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土豆轉移
-
2 # 帕傑羅狼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郭嘉為幫曹操統一北方,有以下幾個謀略!
一:戰呂布
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圍困下邳。呂布堅守不出。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他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計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掩下邳,果然於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殺呂布。(拿下兵家必爭之地徐州)
二:定河北
官渡之戰曹操在戰與退的問題上猶豫不決,郭嘉則提出要戰,且以“十勝十敗”穩定軍心,鼓勵曹操。此論一方面是給予曹操勢力眾將士鼓舞士氣,一方面是因為這一戰本就不能退,只能迎戰,否則曹操再無力抵抗袁紹勢力!此戰過後曹操佔領河北!
三:滅烏桓
曹操在官渡大捷、滅了北方勁敵袁紹主力、追繳其殘餘勢力時徵烏桓的,遠征烏桓受到眾多謀士反對,但唯有一人力主用兵,且要兵貴神速。那就是曹操最器重的謀士的郭嘉。
徵烏桓採取的是閃電戰和血洗戰,史載曹操“虛國遠征”,可見大張旗鼓、勢在必得。這是漢軍出塞征戰,主動出擊的為數不多戰例。
白狼山之戰曹操大獲全勝,曹軍乘勝追擊,直搗烏桓老巢柳城,一舉平定烏桓三郡。
四:遺計定遼東(預言袁式兄弟自相殘殺,遼東不費一兵一卒就可平定。)
當時兵敗烏桓的袁尚和袁熙投奔了遼東的公孫瓚,所以曹操手下的將領一直勸曹操出兵攻打公孫瓚,這樣就能一舉平定北方。但是曹操始終沒有出兵,還對這些將領說,二袁的人頭已經在送來的路上了,二袁到了公孫瓚那裡並不安穩,於是他們兩個就計劃殺了公孫瓚取而代之,而公孫瓚也怕曹操來攻打,也想殺了他們兩個。於是就將二袁設計殺死了,將人頭送給了曹操。(讓曹操一統北方)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1959年4月,毛澤東在黨的八屆七中全會上說,“希望大家看看《三國志》中的《郭嘉傳》。郭嘉是三國時期的一位著名人物,是曹操的重要謀臣,才識超群,足智多謀,長期追隨左右,出謀劃策,功績卓著。並且說《三國志》裡《郭嘉傳》值得一讀。
-
3 # 偷貓賊罪該萬死
郭嘉,鬼才之名不是說說而已。
曹操對郭嘉幾乎是言聽計從的,而郭嘉的表現也確實沒有讓曹公失望。
十勝十敗之論,穩定了軍心。
然後又預言了小霸王之死。
哪怕是身亡以後還有遺計定遼東。
這比之後的死諸葛嚇走活司馬,更有實際價值。
赤壁敗後,曹操感嘆,如奉孝在,必無此敗。
而實際上,曹魏確實再沒有一個可以頂替郭嘉的謀士出現。
荀彧擅長後勤。
荀攸賈詡明責保身。
程昱倒是有點像郭嘉,但才智差鬼才不少。
司馬懿忠心不夠,不被重用。
郭嘉,就是那麼一個無法被替代的存在。
至於諸葛亮,演義裡是神話了的。實際上和王佐之才的荀彧是同一個型別的。
論功績,論重要性荀彧孔明都比郭嘉更勝一籌。
但論具體實戰謀略,無論孔明還是仲達,其戰果都不如鬼才耀眼。
郭嘉的一生如詩云:
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
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
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
可惜身先喪,中原棟樑傾。
-
4 # 緣來禪易
我覺得時代召呼英雄,時局呼喚英豪,"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也被看做是三國裡最厲害的謀士,連諸葛亮都害怕被他的光芒掩蓋而選擇在他死後出山,這並非是誰比誰的能力更厲害?
