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九寨感恩的心

    談一下企業文化

    建立一個公司,應該要有企業文化,所有股東也應該形成大的文化共識,不應以個人理念而介定總的行業意態。業務不是空談,務實也得有個綱要,盲目前行會碰壁。企業文化的旨意,就是對現有公司將來的展望,多做一點專業分析,多想一點發展目標,多做一些行業接壤,這不會錯。作為公司成員,對公司的初始,必須抱定信心,有高度認識,只要走好每一個細節,即使不成功也不是空談,既然選擇了方向,便只顧風雨兼程。

    公司創業初期組建好團隊,紮實好基本根基,做到遊忍有餘,細節或許會決定成敗。創業初期,一定會面臨諸多困難,股東要有足夠信心,不要說有損銳氣的話。而且,一定要把創業初期與正常營運有所區分,創業之初一切細節及考慮都是為正常營運奠定基礎。公司初始文化的確立,也是為將來公司運營中,如何彈奏文化樂章去譜曲和填詞。無論別的公司如何譜寫一句精典臺詞,但我始終相信,這家公司一定是非常努力,一定是努力堅持,一定是在努力中把淚水變成了汗水。外人所讀到的成功企業的一切妙語,均是企業自身走過風雨而沉澱的文化底蘊。為此,特別是初建公司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不是口號,是召喚。必須把每一個細節都落到實處,把每一個行動都用到關鍵上。公司初期所做的每一個事情,每一個細節都是為公司而後的發展在輸入血液,所以公司每個人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努力到感動自己,這更不是空談,這就是務實。根基紮實了,任何風吹雨打都會屹立不倒。阿里有這樣一句話“快樂工作,認真生活”,如何讓自己快樂工作,我想阿里要的是真才實學和運握有度的員工和決策者才行,我想阿里所說的認真生活,更應該是經歷了足夠努力工作和拼搏的人才能體會到的生活狀態。我現在想這樣概定一個人對事業的選擇,與大家共勉:一個人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行業去努力堅持,然而又瞭解很多行業做了很多事,最終他不算成功,充其量是掙到了錢。一個人終其一生,只堅持幹了一個行業,他一定是成功的,他不僅掙到了錢,最重要的是所從事的行業一定是對社會有貢獻的。

  • 2 # 漢唐方略

    文化不等於貼標語和搞幾場活動

    帶領一個團隊,不可能靠做表面文章就可以走向持續成長並獲得輝煌。

    很多管理者盲目地去學習“皮毛”,在自己都沒有理解透徹、沒有內心信服的時候,就把成功企業那些可以看得見的表面現象用來作為自己管理團隊的“救命稻草”。

    他們每天趨之若鶩地去向華為學習、向阿里巴巴學習、向海爾學習、向騰訊學習……,其實內心深處是想走捷徑,自以為看本書或者來場考察就獲得了別人成功的秘訣。

    華為說“以奮鬥者為本”,他們照搬回去;

    海爾的日清日高,他們也記一大堆筆記帶回去;

    阿里巴巴的鐵軍打造,聽一天課有道理,回去就照樣要求;

    … …

    但結果是不成功。

    文化並不是可以抄過來的,更不是簡單貼個標語或者搞幾次團隊活動。

    華為的培訓中心裡面貼滿了這樣的標語:

    “板凳要坐十年冷”、“燒不死的鳥是鳳凰”、“市場不相信眼淚”、“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

    這些話放在華為,讓人熱血沸騰,背後是一段段奮鬥的故事,但多少企業學華為,帶回去卻沒有好的效果。

    成功企業的文化是精神,是骨子裡的血液,是所有人的準則,但你卻只學到了表面。

    有的管理者說“我沒有貼標語啊,我列出了公司的具體文化要求。”但實際上員工看到後還是當作了標語,當作了說教。

    為什麼呢?

    因為你只是想把企業文化當作一個管理手段,而不是用心去營造文化環境。

    企業文化到底是什麼?

