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房祖華

    德雲社的絕妙之處我認為在於弟子們在組合,你會發現他們不論是從顏值還是身高都是互相錯開的,這樣才能夠激起觀眾的好奇欲。

      他們之間的感情比較深,配合度非常默契。

      相聲表演一般是倆個人的舞臺,而觀眾在臺下看這倆個表演者的喜怒哀樂。

      當他們之間的感情很深厚時,就會讓觀眾一種代入感。

    1

     大家會更傾向於看倆個兄弟的表演,而不是倆個人在勾心鬥角。

      熟悉德雲社的人都知道,他們做搭檔的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

      所以這其間的情義是很深的,倆個人也不會為了一些小事而爭吵。

     也有很多人甚至是因為他們濃厚的兄弟情,而來聽相聲。

      最主要的是他們有默契呀,只有配合度高才能引得觀眾大笑。

      而他們深諳這點,所以能夠擁有一批死忠粉。

      最後是他們對於角色的定位做的比較到位。

    2

      一個捧一個逗,這是歷來相聲的規矩,但是很少有人願意一輩子當綠葉。

      而德雲社就不一樣,他們把角色定位之後就很少再去更改。

    因為角色的不斷更改,反而會讓觀眾感到莫名其妙,久而久之就會忘掉。

    而他們把角色固定之後,反而可以加深在觀眾心裡印象。

    當然這需要另一個人的犧牲。這又跟德雲社的人們感情深厚相關聯,正是因為感情的深厚,才不會去斤斤計較。

      德雲社搭檔的絕妙之處在很多方面,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彼此相互扶持、感情深厚。這點也讓德雲社的成功不可複製

    3

  • 2 # 三葉草故事鋪

    要說德雲社的搭檔絕妙,我個人非常喜歡德雲社,但是從沒有寫過這個相聲天團。今天試著說一下德雲社幾位最佳搭檔。

    郭德綱于謙:

    這老兩口子我感覺是相聲有史以來的最佳搭檔,就好比是一雙筷子,有一個稍微冒點頭、短一分或者是膨脹一點,就不是那個感覺了。這倆人的為人都通透,都有分寸。郭德綱睿智于謙內斂,倆人用最好的距離、最合適的尺寸互相扶持著。而作為搭檔,這倆人對相聲的熱愛和理解也是同步的,他們沒有一絲一毫地敷衍,是真心實意地喜歡相聲事業。他們倆除了多年在事業上的磨合,性格也磨合得就像是兩個咬合的 齒輪,既有進退又嚴絲合縫。郭德綱于謙是相聲史上里程碑式人物。

    高峰欒雲平:

    這兩位都很大氣,高峰是德雲社的總教習,直眉瞪眼本著藝術家去的。欒雲平是總隊長,本身氣場很強,加上清華大學的高學歷加持,兩個人的氣質很般配。在舞臺上,欒懟懟卻表現的很慫了,被高峰懟的很無奈。但是這只是舞臺表現,是藝術需要。舞臺下,高峰低調到沒有一點存在感。

    這兩人最契合的點是對傳統相聲藝術的追求,不為現實繁華所累,踏踏實實地繼承傳承著相聲。所以說德雲社還是很有眼光的,能把這倆人攢在一塊做搭檔,也算是絕配了。

    岳雲鵬孫越:

    岳雲鵬和孫越這倆人就好比是在放風箏,孫越是拿著繩子的那個,小嶽嶽歡脫的上躥下跳,孫越就嗯啊哈哼地捧著,一旦小嶽要脫線,孫越就會拽緊手裡的繩子,讓小嶽收回來。當然了,現在的小嶽控場農曆越來越強,已經有大家風範了,但是孫越的沉穩和恰到好處的拿捏,還是小嶽的最好另一半。

    希望德雲社越來越好。

  • 3 # 蘭竹ZLZ

    德雲社相聲的搭檔絕妙之處?我覺得搭檔搭的好特別有意思。郭德綱和于謙,就非常搭,一高一矮,主逗主捧定格不變,偶有謙哥逗的時候,我看著就有點兒彆扭。岳雲鵬和胖胖的孫越搭檔,岳雲鵬嗓音細,孫越很憨直,也非常喜歡看他倆的表演。

