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麗青春您真痘
-
2 # 一隻七大餅
東晉這個小朝廷,算是個高階聊天群,皇帝作為群主,除了建群之外,大概也就是個吉祥物了,基本是有錢大家賺,有錯群主擔。這些人的本職工作,也就是聊天,聊一些沒邊沒際的東西,這個叫清談。聊得越離譜別人越覺得你牛,名氣就越大,聊天內容就叫玄學。所以造成,只會幹事的人不受重視,越能吹牛的人就越牛。只要你吹牛過關,家世不錯,經過管理員認證,就是群裡的自己人了。出去貪汙腐敗都沒事,打仗打輸了沒責任,打平了就升官,如果是僥倖打贏了,那就是開天闢地的功勞。
但還是有一些牛人不在群裡,是真能打仗而且有實力的。大家互相看不起,又有利益糾葛,經常會發生一些摩擦。摩擦分為文鬥和武鬥。武鬥就是雙方大打出手,文斗的話,就是比誰北伐更持久一些。北伐是個筐,啥都能往裡面裝。所以,高階群聊成員不懂業務,北伐當然不得行。群外牛人只是走走過場,賺個資歷,也不當真。不過就這樣玩兒一樣的北伐,也是有幾次取得了極大的戰果。比如桓溫曾經打到長安,劉裕滅後秦滅南燕,挫敗北魏。謝安曾以八萬軍隊在淝水之戰擊敗前秦百萬鐵騎。有意思的是,儘管相對於北方的政權,東晉內亂不止,而且力量薄弱,但是卻相當有骨氣,從來沒有投降這麼一說。石勒曾經派人想跟東晉搞好,被東晉斷然拒絕,送來的禮品全部都燒燬,弄得石勒很沒面子。
南宋建立者高宗,擅長騎馬坐船,是個資深驢友,曾經一路從河南自駕游到杭州,又從寧波出海,在海上漂了好一陣子。當然如果後面沒有跟著一群要債的女真人,那旅途堪稱完美。一心只想過安穩日子,對創業元老,積極要求進取開拓北方市場的高階業務骨幹嶽某非常不滿,越來越青睞公關經理秦某,於是夥同秦某與競爭對手,弄死了自己的業務精英嶽某,幹掉了整個團隊。這種行為,讓子孫後代蒙羞。而整個南宋,再也沒有拿的出手的業務能手,組織一次像樣的北伐。
誠然,二者在作為上沒有什麼高下之分,然而,一個主動消極,一個被動消極,在感官上還是給人巨大的不同。
-
3 # 聽雨喜雨
南宋有幾次用兵:
一、趙構單槍匹馬,抵抗主了剛滅遼及北宋的金,建立南宋,確實有二十年稱臣。在面臨滅國,作為權宜之計,作為韜光養晦,有何不可,生存是硬道理。是南宋在趙構手裡學南明二十年滅亡重要,還是實際的生存下來重要呢,我們有腦子的可以想想。能屈能伸方是大丈夫所為,只要核心即國家延續能保證,暫時個人的委屈跟國家的存亡相比又算得了什麼。
大凡有傑出才能的白手起家之人,都有非凡的胸懷,他們的胸懷從哪裡而來,你們知道嗎。
他們的胸懷不是天生就大的,他們的胸懷是被一次一次委屈撐大的,是被一次一次屈辱擴大的。
難道都要學崇禎,死要面子活受罪,死不低頭,標準的小家子氣,只有莽夫之勇,沒有大局觀,身死國滅,連翻盤的機會都沒有。韓信因為胯下之辱成為庸人了嗎。勾踐戰敗,獻出自己的女人,自己不但將越國作夫差的附屬,自己也委身為奴,還親自嘗夫差之便以示臣服,他從此就淪落了嗎。腰桿子硬要靠實力說話,做事情要務實,不要務虛,不要空喊口號,否則只能是假話、大話、空話。
二、二十年修養生息後,國家初步具備用兵條件,高宗安排孝宗上臺,安排孝宗北伐,廢除合約,
三、開禧北伐,
四、與蒙古聯合滅金,金都被聯合滅掉了,沒有戰績嗎。
五、近五十年抗蒙,打死蒙古皇帝蒙哥,打死闊出,亞歐其他各國被蒙古所滅,或數月,或數年,最厲害的一二十年,而所謂的弱宋獨一無二,戰鬥了近五十年,南宋自然不弱。
那麼一個國家除了打仗,除了亮肌肉,就沒有其它了嗎。也就是說只要有肌肉,不需要有內涵,不需要有知識,不需要有科技,不需要有民生。難道我們的國家就要像一個混混,靠力大為王,沒有文化,沒有素養,靠打架為生。這樣的國家不就是一個流氓國家嗎。
南宋以仁義治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科技教育民生等等都是最好的,用歷史學家陳寅恪的話說,中華之文化造極與宋,後漸式微。中國的文化宋是最高的。每個時代都要留點東西給後人,是留一點肌肉,還是留點文化給後人。南宋讓老百姓也第一次有言論自由有做人的樂趣,老百姓生活富足,南宋深得民心,所以有崖山十萬軍民跳海,為國殉葬。中華民族發展最好的階段,最頂峰,居然被無知之人說的如此不堪,可見見識多麼淺薄。難道都要學漢武帝,如果你們的祖上都在漢人居住區域,你們的祖上也就是你們的祖宗每家每戶都要當兵死人,都要提供打仗賦稅,都要易子而食,還要感謝漢武帝的威武,難道你們的祖宗在漢武帝時是漢武帝。真是很可笑。
只有人沒有見識,只有人久居基層,沒有權利經歷,沒有長進,才會熟視無睹,才會有這種概念。
