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社保援助

    大家都知道南韓和日本的紙幣面值非常大,日元最高面額為1萬,韓元的面額更高,達到了5萬!

    很多人都很困惑,為什麼日本和南韓都是經濟發達體,紙幣面額還這麼高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首先,紙幣面額的大小取決於貨幣,因為貨幣才是值錢的!紙幣只是以書面數字來表示貨幣的價值而已,如果一個國家經歷過嚴重的通貨膨脹,那麼貨幣就會貶值,相應的紙幣面值也會增大。而日本和南韓都在二戰後經歷了通貨膨脹,其次紙幣面額大小受本華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費習慣等影響。日本和南韓民眾的生活水平高,購買力強,而且長期使用大面值紙幣已經形成了一種消費習慣!所以國家也就沒有必要對面額進行縮量性改革了,再者,紙幣面額還與金融國際貨幣以及商品流通等有關係!

    比如經歷了二戰失敗後,日本的經濟已經達到了崩潰的邊緣,物價上漲發生了金融危機,而且作為戰敗國,日本的國際貨幣兌換比率非常低!日元與美元的匯率為356:1,這也表明日元的購買力很低,不過紙幣面額大也有一些好處,比如沒有分角等,小單位支付方便多了,只需給整數就行,那麼除了日元和韓元是大面額之外,大家還知道哪些國家的紙幣面值也非常大呢?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 2 # Eleazarchen

    1.南韓貨幣種類。

    ①韓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紙幣有1000韓元、5000韓元、10000韓元、50000韓元四種,易於根據紙幣上面印的歷史人物和顏色加以分辨。

    ②南韓硬幣總共有1韓元,5韓元,10韓元,50韓元,100韓元,500韓元,6個幣值。現流通的硬幣有10韓元、50韓元、100韓元、500韓元四種(10韓元是最小單位)。

    ③由於韓元匯率高不值錢,故1元,5元硬幣2001年2月起停止流通。2009年6月23日南韓央行南韓銀行發行面額為5萬韓元(約合40美元)的鈔票,這是該國迄今為止發行的面額最大的鈔票。常用讀音“WON”,“HUAN”: 為古時候韓幣讀音用法。

    2.南韓貨幣的含金量。

    ①南韓建國時幣值是參考日本的日元來發行的。從1元——1萬元的面額。後來經過近60年的南韓經濟騰飛,南韓經濟繁榮才造就瞭如今韓元的幣值過高,不過對貨幣的流通沒太大影響。2009年還根據市場需要發行了5萬元面額的韓幣。“不值錢”的說法是不科學的,只能說是貨幣面額設定較高。

    ②貨幣是一般等價物,貨幣的總供給和實際購買力是有一定比例關係的。比如說一個國家有價值100億元的物品,這個國家一共印製了100億元的貨幣。

    3.日本貨幣日本貨幣的發行銀行是日本的中央銀行——日本銀行。

    ①日本銀行發行的紙幣面額有10,000、5,000、1,000日元等面額,另有500、100、50、10、5、 1日元鑄幣。1日元等於100分。其中,面額為2,000日元的紙幣在市場上流通的數量較少,在絕大多數自動販賣機中不被識別。

    ②日本現行貨幣1984年11月1日日本銀行發行了10000、5000、1000日元三種新鈔票。過去使用的10000 日元(聖德太子像)、5000日元(聖德太子像)、1000日元(伊藤博文像)三種鈔票以及500日元(巖倉具視象)硬幣仍繼續流通使用。

    4.日本貨幣發展史日本貨幣的源流。

    ①日本貨幣的源流來自中國古代的圓形方孔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北部。開始使用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公元前221年青銅製)。形成了中國貨幣的形狀。漢朝統一中國時也繼續使用這種形狀的貨幣。漢武帝鑄造的「五銖錢」(公元前2世紀)青銅製成為中國以後鑄錢的標準。「五銖錢」這種貨幣的形態在以後在東亞各地域廣泛的傳播開了。

