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暖通南社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s),簡稱固盤,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用固態電子儲存晶片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由控制單元和儲存單元(FLASH晶片、DRAM晶片)組成。新一代的固態硬碟普遍採用SATA-2介面、SATA-3介面、SAS介面、MSATA介面、PCI-E介面、NGFF介面、CFast介面和SFF-8639介面。

    主流的介面是SATA(包括3Gb/s和6Gb/s兩種)介面,亦有PCIe 3.0介面的SSD問世。

    固態硬碟的儲存介質分為兩種,一種是採用快閃記憶體(FLASH晶片)作為儲存介質,另外一種是採用DRAM作為儲存介質。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具有擦寫次數限制的問題,這也是許多人詬病其壽命短的所在。快閃記憶體完全擦寫一次叫做1次P/E,因此快閃記憶體的壽命就以P/E作單位。34nm的快閃記憶體晶片壽命約是5000次P/E,而25nm的壽命約是3000次P/E。隨著SSD韌體演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寫入量。一款120G的固態硬碟,要寫入120G的檔案才算做一次P/E。普通使用者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寫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3000個P/E能用20年,到那時候,固態硬碟早就被替換成更先進的裝置了(在實際使用中,使用者更多的操作是隨機寫,而不是連續寫,所以在使用壽命內,出現壞道的機率會更高)。另外,雖然固態硬碟的每個扇區可以重複擦寫100000次(SLC),但某些應用,如作業系統的LOG記錄等,可能會對某一扇區進行多次反覆讀寫,而這種情況下,固態硬碟的實際壽命還未經考驗。不過透過均衡演算法對儲存單元的管理,其預期壽命會延長。SLC有10萬次的寫入壽命,成本較低的MLC,寫入壽命僅有1萬次,而廉價的TLC快閃記憶體則更是隻有可憐的500-1000次。

    最常見的SATA介面固態硬碟安裝方法:

    固態硬碟摒棄傳統硬碟的機械架構和瓷儲存介質,採用電子儲存介質進行資料儲存和讀取,突破平臺在存取效能上的瓶頸,擁有極高的儲存效能,速度方面大幅提升,因此如果未來使用者需要考慮升級電腦什麼的,固態硬碟值得選用。目前我們最常見的標準的SSD固態硬碟,採用SATA介面規範,安裝方式與一般的SATA介面硬碟一樣,下面簡單介紹下。

    新安裝固態硬碟的時候,目前很多新機箱都會設計固態硬碟倉位,尤其是一些尺寸較小的SATA固態硬碟安裝在傳統機械硬碟的倉位上很多都不太合適。因此建議大家儘量選擇一些2012年生產的主機板,以便更好的安裝固態硬碟。但如果是2.5英寸與傳統硬碟大小相同的固態硬碟,那麼可以直接安裝在傳統固態硬碟倉位即可,由於很簡單,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下,只要將固態硬碟安裝在主機硬碟倉位,然後使用螺絲固定,之後連線好硬碟資料線與電源線即可:

  • 2 # 寒125219054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s),簡稱固盤,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用固態電子儲存晶片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由控制單元和儲存單元(FLASH晶片、DRAM晶片)組成。固態硬碟在介面的規範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碟一致。被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影片監控、網路監控、網路終端、電力、醫療、航空、導航裝置等領域。

    其晶片的工作溫度範圍很寬,商規產品(0~70℃)工規產品(-40~85℃)。雖然成本較高,但也正在逐漸普及到DIY市場。由於固態硬碟技術與傳統硬碟技術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儲存器廠商。廠商只需購買NAND儲存器,再配合適當的控制晶片,就可以製造固態硬碟了。新一代的固態硬碟普遍採用SATA-2介面、SATA-3介面、SAS介面、MSATA介面、PCI-E介面、NGFF介面、CFast介面和SFF-8639介面。[1]

