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韶華傾夢

    “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一句,實際上是對蜀漢後期軍隊方面的寫照。而形成這種局勢,很大程度上和關羽、劉備、諸葛亮,以及劉禪等人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原因如下。

    其一,關羽失荊州的間接影響。劉備拿著張松獻上的益州地圖,提兵入川,預想實現“隆中對”的軍事戰略。與此同時,遠在荊州的關羽,趁著曹魏和江東列陣合肥,大膽地提兵北上,首次開始蜀漢的另類“北伐”。雖然關羽的出發點很好,而且也在襄樊之戰中大放異彩。但可惜的是,關羽對於江東的防範過於鬆懈(儘管有著烽火臺,但其被呂蒙等人的示弱給糊弄了)。

    孤軍深入的關羽,很快被曹吳聯盟給前後夾擊了。無可奈何之下,只能退守麥城。但關羽沒有料到的是,上庸房陵二郡的劉封等人,在接到廖化的求援資訊時,卻猶豫不決。錯過戰機的關羽,最後也只能被江東所擒。

    而隨著關羽的敗走麥城,蜀漢失去的不僅僅是關羽這一員虎將,更連帶著損失了荊南這一塊地盤,以及大部分的中基層將領。譬如,關平,周倉等。而文臣方面,更是損失了趙累、王甫、鄧凱,等等。

    其二,劉備夷陵之戰失敗的直接影響。劉備為了給關羽復仇,不顧諸葛亮等人的反對,毅然率領七十萬大軍伐吳。可是,劉備的急功近利,中了陸遜的以退為進、驕兵之計、步步為營等計謀。最終,孤軍深入的蜀漢軍隊在夷陵之戰中損失殆盡。夷陵一戰,是蜀漢由盛轉衰的重要轉折點。

    在夷陵之戰中,蜀漢計程車卒的損失,讓蜀漢本就不多的人口更加的緊缺。而在武將方面,中基層的將領,譬如,馮習、張南,傅彤,等等。這一批中基層將領的缺失,讓蜀漢的武將形成了青黃不接的局面。而且,更為主要的是,黃忠、張飛等五虎將的死亡,更是讓蜀漢在軍隊方面對外的震懾力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減弱。

    其三,劉備用人的方式存在侷限性。在蜀漢的用人制度上,最初的時候,是靠著人帶人的方式,透過他們的介紹,才把好朋友招來讓劉備任用。而到了中後期以後,蜀漢的用人方式,很大程度上都是靠著劉備的“任人唯親”。

    在蜀漢的眾多將領中,細分下來,有很大一部分的武將都是與劉備有著很深的“戰友情”,都是靠著一系列戰爭下來,被劉備所重視而後任用的。這樣的用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會阻礙民間人才的發掘和培養。況且,因為劉備急於復仇,也沒有留的下時間來發展好剛剛建立的蜀漢政權。這樣一來,蜀漢的將領都靠著上一輩,或者是他們的兒子輩的人來支撐著,凋零是遲早的事。

    其四,諸葛亮的北伐。在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損失慘重。為了穩定和發展蜀漢,諸葛亮在平定了南方的孟獲大軍後,便迫不及待地展開前後五次的北伐。

    五次北伐,雖然很大程度上的實現了諸葛亮的初衷,即擾亂曹魏邊境,為蜀漢的發展爭取時間。但是,北伐的次數頻繁,也讓蜀漢的財政有了很大的空缺,士卒經過多次的戰爭,也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已經有了煩怨的趨勢。

    另一方面,諸葛亮雖然可以稱得上全才,但其真正主攻的是政治後勤一塊。所以,對於武將方面,諸葛亮這一位謀臣根本是有心無力。而且,諸葛亮對軍事人才的培養,更是少之又少,前期是馬謖,後期才有一個姜維。所以,諸葛亮對於武將的發掘和培養,更是沒有很大的重視。

    其五,劉禪的平庸。諸葛亮在五丈原逝世之後,劉禪終於鬆了一口氣,因為上面根本沒有人能夠壓得住他,管的住他的了。而且,繼承諸葛亮位置的費禕等人,又屬於臣子,根本不可能對劉禪有著更大的影響力。

    所以,被壓了十幾年的劉禪,終於拋棄了原來的面目,開始荒誕風流起來。另外,因為宦官黃皓在諸葛亮時期,對劉禪有著陪伴之情,讓劉禪對其很是感動。所以,諸葛亮去世之後,黃皓便被劉禪提了上來。因此,蜀漢的大小之事全靠黃皓的一張口來向劉禪傳達。而黃皓,對於事件的傳達都是報喜不報憂,所以劉禪也不可能知道蜀漢究竟荒廢到了什麼程度。