    ②日本貨幣的發展,日本開始發行貨幣,在中國唐代日本的律令政府(朝廷)積極的採用唐朝的文化制度。貨幣也是使用的唐朝的「開元通寶」(621年)銅製同時開始發行「和同開珎」(日本奈良於708年銀鑄)。當時的日本人對貨幣還不是很熟識。朝廷開始強制使用貨幣,而把貨幣儲蓄與官位聯絡起來的這種方法,也起到了促進貨幣在日本流通的作用。

    ③皇朝錢,皇朝錢是最初由朝廷開始發行的貨幣。元明天皇於和銅元年(708)鑄造了銀和銅兩種「和同開珎」,接著製造了皇朝十二錢,但是在京畿外流通不廣泛。由於銅供給不足,貨幣制造在10世紀中期就廢止了。這樣的皇朝錢上的字型不工整且粗糙。通貨的價值和信用也開始急速下降。百姓都不在繼續使用。到10世紀末時,朝廷勢力衰弱,皇朝錢也停止了鑄造。

    ④輸入錢幣的流通,政府發行的貨幣主要是從中國輸入的,也是在日本流通的主要外國貨幣。

    ⑤私鑄錢幣的流通,由豪族,商人私自鑄造流通的貨幣。日本獨自幣制的成立。近世是統一貨幣制確立的時代。近世貨幣的發展。近世的貨幣,金、銀、錢的所謂三貨幣是幕府進定的貨幣。

    ⑥戰國武將貨幣,戰國時代中期(16世紀左右)。因為需要購買火槍需要支付高額的貨幣資金的背景下。各個地方的大名大力的開採金銀。所以出現了很多金銀為主的貨幣。

    5日本貨幣發行。

    ①日本國貨幣發行最早始於8世紀。17世紀(1600年)建立了日本獨自的市制,1600年開始流通日本初期紙幣。1871年5月10日是日圓的誕生日。這一天日本在法律上確立了以黃金為基礎的貨幣制度,同時公佈了“新貨幣條例”,條例稱:“新錢幣的稱呼以圓作為起源。”“圓”作為貨幣單位代替了德川時代以來維持下來的“兩”(四進位法)1日圓的價值定為1.5克黃金,製造金幣以此為標準,金幣和輔幣都鑄成圓形,採用十進位法。

    ②日本銀行成立之前,日本的紙幣曾有政府紙幣與國立銀行券。1882年日本銀行成立,並於同年10月10日開業。1885年5月9日,日本銀行發行了最初的日本銀行券,這是以1圓銀幣作為貨幣單位的兌換銀券。1899年,日本的紙幣統一為日本銀行券,原來的政府紙幣與國立銀行券停止使用。1897年日本的金本位制在法律上被確定下來,依據是“ 貨幣法”,1圓的含金量為0.75克,日本銀行開始發行“日本銀行兌換券”。

    ③1931年9月 2日,英國停止金本位制,日本大藏省於同年12月13日宣佈再次禁止黃金輸出,日本銀行券的兌換停止了。1938年戰爭期間,基於“臨時貨幣法”,曾發行過小面額的日本銀行券(1947年退出流通)。1941年銀行券的發行實際上已與含金量脫鉤,法律上的確定是 1942年的日本銀行法。日本政府1942年發行兌換銀行券(新鈔)代替了日本銀行券。1946年2月26日以舊鈔換新鈔,將5日元以上日本銀行券強制性存入金融機構,每人最多隻能兌換100日元新鈔,剩餘部分被封存,流通中的貨幣減少到1/4。按規定,舊的銀行券在1946年3月2日後就不再流通。

