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埂稻

    種植水稻過程中如何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出現

    一、水稻稻瘟病的概念:

    瘟:百度百科中解釋為“流行性急性傳染病,亦稱瘟病、瘟疫、熱病等。俗語:瘟神,傳說中能散播瘟疫的惡神,比喻作惡多端、面目可憎的人或邪惡勢力。人們常用此來表達某人不吉利,會給別人帶來災難”。從字義上,我們就能感悟到它的可怕。

    1、水稻稻瘟病:別名稻熱病、火燒瘟、叩頭瘟等,主要危害水稻部位:葉片、莖稈、穗部。

    2、病原菌:

    病原菌有三種:1是Ph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中文稱灰梨孢),2是Pyricularia oryae Cav(中文稱稻梨孢),兩者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原菌萌發時,兩端細胞立生芽管,芽管頂端產生附著胞,緊貼附於寄主,產生侵入絲侵入寄主組織內。該菌可分做7群,128個生理小種,近乎於防不勝防。還有一種有性態為Magnaporthe grisea 9Hebert Barrnov.屬子囊菌亞門真菌(自然條件下尚未發現)。

    二、水稻稻瘟病症狀:

    水稻稻瘟病分佈在全國各稻區,是發生較為普遍,對水稻危害最重,對產量影響最大的一種病害。病重年份可以使水稻部分田塊嚴重減產,甚至造成大面積絕收。

    按為害時期和部位不同,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穀粒瘟。

    1、苗瘟:發生於三葉前,由種子帶菌所致。

    2、葉瘟 在整個生育期都能發生。分櫱至拔節期為害重。

    3、節瘟:常在抽穗後發生,初在水稻節上產生褐色小點後漸繞節擴充套件,使病部變黑,易折斷。

    4、穗頸瘟:初形成褐色小點,後期使穗頸部變褐,造成枯白穗。嚴重年份在收穫前,上部穗位籽粒都已經成熟,下部穗位還繼續發生,穗頸瘟發生後產生白穗、空粒和秕穀。嚴重發生時可使水稻顆粒無收。

    5、穀粒瘟:產生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斑,可使稻穀變黑。有的穎殼無症狀,護穎受害變褐,使種子帶菌。

    (二)、按發病擴散速度,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病斑:病斑圓點或圓形,正面褐色或灰白色退綠,背面有灰色的線毛;

    慢性型病斑:開始在葉上產生暗綠色小斑,逐漸擴大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壞死線。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外有淡黃色暈圈,病斑較多時連片形成不規則大斑。

    三、水稻稻瘟病發病規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在稻草和稻穀上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到稻株上,萌發侵入寄主向鄰近細胞擴充套件發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

    1、病原菌生存的溫度條件:

    菌絲體的發育溫度為8-37℃,最適宜為26-28℃。分生孢子在10-35℃間都可形成,最適宜為25-28℃。孢子萌發最適溫度為25-28℃,低於15℃則不萌發。病菌的致死溫度:在溼熱條件下為52℃,5-7分鐘;在乾燥條件下,分生孢子貯存在-4——-6℃溫度下,經過50-60天仍有20%存活。

    2、病原菌生存的溼度條件:

    孢子萌發時必須具備水滴條件,需有水存在並持續6-8小時。只有相對溼度高於93%時,才能產生分生孢子,大氣溼度飽和時最適於孢子的形成。相對溼度低於90%時,孢子不能萌發。所以說,陰雨連綿,日照不足或時晴時雨,或早晚有云霧或結露條件,病情擴充套件迅速。

    3、病原菌生存的光照條件:

    直射光抑制分生孢子的萌發。光照亦能抑制芽管的生長,稻株在陰暗條件下,常發展為急性型病斑;在陽光直射條件下,則發展為慢性型病斑。

    四、防治方法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從上圖“發病金三角”的每個構成要件出發。

    一、是依據當地氣候條件,選購最新選育審定上市的優良抗病品種,利用品種抗性,降低發病程度,減少損失;避免品種單一化種植是延長抗性品種使用壽命的有效途徑。

    二、是注重病菌對溫度、溼度、光照的適應條件,以及其越冬、侵染和發病規律,利用一切經濟適用的農業措施(比如清除田間殘株、根茬等等),降低田間植株殘體越冬病菌基數的同時,按品種技術要求,合理灌溉和施肥,增強植株體抗病能力。

