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手腳異常出汗是什麼原因
7
回覆列表
  • 1 # 中醫朱旭陽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中醫講的自汗是什麼症狀呢?首先,要明確以下問題。①自汗的概念是什麼?②瞭解自汗發生的原因和機理,並判斷自汗的症狀是什麼?中醫學認為,平和健康的體質表現為臟腑調和氣血充足,在運動,勞累,精神緊張,環境溫度過高等情況下,會有正常的生理性汗出,這符合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表現,不屬於疾病範疇。如果在清醒狀態下,且不存在上述誘因而出現汗出,稍微活動則出汗的症狀更明顯,甚至汗出如雨,這就是“自汗”症狀表現了。由於汗液屬人體的津液,是陽氣氣化後形成的液體,經毛孔(腠理)排出,可發揮調節面板溫度,滋潤面板的作用。中醫以辨證論治為主,注意,自汗是症狀,症狀是中醫辨證的線索,相當於現代醫學的主訴,根據自汗的症狀,結合中醫的理論,來判斷臟腑失調的病情階段,這個階段就是“證”,例如氣虛證就是人體表現為氣虛的病情階段,氣虛引起的自汗,往往伴隨著氣短乏力,神疲倦怠,舌淡脈弱的氣虛表現,氣虛加重後,可發展為陽虛,陽虛也可引起自汗,伴隨的是陽虛的其他症狀。所謂引起自汗的病證不同,其表現的伴隨症狀也不一樣。在疾病的分類中,自汗可發生於多種疾病中。例如甲亢,圍絕經期綜合徵,神經症導致汗腺分泌異常,可引起自汗症狀。朱大夫結合中醫藥學專業知識,為您準確的解答自汗的常見病因和病證症狀。

    問汗者,亦以察表裡也——《景嶽全書》

    ★說清楚汗液的中醫學理論,就可以判斷出自汗的病因病機中醫學認為,汗液的形成是人體血脈內的津液被陽氣(衛氣)蒸騰氣化經毛孔排出體外,起到滋養面板,調節面板溫度的作用。津液是有形的,屬於陰的部分。衛氣是無形的,屬於陽的部分,陰津與陽氣共同作用下,人體正常的氣化代謝就會有汗出的表現,這屬於生理性汗出,例如運動後汗出是陽氣運行於體表氣化而成。

    陽加於陰謂之汗——《黃帝內經》

    體表的陽氣稱為衛氣,意思是保衛人體的氣,具有保衛人體免受風寒邪氣的侵犯,調理汗液分泌和毛孔開合的作用。這個衛氣雖然行於人體體表,其來源是臟腑中的腎氣。腎氣是人體氣化的根本,汗出的過程也屬於氣化的表現。《內經》說“膀胱者,州督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與腎相表裡,生理上互相配合,腎氣蒸騰膀胱腑的津液,形成氣化狀態,氣體上升於脾胃,經脾的散氣的作用繼續上升於肺,肺在上焦,肺氣宣發猶如噴壺,將氣佈散於全身,形成溫養保護人體的衛氣,《內經》說“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燻膚澤毛”就是肺氣佈散衛氣的過程。

    衛氣出於下焦(腎與膀胱)——《黃帝內經》

    如果感受熱邪導致陽氣過於亢盛,就會過度蒸騰津液而導致自汗出的症狀,這屬於陽熱過盛,多見於肺胃有熱或中暑感受暑熱,過度的升散下焦蒸騰的陽氣;陽氣不足就會導致肌表的衛氣不能調節毛孔開合,衛氣“溫分肉,司開合的作用降低”,引起自汗的症狀,臨床上,要分析是腎,脾,肺哪個臟腑的功能虛弱導致的肌表衛氣不足,例如腎氣不足是衛氣的源頭不足,症狀上以腎虛表現為主;脾氣不足是滋養升發陽氣的能力下降,除了體表的衛氣不足外,多有營氣不足,營氣出於脾胃,是脾胃運化水谷產生的精微血氣,脾虛後多表現為營衛不和證;肺氣不足不能宣釋出散衛氣,就會表現肺氣不足的症狀。綜上所述,可將引起自汗的常見病證總結為肺胃熱盛證,腎陽不足證,營衛不和證,肺氣不足證。朱大夫為你總結如下:①肺胃熱盛證,暑熱證:多見於感受風熱,暑熱邪氣循經入裡,由於肺主皮毛,胃腑為陽明腑,主受納飲食,熱量偏高,中醫講“多氣多血”,二者易受熱邪影響,是最容易化熱的部位。一旦化熱後出現高熱自汗出,自汗出的特點是汗出而熱退,無汗即又高熱,口渴,脈洪大而長。