    此外,劉禪就是一個喜歡吃喝玩樂的貴公子,對軍事方面一竅不通,而且為了減少國家對軍隊的支出,更是把之前諸葛亮設定在險要位置的軍營都撤除了。至於費禕等人,更是對武有著將掌控軍隊有很大的警惕心,所以也不能指望他們發掘和培養武將。

    總而言之,蜀漢的地盤少,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蜀漢的人才有限;而另一方面,劉禪和費禕等人對武將的不重視,更是讓武將難以有出頭之日。因此,“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一句,也只能感嘆蜀漢的悲哀,是蜀漢後期武將方面的真實寫照。

  • 2 # 半點墨生

    從東漢末年到三國末年,打了六七十年,人口從五千多萬打到一千多萬,剩下除了老弱病殘,就是孤兒寡母,哪裡還有人才。正是人口流失,致使後期無法抵制五胡亂華的原因之一。

  • 3 # 只是來看看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不是因為廖化比較菜,而是因為廖化那個時候年紀太大了,那時候廖化已經七十多了吧,廖化很能活,從黃巾起義一直活到了蜀漢滅亡。讓年紀這麼大的人當先鋒,足以說明蜀漢人才太過於匱乏。蜀漢後期,人才凋零,劉備早年間的所謂的五虎上將關張馬黃趙死後,在諸葛北伐時期,能獨當一面的大將也就魏延了。但是諸葛不予重用。

    諸葛北伐時候,多少還能吃到劉備留下的剩飯,比如關羽張飛的兒子:關興張苞。還有僅次於五虎上將的魏延還有老邁的趙雲,還有投降來的王平和姜維。但是諸葛死後帶走了魏延,關興張苞也英年早逝,在姜維北伐時期真的無人可用。也就王平,張翼,廖化。然後再也沒有能拿的出手的人了。

    之所以蜀漢後期人才如此匱乏,我個人認為跟諸葛有很大的關係比較劉備死後,諸葛才是蜀漢真正的掌權者,並且諸葛此人太過於專權。當然你們可以說諸葛這個人很負責,事必躬親。但是作為一國的丞相,居然要親自過問20板子的事情,不覺得大材小用麼???我們都打過鬥地主,什麼時候要出大王??只有當對方出小王或者A或者2的時候才會出。哪有對方只出了個小3的時候,你就出大王???諸葛事必躬親的話,手下的人根本得不到鍛鍊,得不到鍛鍊,沒有辦法升級自己的能力,當然沒有辦法獨當一面。

    這時候不得不說劉備的識人之明,劉備看上的人都是有大才之人,雖然劉備手下的能人數量沒有曹操那麼多,但是都是人才中的人才。特別是關羽張飛都是萬人敵,劉備開局就有這種絕對中心和有能力的大將,劉備這個識人之明很強。

    而且諸葛好像並沒有給劉備推薦什麼能用的大才。相比較曹操手下的荀彧給曹操推薦了一大批一頂一的謀士,比如郭嘉,戲志才,荀攸,等人。都是三國時期非常牛逼的謀士,當然你可能會說諸葛沒資源,但是諸葛連自己的兄弟諸葛瑾都弄不來。我這裡有點小人之心的想法,是不是怕推薦牛逼的人過來被重用之後,就沒諸葛位置了呢??

  • 4 # 你的地瓜哥哥

    蜀漢地盤就那麼點大想要舉兵伐魏人才當然不夠用了,況且從黃巾之亂一直到三國後期中間死了多少人?東漢末年全華人口大概5600萬到三國後期只有大概1500萬,人吃人的社會不餓死就算不錯了更別提什麼讀書習武了

  • 5 # 歷史直男A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很多人都憑藉著這句諺語,認為蜀國後期無人可用,畢竟就連曾經投身黃巾軍,身世背景,能力不怎樣的廖化,都能混上蜀國的先鋒,那可想而知蜀國是無人可用了。蜀國後期真的無人可用了嗎?

