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印度實際上是更早造國產航母的,但是貌似現在被中國一路超越了。
4
回覆列表
  • 1 # 秦帝國嬴政

    都知道印度國產航母是萬國牌,採用多國零部件,先不說相容性如何,印度國產航母即使服役,如果某一部件損壞,維修必然麻煩,還會成為發家致富的平臺。是其它國家,發家致富的平臺。建議中國多提供技術給印度。

  • 2 # 鳶尾凌礫

      圖:隨著維拉特號航母退役,基於原俄羅斯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改建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就成了印度海軍唯一的支柱。雖然它的總體設計不盡如人意,但也只能改成這樣了。

      印度作為亞洲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雖然本國工業和科研能力一塌糊塗,但是依靠長期的航母使用經驗積累——尤其是針對巴基斯坦等國的成功實戰經驗,對於航母的運用方面水平並不差。在不考慮國產,而是委託國外進行航母設計和生產的情況下;印度海軍確實有能力提出合理、並比較先進的總體方案規劃要求;也能夠在一堆的方案計劃中,甄選出最有價值的方案出來。

      這兩個方面,是目前印度在航母領域比中國海軍能力要強的地方。但是一旦涉及到航母國產化的問題,重型船舶的製造裝配能力、各型艦載裝置/分系統的研製和整合測試能力等等,印度的表現就變得非常拙計了。實際上不只是航母,由於工業基礎差、國內腐敗風氣嚴重、種姓制度以血統決定社會地位的基本局面仍然沒有變化,印度在本國要完成任何工業專案都是舉步維艱。從步槍到戰鬥機,沒有那個印度的自主專案不被鬧成笑話的。

    圖:空空蕩蕩的艦島,最上面的大視窗是用來裝相控陣雷達的圖:基本上。。。。。。就還是個船殼子。。。。。。。

      而“維克蘭特號”航母的國產計劃也不例外,該船原計劃2018年就要交付印度海軍;而最近公佈的照片顯示,該船在2015年第三次下水以後,目前裝置安裝進度依然極其緩慢,整個艦島都是空空蕩蕩的狀態,安裝相控陣雷達的視窗,可以從這邊直接看穿到另一邊。目前看,2023年之前,維克蘭特號”航母都很難交付。

      而中國的航母發展則異常迅速,隨著瓦良格上不斷積累經驗,國產航母幾乎每隔幾天都能看出建造進度上的明顯變化;相信等到“維克蘭特號”航母服役的時候,中國在航母運作能力上也早已將印度海軍甩到了身後。

  • 3 # 閃爍人性光輝的偏執

    印度國產“維克蘭特號”航母自2015年6月初第三次下水後,時間已經過去一年多了。最近,又有新的工程進度圖出現在網際網路上。光從圖片上來看,好像進展不大,安裝艦體右側的艦島仍然是一個空殼子,基本上沒裝任何裝置。不知道是工期慢呢?還是先裝艦體內裝置沒輪到艦島?“維克蘭特號”航母原計劃2018年交付印度海軍節點已經被推後,至少到2023年前是不可能完工了,三哥速度也算是夠牛的!印度國產“維克蘭特號”航母自2015年6月初第三次下水後,時間已經過去一年多了。最近,又有新的工程進度圖出現在網際網路上。光從圖片上來看,好像進展不大,安裝艦體右側的艦島仍然是一個空殼子。

  • 4 # 小鷹說科技

    印度發展國產航母的直接動因主要有發展本國軍事工業、建立強大遠洋海軍、老舊航母的逐漸退役與外購航母的服役推遲。發展本國軍事工業。 雖然印度近年來的國家建設取得一定成就,成功進行核試驗、遠端彈道導彈試射,發射了火箭和衛星,但其軍事工業基礎薄弱,長期依賴進口是不爭的事實。 最明顯的例證就是,在國產航母發展之前,印度造船業從未自行設計建造過排水量超過2萬噸的大型船隻。

    此外,印度的第一、第二艘航母均來自於英國,分別購於20世紀60年代初和80年代中期。 印度希望透過國產航母計劃提高本國軍事裝備設計製造能力,完善軍事裝備研發體系。建立強大遠洋海軍。 印度防務專家拉維·裡基曾說:“海軍是力量的象徵,我們要想成為世界一流大國,就必須擁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海軍。 ”根據國家戰略需要, 印度海軍的當前戰略為主導印度洋和東進太平洋,簡稱“兩洋戰略”,具體目標是“向東將印度海軍活動範圍擴充套件到南中國海和太平洋邊緣, 向西穿過紅海和蘇伊士運河瀕臨地中海”。 航母作為海上綜合作戰平臺,能夠大幅提高海軍遠洋作戰能力。

    不過,雖然印度大手筆對外軍購併沒有提高本國軍事裝備研製能力,反而使本土軍工企業受到壓制,軍事裝備自主研製能力發展緩慢。 最明顯的例證就是,“維克蘭特”號從正式批准建造的1999年到宣佈下水的2013年,已經長達14年,且航母的工程量還只完成了30%,最終完成極有可能在2020年。