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傑出人物出來,而是一個時機的銜接,是必然產物,剛好在歷史中這樣呈現了出來。戲志才、郭嘉、諸葛亮都是當時之大才,其智謀、才能,都很令人欽佩。
一。從《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原文看
原文介紹看看其人其事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也。
(1)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先是時,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川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表為司空祭酒。
(2)太祖將徵袁尚及三郡烏丸,諸下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以討太祖,嘉曰 :“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裝置。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盧龍塞,直指單于庭。虜卒聞太祖至,惶怖合戰。大破之,斬蹋頓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遼東。
(3)後太祖徵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悅焉。奕為太子文學,早薨。子深嗣。深薨,子獵嗣。
二。翻譯《三國志·魏書·郭嘉傳》看
我們翻譯看看郭嘉其人其事 郭嘉字奉孝,潁川郡陽翟縣人。
(1)起初,郭嘉到北方去拜見袁紹,對袁紹的謀臣辛評、郭圖說:“明智的人對考察核選自己為之效命的君主一事,十分審慎,所以一百次行動就能一百次成功,因而功名可以成就。袁公只想效法當年周公禮賢下士之舉,但卻不知曉用人的奧秘。做事頭緒太多,把握不住要領,喜好謀劃,卻沒有決斷,要想和這樣的人共同拯濟天下大難,成就王霸大業,太難了!”郭嘉在這時隨即離開了袁紹。先前,潁川郡的戲志才,是一個善於出謀劃策的人,魏太祖曹操對他很是器重。可惜他過早去世了。曹操寫信給荀彧說:“自從志才死後,沒有可以同我商議大事的人。汝南、潁川奇士確實很多,有誰可以來代替他這個位置呢?”荀彧便推薦郭嘉。曹操召見郭嘉,縱論天下大事。曹操說:“使我成就天下大業的,必定是這個人了。”郭嘉從曹操那裡退出後,也高興地說:“他真的是我能為之效命的主上啊!”曹操表薦郭嘉為司空軍祭酒。
(2)曹操將要去征討袁尚及遼西、上谷、右北平三郡的烏丸。部屬中許多人擔心,劉表會派劉備乘機襲擊許縣,以討伐曹操為名相號召。郭嘉說:“操公雖然威震天下,但那烏丸依仗其地處僻遠,必定沒作防備。可趁其沒有防備,我軍突然襲擊,定可取勝。況且袁紹對漢人和烏丸人都有恩德,而袁尚兄弟還在那裡。現在魏對青、冀、幽、並四州的百姓,只是用威勢使他們歸附,還沒有加施恩德。捨棄這四州而南征劉表,那袁尚必然憑藉烏丸的資助,招納為其主拼死效命的人;烏丸一動起來,漢胡百姓都將回應。這會使蹋頓產生入侵的野心,成就他非分貪圖的計謀,只恐青、冀二州就不是我們所有的了。劉表這人,不過是個清淡虛誇的空談家罷了。他自知其才力不足以駕馭劉備,若是重用劉備,又擔心不能控制;輕任劉備,那麼劉備不會為他效力。因此,即便我們傾全力遠征烏丸,曹公您也用不著擔憂什麼了。”曹操於是率軍出發。來到易縣時,郭嘉說道:“兵貴神速。現在我軍行軍千里攻擊敵人,輜重很多,難以迅速得到有利的時機,況且敵人聽到訊息,必定有所戒備;不如留下輜重,輕裝兼程進發,出其不意。”曹操於是悄悄出了廬龍塞,直搗單于的大本營。敵人聽說曹操到來,驚恐不已,倉促應戰。曹軍大破敵人,斬殺蹋頓以及名王以下許多將領。袁紹和他的哥哥袁熙逃往遼東。