在座的有這種概念的,不要說做過大中型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有幾個能管五十個人的小老闆可以跟我說一下,看看你們管理一個小企業是否艱辛,何況南宋趙構單槍匹馬重建南宋。
沒有經歷的人跟他說了也沒用,紙上談兵。
不管東晉還是南宋都想開疆拓土,只是很多東西不是喊口號就可以的,說了你也不懂。
主要目的又是在說南宋。那我們就來給你啟啟蒙,提高一下情商,權利商,方便你進步,爭取在社會上有所進步。
一個偉大的王朝因為仁義治國,因為文明理性,因為沒有濫殺,沒有野蠻,沒有道德淪喪,是整個封建社會文明的表率,這樣一個深得民心,有崖山十萬軍民為之跳海,為之殉葬,史無前例,慫嗎。也許,因為這些人沒有情商,沒有權利經歷。
戰與和是中性詞,沒有好壞之分,戰與和要看實機。合適的就是好的。只是戰有掩蓋性,容易站在道德高地,戰敗也不需要承擔道義責任。和就容易被定義為投降,實則是背鍋俠。皇帝只有一個,戰爭一定程度上可以掩蓋國內矛盾,提升自己的威望。而對於百姓來說戰爭是既要出人,要死人,又要承擔戰爭所需物資。比如漢武帝40年戰爭,用完上百年的積蓄,從即位時5000萬人口,四十年就減為2500萬。換句話簡單的說,用2500萬人口,家家戶戶因戰爭而死,易子而食,國家瀕臨破產,除了漢武帝得到了千古一帝的威名,其他人得到什麼就不知道了。如果戰敗,百姓更不是人。
趙構是皇帝,自然要考慮全域性,不僅要考慮戰與和,更要考慮宋政權延續。 主戰並不都好,戰和要看實機,盲目戰爭失敗的例子太多,劉邦能征善戰也有白登之圍。李世民也有渭水之盟,明英宗也有土木堡之變,就是投降派慈禧也有甲午中日之戰、八國聯軍入侵,無不因為實機不成熟,喪師失地,特比是慈禧時期更是割地賠款。 趙構是一位有勇有謀的皇帝,宋史定論中興之主 ,不是浪的虛名。他既要考慮用兵,同時要考慮國內的承受能力,鐘相楊么起義就是因為抗金稅賦,與民意逆行,必然為百姓拋棄。 經過常年戰亂 ,江淮多流民,百姓已流離失所,需要休養生息,否則,必然引起更大的農民起義,到時內憂外患,必然亡宋,亡漢人天下。 求和純粹不得已而為之,為休養生息以利再戰。 實際也是這樣 二十年後廢除合約,讓孝宗即位北伐。不管是孝宗北伐還是開禧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在經過休養生息之後仍然失敗,更說明了靠岳飛直搗黃龍的不切實際。
至於之所以這麼說主要在對岳飛的處理上,容易讓人有投降派的概念。下面我們具體說說岳飛。
岳飛只是一個愛國將軍,他只要想怎麼打仗,同樣層次的愛國將領有五六個,如果說南宋靠岳飛一己之力,只能說這樣的人歷史知識道聽途說。 趙構得從全域性高度,從穩定高度總攬全域性,岳飛只是趙構下面的中層幹部,只是軍隊一員,同時岳家軍也屬於驕兵悍將,特別所託非人,張憲只知有岳飛,不知有朝廷,犯了大忌,朝廷難以駕馭。趙構還要考慮穩定、評價人員素質、戰爭供應、經濟,農業、手工業,民生,貿易,等等,他同岳飛考慮的不是一個人層次。
至於岳飛之死,對他的英雄形象有拔高關係。
岳飛作為愛國將領,因為統治者的需要,已經昇華為國家的政治符號,跟真實的岳飛關係不大。
大家只要知道岳飛是一個愛國將領,抗金英雄就可以了。
十二道金牌之說是荒唐的,朝廷為什麼連續發十二道金牌。說害怕在開封打敗金軍後就可以直搗黃龍,迎回二帝,簡直是痴人說夢。有幾個人知道黃龍府在哪裡嗎。開封離黃龍府相差數千公里,即使不打仗,步行也要幾個月,其中一個後勤補給就無法解決。有人很可笑,說以戰養戰。靠搶劫,那是土匪,在北宋的地盤,可能可以,到原來就屬於遼和金的地盤,宋是屬於入侵,誰給你,何況十萬軍隊的補給,靠搶就夠了?或者說難道可以僱傭美國飛虎隊,用B52扔兩顆原子彈,進行斬首行動;同時請以色列僱傭軍用飛機空降突襲;難道救出昏庸無能,又荒淫無恥的欽宗,趙構就沒有辦法控制局面了。
實際情況,金剛滅北宋、遼,處於歷史上的強盛時期,難道這樣的金是豆腐,不堪一擊。
金牌是聖旨,一道金牌不聽,就是違抗軍令,就是要殺頭的。難道說朝廷有先見之明,岳飛會不聽命令,自行其是;還是因為岳家軍一貫不聽命令,預見岳家軍會違抗軍令。還有朝廷是不是無知到跟說十二道金牌這樣的人一樣,不知道如果逼急了,會逼出兵變。
說趙構是昏君的,其人本身不智,見識淺薄。趙構宋史定論中興之主,趙構能白手起家,啟用有能力的將領,抵抗主了金軍;能任用人才,穩定住局勢,能大力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平衡各種矛盾,能有效延續宋,並將一個初步發展的國家交給孝宗,一個昏君有這樣的本領嗎。當然,要理解需要有高度。
南宋為什麼要議和?
