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my的快樂生活

    高職院校評職稱不按照論文和專案,那依據什麼呢?靠顏值?還是論資排輩?

    那樣的話,評不上職稱的更多了。

    目前來說按照論文和專案評職稱是相對公平的,論文和專案反應了某個老師的科研水平和在學科領域的深耕程度。

    有些人說現在很多論文很水,其實這也不能怪老師,學校以論文作為年終考核的指揮棒,要求那麼短的時間出論文,肯定會導致論文水平低下的。但相對來說,能把論文水出來也是一種學習,在水的過程中老師肯定也要查閱一些資料,多少能學點東西,那也比完全不做科研的老師學的多了。

  • 2 # 怕瓦落地艾買提子

    這是擺在所有教育界工作者面前的最大一個坑。比如省屬學校的教師,他們獲得省級論文、講座,或者刊物發表的機會是區縣屬教師的幾千倍,幹同樣的工作因為不同的組織管理,省、市所轄的學校的教師晉升的機會是基層教師的幾千倍。不一一贅述,僅舉一例子。

  • 3 # 陽光234231735

    高職院校為了學生好找工作,發出一些技師、高階技師證書。實際水平很一般,這種現象應該制止。還有就是一些技能大賽,找幾個人,根據比賽內容天天練習,然後取得好成績,這種技能大賽發出的證書,無實際水平也有不少差距。所以不要迷信所謂證書!

  • 4 # 今天空氣流通暢

    作為人事工作者,我認為高等學校教師職稱不應該取消,而中小學教師的職稱可以取消。

    為什麼這兩種教師應該採用不同的職稱政策呢?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的工作性質存在很大差異。

    從單位性質來看

    中小學校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這種單位將來的改革是要朝著公務員的方向,參照公務員來管理,而大多數公務員崗位採用的是職務職級並行,職務看能力,而職級則基本上是自然晉升。所以,如果中小學能按著這個方向改革的話,中小學教師也應該享受自然晉升。只要年度考核合格,並達到一定年限,就應該上升一級。當然,也可以在學校裡探索實行職務制,以鼓勵多勞多得和競爭激勵,比如擔任選拔優秀教師任班主任,給予更高的津貼,比如選拔教師擔任教學帶頭人,在承擔更多教研任務的情況下,給予更高的獎金。這樣,教師隊伍的發展體系會更順暢,大多數人能按部就班地晉升,少數有能力的人還可以走得更快。

    高校是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這種單位將來的大趨勢是向企業看齊,這樣就要和市場接軌,不僅要鼓勵多勞多得,還要加倍鼓勵少數領軍人才。因為領軍人才在學校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是普通老師所無法替代的。因此,大學並不需要取消職稱,教授也確實需要比講師拿的更多,而高校職稱的最大改革方向在於最佳化評價指標,破除四唯,以及實行評聘分離,使職稱不再是一勞永逸的鐵飯碗。

    從教師工作內容來看

    中小學教師工作內容相對單一,就是教學,除了偶爾調整一下課本,一輩子可能都講那一門課。內容單一也使評價體系單一,就是評教學。所以,一個教20年的老教師和一個教2年的年輕教師,可能都能完成一門課的教學任務,其教學質量的差距,也很難做出評價。在這種情況下,強行設立一些與教學本職無關的條件,非要評出123來,就屬於跑偏了。所以,取消職稱,更有利於教師迴歸正道。

    而高校教師不同,其除了教學,還有大量科研工作,而高校教師的貢獻,又主要以科研工作來體現,科研工作,某種程度上又可以轉換為經濟效益。一個教授在科研上取得的成績,肯定是要大於一個講師的(如果講師取得更大成績,那他就不會再是講師了),所以,透過職稱對老師進行分類也是有必要的,也方便了人事部門兌現待遇。當然,除了職稱,社會上的需求和認可也很重要,比如學電子的講師很可能總收入高於學歷史的教授。

    結論

    綜上,建議探索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建議保留並完善高校教師職稱,區別對待,一切從實際出發。

    高校人才真經

    1.3萬粉絲 · 5.5萬贊

    相關問題

    為什麼人們對教師的職稱評聘那麼敏感?能不能取消職稱?