    國產率低,裝備維護和軍事訓練面臨考驗。 印度宣稱其國產化率已達到70%, 進口的只是武器系統。 事實上,除了外殼主要由印度製造外,其核心技術和裝備幾乎完全來自國外。 比如,其設計藍圖來自法國和義大利、發動機來自美國、艦載機來自俄羅斯。面對航母上型號不同、風格迥異的各國裝備,如何保障維護維修,如何提高軍事訓練質量,是“維克蘭特”號航母戰鬥力建設過程中繞不開的一道難題。

  • 5 # 兵工科技

    圖注:目前艦船主體結構初具規模的“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

    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排水量4萬噸,艦長262米,型寬62米,吃水深度25.6米,甲板面積約為1萬平方米,屬於典型的中型常規動力航母,採用4臺LM2500+發動機作為動力(全燃推進),2臺80兆瓦發電機組,最大航速28節,航程8000海里。

    “維克蘭特”號航母於2009年2月28日在印度最大的海軍造船企業科欽造船廠鋪設龍骨,這標誌著該艦正式開工建造,而與此同時,已經完成了約423個重達8000噸分段模組的建造。當時印度軍方非常樂觀,預計2013年該艦即能建成並海試,2014年交付印度海軍。5年的建造週期,的確符合中型常規動力航母的國際慣例。

    然而,“維克蘭特”號是在印度缺乏航母建造的相關經驗和子系統研製配套能力的前提下建造的,這就造成,無論是建造技術方面的障礙和困難,還是外國子系統供應商的拖延,都會對航母建造目標實現造成拖延。2011年3月,航母動力系統中重要的核心器件之一——主減速器交貨延遲,這使得與之匹配的航母主傳動裝置——推進軸的研發設計遇到巨大難題,不得不同樣延後。隨後,又出現了柴油發電機故障等許多大大小小的問題和麻煩。2011年8月,印度國防部報告稱船體結構的75%已經建造完成,這實際上只包括船殼部分,沒有計算任何船體的子系統和零部件安裝進度。

    2011年12月“維克蘭特”號被首次推出幹船塢,此次出塢是為了給其他工程騰出幹船塢。航母主體結構當時有14000噸重,正進行內部舾裝,包括鋪設管路。2012年下半年,航母還將再次回到幹船塢,安裝齒輪箱、發電機等裝置。

    2012年7月,由於船體安裝進度和動力-傳動-推進裝置的拖延,印度首次宣佈“維克蘭特”號服役時間延長3年,計劃到2017年交付印度海軍。僅僅4個月之後的2012年11月,印度再次宣佈“維克蘭特”號建造時間延長5年,到2018~2019年才能交付。

    從2013年8月、2014年12月到2015年5月,“維克蘭特”號先後三次下水。第一次下水時總工程量完成40%,第三次下水時從外形上看艦體主體結構基本完工,但艦島等上層建築完全未安裝。但潮水和船塢出口處的淤泥導致了船塢大門的故障,使得出塢工作被迫延遲。

    而對於缺少航母研製經驗和技術的國家而言,由於大量採用國外的零部件、裝置和裝備,因此研製週期受到配件、子系統等製造和交付的嚴重限制,同時在建造中也會遇到很多技術難點,需要長時間攻關,此外還受限於造船技術薄弱,欠缺分段製造和預舾裝等先進技術和經驗,因此製造時間就會大幅拉長。例如印度首艘國產航母,2009年2月就已經開工建造(安裝龍骨),2015年5月第三次下水後,至今仍處於艦艇上層建築建造和舾裝過程中,預計其服役時間可能要拖到2020年前後。建造時間超過11年。

    2016年7月,印度審計署公佈科欽造船廠的航母建造報告,計劃在2023年完成航母建造。2017年,據印度媒體最新報道,最新一次的延遲,使得印度航母的服役再次推遲到2025年。如果屆時服役,印度航母“維克蘭特”號建造週期將長達16年,創造史無前例的世界紀錄。

    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為何難產?第一,印度自己的航母建造技術不過關。由於俄羅斯臨時變卦,拒絕向印度提供用於航母建造的高效能AB/A級航母用鋼材,導致航母建造一度停滯,後印度國防冶金實驗室和印度鋼鐵管理局合作,才生產出供航母使用的26000噸特種鋼材。自身技術儲備不足,讓印度在製造航母這一高精尖武器時吃盡了苦頭。第二,印度航母堪稱萬國造,在各種子系統上都嚴重依賴外購,艦載雷達購自以色列,艦載機購自俄羅斯,艦船綜合平臺管理系統來自於義大利,供應鏈嚴重依賴外國導致一個子系統進度拖延,就會拖專案半年、一年甚至兩三年。第三,印度自己的航母配套工程,特別是艦載機設計建造工程進展緩慢,也拖累了整個航母工程。進口的米格-29K飛機雖然效能不錯,但它故障頻仍,其中40%以上的飛機因發動機故障無法正常飛行訓練。而“光輝”LCA海軍型,海軍對其完全不滿意——超重、飛行速度不達標,印度海軍多次要求改進,但都難以滿足要求。