    中文名固態硬碟 外文名Solid State Disk

    讀寫速度快: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儲存介質,讀取速度相對機械硬碟更快。固態硬碟不用磁頭,尋道時間幾乎為0。持續寫入的速度非常驚人,固態硬碟廠商大多會宣稱自家的固態硬碟持續讀寫速度超過了500MB/s!固態硬碟的快絕不僅僅體現在持續讀寫上,隨機讀寫速度快才是固態硬碟的終極奧義,這最直接體現在絕大部分的日常操作中。與之相關的還有極低的存取時間,最常見的7200轉機械硬碟的尋道時間一般為12-14毫秒,而固態硬碟可以輕易達到0.1毫秒甚至更低。

  • 3 # 儲存隨筆

    談SSD之前,就不得不提一下HDD(HDD即為機械硬碟,與SSD同屬硬碟)。還記得08年,買的第一臺華碩的筆記本,當時主流的配置160GB的硬碟(注意這裡的硬碟是機械硬碟),高階一點的電腦配的是250GB的機械硬碟。那時候,系統裝在機械硬碟,開機啟動速度記得好像是幾分鐘的樣子,不過有了筆記本已經很開心了,就不care開機速度了。這裡mark一下,機械硬碟就是平時我們電腦裡面裝系統和存放影片、照片、文件的硬碟。

    到這裡,把SSD的概念替換機械硬碟,狹義的理解,SSD就是取代機械硬碟裝系統和存放影片、照片、文件的固態硬碟。

    直觀看一下SSD與機械硬碟的區別,

    機械硬碟的結構圖:

    SSD固態硬碟結構圖:

    SSD與機械硬碟相比有很多優點:

    1. SSD抗摔性高。因為機械硬碟的資料儲存在磁碟扇區裡,需要很多機械部件協同合作,而SSD固態硬碟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發生碰撞和震盪時能夠將資料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2. SSD讀寫資料速度快。舉個比較直觀的例子,由於本人工作的關係,工作的電腦系統盤都是採用的SSD固態硬碟(哈哈,再嘚瑟一次),我個人用的電腦的開機速度最快已經可以跑到10秒以內了。跟機械硬碟的開機速度幾分鐘比起來,簡直是用飛機與腳踏車賽跑。

    3. SSD比機械硬碟質量輕。

    4. SSD執行沒有噪音。之前有提到機械硬碟有很多小零件,執行的時候噪音是在所難免的。

  • 4 # 潮流搭配師囡囡

    什麼是固態硬碟呢?

    常年來人們詬病電腦的速度慢,都說是處理器不夠好,但我們往往忽略了其實硬碟也對改善電腦速度起著很大的作用。固態硬碟便是替代原有機械硬碟的一種新型的硬碟,由於固態硬碟沒有普通硬碟的機械結構,也不存在機械硬碟的尋道問題,所以它的讀取和寫入速度相比機械硬碟有了很大的提升,這麼一來我們進入系統或者應用的速度就會快很多!

    固態硬碟分哪幾種?

    快閃記憶體顆粒是固態硬碟的儲存單元,按照型別分為SLC、MLC和TLC三種類型。在講解這三種類型的快閃記憶體區別之前,普及一個詞:P/E。 什麼是P/E?P/E是指硬碟所有快閃記憶體單元都寫滿資料並擦除一次算作一個P/E.也就是說,所有的快閃記憶體都要寫滿資料,才能算作固態硬碟的一個P/E週期。假設一個硬碟有6個快閃記憶體顆粒,當這六個快閃記憶體顆粒都寫滿資料後,就算消耗了一次P/E

    這幾種顆粒有什麼區別?