    其實很多人都誤解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的意思,曾經蜀國五虎將威震天下,縱橫捭闔,每場戰鬥絕對都能見到五虎將其中一人參戰,但是蜀國後期居然只剩下了曾經身份低微的廖化在擔任蜀國前鋒,撐起蜀國軍事重任。“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更多的是當事人,感嘆滄桑變幻,歲月如梭,曾經的英雄都已經化為塵土的一種無奈,並不是單指廖化的能力比較差。

    公元238年,廖化帶兵攻打魏國守善羌侯宕蕈(少數民族,人名)駐守的營寨,廖化發現宕蕈兵少正要一波拿下的時候,突然魏國北方援軍抵達。雍州廣魏郡太守王贇、南安郡太守遊奕援軍抵達,看見廖化正在欺負宕蕈,於是魏國救援軍兩軍東西分兵,兩翼包抄,準備夾擊廖化軍。廖化百戰老將,一眼就看出地方的目的,想要分兵夾攻我,你中路不就大開了嗎?真是一些年輕的娃娃,就讓大叔來教你們怎麼用兵。廖化迅速抓住,王贇、遊奕援軍中路空虛的弱點,猛然進攻,結果遊奕,王贇援軍分兵包抄廖化不成,反倒被廖化反殺,直接將遊奕,王贇當場砍殺。

    從此場戰役中可以看出,廖化用兵經驗老道,抓住戰機的能力極強,並非人們印象中的無能。

  • 6 # 大白熊返利

    都知道三國時期的蜀國,猛將如雲,大家應該都知道關羽、張飛、趙雲等等都是蜀國的猛將。但為什麼到三國末期蜀國卻再也沒有可用的名將或武將。

    第一是蜀國的地理位置,沒有魏國和吳國的好,地裡位置的關係導致沒有後續人口的增加。老輩名將死的死、老的老。新的將領也沒有提拔出來。

    第二就是不會提拔人才,無論是劉備還是劉禪都是不會提拔人才,劉備在位的時候還好一點,等到劉禪繼位之後,整個蜀國就沒有什麼人才出現過,劉禪在自己掌管蜀國的時間裡,就沒有過什麼樣的作為。

    自己觀察就會發現其實劉備巔峰時的狀態只有五虎將和一個魏延。其他的人根本無法與曹魏東吳的人才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五虎將也是先後的去世。導致末期無將可用的局面。

  • 7 # 老白的歷史課

    前有王句,後有張廖。

    指的就是王平,句扶,張翼,廖化。

    王平為鎮北大將軍,守衛漢中,句扶為左將軍,名位亞於王平,此外王平在北,馬忠在南,鄧芝在東,頗有威名,此三人為蜀中期三大將。

    等到費禕被刺,姜維統領軍事,以上將領皆己亡故,張翼,廖化後官至左右車騎將軍,常隨姜維北伐。

    為什麼現在都喜歡diss廖化,是嘲笑他沒能力,還是嘲笑他年老?論年紀,張翼與廖化一般,卻沒人質疑他,論能力,兩人齊名,皆是戰場老油條,比只會吹牛的馬謖強多了,都見證了蜀漢的興衰榮辱。怎麼廖化格外被人嘲。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順便說一下,正史中廖化不是黃巾軍,人家正兒八經襄陽沔南的豪族,初任關羽主簿,張翼則是很有名望的川蜀官宦子弟,劉備入漢中時以其為書佐,兩個出場時間差不了幾年。

    說到武將,的確,蜀漢最後十年人才凋零,好似充門面的也只姜維,但廖化起碼不是注水的,比起什麼胡濟,閻宇,還是要出色很多的。

    說起後期人才,三國都很缺,因為風雲激盪的大時代己過,再沒有大戰來歷練人才,魏國有陳泰,鄧艾,郭準,再次一級呢,斷層了,當年曹氏名將如雲,現今只餘一幫飯桶,外姓五子良將,現在你再讓他選,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其中陳泰郭準恐怕也就稍強於張翼廖化,可又沒他倆能活。

    吳國更慘,後期只有一個陸抗扯大旗,亡國之時,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全是渣渣!!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魏國無大將,鍾會督三軍","吳國無大將,旦夕已亡國"。這種事最怕對比。

    況且《掃迷帚》老儒所講全句"好,好,好,'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你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來,怪極,怪極。"我反而看到了一絲對老將勇氣的敬佩,可沒強行潑髒水給廖化呀!!

    蜀漢建國四十一年,張翼廖化卻奉獻了何止四十一載,蜀漢之亡,亡在國力,縱使黃泉之下,得見先主,劉備也只會一拜"兩位老將軍辛苦了!"

