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翰墨書道
-
2 # 翰墨今香
學習書法,筆法是關鍵,那麼如何練好書法的筆法呢?非臨帖莫屬,從古代名家法帖當中去求法。
現在有些老師提出了一些筆法練習的方法,例如畫各種線條,畫圈圈,各種曲線等等,這種練字方法作為初學者熟悉筆性的一種練習未嘗不可,但絕不是學習筆法的主要途徑。學習筆法就是要臨帖,去觀察、分析、揣摩古人的用筆。
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多思考,多加幾個問號?要會學,巧學。利用現在的媒體手段,多看看一些名家的教學,可以破解自己的一些疑問。
我初學書法的時候學的是柳楷,那個時候也沒有影片教程,拿了一本《玄秘塔》根本不知道怎麼下筆。後來又看到一些書上,有一些筆法的示意圖,就是那種畫圈圈的筆法,入筆要折筆藏鋒,收筆也要畫個圈等等,於是也就這樣去跟著學了。
後來成人之後,中間把書法放掉了一段時間,後來又重新撿起來的時候,我去寫行書,因為習慣了楷書的那種畫圈圈的筆法,寫行書的時候老師繞不過彎來。後來有幸看到了臺灣的一位書法老師陳忠建老師的書法教學影片,又看了翁志飛老師的教學影片,對原來的那種畫圈圈的筆法提出了否定,這才讓我想明白了。
古人寫字很少寫大字,楷書多是3公分左右的,甚至大多數都是2釐米左右的,行書《蘭亭序》也是這麼大小的,古人一天要寫那麼多的字,如果都是那種畫圈圈的筆法,估計一天寫不了幾個字。
而且,我初學書法的時候都被書上教的說要用羊毫寫字,現在我知道了,羊毫是宋以後才出現的,清朝才盛行的,晉唐時期多用硬毫的散卓筆或者是有心筆。因此,我們在後期要進一步學習古人筆法的時候,對於筆和紙也是都要關注、考慮的。
那麼初學來說,主要就是透過臨帖來學習古人的筆法,然後輔以“明”師的指導。如果沒有老師的話,那麼你可以加入我們的《嘉禾書社書法交流圈》,為廣大自學書法的書友們提供了眾多名師的書法教學資源,對你學習古人的筆法一定大有裨益。
臨帖的時候,務必做到形似,切勿一開始就追求神似而放棄形似。說實話,初學者,形似都不到位,談神似,那是自欺欺人。神一定是依賴於形,沒有形哪裡來的神呢?
-
3 # 一月清臣
這個問題是很多學習書法人遇到問題,當然首先是如何定義自身學習書法的要求,其次如何掌握學習書法的技法和文化的給養。
-
4 # 白橋518
書法的筆法很簡單,一學就會。
練好書法的筆法很難,貴在堅持。
有人把書法筆法講的玄之又玄,神乎其神。從古至今關於書法的論述和講解浩如煙海。而許多著述不但不能撥雲見日,反而使人如墜霧裡,更有張三如此說,李四那樣說,讓人無所適從。所謂“真經一頁紙,假傳半屋書。”“悟到我行我法處,隨意弄筆又何妨。”
“一天不寫字,自己知道,一月不寫字,朋友們知道,一年不寫字,所有人都知道。”寫字雖然簡單,但很吃功夫。“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戲曲演員、運動員、魔術師等等許多靠功力精進的行業一樣,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間斷的重複練習,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書法線條,才能當得起一個“好”字。而不是掌握了要領馬上就能寫好的。
練書法不是急於求成的事。持之以恆,水到渠成。
-
5 # 一笑貫長天
為什麼古帖擺在那裡,你就是學寫不來?
比如王羲之《聖教序》裡的夢字,你學一學,試一試?你再看學王羲之的大家!趙孟頫學的突出吧?趙孟頫的法貼中也有夢字,你也能看出來王羲之的痕跡,學的好嗎?或許你說好啊!可是,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趙孟頫的夢字,沒有辦法與王羲之的比,而且缺的事最最高超,最體現王羲之書法藝術的筆法!