(3)後來,曹操征討荊州回來,行至巴丘時,軍中發生病疫,只得燒掉船隻,曹操嘆息地說:“若是郭奉孝還在,不會讓我弄到如此地步。”起初,陳群非議郭嘉行為不檢點,多次當廷指責郭嘉;郭嘉並不在意,鎮定自若。曹操因此更加器重他。但認為陳群能公正行事,也很高興。郭奕被任命為太子文學,早逝,其子郭深承繼爵位。郭深亡故,其子郭獵繼位
天生鬼才郭奉孝,英年早逝是憾事,看他的神謀生涯
三。綜合三國故事看
(一)可見他用兵策略能力之高。
郭嘉是曹操帳下著名謀士,官至軍師祭酒。年僅三十八歲就病逝了。他是曹魏初期由弱變強,統一北方的關鍵人物。他早先是在袁紹軍中出謀劃策的。只住了幾十天,便把袁紹看得清清楚楚:“多端寡要,好謀無決……定霸王之業,難矣。”可見他對時事人物判斷得非常準確;後來受荀彧推薦投靠曹操。曹操由衷的感嘆:“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深得曹操賞識,說明了他有著過人才智。劉備歸降曹操後,有人勸曹操加害劉備。郭嘉說:“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己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也……公誰與定天下乎!”可見他深諳人心背向的重要。 在曹操難定是先打袁紹還是呂布時,他向曹操提出了“十勝十敗”的理論,使曹操決定先打呂布。打呂布時,久攻不下,曹操想撤退。郭嘉指出:“呂布勇而無謀,今三戰皆北……進急攻之,布可拔也。”使呂布命喪白門樓。可見他用兵策略能力之高。
(二)等待雄主以事之
根據史載,郭嘉在投奔曹操之前,在他21歲的時候曾去袁紹那裡了一趟,但是郭嘉具有慧眼識人之能,一看便知袁紹並非雄主,難成大業,於是就離開了。那麼在他離開的那個時間段,當時也是諸侯林立,隨便找個也能去投奔的,但是郭嘉沒有去。他只幹了一件事,回家賦閒,其實跟諸葛亮在隆中躬耕讀書應該差不多,只是諸葛亮的隆中躬耕被無形的藝術化了而已。也就是說,郭嘉和諸葛亮在出仕之前,情況都是一樣的:等待雄主。
不過最後的結果稍有不同,諸葛亮是等來了劉備的三顧,而郭嘉等來的是荀彧的力薦。不管怎樣,兩人都遇到了明主。諸葛亮遇見了劉備,而郭嘉遇見的是曹操。那麼我們還說郭嘉,力薦郭嘉的荀彧在公元191年都投奔了曹操,而荀彧和郭嘉是好友,既然知道曹操是明主,而郭嘉又是大才,為何荀彧當時不向曹操舉薦郭嘉呢?為何非要等到五年之後的公元196年才向曹操舉薦呢?
這其中的原因跟一個人有關,此人叫戲志才。陳壽的《三國志郭嘉傳》記載說,曹操最開始創業時,身邊有一個籌畫士,是潁川戲志才,此人謀略過人,曹操“甚器之”。但是這個戲志才卻天生短命,很早便去世了。戲志才去世後,曹操對荀彧說,志才走了,沒人能與之商議大事,聽說潁川多奇士,還有沒有能力跟戲志才一樣的奇才啊?於是荀彧就舉薦了郭嘉。關於戲志才和郭嘉的才能,在《三國志荀彧別傳》有記載:“戲志才、郭嘉等有負俗之譏……皆以智策舉之。”
由此可知,戲志才和郭嘉都是以智謀和策劃為長的超級大謀士,故而可以說: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並非是誰比誰的能力更厲害,而是一個時機的銜接,剛好在歷史中這樣呈現了出來。戲志才、郭嘉、諸葛亮都是當時之大才,其智謀、才能,都很令人欽佩。
(三)真的料事如神展英豪
在官渡相持時,曹操擔心劉備在背後捅上一刀。郭嘉獻計說可以先打敗劉備。郭嘉料定袁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真的料事如神。曹操迅速擊潰了劉備,避免了在官渡之戰中兩面作戰。還是是相持官渡時,眾人擔心孫策偷襲許都。郭嘉提出奇特見解:不必去保衛許都,因為孫策會被刺客所殺而來不了。孫策後來果然被刺客所殺。猶如天助。
官渡之戰後,曹操很想乘勝追擊,又擔心劉備背後發難。郭嘉指出:儘管放心去遠征,我料定劉備無法添麻煩,因為劉表會阻止劉備添麻煩。基於對人物準確判斷,事實再次證明了郭嘉的預見。曹操在對袁紹兩個兒子的戰爭中取得了巨大戰果,但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郭嘉再次建議:暫且收兵,等到他們兩敗俱傷後,再坐收漁利不遲。事實與郭嘉預料的絲毫不差。
