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1
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一方諸侯是分封到地方,擁有一地的人口、土地、財賦、軍隊,可以自選官吏,就是獨立王國,沒有人制約他,皇帝也無法剝奪。

    而封疆大吏呢,比如清朝的總督,封疆大吏裡最大的,他只有地方的行政權,可以節制提督,自己能直接調動的軍隊只有一兩千人,皇帝一句話,你就啥都沒有了,

    總的來說,一方諸侯僅次於皇帝,是皇帝都無法剝奪的存在,而封疆大吏只是皇帝任命的地方官吏。

  • 2 # 大江侃歷史

    一方諸侯和封疆大吏的權利基本差不多,都是能夠主宰一方的存在。

    諸侯是中國西周、春秋時分封的各國國君。周代初期實行將土地和臣民封給子弟、功臣以建立諸侯國的制度,西周的諸侯有同姓、異姓之別,同姓即姬姓諸侯,在盟會時居於異姓的前面,異姓不少是曾與周王室有婚姻關係的,還包括褒封的前代後裔。諸侯擁有轄區內土地、治理、管轄、稅收、法律甚至軍隊等等相對獨立的權力。

    封疆大吏是指中國明、清時期執掌地方(一省或數省)最高軍政權力的官員,系朝廷的要員。明代一般稱都指揮使、按察使以及布政使為“封疆”,而延至清代,除了通常所指的總督和各省巡撫外,旗兵的最高地方長官--將軍,也被稱為“封疆大臣”。因為這些官員均為皇帝親自任命,且權力極大,可以對執掌地方的土地、治理、管轄、稅收、法律甚至軍隊等等相對獨立的權力。

    因此, 一方諸侯和封疆大吏的權利基本差不多。打個比方,就好像我們現在說的番茄和西紅柿一樣,都是同一個東西,只是喊法不同而已。

  • 3 # 三隻眼看花花世界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不同時間不同地域不同人,都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但一般情況下,諸侯的權力要比封疆大吏大。為什麼?

    主要是諸侯有自己的軍隊,有自己的鑄幣權,有鹽鐵經營權,等等,有人有錢有權有勢,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內就是個土皇帝,對於中央的依附小,自然執行中央的命令就沒有那麼堅決,甚至當做耳旁風。比如,唐朝後期,節度使林立,各路節度使基本上不服從中央節制,中央有名無實。類似的還有春秋戰國。從中也可以看出諸侯的權力有多大。

    而封疆大吏就沒有這麼多的權力,雖然他們也是自己管理地域內的老大,但大部分時候,中央為了控制地方,通常會把軍隊,財政等權力上收,只留給地方少量權力,同時,還在地方搞分權而立,軍隊財政等實權由不相隸屬的體系管理,相互掣肘。

    所以說,大部分情況下,封疆大吏的權力是受到牽制的,並不能像諸侯那樣為所欲為。

  • 4 # 一葉銀楓

    就權力而言肯定是諸侯大,理論上諸侯是有各種權力的行政啊、法制,甚至擁有發行貨幣的權力,最重要的諸侯的軍隊是完全由他個人統治的,只是有勤王的義務,根本權力歸自己所有。但是封疆大吏最多是,你是個大官兒,各種權力也受到很多限制。

    但是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時而異,比如三國時候曹植被封陳王,屬於諸侯,但其實沒啥權力。唐朝中後期的節度使,是封疆大吏身份,但權力很大。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燕王朱棣既是諸侯又是封疆大吏,是塞王之一,手下權力很大,很多諸侯王都不能比。

    所以這兩個概念不能一概而論,不能絕對的說哪個大,這是一個相對模糊的定義,要根據不同時期的多個方面進行分析。

  • 5 # 勇戰王聊歷史

    諸侯大----權力更大,地位更高!