    三、是堅決消活種子攜帶病原體,打造理想健康幼苗,奠定健康植株體基礎,增強田間抗病能力。

    四、是藥劑防治:採取“抓兩頭,控中間”的策略,即重點抓好水稻秧田葉瘟和破口期穗瘟的防治。

    1、葉瘟防治:

    吉林地區(苗床防治略)本田葉瘟防治是在6月末、7月初,當水稻下部葉片出現病斑後,尤其是出現急性型病變時,要用富士1號、三環唑、克瘟散、稻瘟靈等藥劑,按產品說明防治。

    2、穗頸瘟防治:

    穗頸瘟是必防病害,必須把握好最佳防治時期(最佳防治時期是:在全田出穗3%——5%時),按照上述防葉瘟藥量與用水量噴施藥劑,全田徹底噴藥一次。該時期是防治穗頸瘟的最佳時期,無論是病重年份還是無病年份,東北目前理想方式是都應當在此段噴藥一次,以利清除田間穗頸瘟病菌,預防穗頸瘟的發生。

    (願這簡短的敘述能給您帶來點點幫助)。

    參考資料

    【1】《稻瘟病》

    【2】《吉林水稻生產實用技術》

  • 2 # 如沐春花

    種植水稻過程中如何防治水稻稻瘟病出現?

    水稻稻瘟病又稱稻熱病、火燒瘟、磕頭瘟。該病主要是危害水稻的莖稈、葉片,穗部,因危害時期不同,受害部位也不同。

    苗瘟。苗瘟一般發生在幼苗三葉前,這個時候發病多數是因為種子攜帶病菌所致。感染的病苗。底部呈灰黑色,有灰色黴層,使秧苗呈淡紅褐色,嚴重時捲曲枯死。當溼度較大時病部產生大量灰黑色煤層。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⑵葉瘟。葉文一般是在分櫱期間發病,病葉片可形成四種不同病斑;

    a.急性型。發病病斑暗綠色,擴充套件速度較快,剛開始呈現出微小顆粒點狀,後面慢慢的逐漸擴大,呈現出綠豆粒狀。當兩端變大後呈圓形或不規則形,斑點中心是灰綠色,斑點外緣像水漬狀。葉子背面會產生出一層灰青色絨毛黴層。

    b.慢性型。發病病斑呈梭形。外圍中毒部分為黃色暈圈,邊緣壞死部分為紅褐色,中心崩壞部分為灰白色。

    c.白斑型。斑點呈白色。一般呈現圓形,呈不規則形狀,如油菜籽粒大小。

    d.褐點型。病葉斑點呈褐色,形狀很小,一般不會擴大,大多數被限制在兩個中脈中間。

    ⑶節瘟。常發生在抽穗後,剛開始再水稻節上產生褐色小點兒,後面逐漸圍繞節部組織擴充套件,節部組織被破壞後下凹,顏色呈灰白色。遇到潮溼時表面長一層灰綠色沒黴層。

    ⑷穗瘟。發生在穗頸部、穗軸位置。最初呈現出淺褐色小點,發展到後面使穗頸部變成褐色。發病早的會形成白穗,發病晚則成秕穀。

    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要選用感病率不高,損失率低、呈水平抗性的品種。在暫無良好抗病性品種的地區,可用幾個不同抗病性基因的品種搭配種植,可以減輕病菌的危害程度。品種的抗病性是抗病栽培的基礎,品種的抗病性好,可以減輕防病難度,減少用藥次數,提高經濟效益,這在病區顯得尤其重要。

    ②降低菌源基數。這包括選用無病稻種進行種子處理。比如用1%的石灰水浸種,也可用多菌靈等藥劑浸種,進行正確處理。

    ③加強栽培管理。在水稻分櫱期、孕穗期適時防治,常用藥劑有70%稻瘟靈乳油,75%三環唑、70%硫環唑乳劑,如和40%富士一號可溼性粉劑等藥物,在上述藥劑中三環唑的預防校時間較長。富士一號的治療效果相對較好,要注意藥物的搭配使用,不要只用一種藥物,以免產生抗藥性,降低防治效果。由於水稻穗頸節多有毛,容易兜水和利於病菌萌發進侵入,因而要特別注意孕穗至抽穗時的保護藥劑施用,要求藥劑噴施均勻。