(四)英年早逝惜哉郭奉孝
凡此種種,郭嘉對戰略大局剖析透徹,未卜先知,用他的謀略計策均獲全勝。只可惜他英年早逝。曹操在赤壁戰敗後嘆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之後,曹操再無任何戰略性的進展了。後人有詩讚嘆郭嘉:“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謀如范蠡,決策如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樑棟傾”。由此看來,與曹魏眾謀士相比,郭嘉是詭奇軍事家,在戰略上更勝一籌。
郭嘉也被看做是三國裡最厲害的謀士,連諸葛亮都害怕被他的光芒掩蓋而選擇在他死後出山。郭嘉不死,三國裡將會有多少謀士是他的對手?他的早逝成全了天下謀士,可惜啊!這宛若天神下凡的奉孝卻是造天記恨,假若他晚死十來年,中國早就被統一了,哪裡還會有孔明設想的三分局面呢?惜哉郭!
-
5 # 蝸牛老楊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在很大程度上是歷史的巧合。
郭嘉的光輝形象主要來自於《三國演義》,比如在曹操欲討伐強大的袁紹之時為曹操作出的紹有十敗,操有十勝的實力分析,還有臨死之前為曹操遺計定遼東等。
曹操在赤壁兵敗後更是懷念郭嘉,對眾人說如果郭嘉在世,不會有此兵敗。
如此看來,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絕對是第一位的高參。
其實郭嘉成名也因為他的生命短暫,只活到三十八歲。大謀士荀彧同樣才華橫溢,卻被曹操以“盒中無食”賜死。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懷念郭嘉,無非就是想羞辱在場的其他謀士而已。
《三國演義》中郭嘉最多是幫助曹操出謀劃策,而諸葛亮則是整個蜀漢的實際掌權者,所以二人也沒有什麼可比性。
-
6 # 孤舟釣江雪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由來已久,意在突出郭嘉很有才幹,郭嘉還在世,諸葛亮都不敢出來輔佐劉備,只有等他死了,諸葛亮才敢出山展示自己的才華。
但是,我認為這之間完全沒有因果關係,請看以下分析:
諸葛亮出生於公元181年,郭嘉死於公元207年,也就是說,郭嘉死時,諸葛亮26歲。
另外,公元227年,46歲的諸葛亮在北伐前寫了名篇《出師表》,其中說自己: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因此,我們可知諸葛亮在25歲的時候就追隨劉備了,而郭嘉在一年後才去世。所以,所謂的“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根本就不符合歷史事實,此說法不成立。
另外,郭嘉真的那麼厲害嗎?
郭嘉是很有才,但他充其量只是曹操的一個謀士而已,並不負責具體政務,和荀彧、諸葛亮等相比,在治國方略上有很大差距。這樣說吧,郭嘉相當於《雍正王朝》裡的鄔思道,荀彧、諸葛亮相當於《雍正王朝》裡的張廷玉。鄔思道曾說,自己行的是陰謀之術,見不得Sunny,能力上和張廷玉這樣的治國良才、能臣幹吏有差距(大意如此)。
因此,我認為郭嘉很明顯被後人高估了。
-
7 # 回望歷史的青年
郭嘉,號稱三國第一鬼才謀士,在三國演義中出場不多,卻擁有大量的粉絲,還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言論。不知從何時起,只要一談起三國裡的謀士,很多人就會說最厲害的是郭嘉!
郭嘉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讓我們先來看看郭嘉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郭嘉這個人本身的逼格就很高!
他年僅38歲就英年早逝,而在他短短38年的人生中,有長達20年都在隱居!
