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熊貓醫學
-
2 # 健康晚八點
腳大部分時間都被包裹在鞋子裡,除了腳疼,可能我們一般不會太關注腳部。但其實肝臟若生病了,腳部會有訊號,肝有問題,腳先知,腳部若經常出現以下3個“毛病”,或許不是小問題,要查查肝了,不妨對照看看你有嗎?若中招,早點檢查肝功能,別等拖出肝病才重視。
肝臟出現問題,腳上或會出現這3個“毛病”,要重視
1、腳底蠟黃
健康人的腳部面板一般是紅潤有光澤的,若發現腳底面板蠟黃,要引起重視,可能是肝臟出現了問題。
一般認為,腳底蠟黃與血液中膽紅素的含量升高有關,膽紅素是黃色的,他是膽汁裡的一種色素,也是神經毒素。肝功能異常會影響到膽汁的排洩,對於膽紅素的攝取和轉化也會造成障礙,大量膽紅素囤積於血液中。膽紅素隨血液迴圈至腳底,會導致腳底面板蠟黃。
2、腳上出現的蜘蛛痣
所謂的蜘蛛痣,就是出現在面板表面上的紅色痣,在痣的周圍又分佈著大量類似蜘蛛腳的血管。而當肝功能受損後,雌激素無法徹底被滅活,反而是不斷在身體內堆積,反覆刺激體表微動脈血管,致使其病變和擴張,最終就形成了“蜘蛛痣”。
當對其進行施壓時,周圍血管會迅速消失,呈現出蒼白狀態,壓力解除後又恢復如初,除了足部外,蜘蛛痣還可出現在患者的四肢、面部、胸背部等多個部位。
3、腳底發白
看小孩的腳就能發現,正常的腳是粉嫩有血色的。如果肝臟不好,則經脈不通,腳底的顏色就會發生變化。
當發現自己的腳底很白,不紅潤,有白斑的話,就要警惕肝的健康情況。因為腳上是有很多經絡的,血流通暢的情況下,不好有很多白斑且腳底。
可能是肝受損,身體中毒素淤積,血管阻塞,導致腳底血流不暢導致腳底發白。
不妨仔細觀察一下你的腳,看看有沒有這三個異常表現,若一個沒有,你的肝或許還很健康,佔一個也要重視,早點查下肝功能,在生活中學會養肝。怎麼做對肝臟好?下面的建議,希望你能聽到心裡去,並落實到行動上:
呵護肝臟健康,建議做到以下兩點:
1、多吃養肝食物
檸檬、枸杞、藏須參、屼山芝都是護肝護肝的食物,例如像香菸、酒類、過於肥膩刺激的、高油脂等食物是肝臟的敵人,不僅加重肝臟的代謝負擔,而且損害肝臟的正常功能。因此,我們必須有一定的選擇,儘量少吃在我們的生活中的垃圾食品。
現代研究證實:藏須參含有豐富的硒元素成分,其中硒元素在醫學界一直有著肝臟守護因子的稱號,經常泡水喝,不僅可以保護肝臟,增加肝臟的排毒能力,更重要的是對修復受損肝細胞、降低轉氨酶和抑制肝細胞癌變皆能起到很好幫助。
推薦吃法:取藏須參3克、屼(wu)山芝3克,枸杞子10粒、取300ml左右溫水(80度左右)燜泡5分鐘左右放入枸杞子,即可飲用,一般連服一個月左右,養肝效果驚人。
2、多做運動
運動減肥的好幫手,它能加速脂肪的消耗,減少體脂含量。
肥胖的人患脂肪肝的機率要比一般人高,這是因為肝臟內肝脂的含量是判定脂肪肝很重要的一個依據。
經常運動,減少肝脂含量,能為肝臟減壓,對於脂肪肝還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特別提醒:建議堅持一項運動,持之以恆,避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結語:若腳上有這3個表現,或是肝臟出了問題,肝不好腳先知,要早知,如果說是肝臟有了問題,那麼最好的辦法是能夠早知道,肝臟重在養護,養肝做好上述兩個多,堅持做,肝臟會感謝你。
-
3 # 健康長壽錄
雙腳,毫無疑問是身體承重部位,用於日常走路等生活。在民間還有著這樣一句話“人老腳先老”,它是身體肝臟健康的“晴雨表”,透過雙腳變化,從而可以初步判斷肝臟是否有異常。
