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元前

    在史書中並沒有記載這個“要等的人”是誰,很多學者認為是蓋聶,但這也只是後他們的推測而已,並沒有歷史根據。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蓋聶和荊軻二人交情並不是很深。荊軻曾經遊覽到榆次,他與蓋聶討論劍道,在討論過程中,兩人因意見不和,蓋聶怒斥荊軻,荊軻隨後奪門而出,後來蓋聶的傭人攔住了荊軻。蓋聶曰:“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使者還報,蓋聶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攝之!” 這是司馬在《史記》中的原話。

    不過,荊軻等的這個“客”在歷史上肯定是存在的。至於是誰,歷史並沒有記載。但是在《史記》中有這樣有段話“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築者高漸離。”意思是:高漸離在荊軻刺秦王之前,曾為荊軻送行,但是“燕之狗屠”卻並未出現。所以荊軻所說的“客”可能就是高漸離。

    有很多學者認為荊軻因為膽怯,所以才會等這個“客”這是不正確的說話。燕太子丹曾對荊軻說過:“丹之私計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闚以重利;秦王貪,其勢必得所原矣.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這是《史記》記載的原話。意思是說“生劫之”是太子丹要刺殺秦王,這和荊軻無關。

    太子丹在秦國做人質的時候,他聽說秦王要滅掉燕國,統一天下,於是太子丹回到燕國後請求荊軻刺殺秦王。

    另外,除了荊軻和他要等的這個“客”之外,其他人是不可能完成太子丹的這個任務。後來也證明了秦舞陽確實是害怕,所以他才退縮了。

    但是為什麼很多學者認為是聶蓋呢?根據《東周列國志》的記載,蓋聶曾和荊軻談論劍道,可見兩人都是劍術高手,所以荊軻才會等蓋聶,但是為什麼沒有等到蓋聶?據史書記載,蓋聶外出旅遊遲遲未歸,所以荊軻沒有等到蓋聶,只有自己去刺殺秦王。

  • 2 # 品茗讀史

    導語:荊軻刺秦王,出發之時,等而未到的人絕對不是高漸離。

    (荊軻刺秦王)

    這是因為:

    1.高漸離當時就在燕國,整日與荊軻混在一起。

    荊軻自從來到燕國,就與高漸離、狗屠等人結識,整天在一塊兒廝混,喝醉了,就放聲高歌,因此才引起田光和太子丹的注意。

    2.高漸離是一位天才音樂家,並不適合擔負刺殺秦王這一重任。

    高漸離是當時負有天才的音樂家,以善於擊築而聞名;高漸離不是一個武藝高強的強健之士,荊軻絕對不會讓他協助自己去刺殺秦王的。

    3.荊軻出發時,高漸離就在送行的人群中。

    荊軻出發去秦國的時候,太子丹與賓客一起去送別荊軻。他們都明白荊軻這一去,就沒有生還的可能;因此,他們都穿著白衣白帽來為荊軻送行。

    當時的場景,史書是這樣記載的:在易水岸邊,太子丹為荊軻踐行;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節拍,放聲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4.高漸離本來就是燕國人。

    如果荊軻等的人是高漸離,他根本就沒有必要說是一位遠方朋友,直接說是高漸離就行了。因為太子丹對本國的著名音樂家高漸離肯定是非常熟悉的。

    結語:我認為:荊軻所說的“自己遲遲不出發、是要等候一位遠方的朋友,這個朋友本領高強,能夠協助自己更好地完成刺殺秦王的任務”,極可能是荊軻掩飾自己的搪塞之辭。

    荊軻雖然膽略過人,放蕩不羈,敢於做出驚世駭俗之舉,可是,荊軻也清楚自己的本領有幾斤幾兩。荊軻武藝不精,這是他的致命弱點;荊軻很明白自己的弱點所在,因此,他遲遲不出發,主要就是害怕自己一旦失手,徒惹笑柄,讓天下人恥笑啊。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荊軻刺秦失敗,他反而被秦王斬殺於劍下;這充分說明了荊軻武藝不精,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他才遲遲不敢出發行動。

    當太子丹極力催促之際,荊軻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才編造出“等候遠方朋友”的謊言,來搪塞太子丹的質疑。

    其實,當時天下中最有名的劍客蓋聶、魯勾踐是最合適的刺秦人選,可是這兩人都與荊軻發生過矛盾,他們二人都看不起荊軻。因此,荊軻不可能會有一位劍術出眾的朋友來幫忙。如果真有這麼一個人存在,那麼,他一定會在歷史上露出端倪的。

    高漸離最後被抓,秦王知道他是音樂家,就把高漸離的雙眼弄瞎,留在皇宮,為自己擊築助興。高漸離暗中在築中灌鉛,擊殺秦王失敗,也被秦王殺害。這也說明高漸離根本不是武藝高強的人,他只是一位天才音樂家而已。

    因此,高漸離絕不是荊軻口中所說的那位遠方朋友。

  • 3 # 莽原文士

    荊軻刺秦王,是一項非常艱鉅複雜的工程。荊軻需要一個劍術高超、沉勇果敢的幫手,所以,他一直在等待。可惜,沒有等來。有人問,是在等高漸離?小牛回答:不是高漸離,而是另有其人。至於是什麼原因,請聽小牛一一分解。

