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地球村小蔣

    團隊作業 船下捕撈船上搬運

    登船前,潛水鏡、潛水服、鉛腰帶、腳蹼、口咬以及深水潛水刀,需要對這些潛水必備的用具進行一一檢查。和一般小木船隻安裝一個馬達不同,海參捕撈船有前後兩個馬達,前面負責船驅動,而船尾的馬達負責為捕撈員打氧氣。

    準備就緒後,捕撈員登船,駛向當天作業目的地。

    一躍入海 帶回上百斤海參

    當船抵達規定作業海區時,潛水員會在船上坐一會兒望一望大海,此舉並不是為了休息,而是判斷哪裡海參多。原因呢?是因為海參喜歡附著在礁石上,瞭解礁石的分佈,相當於摸清了海參的“地址”。

    準備就緒後,潛水員把海參捕撈網兜套在了脖子上,坐在船邊背朝大海,隨即仰身入海。船上的氧氣管伴隨著海寶移動著。

    潛水捕撈員這一躍能帶上來多少海參?

    不到半小時,捕撈員就浮上水面向船身靠近,船上工作人員把掛在捕撈員脖子上的一袋海參抬上船。這不一會兒的工夫,海參就滿到了袋子口,而且個個鮮活豐滿。捕撈員在海底不是所有海參都能撈的,必須要按照一定規格,至少達到1斤稱3-4個大小的海參才合乎標準。上船後,要先把袋子裡海參倒出,進行篩選,發現個頭小的重新投入大海。船上有兩個大桶用來儲存海參,每個桶大約能裝120斤海參,這一趟就差不多裝滿了一桶。

    考慮捕撈員的身體狀況,捕撈船一般早上7點出發,下午3點就收隊了。像秋季的捕撈時間,每天能下潛5次左右,午飯也是在船上解決。

    想多撈海參 得摸清海參脾氣

    “並不是每一次都能幸運地豐收,想多撈海參得先摸清海參的脾氣。 ”海參又懶又敏感,它只有在心情好的時候才會主動爬到礁石上覓食。而海參在捕食的時候,不像螃蟹、魚四處亂動,而是軟軟地趴在礁石上,即使被人用手抓也不會掙扎。所以捕撈員在水下撈海參不費事,判斷哪有海參最費神。

    每天下潛前,捕撈員都會用儀器測測水溫,當天的儀器顯示為11℃。 “天氣不錯,水下夠清澈,氣溫也不錯,今天能豐收。 ”雖然海參懶惰,但唯獨對天氣極為敏感。水溫在9-15℃時,海參才外出覓食,高於或低於這個溫度,海參的各個器官退化開始睡眠,這也是海參在夏、冬休眠的原因。另外,水不能渾濁,如果趕上南風天,海浪捲起海底泥沙導致水渾,海參就會蜷在岩石內壁,潛水員即使下潛也無從下手。

    一時興起,捕撈員還透露了海捕員捕海參的小秘笈,土話叫“菠蘿(音)葉子發黃,海參上床”。海參在休眠時會深埋海底,至於何時甦醒,潛水員不用下海,看山上的一種樹葉就知道了。每當山上樹葉發黃了,就預示著海參捕撈開始了。

    海參以深色居多,每當發現“白海參”,總能傳出一段佳話。然而資深的海捕員則對白海參則充滿著敬畏。在海水清澈的情況下,白海參精靈透亮十分顯眼,很遠的地方就會出現一道亮光。而且白海參出沒的地方,四周也會聚集很多正常的海參,像是精靈一樣。”老海捕員相信,白海參是一種運氣的象徵,不能觸碰,如果越界撿拾白海參,預示著日後捕撈都不會順利。

    下海前講究多,不能喝酒不能生吃海鮮

    另外,海捕員還有一些禁忌。海捕員在下海前不能吃生鮮。如果吃了生鮮,潛入海水時海下的味道會和口中生鮮腥味相沖導致嘔吐。潛水員也禁止飲酒下潛,因為海底變幻莫測,潛水員飲酒會降低判斷能力,對潛水員的身體也會造成影響。

    海產品捕撈員有一個更通俗的稱謂:“海碰子”。關於海碰子的解釋有很多,大多數人認為就是“碰”運氣。據父輩們說,30年前學潛水撈海產品是村裡時髦的活,那時候光著膀子憋著氣就下海了,上岸後天冷,靠烤火取暖。

    之後條件好一些,就揹著大氧氣瓶子下潛,但氧氣瓶子重而且下潛時間有限,對潛水員反而是負擔。

    如今,憑藉著機器打氧氣,下水時,只需穿上潛水裝備,連著船上一根輕薄的氧氣管就行了。

    360行,行行出狀元。我們吃到嘴裡的每一隻海參都帶著海碰子的付出,請珍惜這來自深海的小生物,也請珍惜每一位海碰子的辛勤勞作!

  • 2 # 賣海鮮的璐媽呀

    海參的捕撈很麻煩,潛水員要全副武裝帶上氧氣罩,再潛到海底去捕撈海參。同時需要一位搭檔給他輸送氧氣,一旦有什麼狀況便把他拉上來,他們是透過一條氧氣管彼此聯絡的。

    長久在海下捕撈,對人的身體很有害,海參的捕撈季節是春季和秋季,氣溫較低加上海水的壓強大,使得患上疾病的機率攀升

  • 3 # 鄉村80後男孩

    登船前,潛水鏡、潛水服、鉛腰帶、腳蹼、口咬以及深水潛水刀,需要對這些潛水必備的用具進行一一檢查。和一般小木船隻安裝一個馬達不同,海參捕撈船有前後兩個馬達,前面負責船驅動,而船尾的馬達負責為捕撈員打氧氣。

    準備就緒後,捕撈員登船,駛向當天作業目的地。

    一躍入海 帶回上百斤海參

    當船抵達規定作業海區時,潛水員會在船上坐一會兒望一望大海,此舉並不是為了休息,而是判斷哪裡海參多。原因呢?是因為海參喜歡附著在礁石上,瞭解礁石的分佈,相當於摸清了海參的“地址”。

    準備就緒後,潛水員把海參捕撈網兜套在了脖子上,坐在船邊背朝大海,隨即仰身入海。船上的氧氣管伴隨著海寶移動著。

    潛水捕撈員這一躍能帶上來多少海參?

