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能力提升進修班

    說到《三十六計》的思想精髓,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一個字:騙!

    所謂兵不厭詐,軍事鬥爭的殘酷性就在於此。可以說,人世間的一切陰謀詭計都是用來騙人的。特別是軍事上採用的計謀,具有很大的針對性。主要就是針對敵人,就是要欺騙敵人,就是要把整個敵人拋向無知的境地。我們永遠都不需要敵人的強大,永遠都不需要聰明的敵人。我們所需要的敵人,應該是弱小的,是無知的,是幼稚的,是聽話的,是聽從我們調遣的敵人。如果敵人比我們強大,那麼我們就得想辦法讓他們變得弱小,至少要比我們弱小。如果敵人比我們具有更多的知識,那麼,我們就得想辦法讓敵人拋棄他們已有的知識。如果敵人比我們聰明,我們就得想辦法讓他們變得愚蠢,要讓他們無法瞭解我們,要讓他們比我們還要無知。如果敵人桀驁不馴,那麼,我們就得想辦法讓敵人聽話,聽從我們的訓導,要讓敵人永遠做我們的學生,聽從我們這些老師的教導,至少不能讓真理掌握在敵人的手裡。因為真理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所以我們才能成為敵人的老師,才能讓敵人為我們的權威所震懾,才能讓敵人對我們有所敬仰並最終從身心上屈從於我們,甘願接受我們對他們的奴役。

    所有這些,就是關於人世間一切鬥爭的智慧的總結,也是人類相互鬥爭所必須始終要遵循的原理。無論人類社會發展到了何等文明的地步,只要還有鬥爭的存在,在鬥爭中求生存的人類就必須遵循那些野蠻的鬥爭原理,必須符合關於鬥爭所必須遵從的客觀規律。所以說,人類社會要想避免野蠻的行徑,就必須得避免爭鬥,避免競爭。而關於這一點,恐怕也只有中國道家所提倡的“無為”思想才能做到了。

    《大學》上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什麼是“知止”?“知止”,就是要知道止住世間的一切爭鬥。也只有止住了世間的一切爭鬥,人間才能實現儒家經典裡所說的“大同”理想。

  • 2 # 熱帶雨林的午後

    對三十六計的精髓總結了不少,我覺得它們的精髓最主要的應當是:示正用奇,虛實結合。

    兵法中,正,就是對手和一般人直觀看到的狀況、對策、行動,主要指與對手正面相接的方面,也是你按正常邏輯推理、慣性思維、直線思維得出的判斷和看法。奇,則是從側面或反面採取的辦法和行動,是按逆向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得出的辦法。

    在三十六計裡,妙就妙在正基本是虛,而奇基本是實。同時,又根據情況,正與奇、虛與實互相轉化,相互為用,變化不窮。

    三十六計,各個都是不按常理出牌,都是出人意料令對方找不著北。透過改變條件,化不利為有利,化強敵為弱手,使之要麼受背後一擊,要麼白折騰一番,要麼撲空失足,要麼失誤自殘。

    計在用奇,但必示以正。意在奪實,但必出以虛。無正無虛,不能迷惑對手,無奇無實,不能達到成本最低、效果最好,或者轉危為安的目的。

    比如“勝戰計”部分:

    瞞天過海,瞞為正,過為奇;

    圍魏救趙,圍魏為正,救趙為奇;

    借刀殺人,借刀為正,殺人為奇;

    以逸待勞,逸為正,勞為奇;

    趁火打劫,火為正,劫為奇;

    聲東擊西,聲東為正,擊西為奇。

    這裡,正的部分,都是虛的部分;奇的部分都是實的部分。

    又比如三十六計最後一部分的“敗戰計”部分:

    美人計,美人為正,禍害為奇;

    空城計,空城為正,阻敵為奇;

    反間計,通訊為正,誤導為奇;

    苦肉計,苦肉為正,隱身為奇;

    連環計,連環為正,致敵自累為奇;

    走為上計,走為正,避敵為奇。

    這一部分,也基本上是以正的部分為虛,奇的部分為實。

    奇到用時就是正,虛到事成方為實。

  • 3 # 浩然文史

    說起《孫子兵法》,好多人都會加上一句“三十六計”,這好像已經成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甚至曾經還有過一部電視劇,就叫《三十六計》。但《孫子兵法》真的有“三十六計”嗎?事實可能和很多人想的都不一樣。