為韜光養晦,為延續宋爭取時間。
古時打仗不管是遊牧民族還是農耕文明決定性的因素是後勤補給,戰場需要巨大的後勤補給下,即使糧草夠,後勤運輸所需要的押運糧草人員,運送人員送數千公里,宋根本無力支援。古今多少戰爭,比如趙括的紙上談兵,比如年羹堯西北用兵都是疲於糧草,又如日本侵華因戰線過長被拖死,糧草是真功夫,不是血一湧就行的。
宋當時為抗金入不敷出,財政80%用於軍費,南宋的宮殿不過十多間房子,比不過一個大戶人家,鐘相楊么起義因為抗金民不聊生,江淮多流民,如果硬著頭皮,南宋面臨滅國。
至於徽宗早已死亡,欽宗根本不是趙構的威脅,欽宗讓國家滅亡,即使回來臣子們也根本不會聽他的,特別是趙構朝無論大臣還是將軍大多趙構提拔,而且趙構的才能是很突出的,根本不是趙構威脅。反而趙構希望接回欽宗 ,方便管理欽宗,而不是將欽宗放在金人之手,金人可以隨時利用欽宗(利用欽宗另立國家,破壞趙構政權的正統性)來牽制趙構。
至於趙構與岳飛關係:
為什麼岳珂所寫可信度不高,岳珂是宋代有名的大貪官,借岳飛之名橫徵暴斂,魚肉百姓,從平反角度擴大其辭,從貪腐角度也會擴大言論,以利用岳飛這一英明斂財。
抗金通常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韓世忠黃天蕩抗金,其二吳玠穩定川陝,其三張俊、韓世忠、岳飛、劉琦均有建樹,不是岳飛一己之力。
岳飛之死與張憲有很大關係。
趙構收兵後處死岳飛,是岳飛沒有處理好實實在在交出軍權事宜,造成留戀軍權的事實。中興其他將領都交出軍權後,岳飛將張憲岳雲留下執掌軍權,皇帝要收權,自己要主動將自己的親信調離軍隊,否則還是自己的人掌握軍隊,等於告訴皇帝留戀軍權,何況是將軍權交給向來不聽朝廷的張憲,是張憲驕兵悍將害了岳飛。
宋孝宗即位,按慣例大赦天下,將岳飛赦免。孝宗為體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用北伐來穩定自己的統治,為政治需要,赦免岳飛。
岳飛沒有經岳飛孫子岳珂加工過的形象肯定是好的。岳珂這一南宋有名的大貪官,出於為岳飛平反記,所寫資料拔高很多,可信度不高。
岳飛個人傳記作者岳珂,岳飛孫子的宋史記載,我在百度上了解岳珂時,發現只要搜岳珂,直接彈出岳珂人渣的字樣,可見岳珂實在有辱岳飛這一祖宗之名。
1、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三徐鹿卿傳:”會珂守當塗,制置茶鹽,自詭興利,橫斂百出,商旅不行,國計反詘於初。又置貪刻吏,開告訐之門,以罔民而沒其財,民李士賢有稻二千石,囚之半載“。
徐鹿卿簡介:嘉定十六年(1223年)廷試進士,累官吏部侍郎,提舉鴻禧觀致仕。及卒,諡清正。
2、宋史列傳第一百六十四袁甫傳:”岳珂以知兵財召,甫奏珂總餉二十年,焚林竭澤,珂竟從外補”。
袁甫簡介:少承家學,又從學於楊簡。宋嘉定七年(1214)進士第一(狀元),甫所至興利除害;在朝靡切權貴,抗論不阿。卒,諡正肅。
3、宋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一杜杲傳:調江山丞,兩浙轉運使朱在闢監崇明鎮,崇明改隸淮東總領,與總領岳珂議不合,慨然引去。珂出文書一卷,曰:"舉狀也。"杲曰:"比而得禽獸,雖若丘陵,弗為。"珂怒,杲曰:"可劾者文林,不可強者杜杲。"珂竟以負蘆錢劾,朝廷察蘆無虧,三劾皆寢“。
作為岳珂下屬的杜杲,無法滿足上司時任淮東總領(財賦)兼制置使的岳珂的貪慾。岳珂竟以杜杲向崇明百姓徵收的“蘆”課不足為由,誣陷杜杲。
杜杲簡介:南宋戰功顯 赫的抗金抗元愛國將領,有文才。 蔭補入仕。宋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金軍攻打滁州(今安徽滁縣)等地,杜杲時任江淮置司幕僚,率軍前往救援,州城得以保全。淳佑二年(1242年),蒙古軍大舉南侵,杜杲應詔為官,。。。在真州大敗元軍。淳佑八年(1248年)病故,享年75歲。朝廷贈開府儀同三司。