  • 8 # 回望歷史的青年

    中國有一句盡人皆知的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一句話蓋棺論定,把廖化說成了一錢不值的平庸之輩:廖化這個人能力一般般,純屬“矬子裡面拔將軍”,任用他當先鋒是沒辦法的辦法。實際情況是這個樣子嗎?陳壽的《三國志》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廖化不但不象成語中說的那樣窩囊,而且他“高調精彩亮相,武藝無比高強,也曾千里走單騎,差點活捉司馬懿”,是一位叱吒疆場的三國英雄。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儉,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今湖北省襄陽市)人。三國時蜀漢將領。

    但他只是一個無名的小毛賊啊,二爺路上收山賊,傳出去不好聽吧?所以斷然拒絕了他。但是關二爺卻收了黃巾賊周倉。後來劉備進益州,廖化也進入了蜀漢大營,被劉備任命助關羽守荊州。到這裡,廖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就是投奔到關羽麾下。

    關羽攻襄陽,廖化一馬當先、奮勇殺敵。關羽兵敗,他前往上庸求救,面對劉封無動於衷見死不救,他“叩頭出血、大慟告求”。無濟於事,大罵出城,隻身前往成都。可惜事情發展的太快,關羽父子被斬首。伐吳期間,他跟隨劉備征討東吳,渴望給關羽報仇,結果一敗塗地。

    諸葛亮與司馬懿對決祁山,廖化以副將的身份參戰,遇曹真的副將秦良,“秦良死戰,被廖化一刀斬於馬下”。姜維與鄧艾對決祁山,令“廖化、張翼為左右先鋒”,“鄧艾催督先鋒鄭倫來襲山後。倫剛轉過山角,忽然一聲炮響,鼓角喧天,伏兵殺出,為首大將,乃廖化也。二人未及答話,兩馬交處,被廖化一刀,斬鄭倫於馬下。”鄭倫是智謀有如諸葛亮的魏國大將鄧艾的先鋒官,武藝不會稀鬆平常。據史書記載,公元238年,廖化還曾擊破魏國南安太守遊奕,射殺廣魏太守王贇。

    後主劉禪登基,廖化為飛衛將軍,跟隨諸葛亮北伐。曾殺敗司馬懿,奪得其金盔,獲大功。諸葛亮死後跟隨姜維北伐,數次任先鋒。這個時候,廖化沉寂許久的胸膛中豪情萬丈,渴望建功立業的熱血又一次沸騰了起來,這個時候他已經快70歲了。可是姜維終究無法逆天,蜀漢也只是苟延殘喘了幾年就被鄧艾鍾會強推。想要詐降的姜維也功虧一簣,廖化在被押送到洛陽的途中因憂而死。

    他見證了關羽敗走麥城的寂寞如雪;他見證了劉備託孤白帝城的含恨而終;他見證了諸葛亮五丈原的秋風蕭瑟;他見證了姜維在聽聞未戰而先降的後主時的無可奈何。他見證了很多人,許許多多當時的上將、君主,從他們的躊躇滿志,到最後的遺恨而終。甚至他見證了魏蜀吳,從建立到衰落。

    而他自己,從一個黃巾賊,變成了先鋒,變成了飛衛將軍,變成了車騎將軍,最終抑鬱而死。“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每每看到這句話,都非常心痛。他活了80歲,活過了整個三國,他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三國英雄。他不是三國時代最勇猛的戰將,卻是這個時代興衰的見證人。

  • 9 # 歷史三國迷

    “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是演義對三國後期蜀漢人才短缺的一種寫照,然而,正史之中,蜀漢後期長期以來,也沒有多少獨當一面,力攬狂瀾的名將,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蜀中無大將,在我們普遍認為造成這個原因的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劉禪的昏暈無能,另一個是蜀國的地理位置關係。劉禪的昏暈無能,主要表現在與不善於提拔或選用蜀漢的人才,尤其是在諸葛亮死後,沒有多大作為,而諸葛亮執政期間,也存在一定的責任。蜀漢的地理位置偏西南,僅佔據一州之地,人口以及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不及中原和江東。除此之外,再加上,襄樊之戰,荊州丟失,章武二年,劉備彝陵戰敗,蜀漢不僅折損了數萬精兵,同時還折損了黃權、馬良、傅彤、程畿、馮習、張南、杜路、劉寧等將領,可謂傷筋動骨。接著,驃騎將軍馬超、趙雲又相繼而逝,蜀國武將缺乏危機更是雪上加霜。