  • 3 # 三農業態

    水肥防治 採用淺水間歇灌溉技術,杜絕深水漫灌現象,追肥要合理,氮肥不要過量,每畝追施硫酸鉀2~3kg,增強水稻抗逆性,也可噴施硫酸二氫鉀等,在水稻分櫱盛期,植株如貪青要及時排水曬田。稻田除草:前期稻田除草不徹底和插後乾的地塊,要進行二次除草,同時清除池埂雜草,以便增加通風、透光、提高水稻抗性。

      藥劑防治 特別注意噴藥保護感病品種和處於易感病期的稻田,在葉瘟發生初期應及早施藥控制發病中心,並對周圍稻株或稻田施藥保護,但施藥重點應放在預防危害性大的穗頸瘟和枝梗瘟上,在孕穗末期、始穗期和齊穗期各施藥一次,如果氣候條件有利於病菌形成和侵染,應在灌漿期再施藥一次。

      推薦藥劑 75%三環唑可溼性粉劑,每畝用量20g;或40%富士一號乳油每畝130ml;或25%使百克(咪鮮胺)乳油,每畝用量100亳升;或枯草芽孢桿菌粉劑每畝15g,均勻噴霧。對於發病較普遍的地塊要選用使百克或富士一號等治療效果較好的藥劑。

      注意事項 一是兌水量要充足,以便噴得均勻周到;二是搶晴噴藥,為了及時防治,應根據氣象預報,抓緊時機搶晴天噴藥;三是噴藥要及時周到,不論葉瘟、穗頸瘟,均應做到早防早治。

  • 4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稻瘟病的防治是水稻生產中的一個重要工作,這項工作是個系統的工作,不是單方面的用藥或者曬田就可以完成的,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全方位進行。

    1、浸種。稻瘟病發生在葉片、穗頸及枝梗,而稻瘟病只要不是大面積發生很容易被忽視,所以種子攜帶稻瘟病病菌的可能性很大,這就要求我們從浸種開始預防稻瘟病。可採用種子包衣或者藥劑浸種的方式,杜絕不經過任何處理浸種,種衣劑包衣後要在陰涼處陰乾48-72小時固化藥膜,而藥劑浸種需要按照說明指導用量使用,防止藥量過大抑制催芽。這是需要注意的兩個問題。

    2、水分管理。高溫、潮溼的環境利於稻瘟病的發生,要人為控制田面水層和空氣中含水量。水分管理上要採取“淺、溼、幹”的間歇灌溉方式,進一次水,曬幾天田,前水不見後水,增加曬田次數;進入雨季,中雨以上級別的降水來臨之前,將所有出水口開啟,讓雨水排出,降低田面和空氣溼度。尤其在抽穗後,只要保證田面的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即可,儘量不要讓田裡有超過3釐米的水層。

    3、肥。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氮肥過量施入,水稻營養生長過於旺盛,植株中的有機物積累不足,抗逆性差;葉片角質層薄弱,葉片相互摩擦易受傷、破損,易於病菌侵入發生稻瘟病。可以配合施用腐殖酸和蕓薹素等營養物質及生長調節劑,調節水稻生長和提高抗性;施用矽肥,增加葉片角質層的厚度。提高防病能力。

    4、藥劑防治。9葉期噴施殺菌劑防治葉瘟;破口期防治穗頸瘟,這是防治穗頸瘟的最佳時期;抽穗後施藥防治枝梗瘟和粒瘟。進行藥劑防治可以殺菌劑和葉面肥混合使用,並且不要單一的使用一種藥劑,如拿敵穩、禾技、多菌靈等殺菌劑可輪換使用。作業時間要選擇無風或風力小的晴天,在上午3點-9點半,下午3點半-天黑的時間段作業,必須中午高溫天氣作業。從防治葉瘟開始,要防病至少3次。作業機械上看,黑龍江農墾的農用飛機航化作業效果最佳、藥劑霧化效果最好,其次是農用植保無人機,排除揹負式手壓噴霧器,作業效果最差。