    瞭解完P/E概念後,我們再來說說SLC、MLC、TLC這三種顆粒的區別,目前市面上常見的MLC、TLC顆粒,SLC屬於高階系列,高階的原因除了讀寫效能出色外,更在於它的使用壽命:擦寫次數可達上萬次。而MLC具有2500~5000次P/E壽命,TLC具有500~2000次P/E壽命。

    SLC快閃記憶體雖然P/E壽命較高,但是也帶來的價格的水漲船高,一般僅用於企業級SSD硬碟使用,市場上主流的SSD主要是MLC和TLC顆粒(eTLC也屬於TLC型別)

    固態硬碟的幾種介面

    其實固態硬碟的介面種類還是比較多的,像SATA、mSATA、M.2、PCI-E等等。但是現在市面上常見的介面不過SATA3和M.2介面。

    這裡就著重說一下M.2和SATA3固態的區別。 M.2固態體積小,速度非常快(因為沒有了SATA3介面6gbps的速度限制,所以速度可以比SATA3固態高出許多來),是未來主流的固態硬碟介面;而SATA3用了傳統機械硬碟的介面所以老電腦升級起來比較方便,即便你的電腦沒有M.2介面,你也可以透過購買SATA3介面的固態硬碟來提升電腦的速度。當然也有的M.2介面的固態硬碟速度和SATA3固態硬碟相差無幾的。

  • 5 # 火影遊戲本

    說到固態硬碟,就不得不提一下機械硬碟。

    機械硬碟優點是容量大,價格實惠,缺點是速度慢。

    固態硬碟優點是速度快,缺點是價格沒有機械硬碟實惠。

    目前固態硬碟有sata介面、m.2介面,後者是主流介面,前者基本很少使用了。除了介面以外,還要注意固態支援的協議,比如sata協議(和sata介面不是一回事)、pcie協議、nvme協議。

    目前sata協議讀寫速度一般在500MB/s左右,而最次的pcie協議讀寫速度也在1000MB/s左右了,頂尖的可以達到2000甚至3000MB/s左右,nvme協議和pcie協議都是非常快的協議。

    所以不要只看商家寫的是m.2固態,還要看固態支援的協議,而火影筆記本全系都採用的是pcie協議固態,速度非常快。

  • 6 # 超能網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s(簡稱SSD)的結構與傳統機械硬碟有很大差別,傳統的硬碟是一種機械結構,由碟片、磁頭、控制馬達、快取和主控所組成,工作時馬達會以5400或7200甚至更高的轉速轉動,同時帶動磁碟碟片,碟片在高速轉動的時候會帶動內部的空氣使得硬碟內的空氣也會隨之高速流動,磁頭就會懸浮在貼近碟片表面高速流動的空氣層上方,磁頭與磁碟表面是不接觸的,尋道時磁頭就會從初始位置移動到指定磁軌。

    而固態硬碟則是由快閃記憶體+主控+快取+PCB,所有部件都固定在PCB上,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取代了磁碟作為儲存介質,內部並不具備活動的元件,所以相抗震能力比機械硬碟強得多,而且還具備零噪音的優點,當然了SSD在資料傳輸速度方面大幅超越傳統硬碟,這點也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

    現在機械硬碟的讀寫速度最多也就200多MB/s,然而SSD的速度即使是SATA的現在大多都能達到500MB/s,如果是M.2 PCI-E的話2000MB/s以上的讀取和1000MB/s的寫入是基本盤,如果是那些高效能再加大容量的產品的話雙3000MB/s是完全有可能的。

    另外並不是單純讀寫速度快那麼簡單,在延時方面SSD也是完勝的,SSD的隨機讀取延遲只有零點幾毫秒,而7200RPM的機械硬碟隨機讀取延遲有7毫秒左右,5400RPM硬碟更是高達9毫秒之多,你會發現機械硬碟的系統反應速度很慢,而SSD的反應速度就很快,這一點在大量小檔案的複製時就很能體現了。

    隨機讀寫以及開機速度是HDD永遠追不上SSD的地方

  • 7 # 使用者278391861

    現在很多電腦都裝有固態硬碟,裝上固態硬碟之後,電腦的開機速度,遊戲讀取都快了很多。

    固態硬碟是一種新型硬碟,速度比傳統的機械硬碟快幾十倍上百倍,但價格也比較貴。

  • 8 # 優雅的鹿先森

    那麼我們常說的SSD相比於普通的機械硬碟,優勢在哪裡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 移動方便,適用於家庭或者個人使用,本身的資料流通不會受制於電源進行控制。