咱們再說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學得來嗎?說句實話,顏真卿的行書還是好學的,字形好學,可是屋漏痕與飛白呢?太難了!對了!
還有米芾的書法,王鐸的書法。咱們還可以說柳公權的楷書,好學嗎?其實,對於柳公權的書法,我們欣喜地看到很多學得出色的,幾乎可以亂真了,但是,神采上還是有所欠缺!可能我這樣說有人會不服氣,沒有辦法!不喜歡我也要說,這些書法大家的書法真的難學!
有些人總是自以為是,認為說筆法的人都是故弄玄虛,那麼,我說的是故弄玄虛,你呢?你寫出來什麼了?你們大肆宣揚的什麼這個沒什麼,那個沒什麼,你一教就會!我要問,你會嗎?你又懂幾個筆法呢?
-
6 # 書法有云
怎樣練好書法的筆法?筆法是書法三要素之一,我們一般將筆法,筆勢和筆意,稱為書法的三要素,其中筆法和筆勢是屬於書法中的技巧部分,也是我們初學書法的時候真正學習的重心所在。中國的書法藝術裡頭,筆法的傳承最著名的莫過於“二王”一脈。傳說中漢代蔡邕得神人傳授筆法,後傳承至大王、大令、顏魯公等。
圖片:王羲之《喪亂帖》
筆法和中鋒運筆如今我們每當談起“二王”一脈的筆法時,都是充滿了一種神秘感,蓋因古時傳授筆法物件的僅限於父子、近親或者中意門人等數人,從不示眾,敝帚自珍。
中鋒用筆,是指筆鋒常在點畫中行走。在楷書的書寫中應用比較廣泛,中鋒用筆可以使筆畫圓潤,挺拔,充滿力道的感覺。
圖片:顏真卿《麻姑山仙壇記》
如何練好中鋒用筆練好中鋒用筆的方法有很多種,個人比較推崇的一種就是:透過練習小篆字型來達到學習中鋒用筆。
中國的字型演變至今,大體上我們認可它為: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共五種字型。從筆法的角度來講,距離我們現在年代越是久遠的字型,它的筆法越是簡單。篆書就是一種筆法簡單的字型,小篆字型主要以中鋒用筆為主,因此我們可以透過學習小篆達到鍛鍊中鋒用筆的目的。
圖片:鄧石如篆書《朱熹四齋銘》
如果你能夠按照這個專欄的進度進行一一學習,相信在筆法方面對你來講將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
7 # 王乃棟說書畫
練好書法的筆法首先要弄懂筆法原理,然後要掌握學習筆法的方法,還要保證練習筆法方法正確並不斷提高。
難嗎?非常難,人人會拿毛筆寫字的古代文化人都只會寫寫不符合筆法的毛筆字,寫寫民間的實用書寫體,即記賬體、寫經體、館閣體,要學書法還要去追求筆法秘訣。
為什麼會拿毛筆寫字的人還要重學筆法?因為書法就是按筆法寫出有意韻的字,不會按筆法寫的毛筆字只是表達字義的書寫,而不是表現字美的書法。會寫毛筆字的古人學書法也要去苦求苦練筆法,而不會因為會寫了毛筆字就自以為是書法家了!這是常識。只有不懂書法的人才以為會寫毛筆字就是在寫書法。
而且,筆法的訓練是違反人手的生理功能的,自然書寫是很難寫出符合筆法的書法的。宋代黃庭堅就說過,不按筆法寫,學書法難於登天。
那麼怎樣才能練好書法的筆法?只有充分發揮毛筆的物理效能才能寫出錐畫沙的入木三分筆法效果,古人早說了。
那麼怎樣才能發揮毛筆效能而不是隨便用毛筆書寫?米芾說:書非以使毫,使毫,行墨而已。這就說明了不能隨便使用毛筆來寫字。
只有運腕,就像懷素:自言轉腕無所拘。就像米芾:學書貴弄翰。……得筆,(筆畫)雖細如髭發亦圓,不得筆,雖粗如椽亦扁。說明運腕才是筆法的動力源,運腕才能做到極盡筆性,才會寫出合筆法的書法。
那麼怎樣才能練好運腕?本人書藝特訓法要求:五指執筆,懸肘運腕,解放手臂,施展筆鋒。中鋒得筆,揮灑出勢,三月訓練,一步到位。
-
8 # 郭伯一書法課堂
行書學習也需要和篆書、楷書、隸書正書一樣的用筆方法,“飄”的原因還是用筆問題,“欲下先上,欲右先左”“起筆藏鋒”“疊鋒”都能把筆用實。
看你臨的聖教序的線條還是不錯的,就是一些轉、折的節點不嫻熟,收筆有一帶而過的地方,例如:最後一行的“揚”的撇、“乎”的最後收筆。這些地方是要快一點,但是也不要心急,要留得住,送到位。
書法學習不是靠講的,也不是看書就能學會的,還是要多請教身邊的老師,慢慢積累,定會取得成功!