雙腳出現這3種異常,肝病來襲
異常一:腳上面板粗糙乾燥
天氣乾燥時,人的面板往往也會變得較為粗糙。很多人以為腳上的面板乾燥與天氣有關,但這種說法並不全面。身體的內分泌出現發生紊亂後,也容易使腳上面板出現粗糙乾燥的異常情況。
肝細胞受損後,會打破身體的內分泌正常運作。如果內分泌長期失調,身體上的面板逐漸呈現不同,腳上便容易出現蛻皮、乾燥的現象。
異常二:腳皮膚髮黃還瘙癢
在正常情況下,腳的面板應該是白皙或紅潤狀態,且其顏色分佈一致。但如果近期腳的面板呈現出異常黃色,且伴隨莫名瘙癢,這就可能是“黃疸”的表現。
由於肝臟是負責分泌膽汁的器官,而膽汁又參與了腸道消化和吸收食物。
而當肝功能受損之後,肝臟就無法正常分泌和代謝膽汁,膽紅素大量滲透到血液中,就可導致黃疸症狀出現,患者面板不僅會呈現異常的黃色,同時膽汁酸鹽還會在皮下沉積,刺激末梢神經產生瘙癢感。
異常三:腳底發白
腳底紅潤是健康的象徵,如果腳底發白,無血色,而且冰冰涼涼的,就需要注意是否肝臟有病變。
因為肝臟功能減弱時,血液的過濾淨化功能會受到影響,導致血液中有殘留物造成血管淤堵,從而造成氣血不暢,所以腳底就會發白。
除了腳,肝不好身體也會有以下幾處反常,多留心
1、口臭異常
口臭大多跟肝臟有關,屬於肝氣鬱結、肝火旺盛,使肝臟的新陳代謝功能下降,肝功能受損,各種代謝產物會停留在肝臟以及身體內,其中氨是比較常見的,堆積到一定程度會透過嘴巴傳出體外,也就形成口臭。
這種口臭不同於普通的口臭,即便刷牙也不能緩解,所以要注意是肝臟問題引起。
2、臉上長斑
大約有25%的肝病會不同程度的,在面板上呈現明顯的特徵,比如臉部、手部等,一旦肝臟發生病變這些部位,便會有黑色素沉澱,如果在臉上便會出現斑痕,醫學稱為“肝斑”。
中醫認為,這是肝細胞受損,排毒能力下降導致的毒素淤積而出現的黃褐斑,如果你的臉上出現這一症狀,別猶豫,趕緊去醫院。
日常生活中,應當如何養護肝臟,充盈氣血?
1、吃一些護肝的食物
肝臟可以儲存和活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物質,常吃一些護肝的食物不只可以給身體補充營養,還能促進身體的排毒和代謝,起到一定的養肝效果。
如:檸檬、草莓、枸杞、藏須參、屼山芝都是養肝的食物。
現代研究證實:藏須參含有豐富的硒元素成分,其中硒元素在醫學界一直有著肝臟守護因子的稱號,經常泡水喝,不僅可以保護肝臟,增加肝臟的排毒能力,更重要的是對修復受損肝細胞、降低轉氨酶和抑制肝細胞癌變皆能起到很好幫助。
推薦吃法:取藏須參3克、屼(wu)山芝5克,枸杞子10粒、取300ml左右溫水(80度左右)燜泡5分鐘左右放入枸杞子,即可飲用,一般連服一個月左右,養肝效果驚人。
2、注意情緒管理,心態平和
好的心情,也能起到養肝的作用。因為肝是一個疏洩的器官,若是長期情緒煩躁、抑鬱、愛生氣的人,肝經容易淤堵,肝氣容易鬱結,不利於氣血迴圈。所以要注意情緒管理,保持平和心態,多大笑。
-
4 # 相約在健康直播間
腳是身體的疾病的反射區,將五臟六腑的以及其它器官的情況在腳上的反射區得以反應。
一、老繭和雞眼。
腳上區域性區域出現老繭,有人說是厚厚的死皮,經常用刀來修理,可以說有修不完的老繭。
1、老繭和雞眼產生的原因:
是對應的五臟六腑經氣不足,不能達到腳底的反射區,如腳後跟有半圈的繭子,那是腎氣不足,在前腳掌有老繭是肺氣不足,其中間有雞眼,是長時間咽喉炎反反覆覆的結果。
2、調理的方法*:用艾灸來灸腳上的老繭或雞眼。
2000年我的腳後跟有很厚的老繭,開始每天泡腳時用刀來修腳,太麻煩,3月初到北京考高階按摩師證,找到報到處,就花2元錢買盒最便宜的香菸(當時沒找到賣艾條的),到了旅店,開始用煙來灸腳後跟的老繭,一盒煙灸完,老繭脫掉,裡面長出新的面板,快20年,再也不用天天去修腳。