    5、田地周邊環境。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稻瘟病病菌很大一部分在田地周圍及池埂上的雜草叢中潛伏,這是稻瘟病潛伏的比較理想的隱藏之處。所以,要把池埂上及田地四周的雜草清理乾淨,減少稻瘟病病菌的數量。

    6、品種選擇。選擇一些抗病品種,淘汰抗病能力差的品種,例如黑龍江農墾種植多年的空育131品種,不發病產量非常好,發病了就全軍覆沒。

  • 5 # 農民的小幫手

    提起水稻稻瘟病,很多種植戶都會心裡一緊,為何這樣說?稻瘟病對於產量的危害是很大的,一旦被感染,根據發病的嚴重程度,或多或少都會造成減產,本來一畝地的產量就不是很高,假如在減少一半的話,本季基本就掙不到錢了,很有可能賠錢,所以,稻瘟病一定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稻瘟病基本在所有稻區都有發生,據一些朋友反應,在南方部分稻區,稻瘟病每年都有增加的趨勢,個別地區甚至會出現突然的大爆發,給農民朋友一個措手不及,稻瘟病並不是說在某一個生長階段發病,它從苗期到即將收穫時,都有可能感染,也就是整個生育期都有可能發生稻瘟病,給農民朋友出了道難題。

    稻瘟病的發病部位也不侷限於某個地方,它從葉片、莖杆、穗部都有可能感染,所以,在實際種植過程中,一些朋友又稱之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穀粒瘟等,這是根據發病在不同的部位而定的。

    稻瘟病的危害症狀,其實很容易辨別,前期會有褐色病斑產生(有些呈橢圓形,有些無規則),慢慢的隨著病害加重,到了孕穗期,會發現田間有白穗出現或者是一半白一半綠的穗,再嚴重的話,整個稻株會發黃枯死,如果從遠處看,別人家的都是綠油油的生長,而嚴重感染稻瘟病的地塊,黃黃的一片,跟成熟一樣,走進一看,葉子跟燒焦似得,基本沒有產量。

    稻瘟病的傳播途徑大概有2種(比較常見的),一種是自生地塊攜帶有病菌,另外一種是透過風,從其他地塊傳播。舉個例子,當今年某一塊水稻感染了稻瘟病,收穫後,田間會有一些多餘的稻株,而稻瘟病的病菌會以分生孢子或菌絲體的形式,在這些稻株上越冬,等到第二年,氣溫、溫度合適後,繼續危害,同時,這些分生孢子會隨風而動,其他地塊以前沒有稻瘟病的,就會被感染,這就是不僅繼續危害當前地塊,其他地塊也會受影響,所以發病面積很廣泛。

    稻瘟病的危害程度有大有小,根據田間具體情況不同,危害程度不一樣,下面這4點,是容易被感染稻瘟病的情況,具體如下:

    1、種植密度過大的地塊,田間的通氣性、通光性都會減弱,不利於稻株的正常生長,出現弱苗情況,感染稻瘟病的機率加大。

    2、水稻長期處於深灌水的情況,由於根系得不到充足的呼吸,影響整個水稻的生長,導致抵抗力減弱,稻瘟病發病機率增大。

    3、氮肥施用過多,不注重其他元素的使用,導致出現旺長情況,這種情況下,水稻自身的抵抗力減弱,感染稻瘟病的機率加大。

    4、天氣原因,假如長時間處於連陰雨的天氣、日照不足、氣溫上不去,很同意感染稻瘟病,這點人為控制不了。

    瞭解了稻瘟病的發病原因,在防治起來,就有目的性,先以預防為主,如果預防不住的情況下,田間已發病,及時用藥劑防治,具體可看以下5點:

    1、從清除病菌源開始,在上年水稻收穫後,田間的稻株儘量清理乾淨,特別是發生稻瘟病的地塊,不僅清出田間,路邊也不要有,先從源頭減少病害的發生。

    2、種植過程中,不論是移栽還是直播,要合理密植,切不可密度過大,不僅不會增產,還會造成減產,具體每畝株數,根據品種、墒情、土質、氣候等綜合考慮,不確定的,諮詢當地正規的種子銷售商即可。

    3、注意曬田,曬田在水稻生長過程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水管的前提下),根據田間不同情況,曬田時間有差別,正常情況下,5-8天為好,也可分多次。