    其實,蜀漢無大將的局面在劉備時期就已經有非常明顯了,早期(在去新野以前)劉備的人才主要靠兩方面,一是武將自己的投靠,像關羽、張飛、趙雲、陳到;另一個則是吸收其他勢力的人才,在這方面初期主要是陶謙的人才,如糜芳等。劉備主要在荊州打拼,在這段期間,劉備基本上得到了在荊州豪族的支援與肯定,於是很多豪族人事參加,比如魏延、黃忠、霍峻、張南、傅肜等。入川之後,劉備得到了劉璋的絕大多數將領投靠,比如李嚴,黃權、李恢、吳壹、張冀等。劉備勢力進入一個鼎盛時期。然而你會發現,劉備得到這些武將人才,真正能夠獨當一面,甚至堪稱名將的,寥寥數人,除了劉備漢中稱王的時候,拜封的四大將軍: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除此之外,就趙雲和魏延,還算一大將才,其他的就根本無法跟曹操和孫權手下名將相比。 劉備稱帝前後,關羽和張飛,馬超,黃忠,都相繼死去,劉備留給劉禪的大將,基本沒有了。

    蜀漢中期除了趙雲和魏延,基本就沒有其他名將。造成這一系列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蜀漢的選舉人才的選官制度,是繼承了東漢末年那一套:察舉制和徵辟制。察舉制,是以這個人是否行孝廉潔作為是否任用的標準。徵辟是一種自上而下選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徵聘與公府、州郡闢除兩種方式。蜀漢諸葛亮執政期間,人才大多是採用了徵辟制,察舉制獲得。然而這種選官制度,一般認為,宗族鄉黨的批評是漢朝選舉的唯一憑據,失去了這一環節,選舉就無法進行;而鄉里輿論是受到豪族左右的,他們在出仕州郡上擁有優先權,郡縣在某種程度上是為其壟斷的;相應的孝廉的選舉也就被豪族所壟斷。世家大族勢力的滲透,構成了漢末官吏政治的突出特點。比如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幾乎導致曹魏的官吏被士族霸佔。

  • 10 # 街談巷議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其實是後人對蜀漢後期在軍事上人才匱乏這一現狀的調侃。

    實則當然廖化也不是庸才,只是到了蜀漢後期,廖化作為一個要問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七旬老將卻還被派去陣前當先鋒,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無奈的事。

    看看蜀漢的這些將領,五虎上將之二的關羽和黃忠都死於公元220年,張飛死於221年,馬超死於222年,趙雲死於229年,而作為蜀漢中期砥柱的魏延死於234年。

    到了後期,雖然按《三國志·蜀志第十三·之王平傳》裴松之注引《華陽國志》中記載:‘時人語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

    也就是說,後期的蜀漢有點名氣的將領有四個:王平、句扶、張翼、廖化。

    然而,王平死於248年,句扶死於249年。

    只有一個張翼與廖化撐過了蜀漢滅亡,死於264年。

    從前往後看,不管是將領的人數還是能力,滑坡都非常嚴重。

    廖化並不是沒有能力,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在關羽帳下當上了主簿,可以說是年輕有為,但是在統兵打仗方面,顯然遠遠不及當時光芒四射的五虎上將以及之後的魏延等人。

    那麼,為什麼蜀漢人才青黃不接的現象這麼嚴重呢?

    在這方面,很多人歸因於蜀漢延續了東漢時期的人才選拔制度——察舉制。

    我認為不然。

    從三國時期名將們的出身就可以看出,不管是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將”還是劉備旗下的“五虎上將”抑或是孫吳門下的潘璋等將領,出身如何並不重要,一切還是要在戰場上見真章。

    如果說文官還可能受限於門第或關係網的話,那麼武將在這方面顯然受到的轄制要小得多。

    那麼,蜀漢人才江河日下的原因是什麼呢?

    1、丟了荊州,丟了靠近中原文明中心區的地盤,僅剩下一個在當時還算蠻荒之地的川蜀。

    我以前做過一個分析,當時三國最大的人才庫是在河南潁川,曹操佔據了潁川所在的豫州可以說佔了最大的便宜,也為曹操的崛起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而潁川輻射範圍內的荊州以及橫跨豫、徐幾州的安徽,分別成了蜀漢和孫吳的人才庫,蜀漢接連幾任的丞相包括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全都出身於荊州,而孫吳的周瑜、魯肅、陸遜等人則全都出身於安徽。

    一個地方要出人才,要湧現許多的傑出人才,是需要底蘊的。

    蜀漢佔據的川蜀當年還沒有這個底蘊。

    這也是無可奈何,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事,而且人才的流動也有虹吸現象,越多人才的地方越吸引人才,越吸引人才的地方發展的就會越好,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比較良性的迴圈。