    2. 輸入/輸出方便,SSD的資料控制和儲存分兩部分組成,所以能在0.1ms內讀寫任何儲存單元力的資料。

    3. 質量小,體積輕,這也是SSD價格比機械硬碟高的原因之一。

  • 9 # 碎星

    我是一個長期關注硬碟的極客,給大家說說關於固態硬碟的那些事。

    電腦的瓶頸硬碟

    硬碟作為電腦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其作用不用我說了,然而就是這個硬體成為了困擾著我們的難題,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硬碟是電腦最大的瓶頸,因為過去的硬碟採用的是機械硬碟速度慢已經不能趕上cpu的速度了!

    機械硬碟時代

    現在大多的桌上型電腦都採用機械硬碟,因為機械硬碟的價格低廉,資料丟失易恢復的原因備受歡迎!機械硬碟(HDD)依靠磁碟的轉動用磁頭來讀取信心,因為是物理技術所在速度上有所限制。而且抗震效能差、功耗差、體重更不會輕、噪音大、容量小、壽命短。

    固態硬碟時代還有多遠?

    固態硬碟(SDD)在機械硬碟的基礎上過度而來,它是用固態電子儲存產物。其晶片的工作溫度限制很寬(40℃-85℃),固態硬碟具備傳統硬碟不具備的快速讀取質量輕體積小功耗低等特點,但是其價格昂貴、容量小、資料難恢復等。

    最後麼有什麼問題呢可以問我,相互學習麼!

    ——來自奔跑的蝸牛的一席話

  • 10 # 科技小小吳

    剛剛又幫題主仔細的瀏覽了一遍京東自營的1000-2000元的價格的筆記本,實話實說真心的不推薦購買這個價位區間的筆記本,配置都很坑,很影響使用體驗,連最基本的流暢都無法保證。

    聽題主說是學生用,畢竟學生黨攢錢不容易,花一兩千元買一個“玩具”,當你看到同學的電腦是如此的流暢,再看看自己的電腦甚至連學校機房好幾年前的電腦都比不過的時候,心裡才叫一個難受。

    咱們花錢就要花到刀刃上,之前也買過許多吃灰的電子產品,對此也真的很害怕題主為了一時省錢,花錢買個“上網本”,連最基本的完成日常的學習工作都無法勝任,更別說玩個小遊戲什麼的也別想了。可以適當的再等等加一些錢買一個好一點的筆記本,用的時間也會長一些。

    雖然沒有推薦給題主具體型號,但是真心的不推薦題主花冤枉錢。也不推薦拿那個錢去買二手,電子產品買新不買舊,還有許多暗坑等著,如果沒有經驗的話,還是不要嘗試購買二手膝上型電腦。具體可以看看二手筆記本洋垃圾,都是坑。說了這些還是希望題主可以能有一個好的筆記本,不要花了錢還買罪受。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用固態電子儲存晶片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由控制單元和儲存單元(FLASH晶片、DRAM晶片)組成。可以簡單的理解就是加快系統執行速度,程式響應時間,更快的載入好遊戲地圖,縮短讀條時間的。這都是固態硬碟所能帶給大家的。

  • 11 # 使用者97314968743

    固態硬碟可能說是一臺電腦執行起來是否流暢的一個配件!雖然說是一個配件,但是在專業的遊戲人或者程式設計師眼中,沒有固態硬碟,一臺電腦運用起來都不太方便!

    現在得每一臺電腦都是固態硬碟加上機械硬碟,固態硬碟主要是起一個穩定系統的原型,一臺電腦的系統和程式都儲存在固態硬盤裡面,而機械硬碟只有一個儲存垃圾的硬體!

    一臺自從想要執行流暢,必須要固態硬碟!