-
9 # 墨寶
學習行書如何練習筆法,讓線條更加有力量,有質感?中鋒用筆
所謂的筆法就是控制毛筆執行軌跡的能力!這需要大量的練習,你可以練習一些圓轉線條,長橫長豎等等,體會一下什麼樣的用筆不是偏鋒!
最好的線條是中鋒用筆,如何實現中鋒用筆?這個很難,對於行草書來說,幾乎沒有完全的中鋒用筆,比如一個橫筆,起收側鋒,行筆中鋒這是很可能的!側鋒也會不少,但是側鋒不等於偏鋒,偏鋒叫刷字!筆畫的一側會有很多鋸齒!
如何實現中鋒用筆使線條更有質感?就是調鋒
如何調鋒?比如提按,在圓轉處或者方折處提著筆實現調鋒!
其實應該仔細大量的臨帖,只有做到對筆足夠的熟悉,才能運用自如!比如橫畫為什麼不是平的,向上傾斜就是為了調鋒!豎畫為什麼不是垂直的,也是為了調鋒!
喜歡一個字帖,就仔細觀察筆畫方向,起行收,然後大量的臨寫,做到像,最好是特別像,那樣的話,相信你能對用筆有一定的掌握,也會有很多的體會!
以上配圖都是我臨寫的,寫的不好的還請大家多包涵包涵!也希望大家給予批評指正
-
10 # 千千千里馬
有的朋友說書法就是線條,要練習線條,這個觀念是不好的。
為什麼說不好?因為線條和筆法是非常不同的。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這是北大美學家宗白樺先生提出的,很長時間,我們很多人都這樣說,這就把繪畫的線條和書法的筆法混為一談了。
所以,很多畫家也沒有學到高質量的筆法,因為他們畫畫用的不是筆法而是線條。
書法是筆法還是線條,這是有爭論的說法,我們簡單提一下就行了。
現在就說說你提出的問題,為什麼寫字總感覺有些“不聽話”的問題。
有人說,這是執筆方法。我認為,不管你怎麼執筆,寫字一定要解決筆畫分析。
大家都知道,寫字是一筆一筆寫出來的,就是草書也是這樣,只不過筆畫的連帶很多罷了。
所以,學會一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和“接筆”的正確方法,那麼用筆就會感覺很聽話了。
書法的每一個筆畫,都有“起筆、行筆、收筆”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是透過提按來完成的。
如果提按不是在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的位置準確用筆變化,那就會出現用筆“飄”的情況,就像駕駛汽車,應該減速了,你還沒有反應過來,肯定慌。
只有按照筆畫的嚴格過程來寫字,用筆飄的問題,應該會克服的。
如果僅僅憑自己的“良好感覺”寫字,可能一輩子都克服不了筆畫飄的問題。
我們常說“意在筆先”,怎樣才能有那個“意”?其實就是筆畫的節奏感。
而這種筆畫的節奏感,就在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之中。
這是需要長期練習的。而且,往往觀念比實踐更重要。
所以,古人都知道“意在筆先”,這就是強調了筆法觀念的重要性。
-
11 # 子衿書法
行書的筆法,是從楷書過渡來的,如果你有楷書的底子,練習起行書來就會比較快的掌握行書要領。如果沒有楷書的底子,直接從行書開始練習的話,不知道運筆的疾澀快慢,把行書的運筆單純的理解成快速執行,結果長年的練習下來,養成了油滑漂浮的習氣。
行書的筆法練習,要按順序進行。先從節奏快慢訓練開始,比如以蘭亭序為範本,我們練習的方法是先把蘭亭序中最簡單,筆畫最少,最容易寫的字挑選出來進行練習。對筆畫做:慢——快——慢,快——慢——快,快——快——慢,慢——慢——快的轉換練習。學會有節奏的書寫,這是提高行書筆法的技巧 。