    2、就是人口。

    人口越多越容易出現人才,三國中人口最多的就是曹魏政權,人口最少的就是蜀漢。

    梁方仲在《中國曆代戶口、田地、天府統計》中認為蜀後主炎興元年(263年)蜀國28萬戶,94萬人;同年魏國有52萬戶,440萬人。吳國在280年幼52萬戶,230萬人。

    這也是蜀漢人才匱乏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不過蜀漢人口少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三國裡以它所佔的地盤最小。即便諸葛亮時期內政發展得不錯,對此也是無濟於事。

    其他的原因,比如蜀漢內部存在的本土勢力與外來勢力的爭權奪利,或者主政者劉禪稱不上英明,也是造成蜀漢人才匱乏的原因,但我認為,相比較而言,這些原因並不是最重要的。

  • 11 # 史研

    說實話,要是蜀國五虎將他們都還年輕,還活著,諸葛亮可能就在北伐的時候不會過得那麼辛苦。諸葛亮真的是沒有人可以用了,出國五虎將已經死了,年輕一代的蜀國武將關興和張苞也死了,現在就剩下他一個人在苦苦的堅持中,唯一能夠看得上的就只有魏延,還有廖化,不過魏延還要待在諸葛亮身邊保護他。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並不是講的廖化有多麼厲害,而是蜀國真的是沒有什麼人可以用了。廖化這個人也是看慣了所有的事情,從那個黃巾之亂,然後導致三國的一系列事情,最後蜀國的滅亡,廖化也是看到了。他才是蜀國真正經歷最多的人,可惜卻無能夠改變歷史,最後在哀嘆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諸葛亮也是非常無奈的,他只能夠選擇一些穩重的老人,而年輕人沒有什麼厲害的。

    當年蜀國五虎將在的時候,蜀國想打哪一個國家就打哪一個國家,不斷的在擴張地盤是三國中擴張速度最快國家。當時的軍事實力處於蜀國的巔峰時期,劉備也不需要做什麼,反正人才是數不勝數。劉備最大的作用就是發現了這些人才,並重用他們。想當年劉備也只是一個賣草蓆的人,他是一步又一步的發現了很多人才,首先是關羽張飛,然後趙雲諸葛亮,其中還有各種各樣的人才,才構成了蜀國那個龐大的陣容。

    可是關羽死後,劉備要為關羽報仇,張飛也因為報仇也死了,都被帶領的幾十萬大軍被一把火全部給燒沒了,黃忠也戰死在沙場,馬超病逝了。最後就只剩下趙雲一個人了,但是趙雲也在北伐中去世。我5虎將都已經死了,這可是蜀國所有的大將,剩下的人都不怎麼厲害。

    而這個時候就只剩下魏延廖化王平等人。魏延要輔佐諸葛亮,不能夠離開諸葛亮,而王平是一個年輕人,大家不知道他的軍事實力到底是有多強,唯一能夠信任的就只有量化了。本來諸葛亮還想讓關興張苞慢慢培養起來,結果這兩個最重要的年輕人居然在北伐的途中死掉了。當時就讓諸葛亮哭得要死,可是也沒辦法。

    廖化其實也是非常厲害的,只不過他表現的比較少,風頭都被蜀國五虎將壓制住了。

    當年蜀國五虎將可是三國中最厲害的一流大將,雖然廖化不能跟我和他們相比,但是軍事實力也是非常強大的。廖化可是經過了無數次戰役,能夠在戰場上生存下來,豈能是普通人?從黃巾之亂,再到關羽的死亡,劉備的討伐東吳戰爭,廖化雖然表現的沒有多少,就是因為蜀國五虎將壓住了他的風頭。他現在到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也就站了出來。

    本來廖化想要跟著關羽。最開始的時候的廖化,首先是遇到了關羽。那個時候廖化是在一個小山頭當上了山大王,不小心搶走了劉備的女人,而關羽就追趕了上來,那話聽說是劉備的女人之後殺掉了自己的兄弟,想要跟隨著關羽。但是關羽看他是一個落草為寇的人,於是就不想要和他待在一起。

    後來劉備收留了他,他慢慢的跟著關羽。有關羽在的話,他怎麼可能有表現的機會呢?在關羽的後期,關羽可是無人能敵,打了曹操都快要遷都了,當時可是威震華夏。可惜好景不長,曹操和孫權聯合起來,最終是打敗了關羽。廖化就是出去報信,結果來晚了,關羽最後也是沒有救得出來。廖化從當時孫權的層層包圍中能夠突破出來,說明廖化武功也是非常強大的。