除了自己的這個小圈子,郭嘉不再與世俗往來。
然而郭嘉終究不是籠中之鳥,在家裡待膩了,他也想要出去找點事情做。
所以郭嘉去參加了一場面試,他面試的這家公司的大老闆,是當時天下最闊綽的富二代袁紹。
面試的結果讓郭嘉很不滿意,他認為袁紹只不過是空有其名。
於是他又選擇回到家隱居!就是這麼有個性!
這個時候,曹操很器重的一個重要的謀士去世了,傷痛之餘身邊也不能沒有人,他就讓荀彧給自己推薦一個人才。
荀彧推薦給曹操的人才正是他的好朋友郭嘉。
於是郭嘉又去參加曹操的面試。
此時的曹操剛剛收購當時最大的國有企業,成為這個大國企的CEO。勢力逐漸擴大的同時,一大堆亂糟糟的事情等曹操去處理,所以曹操才急切的想找一個人來幫助自己。二十七歲的郭嘉就在這個時候因荀彧的舉薦被徵辟到司徒府任職,而司徒府不過是曹操的大國企裡形同虛設的一個小部門而已!
不久之後,郭嘉正式接到曹操的面試通知。
作為面試官,曹操問了郭嘉這樣一個問題:“袁紹那小子我早就看他不順眼了,但是我現在根本打不過他,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根據《傅子》中的記載,郭嘉此時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
他認為曹袁之間必有一戰,而此戰曹操必勝,袁紹必敗!他把袁紹和曹操在不同方面的表現進行了全面的對比,全方位的向曹操闡述了自己認為袁紹必敗的理由。並替曹操作出規劃,認為曹操應趁袁紹無暇南顧的時候,先徹底擊敗呂布以除後顧之憂。
對於郭嘉的觀點,曹操深表贊同,並高興的評價他:“能幫助我完成天下大業的,一定就是這個人啊!!!”
郭嘉對這次面試也很滿意,他從曹操辦公室走出來後情不自禁的說道:“這才是我真正要找的老闆啊!!!”
至此,宅男郭嘉正式出道,成為曹操身邊最重要的謀士。
那麼郭嘉在曹操手下擔任什麼官職?又具體負責哪些事情呢?
曹操讓郭嘉擔任軍師祭酒。
軍師祭酒似乎是曹操專門為郭嘉設立的官職。與其說這是一個官職,不如說這是一個稱號,因為這個官職並無實質性的職權。
這個稱號的意思是:曹操的首席軍事顧問。
作為首席軍事顧問,郭嘉跟隨曹操十一年,用事實證明軍師祭酒不是白叫的!
曹操先後根據郭嘉的建議,順利的剿滅呂布、擊敗袁紹、徹底清掃北方的袁家勢力。
攻打呂布時,長時間的拉鋸戰讓曹操萌生退意。郭嘉力薦曹操不可退兵,最終誅滅呂布;
官渡之戰前期,曹操想親征劉備。郭嘉支援曹操,並斷言袁紹不會趁機進攻。曹操最終擊敗劉備,解除後顧之憂,為官渡之戰的勝利打下基礎;
官渡之戰時,郭嘉成功預測孫策不會偷襲許都,並預言孫策終將死於刺客之手。這個預言沒過多久便成真了;
袁紹死後,曹操意欲急攻袁氏兄弟。郭嘉建議隔岸觀火。不久袁氏兄弟同室操戈不攻自亂;
佔領河北之後,曹操合理的任用當時河北的人才,使袁紹舊臣逐漸歸順,這大都是郭嘉的功勞;
曹操將要遠征烏丸,怕劉備會趁機偷襲。郭嘉替曹操清楚的分析了當時的形式,使曹操得以放心出征;
徵烏丸途中,郭嘉獻計奇襲盧龍塞,大破蠻夷,不但進一步削弱了袁家勢力,還讓北方少數民族俯首稱臣。
可以說,因為有了郭嘉的幫助,使曹操統一併穩固整個北方,少走了很多彎路。
曹操因此十分愛惜郭嘉。
曹操對於郭嘉的喜愛甚至達到溺愛的程度!