第二步,作兩筆以上連寫的筆畫練習。不用刻意模仿遊絲。先把多筆畫的連線練習熟練,遊絲引帶的技巧自然就會。
第三步,進行折轉點的練習,要把折轉的轉角寫的有稜有角,才能使字型剛健強勁。對連續的轉折,不能輕浮繞圈,必須方折或方折與圓轉結合。
第四步,做左右結構練習。左右部首偏旁的連線,有意連,有形連。形連用遊絲,意連用引帶。
最後,完整的對點畫的輕重,墨色的枯潤,節奏的快慢統一在一起進行綜合練習。
練習書法是有過程的,直接就上,未知的書理不明白,把基礎訓練跳過去,裡面蘊含著的書理得不到實踐和認知,寫出來的字就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凡事都應從簡單容易的地方開始。行書練習,也不例外。
-
12 # 創新炎黃
《行書練習兩條路:行書可以專門練習行書得來書寫技能;透過楷書學習自然獲得》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行書可由楷書練習得來;行書作為一種專門書體同樣可以透過行書專門練習得到。
一、行書規範自由,行書技法持能可能從楷書規範練習中繼承;普觀書法世界的行書風格,行書算是所有書體中風格最為豐富的書風。
透過楷書的練習,學習者在掌握楷書的筆法技術與結構技術基礎上,熟能生巧,行書行楷也自然可能形成自己的書寫技能。
圖:趙孟頫楷書自然的書寫特點中可見行楷的書寫效率;
歷史上最有名的例子算是趙楷的風格。趙孟頫被稱為楷書四大家,但我們讀到他的書法作品,其中都有明顯的行楷筆意。
但是趙孟頫是從學習歐楷的楷書開始,在歐楷基礎上,他引入了豐富的行楷筆法,從而讓楷書有了方塊規範性,同時又有了書寫上的快捷性,從而還引發了館閣體的大發展。到了今天,館閣體又繼續成為現代硬筆書法的基本。
二、行書透過行書直接練習也可以成功;書法是一個手藝工夫,只要強加練習,總會熟能生巧。現代人,古代人中,也有一部能把行書寫得高水準,但是楷書卻跟不上自己的行書水平的書法家在。
任政先生的行書是中國現代行書的開拓者,在很多研究者眼裡,任政先生的行書水平遠遠高於他的楷書水平。但我們可以看出,值得任先生的行書行楷與你其楷書風格一脈相承。只是相比之下行書的風格更為有名。
圖中,田先生的行書筆法與線條風格與其臫的楷書風格大有區分。從田先生的講座也可知道,他的行書並不由自已的楷書自然快寫而來,是另一磁套專門的行書體系!同樣透過從行書筆法到結構的練習中取得。這樣的練習,個人的行書與楷書就形成了兩套風格。
-
13 # 千年蘭亭
行書的筆法雖從楷書中來,但也有自信一些特點。
比如行書點畫流便,書寫速度更快;行書大多露鋒入紙,中鋒側鋒互用;行書點畫之間筆意引帶,牽絲往來;行書少用方折筆,多用隱含折意的圓轉,點畫簡省。
行書用筆的效果,主要體現在形質上,要達到形質高妙,要做到:
1、刻苦臨習,保證時間和效果,採取正確的臨帖方法。
2、讀書、讀帖,有計劃地讀書,讀帖則要系統、敏銳,探求每個碑帖的精髓。
3、訓練筆力。作行書應先運其心,次運其身,腕能虛懸,創能身之力盡歸腕指,筆力自然沉勁。
行書如作文,嚴謹緊湊,氣脈貫注,起承轉後,一氣呵成,而其中結構要寬舒疏朗,雍容自如,有氣骨和風神。
-
14 # 萬氏制筆
有的朋友說書法就是線條,要練習線條,這個觀念是不好的。
為什麼說不好?因為線條和筆法是非常不同的。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這是北大美學家宗白樺先生提出的,很長時間,我們很多人都這樣說,這就把繪畫的線條和書法的筆法混為一談了。
所以,很多畫家也沒有學到高質量的筆法,因為他們畫畫用的不是筆法而是線條。