    廖化也是一個可憐人,他看慣了所有的事情,卻無能改變。

    說起廖化的人生,真的是非常可憐,他經歷的事情可是橫貫了三國所有的事情。在他死的時候90多歲了,比司馬懿還活得很長。當年黃巾之亂還是一個年輕人想要在亂世之中建立大業,結果失敗之後落草為寇,然後轉轉到劉備那裡。因為打算在這裡安穩的度過一生,可惜的是蜀國也滅亡了。

    蜀國滅亡的時候,要快被捉住了,那個時候90多歲。這麼大年紀的老人,居然要受到如此虐待,真的是慘不忍睹啊。

  • 12 # 歷史迷猴神通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不是蜀中無人,是“國家隊”取材面太廣。

    三國的後期蜀漢對魏國的戰爭,基本上變成了四川重慶組隊和整個北方聯隊在打架。

    01.當時的北方隊:魏國

    在魏國中期以後,當年的“五子良將”已經先後離世或者老邁。但由於他們佔領地域的廣大,擁有人口的眾多,以及多年的戰爭歷練,魏軍裡還是有很多新人崛起。在西北防線、東南防線上,魏國和蜀吳常年打架的將軍中,比較傑出的人物,除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還有:郭淮、鄧艾、鍾會、夏侯淵、王凌、滿寵、陳泰、郝昭、諸葛誕、母丘儉、王雙等人。

    另外,夏侯霸、文欽、文鴦後來雖然分別投靠蜀漢和東吳,但在此之前,他們也都是魏國的將軍。

    以上是五子良將一代之後,魏國名將的不完全名單,看上去並不很多。但事實上,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人口大量損失的漢末到三國時期,一個政權能集中到這麼多軍事人才,已經相當不容易。

    02.當時的川渝聯隊:蜀國

    而和“國家一隊”曹魏相比,蜀漢在中後期,已經沒有了“五虎上將”時的盛況,他們更像是一個地方聯隊。

    但即使這樣,在四川、重慶聯隊裡,依然有不少可以稱得上將星的人物。其中,降維是最傑出的一個,姜維之外,魏延、王平、向寵、馬忠、廖化、張翼都是名將。

    其餘的將領如馬岱、句扶、張嶷等人,其實也都是一般的才幹,並不太具備統領大軍獨當一面的能力。

    這一時期,在蜀國的班底中,實際只有班長姜維能和魏國的名將們較量,而且取得過不少勝利。後來雖然從曹魏內部投來了名將夏侯霸,但即使是夏侯霸,在魏國政權裡,也只是一個準一流將領。

    事實上,從將軍數量和質量上比較,後期的蜀漢都不佔優勢。

    03.蜀漢名將匱乏的本質原因

    事實上,國土面積的有限,極大地限制了蜀漢的發展,在軍事人才上也不例外。

    這一點,在諸葛亮的《後出師表》裡早有擔憂: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

    諸葛亮上《後出師表》時,是在建興六年,當時趙雲等將領去世後,蜀漢已經感覺到人才的匱乏,難以彌補將領的缺口。

    而諸葛亮也道出了他們以前人才充足的原因:當年劉備們在全國各地闖蕩時,他們用幾十年時間聚集來,各地的精英力量,才成就了蜀漢的家底。

    而蜀漢長期侷限在四川一帶,因為老將流失形成的人才缺口,長期得不到補充。

    04.九伐中原的悲壯

    很明顯,後來的蜀漢核心地區只剩下了四川、重慶一帶,已經不可能產出太多人了。而且,當時的四川、重慶,在國家中的地位還遠不如現在這麼重要。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諸葛亮手裡的牌面已經不如當年的劉備;而姜維手裡的牌面,又不如了當年的諸葛亮。

    當廖化老將軍當先鋒的時候,也是蜀國的悲涼。當姜維們九伐中原,就像是今天用四川重慶聯隊硬幹國家一隊,凸顯的是精衛補天式的悲壯!

  • 13 # 依稀說史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早就已經廣泛流傳。不少人一直都認為這句話是蜀漢政權後期人才缺乏的真實寫照,那麼這句話真的能反映蜀漢後期沒有可以的武將嗎?我覺得其實也不完全這樣!

