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曹厚英

    史書中有很多關於儀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記載,相傳他是造酒的開山鼻祖。儀狄是夏禹時代司掌造酒的官員,相傳是我國最早的釀酒人,虞舜的後代,在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劉向的《戰國策》等先秦典籍中有儀狄造酒的記載。

     

    因為大禹治水有功而得到皇位,但是國事繁重,而十分勞累,壓力使他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禹的女兒讓服侍禹膳食的儀狄想辦法。

     

    有一天,儀狄到深山打獵,希望獵得山珍海味,為大禹做美味的料理,意外發現有一隻猴子在吃一灘發酵的汁液。猴子喝了後便醉倒,臉上一副陶醉的模樣,這個舉動引起了儀狄的注意,她也想嚐嚐試試。這不嘗不要緊,汁液一下肚,她感到全身熱乎乎,經絡隨之活絡開來,她驚呼道“這種汁液讓人忘掉煩惱,睡得舒心,神仙聖水啊!”

     

    大禹的病情沒見好轉,大禹王因無心處理國事而心生愧疚,此時洪水氾濫更加讓他煩躁不安。儀狄突然想到,上次在林中猴子喝的汁液,她山上尋覓讓禹王飲用,禹被這香甜濃郁的味道深深吸引,胃口大開,體力恢復,大禹王帶著部下出徵。

     

    儀狄因為禹王對自己造酒技術的肯定,她沉下心來研究製作,在精衛、大太極和大龍的幫忙下,終於完成了第一次的造酒,大家爭著搶喝第一口,最後一致推崇儀狄第一個喝,儀狄在眾人目光下喝了一口,他喝了後差點沒吐出來,因為這潲水味兒和之前的汁液相去甚遠。後來經過數次的改良工藝,他們最終制作出美味好喝所謂的“酒”。

     

    大禹出征歸來,儀狄獻酒。大禹初次飲酒就嚐到了甜頭,連聲稱好。他越喝越精神,一杯接一杯地喝。喝了一會兒,他直覺得天暈地轉,猶如騰雲駕霧,他又喝了一會兒,力不從心,雙眼一閉,一下進入夢鄉。

     

    大禹一覺醒來,對身邊伺從說道:“這一覺睡了大半天,今天暫時不出巡了吧!”

    伺從對大禹說:大王,你睡了不是大半天,而是兩天兩夜啊!我們見你不醒,很害怕啊!

    大禹一驚,說道:“快去把儀狄召來!”

    儀狄到了施禮後,大禹幽幽地一句話“你以後不要再造這玩意兒!”儀狄一聽,摸著腦袋,百思不可起解,便問到“我造的酒,大夥兒都說好,大王您喝了也說好,為啥又不造呢?”

    大禹說道“我不是說你造的酒不好,而是因為太好了,所以才不造啊!酒越好,飲酒的人越多。飲酒的人越多,會使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法。我第一次喝酒,就睡了兩天兩夜,耽誤多少政事。所以造酒不禁,飲酒不止,民風變壞,國家滅亡。不過這種讓人上癮的東西以後可能難以禁絕,今後不知多少人因為飲酒誤國的人要有多少呢!”

    從今以後大禹疏遠儀狄,不再信任和重用他,大禹的一番話,也被歷史反覆證明,亡國殺身的例子比比皆是,酒是其中一個誘因。

     

    事實上用糧食釀酒是一件程式,工藝很複雜,單憑一己之力是難以完成的。儀狄再有能耐,首先發明造酒似乎不太可能。他應該是位匠人,總結他人經驗,完善釀酒方法,終於釀出質地優良的酒醪。

  • 2 # 阿文說茅臺

    今天,阿文就給大家講一講白酒起源於何時,何人發明,又有哪些歷史淵源!

    一、水果起源說

    人類社會的發展及微生物學原理推測,認為酒的起源,最早出來是水果酒,其次是奶酒,最後發現為糧食(穀物)釀造的蒸餾酒,這是討論的課題。水果中含有糖類的果汁,如暴露於皮外,果皮上常附有酵母,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果汁就會發酵成酒。動物家畜的乳汁,其中含有乳糖,同樣經酵母發酵為奶酒。穀物釀酒要複雜很多,糧食中為碳水化合物不是糖而是澱粉,澱粉需要經澱粉酶分解為糖,然後由酵母的酒化酶將糖變成酒。