    綜上所述,印度國產航母的建造,是新興海軍國家發展高新裝備所面臨問題的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其暴露出的問題和教訓十分深刻也十分典型,值得引以為鑑。它要求我們在建造航母這樣的大型高技術武器裝備的時候,必須事先統籌規劃,抓住重點突破關鍵技術,並全面攻克和掌握航母各方面子系統技術。不被關鍵技術、工藝、裝置和子系統卡脖子。同時高度重視配套艦載機的研製、生產和試驗。這樣,才不至於重蹈印度的覆轍。

  • 6 # 每日點兵

    最近英國《簡氏防務週刊》報道,印度的“維克蘭特”號中國產航母在下水3次後還是無法服役,近日又回到船塢修理船底,原因是發現該航母的方向舵和螺旋槳傳動軸的槳轂出現了大面積的腐蝕斑點。為了航母的安全,需要進一步確認是對腐蝕部件進行維修還是更換。

    船用螺旋槳,尤其是航母螺旋槳,作為船體及艦載物的推進裝置,就像是人的雙腳,一切位移全靠它來完成,它的大小尺寸不但要與自身船體匹配,在材料的運用上更是考驗著科技實力和加工工藝的水平。拿美國的最新航母“福特號”來說,為了增加螺旋槳的延展性,減小與海水的摩擦係數,降低摩擦噪音,它的螺旋槳已不是傳統的銅合金材料,而是在鎳鉻青銅合金的基礎上,加入了尼龍、陶瓷,成為新型多元配方製造而成的工藝品,螺旋槳的單重達到了91噸,方向舵單重為124噸。這樣的東西不是哪個國家想造就能造的。

    而印度航母“維克蘭特號”此次的出事的螺旋槳,是購自俄羅斯的卡諾亞丁螺旋槳工廠,之所以會出現未服役先腐蝕這種奇葩現象,應該與印度的製造經費不足有關,為了降低成本,就用了不合格的螺旋槳材料,導致耐腐蝕性大大下降。看到印度艱難的的武器裝備和航母的建造過程,咱覺得發展中遇到問題不是事兒,咱們無需嘲笑,畢竟咱們中國也是從荊棘亂石中走來,大家知道追趕的痛苦。印度最大的問題在於幾十年來不斷重犯同種錯誤,陷入同樣的圈套,這才是我們吐槽的原因。

  • 7 # 柴237590913

    印度的航母造的好不好,我們都應高度重視,所謂知彼知已嗎,畢竟阿三使用航母的經驗起步比我們早,加上有多國技術支援。我們還是要紮實做好自己的,取長補短,加強訓練,儘快形成戰鬥的,有實力才更好說服力。中國的目標不應該是阿三,緊緊是一個敵人,還稱不上戰略對手。

  • 8 # 兵說

    印度的維克特蘭號航母,從2006年開建,結果僅僅下水就下了三次了,目前還在科欽造船廠趴窩,印海軍自己預計到2025年才能服役,實際可能2030年都夠嗆!

    這艘航母,設計來自西班牙,鋼材來自俄羅斯,動力來自英國,而雷達來自以色列,中間涉及至少20個國家的300個以上的供應商。其中任何一個晚交付訂單一個月,整體上就要拖延30年。

    不過這幾天,印方公佈了一份《2018技術展望及能力路線圖》,裡面列舉了221項包括印海陸空三軍在內的防禦能力要求,包括十年內建造1艘航母、20多艘軍艦,以及400架無人機等等。

    印方似乎十分自信,稱該檔案旨在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就是說,他們還想自己把這些東西造出來。

    這個國家從立國就非常奇特,往往又有莫名其妙的“自尊心間歇性發作”,實際行動上卻往往眼高手低。凡是中國產化的軍工專案,不搞個40年都不帶好意思拿出來見人的。而即使出了“成果”,他們自己的部隊都不敢接盤,因為不是墜毀就是炸膛。

    對他們“武器中國產”的戰略,我們從原則上還是要“大力支援”!因為就憑他們現在的工業基礎,30年內任何大專案都是沒戲的,但這話絕對不能當他們的面說。

    他們目前還想把下一艘“中國產航母”的噸位擴大到65000噸,甚至幻想用上最新的電磁彈射技術,這樣才能有和咱新一代航母比比身高的可能性。對此我們也是要高度歡迎。航母戰鬥群對任何國家,都是吞金巨獸。他們把主要的資金用在航母上,那麼他用在邊境的資金就會大大下降,就更沒有能力沒事給我們添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皂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