4、清代史學名家全祖望對其評價:岳珂、楊紹雲、鄭定、蔡廙之在四總,借天子之法令,吮百姓之膏血,外事苞苴,內實囊橐,何居乎,倦翁而亦預此列也,。。。然則珂直掊克忮深之小人,得無有愧於乃祖乎。
按宋史其他大臣記錄,岳珂在南宋是個人渣,是個魚肉百姓的大貪官,他的貪汙腐化是給岳飛臉上抹黑的。所以他的文章可信度太差。
岳飛忠心能戰,為平反記過多的採用民間傳聞,民間普遍同情、寄望死者導致神化嚴重,比如關羽、項羽都已經神化。如同現在的抗日神劇,有一定事實,卻能手雷炸飛機,適得其反。明清政治需要,需要忠心的戰將為皇帝服務,加劇神化。
至於南宋之恥,宋徽欽二帝將祖宗的江山丟了,罪無可赦,靖康之變被金野蠻的變成靖康恥。
靖康恥是徽欽二帝長期盛世後沒有危機感,荒淫無恥所致,跟大多數王朝三代以後皇帝沒有危機感一樣,才有朝代更替,類似民間的富不過三代。
金的滅亡更可恥,因為沒有利用價值,皇帝一天死倆,皇帝如同野物被分屍,整個皇族被滅族,婦女當然逃不過靖康恥。難道皇帝被分屍的恥辱程度還不如徽欽二帝之辱。至於後來宋蒙滅金,宋還是報仇雪恨了!
蒙古滅南宋,蒙古後來也一樣有捕魚兒海之恥。因為蒙古短期的野蠻殺戮搶掠,至今蒙古國仍在為之償還債務。
至於南宋滅亡,南宋是無法抵抗蒙古的,雖然南宋獨自同蒙古抗戰四十多年,在抗戰史上獨一無二。。
不要無知者無畏,當時蒙古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亞歐國家中有那麼多的國家大多隻有兩三個月就為蒙古所滅。強金,強夏及亞歐其他國家,那麼多國家早早滅亡,難道南宋不強嗎。
強弱是要相對比較的,看不到或者不會分析,說明鼠目寸光。
打仗不是過家家,南宋獨自抗衡蒙古四十多年,殺了蒙古首領及王儲不是偶然的,是因為南宋與北宋一樣,是中國封建社會比較重視儒家文化的朝代,講究人性化治理國家,時刻關注民生,知道民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整個宋一朝,因為脫胎與唐後期至五代十國亂世,深知百姓深受戰亂之苦,故以民生為主線治理國家,經濟科技發達,政治環境寬鬆,因而南宋居民認可宋,因而南宋民心可用 ,有強大的凝聚力,有同仇敵愾不畏強暴的決心,同期其他亞歐國家在蒙古面前轉瞬間灰飛煙滅,不是浪得虛名。 蒙古之所以厲害,是因為這一遊牧民族,是當時唯一的超級大國,它鼓勵燒殺搶掠,一直以搶到的作為全民主要封賞依據,因為搶到即賺到,搶掠比任何事情來的快,蒙古人誰還努力工作,除非他是個傻瓜,蒙古這個文明異類爆發力空前,自然短期內農耕文明無法抵抗,當然隨著野蠻爆發力衰竭,自然會為自己的野蠻付出代價,為野蠻不知開化所埋葬。
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首先實實在在做好自己,以不讓愛國變成一種假道義,真虛偽,唱高調。
-
4 # 萌大叔來了
更慫的話,只能說是南宋!剛開始時期的機會!自毀長城!殺岳飛!弄得再也沒有人敢提出北伐的口號!東晉開始的時候,實在是內部太亂了!司馬睿自己說了不算!就那樣還有祖逖劉琨要北伐呢!朝廷也想,可是,實在是沒錢沒糧沒人,結果祖逖死了,他弟弟就受不了,祖約就受不了!打仗要花錢的!平王敦時說話僱傭兵要給錢的!明明叫預約嗎?打完之後,沒好處,又讓去打後趙!租約懂嗎?有時間限制的!結果,王導封住了後路!這是要幹嘛啊!結果就造反了!悲劇…!後來的桓溫也是如此!都是有指望的靠北伐得名利!也曾恢復了洛陽!結果,就是不能長遠!最終,劉裕也北伐成功了!可是,終於還是篡奪了東晉江山!相比岳飛是真沒有實力攛掇大宋江山!可是也被殺了!你說是不是太慫了!