    沒有文化的企業是不存在的,不論規模大小,都有企業文化。

    有人說,企業文化就是老闆文化。

    老胡在很大程度上是認同這個說法的,不論企業是何種性質,其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體現了老闆的意志、風格、價值觀等化。

    那麼就會有人問了,難道企業的差別就是老闆的差別?那我們不是任正非,不是馬雲,不是董明珠,是不是就沒法擁有好的文化?沒法把企業做大做強?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人都有缺點,失敗的企業文化完全是個人文化,有缺點都在裡面,員工就會覺得無時無刻不在老闆的管轄內。

    而在成功的企業裡,文化的確包含了企業家優秀的基因,卻也不斷透過迭代來弱化個體所存在的缺點,最終成為一個讓所有人都願意被其影響,並融入其中不斷升級的事物。

    老胡自己在企業管理的實踐中,認為文化就是能夠感染成員在這個組織裡產生一致意願和行為的東西,目的是為了組織和個人能夠更好。

    文化沒有對與錯,只有合適與否。

    本文篇幅有限,暫且不論各種企業文化,下面就兩種型別來講講企業搞文化的本質性設計。

    第一、大企業的文化,就是背書價值

    不要去羨慕那些大企業、在行業領先的企業文化,他們也走過中小企業的路子,只是現在到了規模性發展的階段,品牌效應也凸顯出來。

    很多在大企業工作的人收入未必就比小企業多,甚至要少,正如董明珠說格力電器就不是一個高薪的企業,但為什麼應聘的人還趨之若鶩呢

    對於大企業或者強勢品牌企業,加入他們就有了良好的職業背書,他們的文化有非常強的品牌特性,人們會願意遵守來證明自己符合這樣一個群體的身份。

    所以我們經常會說阿里鐵軍怎麼樣,華為人怎麼樣,海爾人怎麼樣……

    為了讓自己符合XX人的要求,人們會主動去學習企業文化、遵守企業文化,並以此指導自己的一切行動,這是一種職業身份的象徵。

    這也是成功企業的優勢所在。

    第二、中小企業的文化,應該核心在於“獲得”

    最悲哀的就是,你品牌不如華為、薪酬不如阿里,環境不如騰訊,卻學了別人最嚴格的要求來灌輸給團隊,結果人走光了,你還在抱怨他們不行。

    不同的企業階段,要承載不同的要求,匹配不同的企業文化,即使當下不完美。

    作為老闆或者管理者,你必須想明白,員工在你這裡幹,圖什麼?

    想不清楚這一點,做再多的團隊建設,哪怕天天喊口號打雞血,也是沒用的。

    員工在你這裡,沒有辦法獲得大企業的品牌背書,那他們就需要“獲得”來彌補這個心理缺失

    有了獲得,才會願意融入,你所倡導的文化才有用,這就是現實。

    在一家貿易企業裡,牆上貼滿了諸如“同事如親人”、“寬厚待人”、“上下平等”這些標語,大會小會上也不斷地倡導團隊和諧、倡導友善對待員工等。

    但老闆自己卻不是這樣的,隔三差五就能把彙報的人罵出辦公室,一生氣就扣掉半個月工資,根本不管是否有這樣的制度,全憑喜好。

    另一方面人力還按照老闆要求每月生日會、每季度團建、每年拓展訓練等,員工們是參加了,但全程表情麻木,毫無感知。

    這樣的文化,只是做出來給人看看而已。

    那這“獲得”文化是什麼呢?

    你倡導以奮鬥者為本,就必須獎勵績優人員,必須多勞多得;

    你倡導員工滿意,就必須匹配人文關懷,解決員工的一些突出問題;

    你倡導質量至上,就必須要投入研發、投入裝置、投入人才培養;