    4、合理施肥,除了氮肥外(不可多施),磷肥、鉀肥也不斷,另外中微量元素也要補充,比如鐵、錳、銅、鋅、硼等,在防蟲治病的時候,加入中微量元素的葉面肥就行,或者單獨打也可以。

    5、以上4點是預防措施,並不是說能決定保證不會發生稻瘟病,只是說能減少發病的機率,當田間一旦有症狀時,及時用藥防治,越早越好(如果沒有,也可打藥預防),遵循”重在預防,早抓葉瘟,狠治穗瘟”的原則。目前常用藥劑有很多,比如預防為主的三環唑、戊唑醇、苯醚甲環唑等唑類殺菌劑,治療的話稻瘟靈效果還行,但是也要看區域,如果抗性較大,也比較難辦,上述一些藥劑復配可以試試。

  • 6 # 清江鶴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產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真菌性病害。基本上每年都會發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由於病菌的感染程度和發病部位不同,因此有水稻苗稻瘟,水稻葉瘟,節瘟,穗頸稻瘟,水稻穀粒瘟等不同病狀。水稻稻瘟病是一個籠統的名稱。

    稻瘟病的發生與流傳跟當年的氣候條件緊密相關。

    許多地塊秧苗不是黑根黑頭,就是不長。嚴重的出現生理失調而坐蔸僵苗。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田間病葉率在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五間。葉瘟發病早的地塊,已經出現"坐蔸"葉片焦枯現象。

    與往年的同期相比,今年的稻瘟病相對來說來得早。但是,局部發病重。

    在溫度降低區又多雨多霧,更適於水稻稻瘟病的流行與傳抪。

    對於稻瘟病的發生,除與栽培密度,施肥水平,種植技術管理外,品種的選擇也是不可輕視的。選用抗病品種進行合理搭配種植,避免不抗病品種在某一區域性區域大面積種植,極易引起稻瘟病流行。

    此外,控制氮肥用量,田間保持淺水層,儘可能降低田間溼度。除去田坎邊上雜草,增加田間通風透光性。科學施肥科學施用氮磷鉀肥,以提高水稻抗逆性。

    最後,在田間發現稻瘟病的初始病斑以後要加強化學防治。常見的常用的藥劑如稻瘟醯胺,春雷黴素,加收米,加收熱必,稻瘟靈,滅稻瘟一號,異稻瘟淨單劑等及稻靈戊唑,嘧菌戊唑等復配製劑,防控效果都不錯。

  • 7 # 農民小江

    在市場大環境下,水稻的交易也為稻農朋友們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收入,當然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的病害,水稻的稻瘟病也是水稻中重要病害之一,會導致水稻的減產,嚴重可能導致滅絕。

    一.減少病原的出現

    收穫水稻的時候及時處理掉病稻草,不在秧田裡堆積得病的稻株子,病稻草堆放到避風雨處,不能用用病稻株催芽、蓋種、扎秧把、堵水口等避免菌源的傳播,種子在播種前要做好處理,播種前曬一到兩天,用泥水選擇品種,再用1%生石灰水侵種2-3天。

    二.選擇抗病性強的水稻品種

    抗病高產良種是防治稻瘟病的一項經濟有效的措施。

    三.肥水灌溉

    稻農朋友們要根據自身稻田的肥力,品種的特性、稻苗的長勢情況以及水稻在不同發育階段合理進行施肥,一般早施追肥,慎施穗肥,在灌水的時候要注意切忌怕乾旱而長期灌溉水。

    四.根據水稻病害情況做好藥物的防治

    及時確定藥劑防治的物件田、時間和次數。藥劑防治稻瘟病要狠抓穗瘟和苗葉瘟,巧治葉瘟。

    五.藥物預防

    在稻瘟病常發時期,將稻瘟康按300倍液稀釋進行噴霧,重點噴藥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發病前期:將 稻瘟康 按300倍液稀釋,並新增適量滲透劑如有機矽等,進行噴霧,重點噴藥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3天用藥2次。發病中後期:按奧力克稻瘟康75ml+大蒜油15ml,兌水30斤稀釋噴霧,3天一次,連用2到3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血壓偏高的人怎樣飲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