    廖化其人真的是無名小輩嗎!如果把時針撥回到劉備稱王時代的話,廖化應該算是無名小輩!當時劉備集團確實人才濟濟,文武官員達到了頂峰。那時候的廖化只是關羽手下一名普通的副將。廖化也沒有本事突破孫權的包圍圈,前往上庸請求援兵。襄樊之戰中廖化的命運和其他將領一樣被孫權俘虜。廖化被俘虜之後一心想著如何逃回劉備身邊。最終廖化想到的了用裝死的方式逃回了劉備身邊。當時的廖化有一個優點,他的年齡比較小。廖化逃回蜀漢以後受到了劉備和諸葛亮的重用。諸葛亮北伐時期,廖化算是諸葛亮手下可以依靠的武將。諸葛亮去世之後,廖化依然是蜀漢重要的將領,並且官至右車騎將軍,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姜維北伐時期,廖化已經成為姜維手下最有資歷的將軍。隨著戰爭的歷練與時間的積累,廖化已經成為蜀漢陣營中最重要的將軍。廖化也成為三國後期將軍中,無數不多經歷東漢割據時期的將軍。漢末割據時期,三方將領人才濟濟。當時的廖化確實沒有資格當“先鋒”,而到了蜀漢後期昔日的大將都先後去世,昨日的“小輩”卻已經卻可以充當國家棟梁。所以的覺得這句話也不一定全是否定廖化,也可能有“媳婦熬成婆”的意思。

    從人才數量和質量上說,蜀漢確實是人才匱乏。

    如果從魏蜀吳三國的實力來看的話,蜀漢的實力最弱小。蜀漢滅亡之時只有28萬戶,人口才只有94萬。孫吳擁有52萬戶,人口230萬。曹魏擁有103萬戶,人口443萬。人口數量遠遠少於曹魏和孫吳,所以蜀漢人才凋零也在情理之中。這也是蜀漢後期,人才、軍隊難以為繼的重要原因。蜀漢前期人才大多不是益州本地人,而是劉備帶過來的荊州集團勢力。劉備失去荊州之後便失去了重要人才供應地,也是蜀漢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蜀漢文武官員的二代成色相對較弱。關羽、張飛、趙雲等人非常勇猛,但是子嗣卻非常少,他們的子孫後代也都是德大於才。諸葛亮文武雙全,他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的品格沒得說,能力也只能說一般。馬超、龐統、法正、黃忠等人要嗎沒有後代,要嗎後代根本不值得一提。相比較於蜀漢,曹魏和孫吳的“二代”則好優秀很多,數量也相對較多,如陸遜之子陸抗、諸葛瑾之子諸葛恪等人。蜀漢政權其實算是“外來勢力”建立的政權,益州集團、東州集團並不十分認可蜀漢政權。益州集團許多官員並不是真心為蜀漢效力,魏國大軍壓境的時候,益州集團率先提出了投降的建議。大量益州本地人不認可蜀漢政權,也是蜀漢人才人才匱乏的原因。所以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可以看出蜀漢可用的武將確實不多。

    蜀中多才俊,只不過缺少一雙發現才俊的眼睛。蜀漢政權三個時期主事人的識人眼光是越來越差。劉備的識人之能絕對是上乘,所以劉備時期蜀漢集團人才濟濟。不少小將經過劉備的提拔成為能夠成為鎮守一方的棟樑之才。比如劉備提拔了魏延,魏延完美地完成了鎮守漢中的任務,也成為諸葛亮時期最優秀的武將。劉備兵敗夷陵之後,第一次見到馬忠便認定馬忠可堪大任,馬忠也成為可以鎮守一方的大將。諸葛亮提拔人才的能力比不上劉備,但是諸葛亮重用人才的能力非同一般。所以諸葛亮只提拔了姜維等少數幾個人才,劉備提拔的人才也都能人盡其用。諸葛亮去世之後,尤其是黃皓擅權之後,蜀漢幾乎沒有提拔出什麼人才,直接導致蜀漢出現人才斷層。

    其實當時蜀漢並不是完全沒有人才可用,只不過一些有能力的人才得不到重用或者被打壓而已。比如蜀漢滅亡之時曾經有一個名叫羅憲的將軍,只用兩千老弱便阻擋了孫吳幾萬大軍的進攻,可以堪稱是古代版的“喋血孤城”。這樣一位人才卻沒有受到重用,最後只被調到東部邊疆。如果羅憲能夠受到重用,把羅憲擺在江油或者綿竹也許就不會有鄧艾什麼事。當時被打壓的人才何止羅憲一人。

    蜀漢政權新的武將沒有湧現出來,只能依靠老將領。老將領又逐漸老去,自然會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信用卡額度低、未啟用,該不該登出,不登出會有什麼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