書法是筆法還是線條,這是有爭論的說法,我們簡單提一下就行了。
現在就說說你提出的問題,為什麼寫字總感覺有些“不聽話”的問題。
有人說,這是執筆方法。我認為,不管你怎麼執筆,寫字一定要解決筆畫分析。
大家都知道,寫字是一筆一筆寫出來的,就是草書也是這樣,只不過筆畫的連帶很多罷了。
所以,學會一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和“接筆”的正確方法,那麼用筆就會感覺很聽話了。
書法的每一個筆畫,都有“起筆、行筆、收筆”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是透過提按來完成的。
如果提按不是在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的位置準確用筆變化,那就會出現用筆“飄”的情況,就像駕駛汽車,應該減速了,你還沒有反應過來,肯定慌。
只有按照筆畫的嚴格過程來寫字,用筆飄的問題,應該會克服的。
如果僅僅憑自己的“良好感覺”寫字,可能一輩子都克服不了筆畫飄的問題。
我們常說“意在筆先”,怎樣才能有那個“意”?其實就是筆畫的節奏感。
而這種筆畫的節奏感,就在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之中。
這是需要長期練習的。而且,往往觀念比實踐更重要。
所以,古人都知道“意在筆先”,這就是強調了筆法觀念的重要性。
-
15 # 馮凱8709
筆法,用筆的方法,有時也真的感覺把字寫好,實際上就是想辦法玩轉手中這支筆,一方面讓他完全聽話,指那打那,想走就走,說停就停,想倒就倒,說立便立......說起來好像有點簡單,哈哈。另一方面要隨順毛筆的個性。第一,毛筆有雙重性格,一個就是很軟,初學者感受最多的就是這個。一個就是彈,需要練習中體會出來,掌握好柔中帶剛,特別是剛後,就可以體會到筆法了。第二,研究如何開啟筆鋒。第三,什麼是鋪毫,真正把筆毫鋪開的標準是什麼。第四,如何恰到好處的提按,使線質的變化自然而不突兀。第五,研究什麼是裹鋒,與鋪毫有何區別,二者在萬毫齊力時有何不同。第六,如何鋪後聚鋒,聚鋒如何塑形。第七,如何立筆,是八面出鋒的關鍵,換面造型的重點。第九,逆鋒,為什麼要逆,是獲得力量嗎,是為了藏起筆鋒嗎?第十,頂筆,為的恢復原狀或者重新獲得彈性。十一,彈筆,個人認為,很多出鋒都有彈的因素。十二,順,就是隨勢就彎,順勢而為。十三,絞轉,讓筆鋒組織有序,彈力錚錚。十四,澀,獲取最大摩擦力,筆與紙有相抗,粘連,吻行的感覺,點畫渾厚堅實。十五,捻筆,瞬間把筆鋒充分開啟。十六,駐筆,裡面含有頓,立,換面的小動作,發力前的準備工作。十七,留,等一下,歇歇腳,讓墨,紙,筆毫靈魂和軀體合一。還有很多,只是要把握核心,萬法的目的是為了鋪聚順彈。這樣說,只是個意向,但願能明白,很想學一下發影片和圖文,只是學了一段時間,還是弄不成,如果能在影片上說一下也許更清楚一些。
-
16 # 張偉評論
書法中的筆法是書法技法的核心,書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是取決於對筆法的瞭解、掌握和轉化吸收程度。關於筆法的論述在書法歷史上說的很多,其中被後人引用最多的就是元代趙孟頫在蘭亭十三跋中的一句話: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需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而用筆千古不易。這裡說的千古不易的用筆就是指筆法。