宅男郭嘉可能由於久居宅中,有些不諳世事,所以在曹操手下時做出了很多不合禮數的事情。當時的紀檢委書記陳群數次在公開場合當面指責郭嘉,郭嘉卻對這些指責毫不在意。作為大國企的CEO,曹操知道陳群是秉公辦事,所以對陳群大加讚賞,卻繼續放任郭嘉“胡作非為”!
曹操為何如此寵溺郭嘉呢?
因為曹操有自己的打算。
曹操曾對荀攸等人透露過自己的真實想法,他對荀攸說:“咱們都是同齡人,我死了以後這麼多的事情將託付給誰呢?你們之中只有郭嘉最年輕,他是最合適的人選啊!可惜,他死的太早了!這就是命啊!!!”
可見曹操的用意,他想把郭嘉培養成自己百年之後的託孤之人!
可惜,郭嘉終究英年早逝了!
郭嘉因為常年舉止放縱不拘小節,身子一直都很虛,加上他隨曹操北征烏丸時因為水土不服,導致身體徹底被掏空。雖然及時從前線撤到後方,但他仍然沒有挺住,最終病危。
郭嘉死後,曹操不只一次向身邊的人表達哀痛之情。並最終發出那段後世頗具爭議的哀辭: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這段記載於《傅子》中的哀辭不見於正史。
正史中,曹操僅僅在赤壁之敗後輕輕的嘆息:
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在三國時期,有太多太多的謀士,郭嘉無疑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他短暫的一生,卻綻放出閃耀整個時代的光芒。以至於我們今天仍然為他傳奇的一生而讚歎,也為他的英年早逝而惋惜。
喜歡的加個關注吧~~~~~~~~~~~~~~~~~~~~~~~~~~~~~~~~~~~~~~
-
8 # 妖嬈史話
郭嘉是曹操帳下一位非常重要的謀士,官職不高卻有著特殊的地位。曹操能夠順利的平定北方,並且迅速發展壯大,郭嘉功不可沒。只可惜天妒英才,郭嘉滿腹的才華還沒有施展多少,就一命嗚呼了。
提起郭嘉,總是要和諸葛亮對比,二人究竟誰更高明,這個話題一直爭論不休,不能得出結果,這隻能怪蒼天害苦了喜歡三國曆史的粉絲們。要是讓郭嘉再多活幾十年,就能夠與諸葛亮在同一片天地間一較高下,誰勝誰敗也將一目瞭然,後人也不必再苦苦相爭了。
因為受到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都把諸葛亮當成了神人,談不上婦孺皆知,也是家喻戶曉了。相比之下,郭嘉的名聲就沒有那麼響亮了,甚至不讀歷史的人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個人的存在。既然都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那麼郭嘉到底有多厲害呢?我們不妨側面去了解一下此人。
郭嘉眼裡的袁紹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袁紹靠著顯赫的家世成為了中原最大的諸侯。郭嘉推測袁紹最有能力一統天下,於是前往投奔。可是沒有與袁紹相處多久,他就偷偷離開了。他最終給袁紹的評價是:思慮多端卻缺乏要領,喜好謀劃卻少於決斷,可以像周公吐哺一樣禮賢下士,卻不懂得用人之術,大事難成。
郭嘉眼裡的劉備
劉備在下邳被呂布擊敗,又被袁術四處圍追堵截,竟落魄到身無立錐之地,無奈之下只得投奔於曹操。郭嘉第一次見到劉備,便馬上對曹操說:此人相貌不凡,心思縝密,志向遠大卻藏而不露,能夠屈身下士而令人心聚攏,定非等閒之輩。
郭嘉眼裡的孫策
曹操與袁紹相持在官渡數日,以少敵眾,九死一生,此時剛剛站穩腳跟的孫策開始整頓兵馬,伺機要偷襲曹操的大本營許昌。很多人聽說此事,不但嚇破了膽,而且還暗中向袁紹靠攏。郭嘉卻笑著評論孫策說:他這個人性情急躁,行事輕率,勇氣足而少謀略,山野一匹夫罷了。
諸葛亮隆中一對可曉三分天下,戰略眼光著實不簡單。不過從郭嘉對當時一些風雲人物的評價以及後來一一應驗的結果看來,郭嘉非常擅於越過具體事件來分析人物的性格從而推測人物的行為,然後在反作用於具體事件。基於這一點,郭嘉可能要勝過諸葛亮一籌。
回覆列表
三國曆史波瀾壯闊,天下三分,能人輩出,各路英雄紛紛登場逞強爭雄,都想逐鹿中原,我們驚歎那段時間的歷史,也驚歎那個時代的人。
我們談論最多的三國頂級謀士應該是臥龍鳳雛幼麟冢虎,可是,很多人都忘了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難道說郭奉孝比諸葛亮還要厲害嗎?赤壁之戰,曹操大敗,曾經大呼說“若奉孝在孤,何以至此?”可以見得郭嘉在曹操的心裡有很重的分量,如果郭嘉能夠活得時間長一點,他的謀略配合上曹操的軍事才能能夠一統天下嗎?