    … …

    “獲得”不一定是指金錢,還包括情感、鍛鍊機會等,這也要求你必須瞭解你的團隊。

    中小企業手裡的牌不多,所以更應該從員工“獲得”出來來設計文化,而不是以“利用”為導向

    必須要想清楚,你的各項要求必須要與員工心裡“圖什麼”來pk的。

    把管控和驅動績效的慾望滯後,好好思考能讓員工獲得什麼,自然能設計出促進企業發展的文化。

    結束語

    化不是短暫地去約束人的行為,而是要讓他們認同且觸發正確的行為。

    如果人們覺得擺在他面前的事物根本無效,或者知道這是刻意來影響他的,並且他並不覺得被影響是一件好事情或者值得的事情,那不論看起來多麼有誘惑力,都沒法觸發他採取相應的行為。

    一個好的企業文化,一定是讓員工有感的。

  • 3 # 靈遙子

    能上升到文化層面的,無一不是透過長期的積累而來。

    所以企業文化第一條就是需要有時間的沉澱。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亮劍》,亮劍裡面有一句臺詞,大概意思是“一個部隊的第一人領導的性格註定了這隻部隊的風格”,這是部隊的文化。

    企業也如此,一個眼光深遠,性格堅韌,作風果斷的領導,帶出來的“戰士”也一定是一樣的,長此以往就會形成這個企業獨有的文化。

    反之同理。如果連一個企業領導都是目光短淺,貪財吝嗇,小肚雞腸與員工爭利,那麼上行下效,這也是文化,但企業能走多遠就不好恭維了。

    所以這個需要用思辨的眼光看問題,找到適合自身企業發展的道路。擬定自身的企業文化,是一門絕對考驗企業主或管理人員的科目。

  • 4 # 點石成精品牌策劃

    文化,文化,

    做企業文化建設,忌文而不化,也忌化而無文。

    何為“文而不化”?只有口號、故事、理念等文案,卻沒有融入貫穿到企業經營行為和管理流程中,沒有辦法形成員工行為模式,太空泛,太文藝,太不落地。這時候的文化止於文,無法產生真正的價值。

    何為“化而無文”?企業文化其實是做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但所謂“文以載道”,即便人的行為已經做得非常偉大,沒有精準且系統的文字提煉,也只能對某些人有影響力,對一些人卻毫無作用,難以複製、傳播和傳承。基督徒每人不離一本《聖經》,佛教若沒有佛經也無法走出印度,走向世界,博大的佛學文化無法源遠流長。

    化而無文還有一層意思,是指企業文化不能僅僅是硬性的規定和流程,還需要美好的、感性的、走心的心靈滋養和精神凝聚,所謂“文化底蘊”。就像聖經的很多故事很美!佛經裡的意境和哲思也很深遠。

    做企業文化建設既需要自成一派,又忌諱閉門造車。

    既需要廣學他人所長,又忌諱邯鄲學步。

    既需要無微不至、全面系統,又需要可以濃縮成三句話,甚至一個詞!

    既需要專業團隊的指導,又忌諱甩手給“高人”。

    但做好了,文化力將是企業最重要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一切都是浮雲,唯有文化滋養永珍更新!

  • 5 # 即佛即道

    第一點:文化不僅僅是思想,口號,理念等精神層面的。更有與之對應的行為,習慣等可視可感的實體。中國的文化是什麼:春節團圓,吃餃子,放鞭炮,拜年祝福,穿喜慶服裝;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餅`賞月,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這些行為不需要任何規定去要求,每個華人都知道並能自發的去做。

    第二點:中國的企業共性文化多,特有文化少。共性文化就是人人厭惡又不得不遵從的“職場規則”,具體表現形式可以去查那些毒雞湯。如加班文化、拍馬文化、關係文化等等。

    第三點:一個團隊中形成的每個員工不管是自願還是被要求都嚴格遵守、統一執行並形成下意識習慣的正確行為和作業方式就是好的文化。如嚴謹,守時,遇到問題主動解決,遇到困難不逃避,不推諉扯皮,主動配合等等。

    綜上,文化不僅僅是口號,更有具體行為。每個團隊都有文化,但缺的是有價值的文化!