    但是我一門心思的喜歡差三歲的搭檔張雲雷、楊九郎,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什麼時候看都有笑點。不但默契度高,而且都算顏值不錯

  • 4 # 鄭捕頭

    對口相聲是相聲表演最為常見的形式,而逗哏和捧哏又是對口相聲的演員組成。在相聲表演中,逗哏捧哏的角色定位是不一樣的,逗哏演員應該具備說學逗唱比較全面的才能,捧哏演員則要對逗哏的表演進行襯托和鋪墊,將包袱兒的效果放大。

    既然定位和作用不太一樣,逗哏和捧哏演員在形象、年齡、風度、氣質、藝術特長、表演特點方面都要有所反差,使兩者能夠相映成趣。相聲發展的100多年裡,很多相聲搭檔都是這樣組合而成。

    具體到德雲社,也有很多這樣的差別組合。

    郭德綱于謙默契十足

    在相聲界,管逗哏和捧哏相映成趣的組合,稱為捧逗相扶。舉個例子,天津的相聲名家常寶霆和白全福,就是這樣的組合。常寶霆又高又瘦,白全福又矮又胖,常寶霆英俊瀟灑,白全福富富態態,常寶霆音調很高,白全福嗓門很低……

    逗哏和捧哏是一個整體,捧逗之間的差別既是相依相生也可以相反相成,對比或者映襯,只要獨具匠心精準有度,就能創造出效果。

    可以具體說說德雲社的幾對搭檔。

    首先就是郭德綱和于謙。他們兩個就非常符合逗哏捧哏組合的特點,郭德綱說學逗唱的功夫肯定要高過於謙,嗓子也非常亮,于謙如果換一個位置做逗哏,恐怕不會像郭德綱那麼吸引人。

    站到臺上,郭德綱顯得矮一些,于謙高一些,郭德綱年輕一些,于謙年長一些。年齡的差別比較重要,逗哏說出的一些過於飛和飄的話,捧哏代表觀眾的視角把它們拽住,持重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而將包袱兒效果放大。

    不過如果為了顯得捧哏持重,逗哏找一個比自己年齡大很多的捧哏,也不是最優的選擇。因為相聲搭檔一旦組合而成多年磨合下來,分開都是互相傷害,而如果捧哏年齡大很多,很有可能就沒有辦法和逗哏一直說到底。姜昆和李文華包括唐傑忠,就是這樣的例子。

    好在郭德綱和于謙相差只有4歲,而且於謙長得著急了一些,兩人的藝術合作可以持續很長時間。

    表演互補的演員們

    再看岳雲鵬和孫越。岳雲鵬儘管長得也不算太瘦,但與孫越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站到臺上孫越顯得非常持重,能夠壓得住臺,與顯得小隻的岳雲鵬形成對比。

    另外,岳雲鵬的成名與孫越有直接關係。岳雲鵬開創了賤萌表演方式,在臺上表演起來往往收不住,這就需要從小學相聲表演非常穩的孫越給托住,並攔住岳雲鵬做到適可而止。

    岳雲鵬和孫越的組合,非常像張鶴倫和郎鶴焱。張鶴倫在臺上總是放得非常開,言語和動作的開合都非常大,而郎鶴焱看著年輕卻穩重很多,在臺上像孫越看著岳雲鵬一樣看著張鶴倫。

    另外像高峰、欒雲平,燒餅、曹鶴陽,郭麒麟、閻鶴祥,基本都是這樣風格互補的組合。

    要說有誰不一樣,那應該就是孟鶴堂、周九良,還有張雲雷、楊九郎。

    他們中的周九良和楊九郎都顯得比各自的搭檔穩重一些,但他們並不像很多捧哏那樣“安於寂寞”,他們總會使出一些招數抖包袱兒,一些蔫哏也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目光,人氣也都非常高。

    天下並沒有完美的搭檔

    天下並沒有完美的搭檔,連郭德綱和于謙都不是。一對演員如果想合作得長遠,總要做出一些讓步和適應,相信郭德綱于謙也做出過這樣的調整。

    另外相聲行還有一句話叫做,搭夥三年,不火自轉。就是說哪怕是一對看上去不那麼合適的演員,一起磨合適應三年時間的話,即便不會特別火,看上去也已經比較默契了。

  • 5 # 棲鴻看紅樓

    孫越最重要的作用,是讓人忘記了,岳雲鵬也是個胖子。

    這是岳雲鵬和孫越在不同場合都使用過的包袱。當然是包袱,但還是反映了一些問題:

    搭檔,最重要的是配合。

    除了于謙是“萬能捧”之外,其他搭檔基本是相互成就的。岳雲鵬文化低、風格火爆但是隨意、有時有些“屎尿屁”,孫越的沉穩能很好地補臺;反過來,孫越從小學相聲,也只有遇到岳雲鵬以後才大火起來。

    燒餅一直在“火”與“不火”之間掙扎,很大程度上跟沒選好搭檔有關係。小四曹鶴陽其實是個很不錯的相聲演員,問題是他和燒餅一樣太“鬧”,沒有形成互補,反而有一種“吵得人頭疼”的感覺。

    能得到一個“絕妙”的搭檔,那真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

  • 6 # 馥木

    現在德雲社越來越火了。記得郭德綱說過 藝術 娛樂圈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德雲社文化很好 傳統藝術。德雲社的搭檔也是很默契的 每一對都是很有喜感 很有特點 幽默風趣 又能聽出點東西。所以才能越來越受人們的喜歡 而且說的內容有傳統的東西 有現在的熱點話題 很好 以後肯定也會越來越好

  • 7 # 小沐沐375

    這就是老郭的絕妙之處了,他眼鏡毒辣,能看出每個人的特色,根據每個人的個性再安排搭檔,當然,每對兒搭檔都需要磨合期!

  • 8 # 一張白紙雲雷張

    因為我看九辮兒最多

    所以說他倆

    他倆在一起 看著都舒服

    彼此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

    都能明白

    你護著我 我幫著你

    把彼此放在心尖上

  • 9 # 簪花之語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德雲社的相聲演員了,而且一粉就粉一對兒,覺得他們在一起非常的甜蜜,非常的有愛。

    想想也是,他們在一起少的也有幾年了,透過不斷的努力和磨合,彼此之間已經太有默契了。在臺上即使是沒對過詞的現掛,對方也能完全接住,絕不會讓話兒掉地上。

    而且他們中有的還一同經歷過生死,一同苦捱過事業的低潮,互相陪伴著從懵懂少年成長為德雲才俊。日久天長,他們之間產生了一種超越了親情、愛情、友情的一種搭檔之情,這在人情逐漸淡漠的今天顯得彌足珍貴。

    喜歡他們彼此間的"情話",比如:

    堂:我從了良了。

    良:我奔你去了。

    辮:問你個問題?

    九:別問了,愛過。

    齡:惟願風雨吉,處處皆是你。

    龍:師兄的願望就是我的願望。

    最喜歡的還是郭老師的"山河遠闊,人間煙火"暗隱了後面的兩句"無一是你,無一不是你"。

    祝願他們在一起與天同長吧。

  • 10 # 北冥有娛其娛無窮

    互補的反差萌吧。

    先說郭老師,郭老師犀利,於老師就溫和;郭老師說說跑遠了,於老師總能及時的給拉回來。

    妙就妙在!

    他們是真的很配!真的是互補的存在!

    堂良是原配。

    它們搭配起來會特別的有趣。

    冷淡讀條型小先生。

    人家可是從17歲就在一起了呢。

    有句說的好,小先生是長在堂主笑點上的。

    九辮兒!

    臺上寵溺霸道北京小爺捧哏and愛撒嬌傲嬌一般娘們幹不過的逗哏

    郭老師一定特別瞭解這些徒弟,特別是雲字科,鶴字科的。所以也是根據他們自身的條件幫他們安排搭檔的。

    兩塊木頭在一塊會生蘑菇,兩捆炸藥搭一起能炸上天。這種互補的關係,可謂絕妙。

    現在德雲社裡面你喜歡俗的有張鶴倫!

    喜歡雅的有高峰!

    喜歡鬧的有燒餅!

    喜歡浪的有孟鶴堂!

    現在有出了個張雲雷!

    無論什麼口味的粉絲,幾乎都能在德雲社找到自己的心頭好。

    每一對都是不同的 是不可複製的 是最適合對方的!

