”

      馬縞《中華古今注》裡愛著男裝計程車人之妻:“至天寶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內外一體也。”

      唐代女子身著男裝的形象在已出土的文物壁畫上也有所展現。

      二、促使唐代“女著男裝”之風興起的因素

      ▇開化的社會環境

      唐朝統治者多有胡人血統,對於胡人文化的認同與推崇也豐富著唐朝禮俗、服飾、音樂、舞蹈等諸多方面的發展。初唐時期開化的社會風氣,以及統治者性格奔放、不羈,也使得宗教禮數在唐朝難以得到嚴格地實行,因而“女子無才便是德”風氣並不明顯,這也讓當時女性社會地位有所提升,女子不再遵循舊制所要求的“行莫回頭,語莫掀唇,坐莫動膝,立莫搖裙,喜莫大笑,怒莫高聲。內外各處,男女異群。莫窺外壁,莫出外庭”,不僅可以自由參加社會活動,公主與外臣還能飲酒、對詩、遊戲等文化互動。

      此外,參加體育活動也深受唐代女性所喜愛,當時騎馬、射箭、打獵、蹴鞠等戶外體育活動較為普及,如果女性穿著儒群參與其中不僅活動不便還會產生危險,而基於胡服便捷、方便的特點改良後的男裝,便成了很多女子的選擇,這種的裝束不僅降低了危險係數,也便於隨時隨地馳騁疆場,“女著男裝”的普及也隨之加速。

      ▇男女平權意識的覺醒

      一直以來,唐朝與眾多少數民族都有政治、文化方面的交流,形成了多遠交融的繁榮景象,少數民族女性的直爽、灑脫性格,以及少數民族母系氏族中婦女能有較高社會地位的遺風,也在影響著漢族長久以來男尊女卑的思想,唐代婦女的社會地位也得到一定提高,在生活乃至政治方面都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

      同時,佛家、道家文化在唐代的興起,也讓大眾形成“眾生平等”“陰陽均和”等思想意識,為當時男女平權意識創造了有利條件,“男女不通衣裳”服制的打破也側面說明了這一點。

      三、“女著男裝”風氣的消失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國力受到損傷走向內憂外患的衰落局面,面對屢次胡人的入侵以及華夷意識的加強,唐朝對胡風也漸漸摒棄,女子也鮮少著男裝,服飾也轉回傳的統博衣寬袖,衣袖寬大、長裙曳地再次成為唐朝女裝的主流,從前風靡全國的“女著男裝”風尚也逐漸消失。

  • 3 # 閱朗惺惜

    1.女著男裝這種審美取向的風尚,少不了上層貴族的推動。儘管唐初便有不少平民女子身著男裝,但是隻是為了幹農活更加的方便。而只有上層貴族將身著男裝視作一種流行的日常穿搭時,才解釋了為何女著男裝會在唐代形成了一股時尚潮流。最好的例子就是武則天的小女兒太平公主。

    2.受胡風影響不僅僅受到了上層貴族的推動,在民間也極為流行。加上魏晉時期民族的多種遷徙交流與融合,再加上唐朝與周邊各族政治文化往來頻繁,自然促進了對胡風的接受。而唐高祖的母族便是鮮卑的望族,這在一定程度上這也影響了唐代對胡風的喜好。胡服,作為一種獨特的服裝,再加上其便於穿脫,方便勞動。民間的女子對此也十分推崇。而胡風的影響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女著男裝的普及。

    3. 開放的婦女觀念,唐朝民風比較開放,也為女著男裝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唐代的女子不僅可以參加多種多樣的社交活動,而且還熱衷加入體育活動,諸如打馬球、賽馬、賽舟等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都留下了女子的矯健身影。由於女子身著女裝運動起來並不是很方便,所以許多女子也因此著男裝。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女著男裝的普及化程序。

  • 4 # 老張的貓

    儘管我們在電視上看過不少女扮男裝的形象,但是在唐朝女子穿男裝卻是非常盛行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禮記內則》曰:“男女不通衣裳”古書就記載了男女穿衣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在唐朝,卻有女子效仿男子穿衣,而且無論是在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有這種現象。在我們考古發現的一些這種裝扮,如果不仔細看還以為是男子,曾經在長樂公主墓穴就出土了幾個胡服男裝女騎俑,而在古代唐朝的壁畫中我們也發現了很多類似的情況,在新城長公主墓壁畫侍女,雖然穿著是男士的黃色袍服下穿條紋褲,但是腳上卻是一雙女士線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唐朝女子這麼喜歡穿男裝呢?我們今天來分析一下這裡面的原因。

    原因一:吸收外來文化

    我們都知道,當時在唐朝經濟繁榮,社會特別開放,而萬邦來朝,當時的唐朝來了很多外國人,而這些外國人也帶來了很多國外的文化,而當時唐朝並沒有迷失在這些文化裡,反而吸收了進來,在唐朝有大量的胡人來唐,而當時的胡人主要是指伊朗的粟特人,他們的服裝很快被唐朝的女子爭相效仿,而胡服男裝也是當時很多唐朝女子穿著的方式。

    原因二:女子地位的提升

    在唐朝,曾經出現過一箇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那就是武則天,可見女子的權利,在唐朝已經上升到整個中國歷史無法比擬的地步,而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也曾經身穿男裝在宴會跳舞,“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具紛礪七事,歌舞於帝前。”當時的皇帝和武則天只是笑笑並沒有做什麼批評,可見在皇室眼裡,這不算什麼事情了。由此可見當時的女子地位還是很高的,在服裝上起碼已經和男子平起平坐了,正由於王公貴族都這樣穿著,才引領當時普通百姓的審美跟隨。

    原因三:宗教影響

    道教盛行,也間接的引領了這個女著男裝的風尚,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而道教認為女性修煉要比男性更快,而中國的道教裡面,女神仙就非常多,比如女媧,后土,王母,九天玄女,洛神,電母等等,是不是大家也發現了道教對於女性的莫名崇拜,在唐朝時期,唐高祖李淵就奉老子為祖先,而且修建了很多老子廟,在唐太宗時期,還曾經說過:“調“自今已後,齋供行立,至於稱謂,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可見唐朝的道教是多麼盛行,正是如此,女子開始個性解放,掙脫傳統禮教,大膽穿上了男子的衣服。

    也許有人會說,不就是穿男裝嗎?有這麼多說道嗎?大家不要忘記,中國幾千年的思想都是重男輕女,男尊女卑,女子一直的地位都不是很高,而這一次唐朝的服裝解放,其實也算是男女地位平等的開始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我大便基本沒氣味,有人的臭氣沖天還衝不掉,我身體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