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鍾銘聊科學

    森林之王

    一般來說,在某個生態系統中演化的生物很難適應另一個生態系統,比如:人類就無法適應海洋系統。

    但是有一些較為強勢的物種,能夠適應多種生態系統,所以它們分佈比較廣泛,比如:狼。有些狼的分佈範圍和老虎重疊,在中國東北地區,就同時存在東北虎以及東北狼。

    然而提到森林之王,我們仍然會想到老虎。這是因為單隻狼的戰鬥力遠遠不如老虎。

    在拳擊比賽中,主辦方會將參賽選手嚴格按照體重劃分,不同的重量級之間有時只相差1磅。之所以要按照體重劃分重量級,是因為體重對比賽結果的影響非常大,即使只有1磅的差距,也可能會影響到最終解決。

    而東北虎的體重要遠遠大於狼,東北虎中的雄性體重可達250千克,雌性可達170千克,而東北狼的體重只有30千克。再者,東北虎的咬合力也遠遠大於狼,這意味著一隻東北虎可以單挑整個狼群。

    但在現實中,東北虎很少會和狼群打架,這是因為東北虎的勢力範圍很大,一般狼群會躲著老虎走,即使狼群在野外遇到了老虎,也不會憑藉數量優勢對老虎發起猛烈攻擊,而是儘快逃命。

    老虎也不會對它們趕盡殺絕,畢竟狼也屬於食肉動物,捕食狼不僅浪費能量,還有很高的機率會受傷。

    從人類的角度來看,連兇狠的狼群都不敢主動挑釁老虎,可想而知老虎在森林之中猶如王者一般的存在。

    不過,老虎也只能做森林之王,因為它無法適應除森林之外的生態系統。

    老虎為什麼只是森林之王

    老虎和獅子雖然都是大型貓科動物,但它們能夠適應的環境並不相同。獅子更擅長在稀樹草原中捕食獵物,而老虎則喜歡佔山為王,而且在演化的過程中,老虎逐漸加強了森林捕食的性狀。

    根據現代進化論我們知道,生物在進行自我複製時,並不能100%將自己的基因複製給下一代,而是會發生基因變異。基因變異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但是外界環境會對基因變異進行挑選,能夠適應環境的基因變異則能夠被保留下來,不能適應環境的則會被淘汰。

    老虎在演化過程中,一直是在森林環境之中,如果它的基因變異不能幫助它更好地適應森林環境,那麼這個個體就會被環境所淘汰。如果老虎的基因變異能夠幫助它更好地適應森林環境,那麼這種基因就會被環境所保留。

    在這種環境的挑選下,老虎演化出了能夠適應森林環境的毛髮,能夠更好地隱藏自己的行蹤。由於山路複雜,所以速度對老虎來說並不是演化的主要動力,而是依靠山石植被來悄悄接近獵物,依靠爆發速度抓捕獵物。

    再者,森林環境裡的動物大多是體型較大的生物,但相對於草原生物而言森林生物更喜歡獨居,這意味著如果老虎以群居為生,那麼它們將不能捕獲足夠的獵物維持生存。

    為了更方便的捕食,老虎選擇獨居生活,並且有著自己的勢力範圍,只有當繁衍期時雄性才會受“雌性”的吸引趕來。

    獅子則和老虎相反,它們喜歡生活在更開闊的稀樹草原地帶,並且喜歡團隊作戰。這是因為它們的獵物幾乎都是以群居為生,這意味著即使幾十只獅子生活在同一區域,也有足夠的食物維持生存。

    獅子捕食獵物主要依靠圍堵的方式,通常情況下獅群的雌獅會悄悄在四周埋伏,一有機會就會將獵物趕進埋伏圈,而老虎則無法適應這種捕獵方式。

    再加上稀樹草原缺乏隱蔽物,老虎賴以為生的皮毛也不能幫助它們隱藏自己,這很容易導致老虎暴露在獵物的面前,使得捕獵效率低下。

    所以,老虎無法適應稀樹草原環境。

    總結

    老虎之所以是森林之王,是因為它在進化過程中已經適應了森林的生態系統,併成為森林生態系統中的頂級獵食者,即使有其他獵食者存在,也絲毫撼動不了它的位置。

    但由於它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強,而且其他生態系統和森林系統之間環境差異較大,導致老虎無法適應除森林之外的環境,以至於它們只能是森林之王,而不是地球之王。

    其實不只是老虎,人類也是如此,人類雖然分佈廣泛,但人類卻無法適應沙漠、隔壁、海洋等眾多生態系統。但人類比較幸運的是可以利用工具,所以一旦人類能夠適應某個生態系統,就會成為某個生態系統的王者。

  • 2 # 小小小無語

    老虎是大型貓科動物,不僅身強體壯,還擁有尖牙利爪。能夠利用強大的力量掀翻獵物,並用自己的爪子制服再用牙齒咬斷獵物的喉嚨。在老虎的棲息地裡,無論是野豬、野牛、梅花鹿、水鹿、馬鹿、狍子、獐都是口中肥肉。哪怕是灰狼、紅豺、花豹這樣的肉食動物面對虎也只能逃跑。就算是強大的棕熊也只是與虎相互避讓,而非生死之搏。

    因此虎是實打實的森林之王,古人記載裡虎嘯山林百獸散,面對這種強大、兇悍的猛獸,古人稱之為山獸之君、百獸之長。

    這種稱呼是名副其實的,我們只要查過資料就會發現老虎分佈地無一例外都是森林溼地,無論是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亞寒帶混交林,老虎都能生存。但是隻要出了森林就沒有太多的老虎分佈了,其生存能力遠遠不如花豹。為什麼強大的老虎只能呆在森林裡,不能像花豹一樣可以在裸岩、沙漠、草原中生存呢?