要學好筆法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筆法,筆法字面意思是寫字用筆的方法。書法學習者都知道書法有五大書體,篆、隸、楷、行、草,每一種書體都有自己的筆法,篆隸在筆法上相對簡單,因為這兩種書體主要是中鋒行筆,字形相較於楷行草簡單。楷書有小楷、唐楷、行楷、魏碑等型別,技法要求各不相同,但點畫、轉折、提按、頓挫等筆法清楚明瞭,學習起來難度也不大。最難的是行書與草書的筆法,一般的行草書是楷書的快寫(章草是隸書的快寫),為了達到快寫的目的,同時要兼顧書寫的藝術性和審美需求,一是用簡化符號代替複雜的偏旁部首,二是最佳化筆順和結構,在這個過程中就自然產生了各種用筆方法和技巧,而這些筆法的集大成者無疑是東晉時期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筆法的學習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用一篇小短文具體說清,在這裡只能說說基本方法。一是要先精後博,先針對某一個帖深入研究,搞清典型字、典型筆畫的書寫要點和技巧,以行書來說,入紙起筆,折筆,鉤筆,筆順、映帶、提按等要特別注意觀察,折筆寫法是行書的核心筆法之一,而折筆往往是疊加覆蓋在一起的,不仔細看容易忽略,在這方面要下大功夫。
二是要方法得當,臨帖不要整篇通臨,要有針對性的有選擇的臨帖,找字帖中最精彩的一兩行反覆臨寫,然後對比,再背臨,再對比,直到酷似,這才是最有效率的臨帖方法。千萬不要裝樣子臨通篇,只落得外形有點像,而沒有一筆寫到點子上。順便說一句,書法學習是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1萬小時定律大家都知道。
-
17 # 浮石散人
講到筆法,我以為應當包括執筆的方法和書寫的技法兩個部分。
現在通常很少談執筆的方法。其實執筆姿勢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書寫筆法。我父親是我的啟蒙老師,舊社會讀過私塾,後來就職於上海《大公報》毛筆字寫得很好。他要求我們練字時不但人要坐端正,而且筆也要握端正。五個手指該怎麼放,手心要空得能容下一個雞蛋等,都有嚴格的要求。看到現在有些朋友像拿鉛筆鋼筆一樣在寫字,甚至是握著筆桿在寫字,我是服了:那樣也能把字寫好?
執筆用的是手,延伸開來是用腕和用臂。即通常我們書寫時如何懸腕、懸臂,使筆、手、腕乃至臂如何協調動作,也都關係到筆法的正常發揮。
筆法,被歷代書家稱之為"千古不易"。當然不變中也有變。可分為基本筆法、常用筆法及各種書體的特殊筆法。
(1)基本筆法,指的是筆在紙上行走的基本規律,即:起筆→行筆→收筆。無論是點、橫、豎、撇、捺,任何一個筆劃,都離不開這三步曲。現在一些玩字的人,隨意塗抹,連這個執筆的起碼要求都做不到,簡直是遑論書法了。
(2)常用筆法,是指提、按、使、轉、中鋒、側鋒、逆鋒等主要用筆方法。前四者是講筆的使用方式,應當按照字的結構、粗細、走勢來行筆,使手中的筆始終是變化靈動的。而不是僵硬在那裡,寫出的字或笨如墨豬;或只是機械地去寫,使之呆若算珠。後三者是指筆毫行走的路線。通常我們中鋒行筆居多,有的書家甚至強調要筆筆中鋒,在楷書篆書中是好此,在行草書中還經常靈活加入側鋒和逆鋒。同時還要注意方筆和圓筆的互動運用,使寫出的字靈動而多變,提高線條質量。
(3)各種書體的筆法,既有共通之處,也有各自的特殊要求。比如:篆書,要求用筆要注意對稱,用力要勻衡;而隸書的橫劃,則要寫成蠶頭雁尾等等,都有特別的用筆方法。