-
5 # 這些歷史要讀
其實,東晉和南宋都不願偏安,只是兩者都由於種種原因而未能北伐成功而已。
不過相較之下,同為偏安政權,南宋要比東晉慫得多了。為什麼這麼說?個人覺得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南宋自立國時起就低人一等;
宋高宗趙構一路被金軍追著屁股打,一路南逃至江南。而金軍更是豪言:“上山下海抓趙構”,嚇得趙構連滾帶爬逃到了海上。更悲劇的是,趙構還被金軍嚇成了不舉。此後的趙構果真如被閹割般處事,即便是在抗金形勢逐步好轉的情況下,他還是一心想與金國求和。
為了求和,趙構不惜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殺岳飛;為了求和,趙構不惜割讓岳飛好不容易才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等地;為了求和,趙構不惜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為了求和,趙構甚至不惜向金國稱臣......
南宋就是在這樣一個開國君的帶領下,開始了它對江南一百多年的統治。而且立國之初就像金國俯首稱臣,成了大金附屬的“江南國”,比當兒皇帝還丟人!
反觀東晉,雖說同樣偏安江南,但晉室不用向北方的外族政權卑躬屈膝。而且依託北府軍強大的戰鬥力,東晉在軍事上並非處於劣勢。肥水一戰,更是直接把強大的百萬前秦大軍給報銷掉了。後來桓溫和劉裕等大將的北伐,也都頗有成就。
這些比起南宋處處捱揍的表現,明顯要強得多。因此,南宋的歷史存在感看似要比東晉強,但就所處時代的國際地位來看,顯然不如東晉。
其次,南宋是個 “沒有首都”的王朝;
我們很多人都以為,臨安是南宋的首都。但其實,南宋的首都始終是控制在金國手中的汴梁。臨安,也就是臨時安置的意思。而臨安府在南宋一直是被稱為行在,不非是京城。因此,南宋可以說是一個“沒有首都”的王朝。
南宋朝廷之所以不正式遷都於臨安,不過是一個政治表態而已,就是想讓老百姓知道,朝廷並非想偏安南方,終有一日會王師北定。
儘管南宋朝廷在政治上是這樣的表態,但在行動上卻相當的老實。期間雖也有隆興、開禧兩次北伐,但最後都以悲劇收場,反而使南宋更加的屈辱。真所謂是舊恥為雪,再添新醜!
反觀東晉,雖明確遷都建康。但在北伐的行動上,晉室卻要比南宋更積極,也更為果斷。國運達百年之久的東晉,雖然期間並沒有值得稱道的明君。但東晉歷代帝王在位時,都希望收復北方的國土,也啟用了不少有志之士多次進行北伐,其中不乏有名將名臣的指揮。
事實上,東晉從立國時起,就不像南宋那麼慫,處處被動挨打。而是採取以攻為守的方針,積極抵禦北方強敵。像劉裕的北伐,一度收復長安、洛陽兩京,已經無限接近北伐戰爭的勝利了。
最後,南宋的滅亡,第一次讓漢民族被外族徹底征服;
南宋的失敗,主觀上是自身的軟弱和不思進取造成的。但客觀上,也是因為金國確實很強大。不過南宋更悲劇的是,有一個金國還不算,還倒黴的碰上了蒙古這條上帝之鞭。雖然,南宋在自己的最後關頭硬上一把,但終究還是抵不過強得可怕的蒙元,讓漢族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滅國。
崖山一戰,十萬軍民齊殉國,確實可歌可泣。但這亡國之恥,卻也是實實在在的!
