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凝視明天的世界
-
2 # 中醫顧鴻
您說到了中醫治未病,叫做:未病先治,還有一句話是:既然病了防止傳變。這個概念文言文的內涵的意思是預防,不是吃藥治療,而是預防性措施,也可以說叫做調理。就像三伏貼一樣,三伏貼在夏天三伏天的時候用,一般治療寒性的哮喘病,氣管炎作用比較理想。那麼夏天氣管炎,哮喘還沒有發病。用三伏貼對身體的經絡內臟,做一個調整,這樣到冬季就不犯病了。這叫做未病先治,不一定是吃藥治療。
西醫所說的亞健康,按中醫說就是確實有問題了。類似於中醫說的虛症、鬱症,氣虛、血虛,氣鬱、血瘀等等,一些虛勞損的疾病。
這一些中醫的理論來自於長久的實踐而制定的治療原則。
-
3 # 岐黃一葉
亞健康是介於健康和疾病的中間狀態,就是你身體有了不舒服的感覺,但是在醫院裡邊找不到不舒服的原因。
但是這只是對西醫來說,對中醫來說,你只要有了症狀,就會根據你的症狀四診合參來辯證,從而採取治療方法。
治未病,在中醫裡包含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和一些小病狀態,所以治未病,包含了亞健康比亞健康範圍要更廣。
-
4 # 老賀897
人的身體健康狀況若分為優、良、可、劣,今日的亞健康大約為“可”態,或含少數“良”態。在生產力低的時代,國人勤奮勞作,病則臥床不起,今日說法是重症、危症了,治未病應該指的是臥床之前的輕症階段,倡導有病早治別拖,力爭輕症治癒康復。
-
5 # 孫大林醫生
亞健康是基於現代的醫療技術查不出疾病,但這並不代表體內沒有問題。大多數亞健康有很多不適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的體系根據望聞問切四診就可以診斷疾病,加以治療,提前截斷疾病,恢復健康狀態。一句話總結,亞健康肯定不是未病,而是現代醫療科技太落後,發現不了,因此中醫藥在治療亞健康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先天優勢。
-
6 # 基層民間中醫工作者
亞健康,就是天平秤不平衡還在顛覆。未病就是稻草還沒有起火燃燒。亞健康中醫就是把天平秤發碼撥動下達到平衡。未病中醫就是把稻草移開,或者準備水缸在旁邊。
-
7 # 使用者王培25096256151
未病:你只是因某種原因造成身體不舒服。
未病:是應對沒有病和己(經)病而言的。
沒有病:是健康,
已(經)病:是不健康了,身體有疾患了。
亞健康:各種不舒服的籠統稱呼而己,沒什麼高深的,學好國學,你就會明白,這三個字的意思不過是唬人罷了。
中醫講未病先治:就是說你只要因某種原因造成身體不舒服了,就需要調理了。
未病先(治)的(治)字代表意思有很多。在這句話中代表管理、預防、調理、別讓各種不舒服發作等意思。
這樣解釋,感覺對嗎?
覺得對了,選擇醫生去罷!西醫查病很有一套,中醫治病莫測高深。任你選!
-
8 # 金蛇狂舞16505991
《難經·七十七難》雲:“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與脾,故先實其脾氣,無全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
-
9 # 中醫健康筆記
客觀的說,“亞健康”和中醫說的“未病”其區別主要在於發展階段不同,“未病”並不是所你沒病,只是病還沒有顯現出來的階段,現代醫學認為任何疾病的形成,其都有一定的潛伏期,這個潛伏期或長或短,短則三五天,長可能三五年。如果我們把疾病的形成劃分成三個階段:一、身體裡已經有了疾病因子,但自己沒有任何感覺和症狀;二、身體已經有了一些不適的感覺和症狀,但自我感覺還沒事;三、症狀明顯,需要治療干預。那麼我們大概就可以說,第一第二階段在“未病”階段,而第二階段才是“亞健康”階段,大概來說,“末病”所指更早更廣,在未病階段調整干預更容易,對身體健康更好!
-
10 # 於澤洋8
亞健康是西醫的稱謂!中醫認為是己病狀態了,為避免加重,爭取早治。西醫稱癌症是絕證,中醫認為是病治晚了,難度加大。未病是常人無感覺有病時,醫生能提前發現的病狀!
-
11 # 韶醫生
治未病包含三種意思,一是防病於未然,強調養生預防疾病的發生,二是,既病之後防其傳變,強調早期診斷治療,及時控制疾病的發展演變,三是預後防止疾病的復發及治癒後遺症,中醫將治未病思想,作為奠定醫學理論的基礎和醫學的崇尚目標,倡導珍惜生命,注重養生,防患於未然,養生的內涵是延長生命時限和提高生活質量,治未病作為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作為中藥學奉獻給人類的先進和超前的思維。
而亞健康是指人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處於亞健康狀態者,不能達到健康的標準,表現為一定時間內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的症狀,但不符合現代醫學有關疾病的臨床或亞臨床診斷標準。兩者概念不同。
-
12 # 紅姑姑談育兒
這兩個的確是有區別的,中醫的未病比亞健康的範圍更廣,治療未病比治療亞健康的意義更大。
一、中醫的未病“治未病”的重要意義,在中國第一部醫典《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我們古人所說的“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兩層意思。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中醫理論的發展,“未病”不僅是指:機體處於尚未發生疾病的時段及其狀態,而且包括疾病在動態變化中,可能出現的趨向和未來時段可能表現出的狀態。因此中醫“治未病”可以分為“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康復”三個層次。
它的治療過程包括:調理身體不讓人生病;如果快生病了抓緊時間調理;已經生病了抓緊治療,不讓病情加重;已經加重了,預防不要引起併發症;病情控制了繼續治療,提前預防後遺症的發生。它涵蓋了疾病的整個治療過程,一切治療以預防發生嚴重後果為出發點。
二、亞健康亞健康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健康詞語,是指:在健康和疾病之間,人體自我感覺到不舒服、難受,出現種種不適,但現代化儀器不能確診為某種疾病的狀態,這個階段就稱之為“亞健康”。
亞健康與治未病的聯絡治療亞健康實際就是:未病先防階段。是運用中醫的辨證施治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透過在亞健康階段人體的各種症狀及表現,進行醫學臨床檢查,結合檢查資料及中醫的疾病辨證,確定出中醫的病名(證候名),然後透過辨證論治,用藥食同源的、無毒副作用的中草藥,進行個性化的對症調理,達到消除症狀、恢復健康的目的。
-
13 # 營養健康雜談
人體除了健康狀態和疾病狀態,還有一種亞健康狀態,亞健康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疲勞,耐力下降,失眠多夢,情緒不穩定,健忘等症狀。
未病是疾病未成,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不全是沒有病。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包括了無病期,欲病期,“即病防變”期,愈後防復期。
中醫學的“未病”不等同於現代醫學的“亞健康”,但二者在內容上存在著層次上的涵蓋,
“亞健康”狀態與 “未病”中的“潛病未病態”和“欲病未病態”的內涵接近,但是“未病”的內涵更加豐富,外延更廣泛,應該說,“亞健康”是“未病”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覆列表
西醫的亞健康是沒有辦法介入的小病,因為西醫沒有預防小病成大病的方法。
中醫的治未病一方面是在沒有病之前的預防,再一個是指按照臟腑相生相剋的原理進行調理,比如說肝氣橫逆犯胃導致的胃脹,就需要治療沒有症狀的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