總之,筆法是書法的基礎,需要我們花大力氣去研究和反覆練習,才能有所斬獲。膚淺之見,與同好者探討。
我早些年寫的字
-
18 # 田寬讓書法
筆法是要悟,不是單純靠練。中國傳統文化裡面的琴棋書畫可以說和修道佛理一樣。要達到悟後起修。具體到書法,無外乎三要,一,筆法,二字形,三,人心。就像佛教裡面戒定慧一樣。字形對應戒,筆法對於定,人心對應開慧。核心就是筆法,這個是如如不動的東西,能夠承上啟下而且能反哺的東西。所以學書法道路,由筆法集大成者入手,守戒,決不能貪多。一本字帖足矣,極其深入去研究,悟出基礎筆法。然後再用當代工具條件去補充,因時而異嘛,很多筆法古人條件下實現不了。這一步算是有基礎了,如果想透徹,一定得了解易經思想。這裡不能多說,因為易經是對事物是最宏觀最科學的解讀。用這個思想去理解歸類,然後闡述,發揮,創造筆法。到後來就歸於無,合於道,就是沒有筆法的概念了。接下來去可以讀百帖,臨萬帖。各種名家字帖隨意臨摹,學習。此時進步一日千里,就是沒時間臨帖,看幾眼,裡面的門門道道一清二楚,精華和糟粕盡收眼底。這時候你就會發現,歐顏趙柳,蘇黃米蔡.....你誰都不想做,你誰也做不了,只想做自己。於是乎,一個以你為代號特徵的書法就會出現,你樂在其中。雖然可能不出名,雖然可能被人詬病像這個像那個。但是隻要你知道是自己就行了。哪個人不是兩眼兩手腳,都是字,像很正常。有人說,古人已經把字寫死了,其實大錯特錯。書法上升到藝術,而且要源於傳統,才剛剛開始呢。路很長很長....這裡面個人審美問題以後說,還是需要易經思維。
回覆列表
筆法,就是用筆(運筆)的方法。要這是學習書法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夫,也是書法家一生都要研究的問題。筆法有經過歷代書法大師和經典作品高度概括總結出來的筆鋒,在此基礎也有書法家個人獨特都筆法,前者則經典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後者微妙,具有獨特都個性,也是書法家不同風格形成的關鍵。
學習筆法首先要毛筆筆法都有哪些?筆鋒從廣義上說,包括執筆、運腕、用筆的方法,狹義上說表現點畫形與質的方法。概括起來說筆法包括:起筆、行筆、收筆,提、按、頓、挫、轉、折、遲、疾、中鋒、側鋒、藏鋒、露鋒等方法。
起筆、行筆、收筆是指的寫好點畫的基本方法。要寫好一個完整的點畫必須具備的條件。掌握起筆行筆收筆的技法需要我們瞭解三個方面都問題,一是點畫首段中段和末短的具體形態,如起筆、收筆階段的方、圓、藏、露之線條。二是這些點畫是用什麼技法完成的,都有哪些具體的基本要求。三是範字所獨居的筆法特點。這些需要我們在臨摹練習之前透過讀理論和讀帖以及結合自己不斷豐富的技能來逐步完成。
如點畫的中段吧,最基本的就是中鋒要求和粗細曲直的變化要求,如何實現的呢?中鋒首先要學會藉助提按頓挫的調鋒技法,在將起筆的側鋒調到中鋒上,然後中鋒運筆即可。如橫畫,中部一般有粗細變化,粗的地方,筆毫鋪開的幅度相對較大,細的地方筆毫鋪開的幅度較小,就是說,粗的地方是用的按筆技法,細的地方用的是提的技法。
還有就是不同的運筆速度對線條的形制也有非常大膽影響,速度慢線條多渾厚凝重,速度快,線條多流暢自然。通常情況下,都是遲疾互動的。
就書法家獨特的運筆個性來說,也非常重要,如我們學習同一字帖,不同的人由於理解細微區別,就會帶來不同的藝術效果。比如粗細變化的線條,理解和性情不同,學習同一個字,同一個點畫,可能粗細變化就會有及其細微的變化,這種細微的變化就有可能帶來整個字風格、氣韻和精氣神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