  • 12 # 夜雨瀟湘95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硬體的發展,CPU從單核發展到目前的10核,記憶體容量從小到大,顯示卡電晶體數量從幾百萬發展到上百億,效能大幅提升,但始終有一個瓶頸,即電腦的機械硬碟。因機械硬碟的結構限制計算機整體效能提升受到限制,因此出現了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與機械硬碟的差異:

    機械硬碟其部件主要由:碟片,磁頭,碟片轉軸及控制電機,磁頭控制器,資料轉換器,介面,快取等幾個部分組成。磁頭可沿碟片的半徑方向運動,加上碟片每分鐘數千轉的高速旋轉,磁頭就可以定位在碟片的指定位置上進行資料的讀寫操作。

    固態硬碟用固態電子儲存晶片陣列而製成的硬碟,在介面的規範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碟一致。固態硬碟由控制單元和固態儲存單元組成。其介質分為兩種,一種是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介質,另外一種是採用DRAM作為儲存介質,目前絕大多數固態硬碟採用的是快閃記憶體介質。單元負責儲存資料,控制單元負責讀取、寫入資料。由於固態硬碟沒有普通硬碟的機械結構,也不存在機械硬碟的尋道問題,因此係統能夠在低於1ms的時間內對任意位置單元完成輸入、輸出操作。從結構上機械硬碟的速度無法與固態硬碟相比。

    固態硬碟的儲存單元是快閃記憶體顆粒,按照型別分為SLC、MLC和TLC三種類型。在講解這三種類型的快閃記憶體區別之前,普及一個詞:P/E。 什麼是P/E?P/E是指硬碟所有快閃記憶體單元都寫滿資料並擦除一次算作一個P/E.也就是說,所有的快閃記憶體都要寫滿資料,才能算作固態硬碟的一個P/E週期。假設一個硬碟有6個快閃記憶體顆粒,當這六個快閃記憶體顆粒都寫滿資料後,就算消耗了一次P/E。

  • 13 # 技術閒聊

    很多人不瞭解什麼是固態硬碟?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有什麼區別?

    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實際上就是全部用儲存晶片電路設計出來的硬碟。

    ▲固態硬碟內部結構

    上圖為固態硬碟內部結構圖,可以看出,固態硬碟內部全是元器件印製板電路,固態硬碟實際上是有許多儲存晶片陣列擴充套件儲存容量,形成固態硬碟。目前市場上的固態硬碟容量可達500G,但是價格較高,一個500G的固態硬碟一般七百元以上,120G也要200元左右,而一個T的機械硬碟才兩百多。

    機械硬碟

    ▲機械硬碟內部結構

    由上圖可以看出,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在內部結構上有很大差別,機械硬碟主要由磁碟、磁頭、磁片、控制電機、控制電路等組成,機械硬碟的儲存空間在磁碟上,而固態硬碟的儲存空間在儲存晶片上。

    固態硬碟與機械硬碟相比,抗摔、抗震動,啟動時間短、讀寫速度快,無噪音等優點;缺點是價格較貴,一般為機械硬碟的3~5倍左右的價格,容量越大價格相差越大。而且目前普遍容量較小,起初只有60G、80G、120G,目前已能做到4T,但是價格十分昂貴,高達10000元左右!寫入壽命有限。

  • 14 # 涅槃重生的星星

    主流固態硬碟有2種介面模式,SATA (2.5寸)和M.2 (NVMe):

    SATA (2.5寸)

    SATA (2.5寸)此介面型別應用較多,老機器和新機器都可以用,只要主機板上有SATA介面。

    M.2 (NVMe)

    M.2 (NVMe),此介面現在也出了走SATA匯流排的產品出來,有這種介面的主機板都要配置中高階級別以上的才用得上這種產品。

    目前個人認為有價效比的產品是240G-256G容量,按題主的意思,三星(SAMSUNG)250GB SSD固態硬碟 SATA3.0介面 860 EVO,這款產品價效比不錯,又是大廠出品,效能,用料和穩定性比其它普通牌子更可靠一些。

    三星 860 EVO

    三星860 EVO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養生治癒系的動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