    搜尋

    教育部教齡滿30年職稱

    教師職稱改革最新動向

    教齡40年補貼

    中小學教師中級職稱

    教師教齡滿40年

    關於教師職稱評定

  • 5 # 使用者2444946457701

    這個評定從本質上講,要根據不同的崗位確定不同的標準,才叫合理。現在的問題是,所有人所有崗位都用同樣一把尺子來衡量,這個才是問題。

  • 6 # 王屋山巔的彩虹

    不看論文專案,成果,靠人說麼?客觀條件客觀標準是最公平的。有些人寫不出,寫不了論文,說論文都是花錢買的,拿不到專案說專案都是領導的,捫心自問一下。平時工作是基礎,如果平時工作沒做好,沒資格申報職稱,但注意這個平時工作做的如何也不是你個人一個人說了算的。有的人說我的平時工作這麼辛苦,比他做得好,他就有論文專案麼,憑什麼他能評職稱,。

  • 7 # 無段小刀

    問題是很大,因為很多這種材料是可以作假,可以掛名的。我有一策,可以有效緩解。參考註冊電氣工程師,註冊會計師,建議在現行條件上加上嚴格的專業考試即可刷掉大部分水貨!

  • 8 # GT11111

    那看什麼?用什麼證明你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你有科研專案麼?教學成績麼?為社會技術服務麼?或者重大研究成果麼?怨天尤人,不如努力提升自己!

  • 9 # 茶餘飯後書卷有聲

    現在不光是高職院校,高校、中小學基本都是這種做法,要說有啥看法:我們只能說現在的職稱評審改革已經迫在眉睫了,需要有一個全新的、完善的評價機制問世。就像現在的高考、中考,社會的各種聲音都很多,但它是目前來說最好的選拔人才的制度。

    這個問題如果一定需要正面回答,涉及的領域和問題很大,很多!

    它涉及:一,職稱由誰來評,才更科學;二、政府在職稱評審中應當扮演什麼角色;三、如何引導行業組織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制度;四、行業組織能否擔當起職稱評定的重任;五、加快推進職稱制度改革。

  • 10 # 農華西

    發論文已經成為一個產業了,傳統雜誌論文發表數量少週期長,衍生論文黃牛黨。強烈要求雜誌電子化,增加論文發表數量,減少論文發表週期。實行論文代表作評審制。不看是否核心,看論文質量。

  • 11 # 哎呦我去什麼鬼啊

    我只知道我們學校有老師就一門心思評職稱,把政策研究的透透的。凡是對職稱有利的事情都非常積極。成天各種論文的發表。上課只要不出錯過得去就可以,日常行政事務一概不管,他還擔任一個專業的負責人,從來不管任何事情,開會就睡覺,領導交代的事情一推再推,橫豎就一句話不會做,什麼工作都丟給別人做。學生老師都對他很大意見,但是人家科研做的好啊,職稱上的快啊,現在破格高階職稱了,誰都不敢說他了。他經常說的話就是,職稱是自己的,工作是單位的,我只做好自己的事兒。

  • 12 # 文會教學

    我是一名職業院校的老師,對於高職院校的職稱評定幾乎就看材料,我認為這樣做還是相對來說是比較公平的。

    01

    教師評職稱的依據是什麼?是教學質量嗎?那麼這個教學質量怎樣評定?不管是學生打分還是教學督導成績,這裡的人為因素太多,對老師來說,存在的不公平因素更多。不可量化的結果,在評職稱過程中,就會產生更多的不公平。

    那麼,相對來說比較公平的就是標準量化,這樣可操作性就很強了。量化,就是要看材料了,那就是看老師的論文、專案等,按制定的標準來賦分,分數高者晉升職稱。對於這種方法,老師們還是比較支援的,因為標準制定了,只要按這個標準來準備材料,分數是可計算了,這個很難造假,還算是比較公平的。

    現在,職業院校的老師職稱都是由學校來自己評定,對於標準的量化就是顯得尤為重要了。

    02

    但是,這樣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1.教學質量高的老師,不一定會去做這些材料,教學質量不高的老師,很可能想盡一切辦法去做需要材料,這裡就涉及到材料造假的問題了。2.教學質量在評職稱中起得作用不大,這就使很多老師不再重視教學質量,更重視的是各種材料的準備。這樣的老師是很多的,他們把職稱評定標準研究得透透的,做任何事情,能加得上分的才做,不加分的就不做。總結1.職稱評定涉及到每一位老師,牽扯到每一位老師的經濟利益,雖然不能做到絕對公平,但是能做到相對的公平,老師們也就是很欣慰了。2.要想做到職稱評定的相對公平,那就只有標準量化。