二、腳的區域性疼痛。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1、大腳趾痛。
主要是生氣引起的大腳趾疼痛,大腳趾是肝經的起點。
調理的方法*:輕者剛開始痛者,下推太沖穴,推到疼痛緩解為止。
痛得時間長了,病情嚴重些,要用振腹,疏肝理氣,肝經通了,大腳趾疼痛自愈。
2、無名趾踩上小石頭就鑽心的疼。
這是有膽囊炎或膽結石,不能吃雞肉,因為五畜肝主雞,吃雞肉就犯病,走路時十分小心,要看路上的小石子,只要第四趾踩上東西,就會鑽心的疼。
調理的方法*:用臭氧機排出膽的炎症。
徐先生就是這樣毛病,介紹用臭氧機,半個月後,腳踩什麼也不疼了,而且吃雞肉也沒有問題。
3、腳後跟疼。
女士一是腎的問題,二是婦科疾病,因為後腳跟是婦女零部件反射區,也是腎的反射區。
調理的方法:先確診是什麼婦科疾病,然後再對症調理,婦科疾病自愈,腳後跟疼痛隨著自愈。
男士,前列腺疾病,生殖系統疾病造成的腳後跟疼痛,對症調理好了,腳後跟疼痛自愈,還有的人是腎病引起的,先將腎調理好。
還有的人是骨質增生引起的的腳後跟疼,這種情況走路時疼痛加重有刺痛感,可以用錘子擊打腳後跟,將增生骨刺擊碎,疼痛自愈。
-
5 # 泰生堂說中醫
一些大病出現之前,在腳部也會有症狀顯現,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病等,都會在腳部出現異常。
當以下五個症狀出現,很可能是疾病已經找上了你!1、異常的腳麻,和心血管疾病有關
當我們久蹲之後突然站起,就會有異常腳麻的感覺傳來,需要進行活動才能緩解。但如果沒有壓迫到下肢,卻仍然有異常腳麻的感覺,那就很有可能是血管出現了問題。因為腳是我們的肢體末端,血液迴圈最終到達的地方就是腳,當血液迴圈受到阻礙之後,就會導致腳部供血不足,患者也就有了腳麻的異常症狀。
2、足部面板有異常,可能是血栓作怪
當血液迴圈受到阻礙之後,在足部除了有麻木感覺外,表面的面板也會發生改變,泛出異樣的紫紅色,而且面板表面看起來非常薄,有異樣發亮的感覺,這就是血栓的一大表現;
另外,由於血液供給不足,無法維持毛髮的正常營養需求,也會有毛髮生長減少、異常脫落等情況出現。如果發現最近自己的足部毛髮異常減少,那也可能是報警訊號之一。
3、下肢異常水腫,絕對需要警惕
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喝進身體的水都會被充分利用和代謝,透過腎臟生成尿液之後排出體外,同時還會帶走身體多餘的代謝廢物。可一旦腎臟出現了問題之後,就會導致水分代謝紊亂、鈉元素堆積過多,從而引發了足部的異常水腫,而且久久不能恢復,需要立刻進行檢查。
4、足部傷口久久不能癒合,當心是糖尿病作怪
足部受到外傷之後,在短時間內就會恢復正常。如果足部傷口久久不能癒合,並且有糜爛的趨勢,那就可能是血糖過高導致的。因為血液中血糖含量過高,就容易導致細菌的滋生,傷口因此無法恢復,另外高血糖還會對神經造成破壞,嚴重情況下甚至還需截肢處理。
5、足部冰涼異常,當心是疾病作怪
在大部分情況之下,雙腳放涼都是生理性的。但是如果在雙腳發涼的同時還伴隨腳部疼痛、異常瘙癢、面板顏色改變的話,就需要警惕疾病的到來了!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栓等,都會導致這種情況出現,及時檢查很有必要。
以上五種足部異常都是疾病訊號,如果忽視不檢查的話,那疾病可能在短期內就會有所發展,特別是對血栓的重視一定要提高,無論是動脈血栓還是靜脈血栓,都有一定的風險係數,所以提高警惕絕對沒錯!