    一、老虎需要足夠的隱蔽物。

    我們都知道,老虎是伏擊形獵手,喜歡隱藏在草叢、灌木、洞穴裡等待獵物,然後迅速出擊。因此需要充足的隱蔽空間,來遮掩住它們龐大的體型,否則很容易暴露。而充足的草叢、灌木只有森林、溼地中大量存在。而許多開拓地並沒有過多的隱蔽物提供老虎隱身,所以不適合老虎。哪怕是森林的亞寒帶針葉林這種樹下沒有太多的隱蔽物的森林,老虎也沒分佈的。

    二、老虎喜歡有水的溼潤地方。

    說了第一點可能有人反駁我了,你看非洲草原上也有充足的草來藏身啊。這就是我說的第二個地方,老虎喜歡水,偏溼潤環境。而森林地區的空氣比較溼潤,也有河流湖泊密佈。而裸岩、荒漠、草原地帶沒有太多的水體供老虎戲耍,所以老虎就更喜歡選擇溼潤多水的森林。哪怕是裡海虎這種生活在乾旱地帶的老虎大部分都在胡楊林裡生存。

    三、老虎也可以在森林外生存。

    其實,老虎在雪山、開闊地也有出沒,比如印度在旱季時候,草開始變少,地方也變得空曠。孟加拉虎也就在這時出沒在開闊的空地裡,而且在喜馬拉雅山的雪山裡也出現過孟虎的蹤跡。所以老虎在空地裡也可以存活一段時間。可是相比之下老虎更加喜歡森林環境。

  • 3 # 南風寄雨

    這個要追溯到獅子和老虎的共同祖先,假貓了,假貓誕生在亞洲森林,是現在所有貓科動物的祖先,因為沒有天敵,假貓繁衍的很快,然後亞洲森林塞不下了,在爭奪領地的競爭中失敗的假貓,就必須去開闊新的領地,假貓就這樣從亞洲擴散到世界各地,因為生存環境的不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假貓走上了不同的進化道路,留在亞洲的假貓進化成了雪豹和老虎等貓科動物,去了美洲的進化成了擬獅,劍齒虎,美洲豹,美洲獅,等貓科動物,在非洲的進化成了原始獅等貓科動物,原始獅又進化成洞獅,楊氏虎,現代獅,所以老虎和獅子本身就是為了適應各自所在的環境而誕生的

  • 4 # 海火子

    從樓主口吻分析就是個獅吹。你要的資料百度有,非洲雄獅平均體重180公斤,東北虎平均310公斤,若你覺得重未必好打的話,舉兩個例子:輕量級拳王周市明和重量級拳王泰森有得一打嗎?第二個,bbc野性北極,一隻棕熊一巴掌能輕易打死一隻狼。

  • 5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老虎是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因此,許多文化認為老虎是力量、勇氣和尊嚴的象徵。老虎是十二生肖之一,出生在“虎年”的人被認為勇敢、有競爭力、自信。

    大多數老虎都有典型的橙色皮毛,帶有黑色或棕色條紋,但是這些斑紋在亞種之間有所不同。例如,非常大的西伯利亞虎皮毛呈淺橙色,條紋很少,而巽他群島上較小的蘇門答臘虎皮毛呈深色,條紋多些。

    沒有兩隻老虎有相同的標記,它們的條紋和人類的指紋一樣獨特。據報道,在野外,老虎的條紋對生存很重要,因為它們充當偽裝,在草叢和樹上看起來像移動的影子。所以老虎適應森林的環境,在森林中,老虎就是王者,豹子、黑熊、蟒蛇都要靠邊站。至於獅子,遍體棕黃色,適應荒漠草原的環境,被稱為草原之王。

    老虎的後腿比前腿長,可以跳10米遠。虎爪長達10釐米,用來抓住獵物。

    最大的老虎亞種西伯利亞虎,也叫阿穆爾虎和東北虎,長3.3米,重達300公斤。最小的老虎是蘇門答臘虎,重74 - 139公斤。老虎還有很長的尾巴,老虎的總長度可以增加大約1米。

    野生老虎生活在亞洲。較大的亞種,如西伯利亞虎,傾向於生活在北方較冷的地區,如俄羅斯東部和中國東北部。較小的亞種生活在亞洲南部亞熱帶和熱帶國家,如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高棉、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根據該研究,根據亞種的不同,老虎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包括乾旱的森林,淹沒的紅樹林,熱帶森林和針葉樹寒林。

    所有老虎都是食肉動物。老虎的大部分食物由大型獵物組成,如野豬、鹿、犀牛或小象。為了殺死獵物,老虎用它們的下顎咬住動物的脖子,使動物窒息而死。老虎的犬齒有壓力感應神經,所以它知道在哪裡給獵物致命的一口。儘管老虎是兇猛的獵手,但它們對失敗並不陌生,因為它們只有10%的狩獵是成功的。

    老虎是可怕的食肉動物,森林之王當之無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17年西決帕楚里亞的故意墊腳傷害卡哇伊,勇密是不是太過於擁護這次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