    就像郭老師早期的相聲很多包袱,都是靠于謙老師的捧哏才傳遍大江南北的。

    以前不懂,現在才知道三分逗七分捧的意思。

    誰能成想,桌子裡站著那個老老實實卷頭髮,才是最蔫壞的人。

    德雲社這些人吧,總像小學生一樣喜歡口頭佔個便宜,你是我爸爸我是你爸爸的,佔著了便宜能樂三天外加炫耀個微博。

    這種氣氛真的挺好的。

  • 11 # 霄風子

    說一句玩笑話。搭檔之間,最好有一個是光頭大肚子的。因為這樣子的話,就會有強烈的反差感。你可以更加完美的,從氣勢上碾壓對方,哈哈哈哈…

    開玩笑的。主要是搭檔之間,反差大的話。容易產生一些刺激和矛盾,可以很好的推動故事情節。讓人有一定的聯想,看著有意思。而且,果長相奇怪的話,可以吸引人的眼球。相聲、相聲,肯定是先看到這人,再注意這人說的話。目光都投到你身上了,故事也就跟加的引人入勝了。

  • 12 # 醫小僧

    一般來說,相聲演員捧哏逗哏之間反差要大一點,逗哏高,捧哏就矮點,逗哏黑,捧哏就白點,逗哏嘴快,捧哏就接著點語速慢點,逗哏說活,捧哏就翻包袱逗樂,反之亦然,就是視覺上區別強烈一點,性格上互補一點,那樣觀眾也喜歡,包袱使得更容易,笑點更多,老多相聲演員,一上場不說話,觀眾就哈哈大笑,就是運用了這一點。德雲社就是靈活的運用了這一點。郭麒麟瘦點矮點,閻鶴祥就又高又胖,這是玩笑話,也能說明其中的道理,德雲社的捧哏本事都不小,都能把逗哏的給牢牢的捧住,尤其是于謙啊,孫越啊,閻鶴祥這幾個,閻鶴祥功力不低,少班主有了今天,多虧了壯壯。如虎添翼,相得益彰,相聲搭檔的配合,比夫妻也差不了多少,所以說一個好的搭檔,互相配合,才有好的作品,好的人氣,互相珍惜,願德雲大家庭,越來越好。

  • 13 # 是德雲女孩啊

    德雲社捧哏逗哏的搭檔都是千挑萬選的,而且德雲社的搭檔基本上都在一起好多年了,兩個人特別有默契,關係也特別好。在德雲社選搭檔的時候,一般都會有一個原則:“一個高,一個矮,一個胖,一個瘦,一個黑,一個白,一個能說,一個能控場”。基本上,德雲社所有的組合都會尊重這個原則。

    郭德綱,于謙

    郭德綱和于謙的搭檔讓所有人看著都特別舒服,而且兩人在一起這麼多年,互相扶持,可以說是,兩個人缺一不可,少了誰都會讓粉絲覺得不太對勁。

    張雲雷,楊九郎

    以前張雲雷和楊九郎一起說相聲時,張雲雷總是被楊九郎“打”,自從辮兒哥哥受傷好了以後,楊九郎就從來沒有動過張雲雷,兩人換了一種特別溫馨的合作方式,觀眾也非常買賬。有很多人都說:張雲雷的受傷,提高了他的威力。

    岳雲鵬,孫越

    這兩個人雖然都比較胖,但是,岳雲鵬賤萌的風格,搭配上孫越的淡定自若,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所以也比較招觀眾喜歡。

  • 14 # 雨蕭556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德雲社,基本上從開始喜歡一對兒演員,到後來喜歡上了整個德雲社。因為他們每對兒演員的表演風格各不相同。

    德雲班主郭德綱和搭檔于謙老師,他們兩個人的藝術造詣很高,反應很快,先掛特別出彩。郭老師舞臺上很犀利,而於老師很溫婉。舞臺效果很鮮明。

    少班主郭麒麟和太子妃閻鶴祥。少班主臺上嘴碎,閻鶴祥屬於進攻型捧哏,臺下觀眾和樂意看少班主吃癟。

    最喜歡的還是九辮兒,張雲雷和楊九郎是非常互補的,張雲雷有時候臺上會撒潑,但楊九郎會很寵。像兩個小朋友。而且能感覺到他們直接特別默契又非常信任對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三十無子,一直累死”這句話?三十的你過得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