    二、杜康釀酒說

    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後世多以“杜康”借指酒。傳說在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叫杜康的人,專門負責管理糧食。當時,隨著農耕的發展,糧食每年都獲得大豐收。可是,糧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儲藏在山洞裡,山洞陰暗潮溼,時間一久,糧食全部腐爛了。杜康見狀,開始苦思冥想儲糧的方法。這一天,杜康來到樹林裡散步,發現了幾棵枯死的大樹,只剩下粗大空蕩的樹幹。杜康靈機一動,把糧食全部倒進了乾燥的樹幹裡。過了一段時間,杜康來到樹林裡檢視糧食,他驚奇地發現:儲糧的枯樹前,橫七豎八地躺著一些野豬、山羊和兔子,一動不動,好像死了一樣。他連忙走近看個究竟:原來盛糧的樹幹裂開了幾條縫,由裡向外不斷滲水。看來,這些動物是舔吃了這水才躺倒的。可這究竟是什麼水呢,杜康湊過去一聞,只覺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他不禁嚐了幾口這濃香水,頓覺神清氣爽。後來,杜康把濃香水帶回家,請大家品嚐,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說好味道。就這樣,酒在民間逐漸普及開來,杜康也被人們尊稱為“酒神”。

    三、儀狄造酒說

    《戰國策》中說: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欽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這一段記載,較之其他古籍中關於杜康造酒的記載業,就算詳細的了。傳說儀狄是夏禹的一個下臣,有人說她是大禹的女兒,也有人說她是黃帝的女兒,無從考證,但認為她是一位釀酒師,能釀出質地醇美的酒醪。

    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酒的釀造,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需求價效比高,親民價格純糧食的醬香酒,我相信也是眾望所向。茅臺鎮上面不止茅臺酒廠一家可以釀造純糧食的醬香酒,這道理大家都懂,但是靠譜的酒廠,渠道除了透過親戚朋友介紹,沒有幾個人知道。

  • 3 # 井夫子

    說起中國的酒文化,曾幾何時都有不同的重點,不過現今來說,大體上是以“白酒文化”為主了。

    只是白酒的根源,其實卻和時常聽到的古代“酒故事”沒有太大的關係,如“關雲長溫酒斬華雄”、“武二郎飲酒打老虎”等,所飲都不該算是白酒。

    更是鮮少有人知道,白酒的起源,其實和道教有著剪不斷的聯絡,而這聯絡的關鍵點,就是曾經太一道的創始人“一悟真人”!

    所謂一悟真人實際上是由元祖忽必烈所封,說的就是這名叫做蕭抱珍的道人,其出生於宋代,自有深迷黃老之術,學有所得,起初只是在家鄉傳道,一邊傳授道法,一邊以“符咒露水”為民懸壺濟世、醫治頑疾、去厄求福。

    後開創了道教新流派“太一道”,奉祀太一大神,傳習所創的“太一三元法籙”,這“太一三元法策”之術,也是以祈禳呵禁,治病驅邪為主。和天師道相接近。最終併入當時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

    但重點在於中國的醫道本同源,蕭抱珍本身也是身負醫術的醫者,其能夠“道術顯靈”流傳甚廣,有很大一部分,都取決於其醫術的高超。

    而這一身醫術,竟然誤打誤撞開創了白酒的歷史,這是怎麼回事?我們來看一看。

    其時,北宋滅亡,戰亂頻繁,民不聊生,因此醫術決定了名聲可以擴散的極快,蕭抱珍便是如此,只是名聲雖有,傳道不易,為什麼呢?

    因為他沒有證件,在當時修建廟宇道觀都是要持朝廷專門頒發的“觀額”的,所收門徒也得持有朝廷統一制式的“度牒”。

    但是無論“觀額”也好、“度牒”也罷,都不是白送的,都是需要花費真金白銀到朝廷去買的。而戰亂時期,這些證件自然價格水漲船高。

    蕭抱珍財富並不多,因為其道心堅定,行善積德,傳道行醫基本上是分文不取,收入甚微的。沒有證件,就算好不容易弟子們借用城外廢棄的三清院遺址給他搭建了一個太一庵堂,但是終究屬於非法的。

    為了身份,蕭抱珍只好來到上京城,而同時他也帶來了名聲,很快的,很多疑難雜症都在他獨一無二的“符咒露水”面前得以痊癒。

    不光在百姓間“蕭道人、蕭神醫”的名頭口耳相傳,甚至連皇帝金熙宗也聽說了。恰逢皇后得了一種怪病,宮內太醫束手無策。有了這個訊息,自然免不得將蕭抱珍請入皇宮,蕭抱珍也是不負眾望,“符咒露水”雙管齊下,皇后竟神奇般地痊癒了。

    金熙宗自然也不會吝嗇,揮毫為他御筆親題“太一萬壽”之匾相贈,更是辦妥了度牒一事。有次聖恩,蕭抱珍自然更想弘揚“太一道”,因此他思前想後,終於決定將自己的煉丹器送給皇上。

    有人會問,這跟白酒又有什麼關係?殊不知他的煉丹器,實際上就是蒸餾器!而他治病的露水,就是用這個製作出來的,被稱之為露藥!