郭嘉原本是袁紹的謀士,可他看出了袁紹好謀無斷,誰有求賢若渴之志,卻無用人之才,於是郭嘉便跳槽到了曹操的團隊。可以說郭嘉這次的選擇是正確的,很快他便在曹營站穩了腳跟,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為他出謀劃策,很快就確立了他在曹操陣營的首席謀士之位。
其實郭嘉對曹操最大的貢獻是為曹操謀劃了將來的發展道路,可以說郭嘉對於曹操的重要性堪比諸葛亮對於劉備,這一點,他們很相似,諸葛亮為劉備提出隆中對,劃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勢,為劉備確立了將來的發展道路,而郭嘉則在官渡之戰之後,力排眾議,建議曹操先徵遼東,以確立後方無憂,正是由於郭嘉的建議,遺計定遼東,才讓曹操後來有了根據地,來競爭中原,而且沒有來自後方的威脅,可以慢慢發展,正因為如此,天下三分,而曹操獨佔其二。這裡面奉孝的功勞功不可沒。
但是郭嘉和諸葛亮比起來又如何呢?很多人都戲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就是因為諸葛亮自知不如郭嘉,難道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我認為他們兩個應該是半斤八兩,諸葛亮後期的對手主要是司馬懿,而司馬懿在曹營的地位可以相當於早期的郭嘉,也就是說,如果諸葛亮和郭嘉對上,最多也就是個平手的局面。
可是曹營兵將眾多,曹操帳下帶甲百萬良將千員,遠不是偏居一隅的劉備可以比的了的。劉備、張飛、關羽(劇照)但是,益州位於巴蜀,劍門關天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要劉備堅守不出,再加上諸葛亮盡心輔佐,相信即使曹操有郭嘉在旁,兵將如雲,若想拿下益州,也是非常困難的。
東南的孫吳政權,依靠長江天險偏安一隅,而且孫權也不是無能之輩,能夠知人善用,手下將領謀士無不盡心盡力,而且歷任大都督都擅長水戰火攻,而曹操的部隊大多是來自北方的漢子,大都不識水性,更不善於在船上作戰,這一點在赤壁之戰,很好地表現了出來,但是郭嘉肯定深知這一點,如果曹操要執意南下的話,郭嘉肯定會力阻曹操攻打荊,曹操就可以保留一定的實力,不至於一直到死也沒有實力南下。
如果郭嘉在的話,一定也會預料到天下三分的局面,肯定會為曹操重新建立一套發展模式。奉孝若在,估計也就不會有了赤壁之戰,也許曹操會先集中力量從漢中南下攻打劉備,諸葛亮與郭嘉實力相當,也許會相持個十年八年,曹操也許不會統一,但也會大大削弱劉備和孫權的力量,也會加快曹魏統一全國。
而且郭嘉如果在的話,也就沒有司馬懿什麼事了,統一全國的是曹操的後代,也許會建立一個大一統的曹魏王朝。世間無常,歷史不可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