  • 6 # 拙劍1

    現在一些企業文化,就是對員工洗腦,讓員工講個什麼大局觀,無非就是讓員工多加班少拿錢。還有什麼價值觀,顧客最大,公司利益最大,就員工是孫子。反正所謂企業文化,就是奴化員工,讓員工任勞任怨,做牛做馬。本人做過的幾家企業,企業文化大體就這種型別。

  • 7 # 朱一猴

    謝邀。企業文化非常重要,一個擁有良好企業文化的企業是不會差到哪裡的。經營企業,很多人進入到一個誤區,老闆總想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潤,職業經理人總想填滿自己的錢袋子而非站在老闆角度思考問題,於是一個員工同時做n個崗,越來越覺得自己被壓榨,工資高點還湊合著幹,工資不高直接走人,何來員工滿意度和忠誠度呢?更不用提客戶滿意度了。一個優秀的老闆和職業經理人,往往很重視企業文化,團隊建設,制度流程和績效考核。作為領導,嚴格按照公司規章制度辦事,制定相對公平的績效考核,堅持三公,學會管事理人,更要嚴格自律,適當放權,儲備人才,完全可以打造出優秀的團隊。 作為員工,要明白老闆為自己搭建了平臺,公司好自己才會發展更好這個道理,要對公司充滿信任與感恩之心。這樣的良性迴圈在日復一日的完善後就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需要領導層與員工層經歷長久的互相信任方可形成,絕非常規培訓就能形成。總之公司人與人之間要有同理心,各自做好本職工作,認識到員工事無小事,公司事無小事,公司利益高於個人利益,這樣才能慢慢進入良性迴圈,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團隊風格和企業文化,而這一切最重要的基礎是領導層要有寬廣的心胸,大氣的格局和長遠的眼光。

  • 8 # 九度Scorpio

    一個公司文化到底有多重要,到底文化有沒有價值?文化對於企業的價值體現在:

    第一,文化是企業競爭的重要手段。

    作為一個公司,要去面對很多的業務的發展和行業的競爭,很多人都不會想到說文化跟競爭有什麼關係。其實文化其實是我們在競爭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我們說我們建立我們的核心壁壘,在一個商業模式的課程當中,我提到就是我們建立我們核心壁壘的時候,我們什麼樣的成為我們的競爭優勢?

    這個競爭優勢一定要什麼樣的一個特點。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它必須要有稀缺性,就是我有別人沒有的東西可以成為我未來的競爭優勢之一,那文化它就是具有這樣的一個特點,每一個公司的文化都是獨特的,每一個公司的文化都是成為他這家公司成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我們知道可能大家也看到很多新聞,或者是朋友圈,每天其實有無數的公司都說我到阿里巴巴去學習一下阿里巴巴的這個文化,因為阿里巴巴的文化團隊精神特別好,我們要去學習,但是可能你也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除了阿里巴巴之外,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完全把阿里巴巴的文化帶回自己形成,又一個說我就是阿里巴巴的文化在做事情,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看到的所有的東西都是形的東西,他真正的神的東西我們是學不會的,所以這也是鑄就了一個公司跟別人差異化的東西,所以在競爭方面文化能夠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看到包括星巴克這樣的企業內部的員工的文化員工夥伴關係的文化也是它競爭的優勢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第一文化其實它的價值它對於我們在競爭方面是起到作用的。

    第二個就是從文化的角度,企業的文化其實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如果你的文化能夠達到一種你想要的而且是正向的角度,那你的管理和這兩個就是像個蹺蹺板一樣的。因為一旦你的整個群體形成了一種非常正向積極的行為規範的話,其實你不用去管理很多事情,可能你你我們通常說一個員工犯錯誤了,唉我們需要去主管,需要去跟它批評,跟它去指正,但是如果這件事情是一個我們大家共認的共識的一種行為方式,或者是這個思維的方式,那這個人違反了其實這個時候你不用去說他一定會自己就覺得自己是錯誤了,而且它可能在做這件事情之前,它就會覺得錯誤。

    第三個價值文化的價值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你當你的這個團隊裡面都是一些比較好的優秀的團隊的成員的時候,你的這個團隊也可以去吸引更好更優秀的人,但如果你這個團隊是不利於員工的發展或者不願意成功成長的時候,那可能我們也吸引不到好的人來,所以這是員工好的文化,有利於吸引優秀的人來共識。我們所謂的良禽擇木而棲。