    <什麼是諸侯?>

    諸侯起源自周朝的分封制,是周天子分封出去的,在其統轄區域內,世代掌握軍政大權。但是,也要聽從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貢述職,並服從周王徵召。隨著周王的實力衰弱和諸侯國的崛起,周王在春秋戰國時期成了名義上的天子。

    一直到秦國這個諸侯國一統六國,廢“分封”行“郡縣”,這才結束了諸侯制度。漢朝的分封出去的諸侯國,權利已經很小了,沒有治理權,王、侯僅食賦稅。不過,在漢末、唐末等時期,出現的割據勢力,也算是實質上的諸侯。只是,沒有諸侯之名罷了。

    <什麼是封疆大吏?>

    在古代,主管一省或者數省軍政大權的,就可被稱之為“封疆大吏”。

    《明史·兵志二》:“當是時,都指揮使與布、按並稱三司,為封疆大吏。”

    清朝的總督、巡撫,也是封疆大吏。但是,很明顯無論是總督還是巡撫,都要聽朝廷的任免。

    <任職時間不同>

    而且,這些大臣是有任期限制的。例如,清朝的直隸總督,平均任期只有2.5年;兩江總督平均任期只有3年。可見,對於這種權利很大的地方官,朝廷也是不放心讓其長期任職的。

    而諸侯就不一樣了,可世代傳承。這一點,有著天壤之別。在世代傳承下,諸侯的轄區很容易就成了諸侯的私產。而總督巡撫這樣的封疆大吏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將轄區當成自己的私產。

    <權利不同>

    同時,就是軍隊,封疆大吏手下也沒有多少。以清朝為例,總督只能呼叫自己的“督標”,巡撫只能用自己的“撫標”,也就兩三千人。真正的軍隊主力綠營和八旗,都在將軍和提督手裡。這兩人,是不聽總督和巡撫的,直接聽命於朝廷。

    所以,封疆大吏還少了兵權!沒有兵權,朝廷說免就免了他。

    再說治理權,諸侯可以自己任免官員。而封疆大吏可沒有這個權利,他們只能向朝廷舉薦,朝廷是否同意就不一定了。

    還有財政權,諸侯享有轄區的賦稅。而封疆大吏是掙死工資的打工仔。檔次差很多。

    綜上所述,諸侯的權利比封疆大吏大多了,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 6 # 從頭越58139384382

    從權利角度看肯定是諸侯大了,但是管轄面積就不一定了。

    先說諸侯,中央王室分封諸侯領地,按照爵位不同分封各個王室成員或功勞大的外姓臣工領地,形成大小不同的諸侯國,他們在自己的領地內有獨立的政治、經濟、文化體系,有自己的軍隊,而且諸侯也是世襲制,一輩傳一輩,對自己領地內的大臣可以自由封賞提拔任免。各諸侯對王室要做的就是稱臣納貢,聽從王室調遣,如果有戰爭,要聽從王室統一安排應戰。這個有點像現在的美國和歐盟似的,雖然歐盟各國領地不是美國封的,但整體形式上有很像。

    諸侯國實力強大的也會去打弱小的,然後吞併使自己更強大。王室力量變弱後這種現象更嚴重,春秋戰國時期就是這樣,到最後七雄爭霸,相互打來打去。如果是封疆大吏的話,他可不敢,如果這樣做了,那就是犯上作亂,會被抄家滅門。

    到了秦朝統一六國後,加強了中央集權,建立郡縣制,諸侯權利被控制,沒有了諸侯國,到漢朝,諸侯隨然也有世襲,但和以前諸侯國比不同的是,死後把領地要分給自己的子嗣宗親,這樣下去越分越少,就不會有威脅中央皇室的力量了。直到八王之亂後也就沒有了諸侯這種屬性了。

    再說封疆大吏,封疆這兩個字起源於周朝的分封制,封疆大吏,指古代省一級長官,一般是二品或從一品,在那片任職區域他最大,掌管一省或多省的軍政、財政大權。還有執掌邊關防務大印的統帥、以及高品級的官員。以前也稱封疆大吏為海外天子,形容他的權利大。雖然這樣,封疆大吏是沒有自己的軍隊的,他們有臨時的軍隊管轄權,軍隊是皇帝的,他們也沒有世襲制,官位會被調整,而且離任後他的官位也會被委派別人,自己孩子是繼承不了的。管轄區的財政收入,也不是自己的,要歸入國庫,自己領的是工資(貪官除外)。管轄的面積,封疆大吏可能會比有些諸侯大,有的小的諸侯管轄的面積也就一個縣城大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李清照遇到項羽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