  • 13 # sun不休

    以論文、課題作為評職稱的依據,與高職院校的定位與辦學方向是背道而馳的。

    拿課題出論文是學術科研導向的,適合於本科院校。高職姓職,可我們老是讓它姓高,以為這樣就上了檔次,擠進大學行列,太虛榮了。

    高職姓職,其正確定位應該是知識的應用、技能的提高。教師能力水平體現在其解決生產實際中問題的能力。高職教師最忌紙上談兵、眼高手低。高職教師是理論聯絡實際的高手,信奉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的信條。

    所以,我一直主張高職教師的職稱系列不能套用大學本科的教授系列,應該獨創自己的培訓師系列,其性質更靠近工程師系列。

    現在高職為了評估,從本科院校去引進教授,學術水平再高也解決不了生產實踐中的小問題,高射炮打蚊子,毛用都沒有。殺蚊子最有效的還是雷達噴霧劑,高職教師要當雷達殺蟲劑。

  • 14 # 共享主義社會接班人

    一派胡言,職稱下放到學校以後,高職院校評職稱全看權力和利益,官大的先來,中層隨後,材料也好論文也罷都是次要的,只要你是校領導或處長,你的材料一定比普通老師多

  • 15 # 秦浚川

    不僅高職院校基本如此,211,985大學也主要看發表SCl論文的總影響因子(雜誌每年被引用的平均數)歐美各國也是基本如此。擔任教學任務的還要參考學生匿名評分幾位教師聽課評分及出版教材水平。而科研專案經費和論文數量水平佔主要份量。

  • 16 # 帥小西De

    高職院校評定職稱看個人的材料,如核心期刊論文、課題專案,算是當下職稱評定中較為公平、公正的模式,也是不少院校人事部門採用的評定方案。小西覺得這個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量化",如什麼層次的期刊論文幾分、什麼級別的課題專案幾分都有明確規定,作為老師有努力的方向和奔頭。

    作為老師,相比傳統意義上的"主觀評定",職稱評定失敗起碼能知曉差距在哪裡,而不是一句安慰自己的"今年運氣差一些"話語。不少院校2019年的職稱評定開始,湖南省不少高職院校今年開始"校評",人事處的領導在省內高校到處學習成熟的經驗和方法,儘量保障評定過程的合理和公正。

    但是,這樣的職稱評定真的合理嗎?

    在職稱制度改革中,要求去除"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等是大趨勢,也說明單獨看論文和課題是不合理的。尤其是作為高等院校,"教書育人"是最核心的,但是如何量化每個教師的"教學"依然是個難題。

    不少老師說我雖然沒有課題和論文,但是我上課好,學生們喜歡。這個點沒有錯,但是這樣說的老師不在少數,如何進行量化區分依然是困擾教務處和人事處的難題。之前有高校試點過教學評分,部分上課好但對學生嚴厲的老師,被學生故意給低分,導致部分老師們為了評分甚至給學生透露考試試題。因此,目前職稱評定中教學佔據一定的評分標準,不過量化更側重於教學多少、是否有教學成果獎等,而不是來自學生對課程的認可。

    小西覺得不少院校定崗定編的措施挺不錯,如教學型、教學科研型、科研型,不同型別定位的老師職稱評定標準和考核不同,讓更多的老師選擇自己合適的崗位和可盼的晉升渠道,你說呢?

  • 17 # Topgun2000

    說句難聽點的話,高職院校的老師平時教學工作事情也不少,學校經費不太充裕。在這麼惡劣的科研環境下(與雙一流高校比),還讓老師發核心期刊,拿專案課題,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不同型別學校的職稱評定標準肯定不能一樣的,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學校教職員工評價標準也要相對應改進。

  • 18 # User2019

    打著專案論文的幌子詐騙基層員工,即便是自己提供資料資料也撰寫部分內容,在掛名的時候就被消除了,一直在背後搞權利金錢至上的遊戲,要不然真正幹事的人越來越少,是因為心灰意冷了。

  • 19 # feelingzhongxiao

    逼得一線教師無心教學,天天為了職稱搞科研,發論文。結果是可沒全身心投入,科研也是臨時抱佛腳。一切都是形式,可學生被耽誤了!畸形的教學模式!

  • 20 # 北大百福堂

    這樣挺好的,不這樣,領導就會說自己更辛苦,佔用教師評職稱名額。

    只看這些,有些人就無法鑽空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人會買高仿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