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著帥哥來減肥
-
2 # 知識創造價值
投資是需要本金的,本金太小,投資收益的作用不明顯。請看以下分析:
不同本金收益分析如果本金只有1萬,年化10%的收益率才能賺1000元,即使是100%的收益率也才10000元,對財務狀況的改善很有限。如果本金有10萬元,年化10%的收益率就能賺10000元,年化20%的收益率能賺20000元,對在三四線城市生活的人來說,對財務狀況有一定的改善了,但對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人來說作用還不明顯。如果本金達到100萬,年化10%的收益率就能賺10萬元,年化20%的收益率能賺20萬元,即使對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人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收益,能極大的改善家庭的財務狀況了。如果本金達到1000萬,年化10%的收益率就能賺100萬元,年化20%的收益率能賺200萬元,基本上就實現財務自由啦。由此可見,本金對投資非常重要。本金太少,投資帶來的現金流較小。但本金小的時候也需要投資,不能說本金小就不投資,畢竟“蚊子也是肉”。
總之,攢錢與投資並不矛盾。可以邊投資邊攢錢。本金小的時候將重心放在工作提升上,爭取儘快將工資水平提升到自身能力的極限,同時兼顧投資。本金達到一定程度後,逐漸將重心轉移到投資,甚至可以全職投資。
-
3 # 經濟熱點評
全民投資熱,並不一定是好事,照你這種情況,我覺得不要輕易投資,其實投資是件非常專業的事,需要機會,得有財運,賺錢真沒這麼容易。我建議你可以做些智慧財產權方面的事,沒什麼投資,工作強度也不大,然後學習些未來趨勢的東西,有時間就去享受下大自然的陽光,別瞎折騰。
-
4 # 汴鄭
這兩個是對立的嗎?是可以比較的嗎?
攢錢就是節省下的錢放在罈子裡挖坑埋地裡嗎?在古時代這是基本正確的。
攢錢就是存在銀行做存款嗎?在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最早期也是基本正確的。
新時代的今天,攢錢只是這樣嗎?
身邊有個例子,一個平時大手大腳的女孩子,為了強迫自己攢錢,2010年前後和朋友合資按揭了一套寫字樓,養了三五年,租金收入穩定且已能覆蓋按揭款的八成,她開始把剩下來的按揭款做基金定投,收益也是不錯的。
這個真實的例子就是我的答案。當今,攢錢的正確開啟方式是理財,理財的核心是投資,這不關錢多錢少。
-
5 # 蘭言茶香
資金有限。考慮到日常開銷,應急資金等等。建議儲蓄為主,投資畢竟是有風險的。而且大部分合理的投資都不是立馬能夠暴富的,都需要時間。
能極短時間內賺到錢的,通常對技術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能力不夠不建議投資股票、合約等。
安心做好手頭的事情,合理規劃開支。可以把錢存入某寶的餘額寶裡面(雖然1萬1天1塊不到,某種程度上資金是靈活的,以備不時之需。)
多讀點書,建議做長遠的人生第二曲線規劃。厚積薄發才能走的更遠。多讀書,多能瞭解到更多不同領域的知識,各種知識的整合會讓你看到以前看不到的機會。所以"運氣",也能說是努力的結果。
每一個成功的背後,有"運氣",更多的是努力提高自身的結果。
我們一起為了更美好的明天,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別人的財富那是別人的,自己過的好不好,才是自己的生活。
-
6 # 邏輯思維成就財富人生
因為,隨著社會的前進,通脹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按照近幾年的情況通脹率在2%以上,攢錢會有每年2%的貶值。
投資分好多種,你要是有專業的知識可以投資實體經濟或者股票等等。要是沒有專業知識,可以買餘額寶、債券、大額存款等等,都能跑贏通脹。
-
7 # 春秋金經
有人跟我說,投資理財是富人才做的事情,窮人是不配理財的。我狠狠地駁斥了他,我說越窮才越要理財啊!不學理財,就更會沒錢;沒錢理財,老了卻後悔年輕那時沒存錢。
在地球上,除了富二代,沒有人天生就有錢。很多富人的財富都是靠投資理財賺來的。巴菲特曾說:“一生能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那麼,投資理財該如何進行呢?