-
6 # 張醫生科普
腳部處於人體迴圈的末梢,又是身體主要的承重部位,很多重病,都在腳部有症狀表現。如浮腫、壞疽、腳麻等,下面一一細說。
1、知覺下降
如果你經常發現腳部有小傷口而且不易癒合,就要警惕是否有糖尿病了。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水平長期較高,會有神經和血管的損傷,導致知覺下降、組織營養供給受影響、傷口不易癒合等。
2、腳發麻
在非壓迫、久蹲、久站、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動等情況下腳發麻,而且是經常腳發麻,是血液迴圈狀況變差,腳部營養、氧氣供應不足導致。原因可能有血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
3、腳部浮腫
高血壓、腎臟疾病患者以及孕婦會有腳部浮腫的情況。這是腎臟代謝異常導致細胞滲透壓改變引起的。
4、靜息痛
足部、下肢在靜息狀態下疼痛,活動後減輕,或為靜脈曲張、動脈硬化早期表現。
腳素有人體第二心臟之稱,平時要注意腳部保暖,穿寬鬆舒適的鞋子喲。
-
7 # 養生小百科
大病到來,“腳”先知,腳上出現幾種表現要就醫,指的是什麼?
腳,素有人體“第二心臟”一說!
事實上,雙腳是支撐人體全部重量的重要角色,它是全身健康的“放大鏡”!
如果腳部出現幾種變化,則說明健康出現了問題,要提高警惕!
大病到來,“腳”先知,腳上出現3種表現,最好檢查一下異常一:足脈搏減弱,出現間歇性跛行
——警惕血管堵塞了。
雙腳,是人體末梢,也是心臟最遠端,血管有問題,腳最先有感覺。
一旦,腳背上脈搏減弱,說明血管有堵塞的地方。
當血管進一步被堵塞,又會出現“間歇性跛行”。
也就是,經常出現走一會,就感覺腿痠,休息一下,就可以緩解。
此時,是典型的動脈血管堵塞的病症,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檢查。
如何疏通血管,減少堵塞?
1、喝好三杯水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最好的血液稀釋劑。
多喝水,可預防血液粘稠,減少血栓的形成,減少血管堵塞。
其中,每天要喝好三杯水,尤為重要。
第一杯:睡前喝200ml溫水
第二杯:起夜時喝100ml溫水
第三杯:早上起床刷牙後喝200ml溫水
2、踝泵練習
透過踝關節的運動,起到像泵一樣的作用,可增強下肢的血液迴圈。
雙膝自然伸展,用盡全力勾腳10秒鐘後再用盡全力繃腳,反覆進行,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不限次數,越多越好。
每次勾腳、繃腳要儘量達到最大幅度,動作要儘可能緩慢柔和,雙腳同時做效果更佳。
異常二:腳趾麻木灼熱
——警惕糖尿病足。
糖尿病者,由於自身血糖控制的不理想,就會導致下肢神經出現損害。
此時,腳部神經會有反應遲鈍、麻木,對溫度、疼痛感覺不明顯。
如果還伴有灼熱感,就說明你已經有糖尿足的趨勢了。
如何穩定血糖?