    所以文化的價值,而且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還有一個價值,就是我們創業公司往往都是在很短時期裡面經歷大快速的在擴張和增長,你比如說我們做了一年以後,我們一年可能人數可能就十個20個30個,到了第二年的時候突然我們增加到一百兩百三百的,這個時候,當你如果沒有穩固穩固的文化的體系的時候和你一個非常這個良性的土壤的時候,新來的各種人新來的各種員工,它們會帶著帶著原有的文化體系和它自己的價值觀體系,它會對這個組織產生很多的衝擊,那沒有好的文化的組織這個組織管理起來就會非常非常的複雜,那這也是文化優秀的文化和健康的文化和穩固的文化體系。

  • 9 # 歐華美科

    大家好,我是DR美研博士,今天我們來聊聊企業文化構建的認知。

    在美容行業一個現象,員工流動性特別大,招不到人,也留不住人。根源其實是美容院和美甲店缺少企業文化的,員工沒有品牌信任感。

    企業文化的構建核心就是要解決我們是誰、要到哪裡去、在這個過程中要遵循什麼樣的規則。在具體細節上就表現在企業口號、企業核心價值觀、企業願景等方面。

    隨著企業文化的逐步完善,也能夠解釋為什麼當初員工為什麼會走,因為經營理念的不同。她們會覺得與其看別人的臉色過日子,還要承受那麼大的壓力,不如我自己開個小店。這一思想問題不解決,只會不斷髮生。

    企業的發展一定圍繞著企業文化去做的,企業也會因為良好的企業文化更有生命力。

    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也就隨著而來。以前可能只有十幾二十家店,你可以模板化地去處理,也很瞭解她們內部的問題。可是當發展到後來的三十家店,甚至五十多家店,人多了,管理模型有時候就不管用了。

    因為發展的難度不是說增加一個店難度就加一,這個難度是做乘法的。因此公司需要不斷梳理管理體系,一個個板塊去調整,強調總部的賦能體系、中控體系。這樣,整個企業又開始重新充滿活力。

  • 10 # 悅職場

    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和員工來說,無論你認為開展不開展,接納、認同與反對、抗爭……它始終都在,並且始終都發揮著作用。

    01

    例如,一個企業不會沒有規章制度,制度是企業文化的一個層面。各個企業的規章制度可能大同小異,但又不會完全相同,企業的規章制度傳遞的是企業的管理理念導向。

    比如有的企業採用釘釘考勤,他的底層邏輯是上班時間必須嚴格執行,員工必須受控;有的企業強調任務導向,只要完成目標,工作時間可以個性化安排。……這不僅僅是行業的特點,更是經營理念導向。

    02

    再有,企業組織是一個工作團隊,團隊目標是達成任務,實現經營目的,如果團隊中的個人各行其是,甚至工作方向、方法都率性而為,那就是一盤散沙,不是一個團隊。

    團隊執行任務過程中,如果沒有企業文化的溝通功能,導向、約束、激勵機制,沒有精神層面的引導,員工各行其是,只注重物質基礎,不僅成本無限制增加,而且難以形成團隊的溝通協作基礎。

    03

    那麼,企業為什麼需要企業文化建設?如同一個人不可以只吃飯不思考一樣,企業文化建設為企業經營管理保駕護航,企業員工做事風格體現了企業精神特點,產品質量是企業使命、願景、價值觀的體現等等。

    企業競爭的核心是文化的競爭,企業文化從最初以創始人的認知為特點到經營管理的哲學層面提煉沉澱,企業文化不是編出來的,寫出來的,參考來的,也不是諮詢來的,必定是實實在在踐行,做出來的。