    一、《三十六計》實際上是一本兵書

    《三十六計》是一部近年來影響較大、流傳甚廣的兵家權謀書。“三十六計”一詞,語源於南北朝。《南齊書·王敬則傳》記載:“敬則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這裡的“檀公”就是指南北朝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檀道濟。據此,“三十六策,走是上計”出自檀道濟。意思是,在敗局已定,無可挽回的情況下,唯有退卻,方為上策。此語後來被人沿用至今,成為眾人皆知的成語。不過,該書究竟為何人何時所撰,難以確考,一般認為此書是在明末清初之際積累成書的。今人所見《三十六計》,最先於1941年在甘肅邠州(今陝西邠縣)一個書攤上發現,題下注稱“秘本兵法”,原本系抄本,無時代,無撰者,以往公私藏書目錄均未見著錄。同年由成都瑞琴樓興華印刷所用土紙翻印。此後開始流行。

    《三十六計》是一本書

    《三十六計》全書不分卷,共分六套三十六計,前冠一段“總說”,後附有“跋語”。六套計中,前三套計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計即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每計又有三個組成部分:序號和計名、解語、按語。計名有的源於古代兵書,如“聲東擊西”“以逸待勞”等;有的出自歷史典故,如“瞞天過海”“圍魏救趙”“暗度陳倉”“假道伐虢”“空城計”等;有的取自古代文學作品,如“擒賊擒王”“李代桃僵”等;有的借用日常用語,如“金蟬脫殼”“反客為主”“指桑罵槐”等,剩下的出自其他方面,不一而足。解語是以點睛之筆闡釋本計的要義、適用條件和實施方法。按語多引用宋以前的著名戰例以及孫子、吳起等人關於戰略戰術的精闢論述,對計名和解語進行闡釋和發揮。

    二、《三十六計》的特點

    該書認為戰爭是有規律可循的,“夫戰爭之事,其道多端。強國、練兵、選將、擇敵,戰前戰後,一切施為,皆兵道也。惟比比者,大都有一定之規。而其中變化萬端、詼詭奇譎、光怪陸離、不可捉摸者,厥為對戰之策。”意思是關於戰爭之事,內容極為豐富,例如強國、練兵、選將、擇敵以及戰前戰後的一切施為等,都是軍事工作,都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律。而戰爭策略變化多端,不易捉摸,將帥需要潛心研究,運用各種詭詐之術,以轉敗為勝,這就是作者編撰《三十六計》的目的所在。

    該書繼承和發揚了前人“以易演兵”的傳統,多數的解語依據《易經》的陰陽變化之理,推演兵法中的剛柔、奇正、攻守、進退、虛實、主客等的相互轉化,從而使全書體現出濃厚的辯證法色彩。例如《瞞天過海》一計說:“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意思是說,陰陽不是絕對對立的,而是相互滲透的。秘計(陰)往往隱藏在公開暴露(陽)的事物之中,陰謀和陽謀是相反相成的。《李代桃僵》一計說:“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意思是說,當戰局發展到必然有所損失的時候,要不惜犧牲陰(指細微的、區域性的方面),而保持陽(指帶整體意義的、全域性性的方面)。總之,陰陽剛柔的矛盾都是相互滲透和轉化的,不能機械地對待。

    李代桃僵

    該書將歷代兵家的各種奇謀詭計,概括歸納為三十六種計策,強調要以智謀取勝。這些計策大致有以下一些特點:一是充分利用敵人矛盾以取勝。如《連環計》中提出“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意思是敵軍兵力強大的時候,不可與其死打硬拼,應當設法讓他們自相牽制,藉以削弱敵軍勢力。《借刀殺人》《反間計》等也都強調利用敵人的矛盾。二是大量運用示形之術。如《瞞天過海》《聲東擊西》《假痴不癲》《空城計》《苦肉計》等,都強調運用示形之術,造成敵人的不意和錯覺,然後伺機殲滅敵人。三是抓住戰局的關鍵。如《擒賊擒王》計中提出“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的策略,認為摧毀敵人的中堅、抓獲其首領,便可瓦解敵軍整體。又如《美人計》中提出“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也是強調將敵方的主將作為用計的物件。

    貂蟬的故事算是美人計的經典案例了

    總之,《三十六計》是一部集歷代兵家詭道之大成的兵書,總結了以往戰爭中施計用詐的實踐經驗,包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思想,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時至今日,它已經突破了軍事領域,廣泛運用於政治、經濟、外交、生活等各個領域,成為人們克敵制勝的法寶和國內外家喻戶曉的著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改善面板狀態,有合適的護膚品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