所以,從這幾點上思考,南宋是要比東晉更失敗些。
-
6 # 意識物理學
這兩個朝代真象是一個模子脫出來的。
首先,都是小一統,範圍大致與秦王朝的疆域差不多,西晉更大些,比北宋大,東晉比南宋大的多。
這兩個王朝都毀於自己特設的政治制度,西晉實行的是士族制度,類似於貴族壟斷一切利益和權力的制度,顯然是極為腐朽的,宋朝則是文官制度,其也吸取了西晉亡國的教訓,實行科舉選拔官員,所以比晉更清明些,但朝政被文官所把持,極其排斥武將,也是十分腐敗。
這兩朝的國防政策都是防內而不防外,士族制形成統治網,防住了漢人,卻沒有防住內遷的五族,以致少數民族一衝,漢人起而響應,西晉政府,立刻土崩瓦解。北宋龐大的禁軍更是分佈在各地,專門鎮壓人民,所以宋朝人民起義比較少。
西晉比東晉更腐敗,北宋比南宋更腐敗,這是因為西晉因腐朽而亡國,所以東晉南遷以後,頗有些勵精圖治的氣象,出了不少英雄,如劉琨與祖逖的北伐,王導與謝安著南服,說南語,十分謙恭,結交士人,終於擊敗前秦,大舉北伐,所以東晉頗可稱道。而南宋鑑於靖康之恥,後來也有所改變,也曾兩次北伐,只可惜文官當政,兵不能戰,每戰必敗,但南宋後來誓不降元,有死無二,已不再是高宗與秦檜那時的無恥與無能了,靖康之恥催生了“理學“的產生,強調”氣節“,導致了”崖山投海“的悲壯一幕,而”衣冠南渡“的東晉導致了科舉制度的產生,這也是這兩個朝代的相似之處。
東晉比南宋大多了,南宋充其量只是一個”江南國“,它沒資格稱帝,因為從秦始皇開始,要稱帝必須要統一中國,南宋的兩次”北伐“都是象徵性的,並不是真的北伐,其次南宋是稱臣於金的,皇帝怎麼能稱臣呢?所以只能是個”江南國主“,東晉則不斷北伐,英雄輩出,劉裕幾乎完成統一,所以稱皇帝還是可以的,可惜總是陷入長久的內亂之中,消耗了國力,東晉滅亡以後,北方就又壓制了南方,情況就與南宋差不多了。
由此可見,最慫的不是南宋和東晉,而是北宋和西晉,作為兩個統一的帝國,因為腐敗,為人民所拋棄,廣大的帝國即刻瓦解,而後來的東晉和後來的南宋,知恥而後勇,尤其是東晉創造了輝煌的歷史,而南宋也誓死不降,集體戰死,比他們的祖先強多了。
-
7 # 鹹魚閒聊
兩個朝代都是偏安一隅,但哪個朝代更慫,確實不好比較,我個人的觀點是這兩個朝代不能用“慫”來評價,只能說這兩個朝代都喜歡偏安一些,那麼下面我就先分析一下這兩個朝代的不同之處,然後再談談自己的觀點。
1,皇帝有無實權。東晉實行的是“門閥制度”,因為當年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西晉王朝崩塌,皇族實力受到極大削弱,“五馬渡江”後,西晉皇族勢單力薄,只能依靠南方士族門閥的支援和依靠建立東晉,所以東晉的大權掌握在士族門閥手中,皇帝是沒有多少實權的,“王與馬共天下”反應的就是這個事實。而南宋不一樣,士族門閥制度在唐朝大規模發展科舉制後,被徹底拋棄,所以南宋大權是掌握在皇帝手中的。
2,對北方政權的態度。靖康之恥後,趙構建立南宋,面對金軍的入侵,他採取妥協的態度,甚至不惜向金稱臣,接受金國的冊封,這對於漢人王朝來說是極大的恥辱,雖然後來的宋孝宗,宋寧宗曾發動過北伐,但因為自身實力不濟而失敗,最後還是簽訂了和議,宋金關係改為叔侄關係,但依舊是恥辱。而東晉王朝自始至終都沒有向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低過頭,不管是前期的前秦還是後期的北魏,面對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東晉王朝不會妥協投降,而是堅決抵抗,所以才會有祖逖北伐,桓溫北伐,劉裕北伐,也創造了“淝水之戰”勝利的神話。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朝代都有過北伐,但都失敗了,然而南宋向北方政權低頭,議和了,而東晉自始至終都沒有。
還有一點,那就是南宋建都臨安,東晉建都建康,可以看出臨安靠海且比南京還往南,是一個跑起來很方便的城市,事實上當年趙構定都臨安很大原因就是這裡是出海口,可以隨時乘船逃跑,所以從都城也能看出,南宋更偏安一些。但我不同意南宋“慫”這個說法,因為南宋也有過北伐,也曾打贏過金國,取得過“採石磯大戰”的勝利,也曾抵抗過蒙古大軍達半個世紀之久,在釣魚城打死過蒙古大汗。
所以南宋不慫但已經安於現狀,偏安一隅了,東晉也是如此,東晉大權掌握在南方士族門閥手中,這些人本來就對中原地區沒有感情,所以不支援北伐,也因此祖逖,桓溫,劉裕等人的北伐皆以失敗告終,這從側面也反應了東晉統治階級也喜歡偏安。
只不過南宋曾向金稱過臣,這一點我認為是南宋最大的汙點。
-
8 # 電視劇裡看歷史