    不到半小時,捕撈員就浮上水面向船身靠近,船上工作人員把掛在捕撈員脖子上的一袋海參抬上船。這不一會兒的工夫,海參就滿到了袋子口,而且個個鮮活豐滿。捕撈員在海底不是所有海參都能撈的,必須要按照一定規格,至少達到1斤稱3-4個大小的海參才合乎標準。上船後,要先把袋子裡海參倒出,進行篩選,發現個頭小的重新投入大海。船上有兩個大桶用來儲存海參,每個桶大約能裝120斤海參,這一趟就差不多裝滿了一桶。

    考慮捕撈員的身體狀況,捕撈船一般早上7點出發,下午3點就收隊了。像秋季的捕撈時間,每天能下潛5次左右,午飯也是在船上解決。

    想多撈海參 得摸清海參脾氣

    “並不是每一次都能幸運地豐收,想多撈海參得先摸清海參的脾氣。 ”海參又懶又敏感,它只有在心情好的時候才會主動爬到礁石上覓食。而海參在捕食的時候,不像螃蟹、魚四處亂動,而是軟軟地趴在礁石上,即使被人用手抓也不會掙扎。所以捕撈員在水下撈海參不費事,判斷哪有海參最費神。

    每天下潛前,捕撈員都會用儀器測測水溫,當天的儀器顯示為11℃。 “天氣不錯,水下夠清澈,氣溫也不錯,今天能豐收。 ”雖然海參懶惰,但唯獨對天氣極為敏感。水溫在9-15℃時,海參才外出覓食,高於或低於這個溫度,海參的各個器官退化開始睡眠,這也是海參在夏、冬休眠的原因。另外,水不能渾濁,如果趕上南風天,海浪捲起海底泥沙導致水渾,海參就會蜷在岩石內壁,潛水員即使下潛也無從下手。

    一時興起,捕撈員還透露了海捕員捕海參的小秘笈,土話叫“菠蘿(音)葉子發黃,海參上床”。海參在休眠時會深埋海底,至於何時甦醒,潛水員不用下海,看山上的一種樹葉就知道了。每當山上樹葉發黃了,就預示著海參捕撈開始了。

    捕參趣事:白海參不能撿

    海參以深色居多,每當發現“白海參”,總能傳出一段佳話。然而資深的海捕員則對白海參則充滿著敬畏。在海水清澈的情況下,白海參精靈透亮十分顯眼,很遠的地方就會出現一道亮光。而且白海參出沒的地方,四周也會聚集很多正常的海參,像是精靈一樣。”老海捕員相信,白海參是一種運氣的象徵,不能觸碰,如果越界撿拾白海參,預示著日後捕撈都不會順利。

    下海前講究多,不能喝酒不能生吃海鮮

    另外,海捕員還有一些禁忌。海捕員在下海前不能吃生鮮。如果吃了生鮮,潛入海水時海下的味道會和口中生鮮腥味相沖導致嘔吐。潛水員也禁止飲酒下潛,因為海底變幻莫測,潛水員飲酒會降低判斷能力,對潛水員的身體也會造成影響。

    PS:海碰子的職業變遷

    海產品捕撈員有一個更通俗的稱謂:“海碰子”。關於海碰子的解釋有很多,大多數人認為就是“碰”運氣。據父輩們說,30年前學潛水撈海產品是村裡時髦的活,那時候光著膀子憋著氣就下海了,上岸後天冷,靠烤火取暖。

    之後條件好一些,就揹著大氧氣瓶子下潛,但氧氣瓶子重而且下潛時間有限,對潛水員反而是負擔。

    如今,憑藉著機器打氧氣,下水時,只需穿上潛水裝備,連著船上一根輕薄的氧氣管就行了。

  • 4 # 靠海為生

    我就是海孟子,主要捕撈海參海螺螃蟹,海參捕撈一般是渤海春天34月和11月和12月水溫3-10℃,捕撈分為養殖圈捕撈和深水捕撈。養殖圈捕撈一般沒風浪水溫略低,安全性好些水深1.5-4米。深水捕撈一般是大連那邊5米到40米水深,水深過了20米危險性大增,有可能斷氣發生危險,還有減壓病。減壓時間可以買個潛水電腦。過了30米還容易氮醉,就像喝酒一樣容易迷糊犯錯潛水到更深的地方,反應遲鈍。很危險,10米一個水壓,潛水裝備一般,分為拉管,和背瓶,潛水面鏡分為帶單向閥排水的,和休閒潛水的,注意千萬不能用鼻子吸氣。衣服分為膠衣和乾衣,還有溼衣。水溫18度以上穿。背瓶時間比較短40分鐘左右。拉管沒時間限制,上面有空壓機打8-12個壓力,有人看管,配重,一般用鉛塊4-6斤一塊夏天配重8-12斤春秋25-35斤,還有口閥。只能用嘴呼吸比較難受一開始。膠衣充氣放氣是個技術活。不放氣,潛不下去,潛水下去不充錢會壓的身體難受或疼。不懂得可以問我。專業潛水捕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歷過大是大非的你,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令你懷念或者想念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