  • 11 # 深圳房產探秘局

    我做企業文化建設諮詢服務有10多年的時間,先後服務了幾十家企業,並形成了一套自己認為邏輯強大的理論體系。我對企業文化的理解應該是最契合實際的。

    下我就來說說我對於企業文化的理解,以及如何看待的問題。

    首先,談一下什麼是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這個詞彙是泊來品。源於西方發達國家。

    關於企業文化的定義,世界上有1000條種說法。總起來有3大流派。一是總和說,意思是企業理念、行為、成果,都屬於企業文化的範疇。一是形象說,意思是企業文化是關於企業形象的一套體系。三是管理說,即企業文化是一種管理理論、管理方式,從管行為轉變到管理念。

    我推崇管理說。

    因為人的行為背後都有思想觀念在指導,有什麼樣的思想觀念,就有什麼樣的行為行動,反過來,有什麼樣的行為行動,折射了有什麼樣的思想觀念。

    看看武則天和裴炎的故事,就會明白行動和觀念之間的有機聯絡,有什麼樣的觀念非常重要,決定成敗。

    武則天和裴炎之間的故事,主要是圍繞武則天能不能當皇帝。

    武則天認為李家的男人不行,自己行,誰能治理好國家,誰就當皇帝。而裴炎認為,按照傳統,按照禮治,皇帝必須由李家的男人當,李家的,男人,不是李家的不行,不是李家的男人不行。

    這就是分歧。而且分歧點在觀念上。武則天的觀念就是誰行誰來掌權治理國家,裴炎的觀念則是傳統禮治。

    結果,武則天殺了裴炎,不能說是現代觀念戰勝了傳統觀念,只能說是權力大於一切。結果最後反轉了,最終武則天將權力交還了李家的男人。可見傳統的力量是多麼強大。

    武則天和裴炎,誰是誰非? 這要看用什麼樣的價值觀念來判斷。

    大是大非的問題,評判官是觀念。

    可見,觀念是居於核心地位,起靈魂的作用。

    而企業文化,則是透過管理理念來管理行為,透過建立起適合自己的價值觀體系,來指導制度建設和約束行為,以其達成戰略目標和企業願景。

    完整的企業文化不是一句話,而是一個體系。有理念層、制度層、行為層和物質層。

    需要注意的是,企業文化首先是企業家文化。一個企業的優秀文化,不是自發而成的,需要有意識地去建立去引導。這就需要將優秀的企業家文化進行梳理、規範,進而形成企業文化體系,形成企業綱領。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企業文化不是標語不是口號,而是貫穿於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之中。讓每個員工不但知道做什麼,還要知道為什麼這麼做。

    優秀的企業文化氛圍形成以後,雖然居於理念層的價值觀念看不到摸不著,但確確實實能夠讓每個員工,讓每個接觸到企業的人,都能夠深切感受到,這樣就形成了企業特有的風格的氣質。

    第二,談談企業文化包括哪些內容。

    上面談了企業文化是管理理論和管理方式,那麼,企業文化包括的內容也就明確了。

    企業文化不但包括理念體系,也包括制度體制、行為方式,也包括外在的產品和形象。企業文化貫穿於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全過程。

    企業文化理念體系包括的內容,見附圖。根據各企業的行業特點而有所不同,會有不同的側重點。我曾經服務某菸草公司,因為是銷售捲菸,服務廣大零食戶,所以,服務層面的理念就格外重要。

    第一層是目標遠景,分別為企業使命,企業願景,企業目標。

    第二層是核心理念,分別為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作風、企業倫理、服務理念。

    第三層是經營管理理念和經營管理觀。經營管理理念有企業經營理念,專賣管理理念、物流管理理念、安全管理理念等等。經營管理觀有人才觀、學習觀、溝通觀、團隊觀、廉潔觀。

    第四層是企業形象理念,包括領導人形象,員工形象,服務品牌,傳播口號等等。

    企業文化理念體系確立後,要透過宣傳貫徹,落地執行,內化於心。

    最後記住一點,企業文化看不到摸不著,但能夠感受到。好的企業文化,非常鮮明,會撲面而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英雄腕豪太過OP,上線兩天就拿MVP,Zoom半肉出裝傷害比中單高!你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