如題,其實一個國家的行為不應該簡單的評價其“慫”或者說勇敢,因為每一個國家行為都是有它自己的歷史原因的。但是後來的我們卻可以按照現在的看法去衡量一下那些歷史事情。
那麼東晉和南宋相比,哪個朝代更慫呢?竊以為東晉要強一些。
東晉與南宋不同,東晉主弱臣強,南宋主強臣弱,東晉皇帝沒有多大的權力。他是被東晉各士族,尤其是潁川王家,推出來的代表,雖非傀儡卻也非真正的至尊。所以史學家評論“王與馬,共天下。由於這種情況,東晉政府能調動的兵力其實很有限,淝水之戰東晉調集的北府軍才不過8萬也是這個原因。這與南宋政府的百萬大軍是數十倍兵力的差距。然而歷史卻是東晉從來沒有南宋一樣對北方的敵人賠款稱臣,哪怕是面對百萬大軍的前秦也沒有。據錢大昕先生《廿二史考異》卷一八晉穆帝永和七年條曰:東晉君臣雖偏安江左,猶能卓然自立,不與劉、石通使。舊京雖失,旋亦收復。視南宋之稱臣稱侄,恬不為恥者,相去霄壤矣。詎可以清談輕之哉!這不僅僅因為當時流傳的魏晉風骨,還因為東晉軍隊的戰鬥力比之南宋要強太多了,劉宋開國皇帝劉裕的北伐巔峰期也是在東晉為臣時期以東晉北府兵為班底創造的。就國土面積而言,東晉鼎盛時期盡佔黃河以南之地,最少也有當年東吳故土,雖然各家士族門閥輪流掌權,互相牽制但即使每次只有區區幾萬晉軍北進中原,也往往能所向披靡,令胡人破膽。所以竊以為東晉在氣節方面要強於南宋。
-
9 # 關河南望
東晉與南宋的相同之處是:
都是面對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都是打著南渡的幌子逃命,都是堅持了那麼久,苟延殘喘著。
不同之處在於北伐的積極態度:東晉計程車子嚇的屁滾尿流拋家遺妻的跑到了南方,晉朝的皇帝也是中原第一個被俘虜的皇帝。宋朝呢,也一樣,都悲劇,俘虜了兩個,一個太上皇,一個現任皇帝。不過相比之下,東晉雖然窩囊了一下,但是還是積極北伐的嘛,雖然司馬一族一直不斷的拖後腿,但是我覺得南方的那些大家族還是很積極的,北伐了好幾次,雖然沒有什麼成效,但是好歹也是一個態度啊。不像宋朝,太不爭氣了,南方海運發達,商業之利,國家財政充足,可就是懶得打,年年給歲幣也行。雖然後來的岳家軍打得金人屁滾尿流,可是碰上個不爭氣的皇帝也是把人氣得要死。
南宋就是仗著錢多,能不打就不打的心態,只願偏安一隅。
-
10 # HuiNanHistory
南宋是純粹的軟骨頭,跟東晉比各方面可以說是碰瓷了。
雖然都是偏安一隅,但是東晉和南宋的情況不同。
東晉多次組織過北伐,後有祖逖、庾亮、桓溫、謝安、劉裕等人曾多次組織過北伐,而且對手是強大的北朝政權。
面對來自北方的侵襲,東晉也很好的守護了自己的疆土。最著名的一場戰役,當屬383年的淝水之戰,謝安以此戰名垂千古;東晉僅以八萬軍力,戰勝苻堅的八十餘萬前秦軍隊。
南宋可從來沒有這樣的戰績,無論是隆興北伐還是開禧北伐,結果都稱不上是蕩氣迴腸。
東晉從來沒當過北朝的孫子,而南宋卻給金朝稱臣納貢。這是第二個不同。
無論是強是弱,底線是你這個王朝不能對外稱臣。然而,南宋偏偏就做出了這種事。在1141年的紹興和議中:
①南宋向金朝稱臣,南宋皇帝必須由金朝冊封。
②南宋每年都要朝貢於金朝。
看看這幾點內容吧,東晉可沒有窩囊到這個地步啊。
總而言之,南宋不要碰瓷東晉,兩者沒有可比性。
-
11 # 致守仁
和東晉相比,南宋自然是慫一點的,在北伐方面確實不如東晉積極,但是這兩個朝代由於所處環境不同,其實是沒有可比性的。
首先他們所面對的敵人不同。
南宋面對的是強大統一的金國,這個國家既有遊牧民族驍勇善戰的特點,又有中原王朝強嚴謹複雜的政制體制,這個國家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非常難纏的存在。
而東晉則不一樣了,東晉時期北邊亂成一鍋粥,先後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前涼、冉魏等十幾個政權建立,這些政權互相攻伐,水火不容,給東晉以非常好的北伐契機。
其次,宋朝偏安不假,難道東晉就真的很積極?東晉自立國以來,權力和皇帝就沒有多大關係,向來是權臣和世家大族共治天下,皇帝大部分時間就是個擺設。
東晉一百多年,組織大規模北伐的人有五個,但是不是孤掌難鳴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沒有一次是成功的。祖逖北伐,司馬睿就給了一千人的糧草和三千匹布,人馬、兵器什麼都沒有。但是祖逖還是毅然決然率領數百家丁渡江北上,並且靠著自己的才智攻略下了黃河以南大片土地。
此時東晉已經建立,因內部爭權,派外行戴淵牽制祖逖,導致多年來的努力功虧一簣。好不容易打下的土地全部喪失。
祖逖死後,又有庾氏準備北伐。先是庾亮,此人水平如何暫時不談,但是在準備北伐期間多次受朝廷阻撓,後趙反而先下手為強,還未北伐卻已經喪師失地。