1、喝代茶飲
一旦,體內血糖高,就要很好的控制血糖。
代茶飲,也就是藥茶,將茶與藥,完美的結合,對於穩定血糖,十分有益。
白谷丁桑葉茶,熱水沖泡代茶飲,可幫助降血糖,預防糖尿病及併發症。
《本草綱目》中記載,“桑葉乃手足陽明經之藥,汁煎代茗能止消渴”,消渴症就是現代的“糖尿病”。
研究顯示,桑葉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主要成分生物鹼能抑制糖代謝過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進β細胞分析胰島素,從而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糖尿病,和炎症關係密切,而白谷丁被稱為“天然抗生素”,廣泛應用於多系統炎症相關性疾病。
並且,白谷丁含有的多糖類化合物,也有一定的降糖效果,對餐後控制血糖有一定幫助。
二者搭配,對降低血糖,延緩併發症很有好處。
2、管理好睡眠
睡眠,與糖尿病,有著密切的關係。
研究的證明,每天睡不夠6小時,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2倍。
血糖高的人,要注意,保證睡眠時間,減少失眠,有益控制血糖穩定。
一般,較理想的睡眠時間,是每天睡夠7~8小時。
血糖高,想要午睡,最好在餐後散步30分鐘左右,待食物消化、血糖穩定後再午睡。
並且,午睡時間不宜過長,30分鐘左右為宜。
異常三:腳部關節增大——痛風
如果在沒有出現意外,也沒有在外力的作用下,腳部的關節突然出現增大的表現,這就要注意了。
可能是身體中尿酸過高,造成的尿酸結石在關節當中堆積,會導致關節不能正常活動,出現骨關節變形。
關節上突發的紅腫熱痛,都可能跟痛風、關節炎、感染等有關,尤其是40到50歲的男性,絕經後的女性,是痛風高發人群。
如果改善:
1、大量飲水
患有痛風的人,要注意,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建議每天至少要喝2000毫升。
只有在喝水量夠的情況下,才能夠增加尿量,在排尿的過程中尿酸也會最大限度的外排,夏季因為出汗等可以適當的增加水分的攝入。
用一些利尿小植物,泡水代茶飲,促進尿酸排洩,效果加倍。
金蘭菊葉茶,泡水喝,可降低尿酸,減少痛風發作次數,是不錯選擇。
金蘭菊,是從歐洲引入國內的一種“藥食兩用”食材,後被《藥典》錄入。
中醫認為,金蘭菊,有清肝利膽,利尿消腫之效,藥用價值高。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金蘭菊的有效成分,可抑制尿酸合成過程中酶的作用,減少尿酸的合成,可以顯著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癥並高尿酸,對尿酸和高甘油三酯血癥,均有降低作用,作用持久穩定。
此外,還可改善,由高嘌呤飲食,所引發的高尿酸血癥及腹型肥胖,並綜合調節脂、糖、尿酸互動紊亂的作用,減少痛風的發作次數。
2、少吃動物內臟
尿酸高,痛風者,都知道,要吃嘌呤含量少的食物。
而動物內臟,包括肝、腎、腦、脾等,是高嘌呤食物,並且往往還含高脂、高膽固醇,合併糖尿病、高血壓的痛風者,需要避免食用這類食品。
3、預防肥胖
在尿素高還未引起痛風時,沒有出現相應的關節疼痛等情況時,就要緊密注意體重是否保持在正常的水平。
在已經發生痛風的時候,要緩慢的減重,不要太著急,因為減重過快會導致細胞大量崩解產生尿酸,誘發痛風症急性發作。安全的減輕體重速度是每週減輕0.5-1千克。
-
8 # 佳園道
春江水暖鴨先知,體內有病腳先知,的確某些體內病變是可以從腳上反映出來的。那腳部出現那些異常說明身體不好?
1、朋友最為熟悉可能是糖尿病病足,病情輕微的患者出現腳部面板乾燥、發涼、足底長雞眼、畸形,甚至出現足部潰瘍破潰甚至發生壞死。
2、腳部出現杵狀腳趾,這種情況多見於支氣管擴張、慢性肺膿腫、肺癌、肝硬化、法洛四聯症等發紺型心臟病以及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3、足部出現足內翻、足外翻、扁平足、馬蹄足、弓形足、足跟畸形。
4、足部腫脹畸形,提示類風溼性關節炎、化膿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腱鞘炎以及腱鞘囊腫、跟腱周圍炎。
5、腳踝關節前方凸起提示距骨骨質增生。
6、足部水腫:多提示心肝腎營養不良等病變:
①心臟病變引起的水腫,最先出現在腳踝內側,行走或者活動後加重,平臥休息減輕,病情進展腳踝水腫可以蔓延到整個足部甚至向上蔓延到全身。
②腎臟病變引起的水腫一般開始出現在眼瞼和顏面部,病情進展腎臟向下蔓延到腳部。
④營養不良引起的水腫一般最先出現在腳部,然後逐漸播散到全身。
⑤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等藥物也會引起腳部水腫。
⑥特發性水腫、黏液性水腫、血栓性靜脈炎、腳部發炎、腳部外傷或者發生過敏反應也會引起足部水腫。
腳部出現的異常常見的有糖尿病病足、心肝腎以及營養不良引起的腳部水腫、各種關節炎引起的腳部畸形腫脹。 -
9 # 健康常識小搬運
有人說腳是人的“第二大腦”,他的確能在我們身體不好的時候,發出一些訊號!