第一步,攢錢,儲蓄。絕大多數人的第一桶金都是透過打工賺來的。我在《躺著賺錢的六種方式》一文中說過,用錢生錢是最快的賺錢方式。但當我們本金不夠的時候,就需要原始積累,這隻能靠攢錢、儲蓄,沒什麼好辦法。只有在有足夠本金的情況下,理財才能取得明顯收益。如果實在有月光族管不住自己的消費慾望,可以進行強制儲蓄,比如基金定投。指數基金要選滬深300,什麼是滬深300呢,滬深300是國內最好的300家上市公司的集合,滬深300就是國運。中國經濟如果能持續發展,滬深300的走勢就會持續向上。申購基金在支付寶和各大銀行app都可以,門檻很低。支付寶還可以設定自動定投,很方便。
第二步,養成記賬的好習慣。如果你想管理好你的資產,最好養成每天記賬的好習慣。在生活中我認識的很多人並不是因為貧窮而沒有錢,而是因為沒有合理的消費習慣。有的人就是看到什麼就買什麼,很盲目,不考慮有多少是划算的,有多少買了之後就沒用過。我們不能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阱當月光族。鼓勵別人當月光族的人不是壞就是蠢,很有可能他是大老闆,鼓勵你陷入消費的陷阱,好讓你替他打工一輩子。如果我們養成良好的記賬習慣,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收支情況,並透過分析記錄可以一目瞭然,知道錢的去向,讓消費迴歸理性。
第三步,科學規劃。上文中提到了資產配比,分配好應急的錢、長期投資的錢。理財投資的產品有很多種,風險由低到高大致是銀行存款、貨幣基金(餘額寶是貨幣基金的一種)、債券基金、股票(股票基金也實際上相當於買入股票)、指數基金、期貨期權、房產等。一般情況下,高風險高收益,波動性大。貨幣基金風險基本為0,債券基金主要包括純債基金、可轉債基金,其中的純債基金風險也很低。我們可以在自身風險偏好下,透過合理科學的資產配比,使風險更低、收益更高。我的風險偏好稍高一點,我個人的經驗是餘額寶留下少量應急的錢,足夠1-2個月生活就夠了,這部分佔5%-10%;一部分錢可以配置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這部分佔30%-50%,年化收益在5%左右;一部分錢購買長期收益比較高的基金、白馬藍籌股;最後一部分錢可以每月持續定投。如果你是一名穩健型投資者,厭惡風險,那麼可以適當調整中低風險的資產配比。
第四步,持續學習。沒有人是生而知之者,是天生會理財的。有很多理財方面的書可以閱讀,如《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提到理財就是買入資產,降低負債;《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股市真規則》等書,也道明瞭選什麼樣的股票能長期盈利的真諦。投資理財也有很多工具,我上文中提到的那些,每一項都需要花時間學習。
-
8 # 大象谷聞
其實攢錢跟投資是不矛盾的,攢錢也可以是投資,最經典的就是定投指數基金。
透過每個月定投,可以理解為攢錢,實現指數基金的投資,因為這是複利投資,長期堅持的話,收益應該是蠻可觀的。
現在回到你的問題,攢錢跟投資如果單獨分開來分析。
攢錢一般都是放進銀行,銀行的利息穩定,每年的收益固定,例如10萬元的本金,按照一年期2%的年化收益率來計算,每年有2000元的固定收益。
投資可以是炒股或者做生意,這類投資風險較大,當然收益跟風險是成正比的,如果你覺得你在股市方面有獨特的眼光,同時自身的風險偏好較高,可以嘗試進行股票投資。
綜上所述,攢錢跟投資沒有說哪個更好。他們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相輔相成,互為促進,這要根據你的投資能力和風險偏好去確定。
-
9 # 財思思
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攢錢比投資更重要。
攢錢積累本金我們都是有這樣的一個誤區:在資金少的時候,也要做投資理財。無可否認,這是正確的。但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攢錢比投資更重要。
有本金,才能投資。本金越大,收益才大。
資金有限情況下,不要亂投資投資也是一門學問。千萬不要什麼火,就投什麼。一朋友,過去投P2P,結果P2P平臺的錢難拿回來了。過去投新三板,結果虧得一塌糊塗。
因而資金量不大時,意味著風險承受能力弱,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地積累本金,不亂折騰,存銀行定期或做些穩健型銀行理財,要知道本金安全比什麼都重要。
-
10 # 行動CarryLin
你的問題和我的自身情況很像,我和老婆都是普通職工,每個月都是固定工資收入,每個月的收入資金比較有限。
我覺得攢錢和投資是可以結合起來的,我選擇基金定投,定投的優勢是強迫自己定期存錢,而我是選擇每天買入一點,這樣可以把成本做到最為平均,最大限度分散風險,時間越長,效果越好。根據自己情況,每天幾十塊或者一兩百,這些錢也就存下來了。以前喜歡存到整數再去存銀行,但是經常沒到一萬,六七千的時候又莫名其妙用掉了,現在我目前堅持了一年多定投,的確是把錢存下來了,而且收益也不錯,目前比銀行利息高。
回覆列表
投資好。這個不用懷疑。看大富大貴的人,都是借銀行的錢來投資的。看馬雲,王健林。。。
銀行利息5%,投資收益20%以上。借到多少錢就賺多少。
核心關鍵:你要有賺錢的能力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