    長脈,若非陽毒癲癇病,即是陽明熱勢深——李時珍《頻湖脈學》

    ②腎陽不足證:多見於先天不足或者後天勞疫過度,下焦陽氣無力蒸騰津液,衛氣來源不足,不能固表,表現為自汗出,活動後加重,有的患者呈潮熱自汗,一陣一陣的烘熱而汗出。有的患者僅僅吃點東西即全身汗出難以控制,伴有尿頻,腰痠耳鳴,周身怕冷,乏力便溏,舌淡脈弱。③營衛不和證:多見於飲食不節,情緒不暢,思慮過度導致脾胃失調,不能滋養衛氣,無力生成營氣,導致血脈內的營氣虧損,血脈外的衛氣無力調節毛孔,出現自汗出,特別容易感冒,感冒後多無明顯高熱,多數患者僅有鼻流清涕,噴嚏較多的表現,怕風頭痛,舌淡脈緩。

    病人髒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合也,營衛和則愈——《傷寒雜病論》

  • 2 # 純鈞LHGR

    自汗,是指人體不因勞累、不因天熱及穿衣過暖和服用發散藥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而言。《三因方》上說,“無問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日自汗”。

    自汗的型別多見六類:

    1、營衛不和

    汗出惡風,周身瘦楚,時寒時熱,舌苔薄白,脈緩。多因各種因素造成的衛氣不足,腠理失密;再因營陰不足,易感風邪,致使陰陽失調,開闔失司,故汗出後惡風明顯,周身疫楚,時寒時熱,舌苔薄白、脈緩為營衛不和之象。治宜調和營衛。

    2、風溼傷表

    自汗斷續,汗量不多,惡風畏寒,肢體重著麻木,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脈浮緩或濡滑。《類證治裁·汗症》裡說,“若夫風溼相搏,時自汗出,惡風自汗”。由於風溼之邪侵襲肌表,傷及衛陽,或素體虛弱,復感風溼外邪,肌表受損,導致腠理時開時閩,所以自汗斷續,但汗量不多。治宜祛風勝溼,益氣固表.

    3、熱熾陽明

    自汗頻出,汗量較多,高熱面赤,煩渴引飲,舌苔黃燥,脈洪大有力。為傷寒邪傳陽明的表現,治療宜清熱瀉火。

    4、暑傷氣陰

    自汗頻繁,汗量較多,煩渴引飲,胸隔店悶,舌質紅,苔黃而燥,脈洪大無力。為氣陰虧耗,治宜清暑洩熱,益氣生津。

    5、氣虛自汗

    自汗常作,動則益甚,時時畏寒,氣短氣促,倦怠懶言,面色咣白,平時不耐風寒,極易感冒,舌質淡,苔薄白,脈緩無力。氣虛自汗,主要責之心肺。因心主汗液,肺主一身之氣,外合皮毛。由於心肺氣虛,表衛不固,腠理不密,津液外洩,因而自汗常作。治宜益氣固表。

    6、陽虛自汗

    自汗,動則加重,形寒肢冷,納少腹脹,喜熱飲,大便溏薄,面色萎黃或淡白,舌淡苔白,脈象虛弱。主要責之脾腎。因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腎藏真陰而寓元陽,只宜固密。正如《素問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陽在外,陰之使也。”若脾腎陽氣虛弱,陽不斂陰,則自汗出。治宜溫陽斂陰。

  • 3 # 葉小斯影片

    對於自汗的患者,首先要到醫院做一個相關的檢查,確診導致自汗的原因是什麼,然後再對症進行治療。

    原因分析

    自汗的原因常常是因為患者的身體素質較差,缺乏營養,身體的陰陽失調而導致的病症。

    舉措建議

    自汗的患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藥物來進行治療,同時在生活中應該在飲食上多加的調理,多食用一些有營養的補氣血的食物,並且要注意保暖,而且還需要加強體育的鍛鍊,這樣才能增強身體的各項機能。

  • 4 # 即慧中醫

    自汗是指不是因為服用藥物或是劇烈運動、天氣炎熱、衣服過厚等因素,而是動輒就自然出汗的症狀。中醫認為自汗的形成是由於營衛不和、脾肺氣虛、胃熱熾盛等致衛氣不固,津液外洩,常見症狀為是時時汗出,動則益甚,常伴面色白,肢體欠溫,氣短乏力,惡寒惡風等。

    自汗一般多見於身體虛弱、患有佝僂病的孩子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出汗是人體排洩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氣味發生改變,則可作為某些疾病的一種提示,應引起重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提到大清國,你首先想到是哪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