    一、荊軻等待那個人,主要是出於對秦舞陽的不放心。

    太子丹深懷憂患意識,為解救燕國,到處找尋刺客;荊軻眼看著秦國吞併天下,苦於復仇無門。於是,這兩個異國抗秦志士跨越身份鴻溝,一拍即合:刺秦,刺殺秦王嬴政。於是,太子丹好吃好喝地伺候著荊軻,荊軻也養精蓄銳,推演戰術,等待條件成熟再動身。可是,沒等條件成熟,秦軍已經攻破趙國,兵臨易水了。要知道,在戰國七雄裡,燕國實力最弱,遠差於趙國。如果與秦人正面作戰,燕國肯定是以卵擊石。所以,太子丹孤注一擲,提早行動。可是,他沒做好完全部準備工作,就讓荊軻倉促上陣。比如,要用樊於期的頭顱做進咸陽宮的見面禮,可太子丹動了婦人之仁。荊軻沒有辦法,只好親自去找樊於期,破解難題。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感動得樊於期慷慨自刎,成全了荊軻。

    但是,在助手人選上,太子丹自作主張,想當然地指定了秦舞陽。太子心裡,可能會覺得自己的理由很充分:秦舞陽是燕國抗擊匈奴的名將秦開的孫子,出自忠臣之家,政治上的可靠程度甚至可能超過荊軻;秦舞陽12歲就殺過人,足以證明他勇力過人。但是,從荊軻等待遠方之人這個舉動來推斷,荊軻對秦舞陽是不滿意不放心的。秦舞陽作為一個特權家庭的少公子,在12歲的時候就敢殺人,除了恃寵任性膽大妄為之外,實在看不出來有什麼臨危不懼的抗壓品質。荊軻肯定擔心,到了虎狼之國的咸陽宮裡,秦舞陽不能適應那裡恐怖的氛圍,不敢面對喑無叱吒的秦王嬴政……

    二、荊軻要等一個劍術高於自己的人,眼前的高漸離肯定不是人選。

    荊軻對自己的政治素質、心理素質和臨場應變能力都是放心的,然而,唯獨對自己的劍術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不自信,又不便對太子丹直說。在周遊各國的過程中,荊軻有一個任務,就是與各國的劍客交流技藝,以提高自己的劍術水平尤其是格鬥能力。但是,到了榆次,他與蓋聶論劍,對方憤怒地盯著自己,讓荊軻心裡沒底。既然是論劍,肯定有兩項內容:一是拔劍比武,二是交流劍藝。在這一過程中,蓋聶發現了了荊軻的短板,所以很輕蔑地呵斥荊軻。荊軻擔心誤會擴大會導致衝突,沒等到交流環節,就選擇了匆匆的離開。從後來的情況看,當時蓋聶大概猜出來荊軻來榆次的意圖,想要用一種特殊方式提醒荊軻,要加強和改進劍術,否則會壞事。

    身負刺秦重任,荊軻明白,秦舞陽畢竟是個孩子,不敢指望;單憑自己的本事,完成任務的保險係數降低不少。荊軻需要一個劍術高於自己的人,而這樣的人全天下也不會有幾個。所以,這個人不可能是眼前的高漸離。高漸離是個天下聞名的擊築者,是一位很有正義感又很情緒化的藝術家。司馬遷在刺客列傳裡寫他,是因為他作為摯友,總是激勵著荊軻去從事正義行動。因為每天擊築,高漸離很有膂力,揮舞刀劍也許有兩下子,擊倒幾個敵人似乎不成問題。但是,他的劍術水平肯定達不到荊軻的要求,因為他們要做的是刺秦的大業。

    三、那個人肯定是荊軻熟識的,很可能就在《刺客列傳》的人物名單中。

    荊軻雖然劍術略有瑕疵,也是天下數得著的高手,所以,他們不會指望秦舞陽,也不會拉高漸離來幫忙,只能另尋高手。司馬遷沒有明說那個人是誰,不過,我們也可以根據《刺客列傳》提供的語境猜測一下,他大概就是前面提到的蓋聶。荊軻離開衛國北上趙國都城邯鄲,不過100公里。可是,他卻特意繞道,多走了幾百公里,去了榆次,然後折返邯鄲。他去見蓋聶,僅僅是為了切磋劍術嗎?恐怕不是。

    小牛猜想,荊軻找蓋聶比劍,其實是有要事相托,怎奈蓋聶暴怒,打亂了自己的計劃。在這種情況下,荊軻也無法繼續交流深談,只得匆匆離去。此時,他也許在想,來日方長,還有機會溝通交流,達成一致的。所以,當太子丹部署刺秦工作時,荊軻就想起了千里之外的蓋聶。於是,荊軻就與蓋聶聯絡,期待與他強強聯合,組成刺秦的最佳組合。可是,太子丹用人問題上疑心重重,嫌荊軻走得太遲了,一下子激怒了荊軻。荊軻不等蓋聶到來,就與秦舞陽匆忙出發。在易水送別悲壯一幕之後,荊軻在咸陽宮裡拔劍刺秦,卻倒在了嬴政君臣的劍下。他壯志未酬,慷慨就義,也留下了千古憾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老了,你希望有個在身邊的窮孩子,還是不在身邊的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