    這個露藥到底是什麼?實際上,就是把發酵好的成熟酒胚放進提純的蒸餾器裡,酒胚經過加溫蒸發後,冷卻凝結出來的露水晶瑩剔透、芳香四溢,經過反覆試驗,竟然對很多雜症有意想不到的奇效,便取名曰“露藥”。

    而放到現在我們自然可以指導,這就是高濃度的白酒。酒之一物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記載為百藥之祖,時至今天,烈性白酒在醫療方面的使用始終存在,以酒搓身解決發燒問題依然十分奏效,服用中藥多以酒做藥引子,依然是提高藥效的普遍做法。

    而當時的社會,以酒消炎防毒的作用,大可以治療許多當時看來還是頑疾的潰爛癰癤等病症。甚至在體內也可以活血驅寒、鎮痛。

    所以蕭抱珍才能以醫術聞名,不單單只是贈送了器具,他還教導了金熙宗如何製作“露藥”。卻不想金熙宗立刻想到,這就是二次脫胎的酒,而他恰好是個好酒的皇帝,因此立刻建造皇家酒坊,以此為原型,很快就便釀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鍋蒸餾法高濃度白酒,解決了以前所謂一壺濁酒的問題。

    這也開創了白酒的歷史,造就瞭如今的白酒文化。

  • 4 # 一點學堂

    酒是杜康發明的,起源夏朝。

    有一天,杜康想研製一種可以喝的東西,可是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製作方法,晚上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一個鶴髮童顏的老翁來到他面前,對他說:“你以水為源,以糧為料,再在糧食泡在水裡第九天的酉時找三個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說完老翁就不見了。

    杜康醒來就按照老翁說的製作。他在第九天的酉時(5點~7點)到路邊尋找三人。不一會來了一個書生,文質彬彬,謙虛有禮,杜康急忙上前說明來意,豈料書生欣然允諾,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裡。

    書生走後,又來了一隊人馬,帶頭的是一位威武英氣的將軍,杜康上前說明來意,將軍也捋臂挽袖,支援杜康,也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裡;這時酉時已經快過了(就是馬上到七點了)可杜康還沒找到第三個人,他有些著急,轉念一想,只要是人不都可以嗎。

    於是他找到了村子裡的一個無親無故並且傻乎乎的乞丐,按住他,扎破他的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裡,疼的乞丐一會大喊大叫。

    有了這三滴血,杜康終於製作成了,可是他又犯愁了,起什麼名字呢?他一想,這飲品裡有三個人的血,又是酉時滴的,就寫作“酒”吧,怎麼念呢?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就取同音,念酒(九)吧。這就是關於酒來歷的傳說。

  • 5 # 中國墨素描創始人

    我是一位很少喝白酒的人,和朋友們聚會偶爾品一兩杯,自己家以前的超市也買糖酒,所以也經常能碰到各類酒廠推銷員代的品嚐酒,品一品,說實話個人沒有研究過,不知道是那位大神發明的。但中國白酒真是很豐富,牌子很多,特別是近二十多年品質也在不斷提高,價格也在飛漲。就從品牌上看,更豐富,如茅臺、五糧液都發展出很多品種,甘肅省的濱河九糧液、武酒、等等都發展出很多品種。中國酒的品種就像天女散花一樣很豐富,為每位為中國酒業盡力的朋友贊一哈。說實話我在偶然的機會去過一次甘肅的濱河酒廠,那裡的感覺很不錯,也品嚐了這個酒廠酒,參觀了這個企業,從規模、到生產、儲藏總體而言非常正規、非常不錯,特別是他們的酒的品種很有特色,味道、口感作為個人感覺很棒!他們的紅酒特別適合我的口感!不低於其他國外的洋紅酒。只是個人真實感受和體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說服老年攝影愛好者不要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