庾翼準備北伐時,恰逢東晉皇權交接,只能暫緩,由於當時東晉先經內亂後經大敗,朝廷也根本不搭理北伐的事,庾翼只能先行自行籌備人馬糧草軍器,但是還沒準備好人先沒了。
庾翼之後的接班人是桓溫,他接手庾翼的部眾後一舉滅了成漢,收回益州之地,取得大勝。
但是建立功勳的桓溫卻受到了朝廷的猜忌,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桓溫一直在坐冷板凳,朝廷反而讓沒有什麼才能的褚裒、殷浩等人北伐,導致連戰連敗,不僅損失了大量的人馬物資,也讓北地人民失去了對東晉王朝的信心,更喪失了大好時機。
等桓溫再度掌權時,北方冉魏之亂平定,前燕已經挺進到河南,前秦也已經佔據關中。北伐難度大大提高。
掌權後的環溫多次組織北伐,但是每次都功敗垂成,主要原因在於桓溫北伐並不是真的為了收復失地,統一全國。主要還是以自己和家族利益為主,導致北伐時一邊和敵人在戰場上你死我活,一邊和自己人在暗地裡有你無我。多次因為內鬥喪失大好時機。
劉裕厲害,氣吞萬里如虎,但是他北伐的目的其實就是在積累自己的政治資本,等他收攏了足夠的人心篡位稱帝后,北伐也就戛然而止了。
縱觀東晉的北伐,要不就是處處受朝廷阻攔,要不就是權臣在攫取自己的利益,說實話,守仁君看不出他和南宋有什麼區別。
回覆列表
經過司馬懿高階謀劃、祖孫三代有計劃運作,公元265年,司馬炎設壇南郊,燔柴告天,自稱皇帝,建立西晉。
三國歸晉,天下一統,八王之亂,二世而亡,公元316年匈奴人劉淵滅亡西晉,晉懷帝成為中原第一個被俘虜的皇帝,中原計程車族和人民紛紛南遷,史稱“衣冠南渡”。
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馬睿建立東晉,史稱晉元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公元420年,劉裕廢晉恭帝司馬德文自立為帝,建國宋。第二年,司馬德文被親兵用被子悶死,誅殺馬姓一姓,一時間司馬氏屍橫遍野。“八國之亂”導致“五胡亂華”,北方漢人被胡人屠戮殆盡,十室九空。漢人女子成為兩腳羊,胡人行軍時姦淫行樂,飢餓時宰殺烹煮,中原大地遍地屍骨,百姓生不如死,中國歷史倒退上百年!公元960年,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欺騙符太后孤兒寡母,“黃袍加身”稱帝,吸取自身經驗,唯恐“黃袍再加人身”,杯酒釋兵權,重文輕武,仗勝獎文官,仗敗罰武將,戰時武將必須聽文官指揮,還特下聖旨“不殺士大夫”。
短兵器時代,沒有武將,只能任人宰割,大宋自第二位皇帝趙光義起,敗仗接二連三,割地賠款如影隨形,一直受到遊牧民族欺辱。
1127年,靖康之恥,徽欽父子異國他鄉坐井觀天,皇室女人盡被蹂躪,高宗的生母和髮妻,入金後雙雙為金主生子。金銀財寶被掠無計其數,北宋就此滅國,靖康之恥是華夏文明的一場奇恥大辱。北宋滅亡後,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史稱宋高宗,殺岳飛、誅良將,被金人一嗓子嚇得永遠不舉,斷子絕孫。1279年,宋元崖門海戰失敗,左丞相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十萬軍民跳海殉國,戶籍簿上75%的漢人被殺戮,享國151年的南宋亡國。
崖門海戰,中國第一次完整淪陷於異族,漢人慘遭屠殺、奴役與壓榨,中國已經高度蓬勃的經濟、文明、科技、科舉等先進的政治制度均被中斷,古典意義中國已經滅亡。東晉司馬皇帝有名無實,而是由琅邪王氏、陳郡謝氏、譙國桓氏、潁川庾氏四大豪門大族輪流把持朝政,即“王與馬,共天下”。
東晉平時內部矛盾重重,但是對待北方異族,政治態度鮮明,齊心協力、一致對外,祖逖、庾亮、殷浩等三次討伐後趙,雖敗猶榮,桓溫三次北伐滅成漢,劉裕兩次北伐滅南燕、後秦。
南宋皇室對北方異族一直是畏懼、恐慌,政治上以妥協、乞和為主,趙構最初任用宗澤、李綱等主戰將領,戰績輝煌,其後趙構貪生、秦檜怕死,主戰派紛紛被罷職,岳飛壯志未酬屈死風波亭,此後趙構等納幣稱臣,苟安於江南,沉醉歌舞之中,終為人所滅。
五胡十六國輪流交替,但都採用漢族文字、制度、習慣,逐步漢化,視東晉為正統,東晉時期文化開放,大師輩出,有書法家二王,畫聖吳道子等等。
大宋政權一直被遼金壓制,特別南宋時期尤為突出,外交上卑躬屈膝,割地賠款,如同兒皇帝。文化上趨於自閉,文學作品大多以風花雪月為主,社會風氣也逐漸嚴苛自虐。
綜上所述,南宋應該更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