我們就一個一個的來說,可能有些什麼異常呢!
第一腳趾甲蓋兒
當趾甲上出現這種橫紋路,可能就是趾甲在生長中受了外傷、甲溝炎、有病毒感染等。但是如果橫紋路隨著趾甲的生長外移,就不用太擔心!
如果是指甲顏色蒼白,缺乏血色,大部分是營養不良,貧血等。
第二腳癢(起水泡)
一般腳癢,可能還有水泡、脫皮以及指甲縫面板破潰等。這種很有可能是腳氣導致的。我以前就是有腳氣,導致腳趾水泡破潰。後面是用頭痛粉治療好的(這是偏方有些人可能有用,但是也不一定)。反正就是治療腳氣需要堅持,還有就是自己穿得鞋子也有將就!
第三糖尿病足
這個我相信不用多講,這也是為什麼糖尿病需要我們好好控制的原因之一。在醫院見過好多糖尿病患者,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控制血糖,導致糖尿病足的,這種最終就只能截肢!所以好好控制自己的血糖很重要!
第四指關節等的增大
關節出現紅、腫、熱、痛,多見於痛風、關節炎等!
第五抽筋
一般來說脫水一般會引起肌肉痙攣,此外,鎂、鉀和鈣元素等營養元素的缺乏也會引起痙攣。
第六體毛
一般來說,正常的人的腳趾是有毛髮的,如果突然沒了,可能是迴圈障礙。因為脫毛可能是由於缺血等導致。
第七脫皮、腳趾發黃
如果不是使用指甲油導致的,就有可能是真菌感染!
當然了網上有人說走路腳掌用力不均勻,暗示身體隱含疾病?小腳趾較粗,腎不好?腳掌紋路深,可能會得抑鬱症?這些說話都是沒有依據的,是不靠譜的!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勤洗腳、襪子鞋子要更換、剪腳趾甲要合適。
回覆列表
俗話說,腳是我們身體的第二個心臟。有的人可能覺得,這句話有些誇張,其實不然,腳對於我們的健康,確實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僅只負責走路,它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監測我們的身體健康。一般來說,如果身體出現了問題,透過看腳,就能夠知道一二了。那麼,怎樣才能夠透過腳去判斷我們的身體健不健康呢?大家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去觀察腳是否有這3個異常,假如有的話,則說明身體健康欠佳,需要及時去檢查和診治了。
1.腳腫
腳是我們身體相對較低的部位,平時不會出現腫脹,只有一種情況可以導致腳部發腫,那就是代謝的相關問題,比如說體液的代謝,臟器的代謝等,這些都可以導致一些物質不能夠很好地進行迴流,尤其是體液,它們可能會在組織間隙進行堆積,時間久了就會在身體比較低的位置累積,進而形成了所謂的水腫,除了腳會有這樣的情況,小腿也會有水腫,大家都要注意。
2.腳麻
在天氣冷的時候,如果大家不注意給腳保暖,其實也會覺得自己的腳很麻。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情況,可以導致腳麻呢?其實,腳之所以出現發麻的情況,多是跟神經有關係的,尤其是一些末梢的神經,假如在遇見了一些問題,比如說代謝或者說血管不好的時候,就會導致腳麻,這說明發生了周圍的神經病變,時間久了以後,也就需要引起注意了,這個時候更應該去檢查一下自己的血糖,包括代謝在內的,看看有沒有相關的問題出現。
3.腳痛
這裡所指的疼痛,不是指整個腳疼,而是指腳指頭,就像人們所說的,就像痛風一樣的。這個時候不妨去查一下尿酸,看看是不是有痛風,假如有的話,則應該趕緊去進行治療,以免拖的越久,對身體造成的傷害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