    後記:現在的信用卡和電子支付越來越頻繁,現金交易量變少了,交易方式改變決定了面值改革的意義不是很大。

  • 3 # 85997214嫉惡如仇

    越發達鈔票越不值錢,如果美元不是世界貨幣把世界上所有國家坑了也早就不值錢了,如今人民幣貶值厲害,工資不高生活用品年年在長高,發現越快錢越不值錢

  • 4 # 大腳汽車

    2019/03/08 08:45

    古代人口是不會增加的,現在發現美洲新大陸城市人口開始從倫敦3萬到千萬,以前城市人口如同牲畜,沒有門牌號,拿破崙在歐洲城市區增加門牌號才第一次有,科龍香水1421就是拿破崙給這家分配到門牌號的,拿破崙驅逐貴族焚燒地契,讓貴族平民通婚才有現代歐洲秩序,當然歐洲照樣30年來經濟崩潰,發動戰爭城市人口保持在特定數字的歷史鐵律第一次出現少許改變,是發明出現後城市人口增加。而大蕭條是汽油發動機運輸成本不足以抵消內燃機糧食運輸體系運營消耗成本,運輸到亞洲歐洲成本太高而崩潰,發動二戰才能摧毀德國容克貴族,日本的華族武士封建等級統治社會,內燃機運輸武器成本才能執行,摧毀歐洲亞洲國家機器,美國的糧食運輸體系才能支援運銷成本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665814327393517838/

    古代倫敦巴黎3萬人很多了,君士坦丁堡10萬是最大城市,羅馬作為帝國首都不過幾萬人,古代只能保持特定數字,發現新大陸後人口數字增加,而增加是按特定比例進行職業人口比進行的,比如你是個理髮師,牙醫,律師,頭髮每天每個人都生長,每個理髮師每天只能為多少人理髮是有數量限制的,醫生也差不多,每萬人配的職業比即使是小偷,黑社會娼妓都有比例,蘇聯的平地荒野建立的國防機密城市如果不按這個職業比例建立就亂套,理髮師的酬勞數字也和當地交換到食物成比例,比如80萬噸輪船的舵手船長操作的方向舵和航空母艦,潛水艇的一樣大小,但是80萬噸船每次運輸能頂百萬人搬運的工作效率,巨大的產業鏈如果不是特定環節出現商業划算抵消運營成本就會崩潰,南韓,日本,殖民地和魏瑪德國到今天就出現一戰崩潰,希特勒前後,馬歇爾計劃,蘇東波冷戰蘇聯崩潰幾次物價飛漲變廢紙的事件,每次如果不是美洲糧食以不同政治經濟條件進入,人口會保持在發現新大陸時代的數字不會增加,這些時代的政府權力大小不同,對美國依賴程度號稱到被罵是美國傀儡,牛頓時代的貨幣多少可以直接從國家銀行兌換黃金有法律保護,那個時代城市才幾萬人到現在千萬人城市,這獅心王贖金幾萬英鎊相當於整個英國幾十萬人三年財政收入,現在不如一頓飯一臺汽車價錢,相同勞動時間產出比要養活多少人,而南韓經濟崩潰多少次我們也聽說了,高棉80年代出現錢幣變廢紙旅遊也有提到,如果回到古代某些和今天產量不變的東西貨幣相當於的數字是一樣大小沒有改變的,南韓日本這些國家主體人群沒有崩潰被洗牌改變,中國不是民國的幣也是幾萬才得一個新人民幣,這就是通貨膨脹的結果,理髮師同樣理髮要到的經濟體系得到的產品糧食和古代不一致了,而在古代人口不變情況下得到的是隻能始終是相同本地區生產的糧食,現在的是從美洲透過80萬噸輪船運輸來的糧食,在古代經濟崩潰某些職業如果不能從經濟運營中取得糧食就會消失重組,去從事能交換到糧食的經濟體系環節的職業需求,南韓日本在這些衝擊下社會結構衝擊沒有德國歐洲的那麼大,歐洲是整個變廢墟重新建設的,臺灣也推出過新臺幣數字相對比較高,當然當地某些職業產出值和古代一致不變,所以你認為數字高,但是服務的經濟體系產出比是不同的了。在這些人看來從古到今每天勞動的貨幣數字是一致的,日本有個論壇只要影響力最大50人集中在一個地方開會,在一個溫泉旅館進行,和瑞士達沃斯那樣,每年參加的人隨經濟晴雨表行業不同,每天每次溫泉旅館只能去50人,溫泉主人收取費用就可以看出通貨膨脹的絕對數字,如果是幕府時代日本就只能從200多個大名在挑出50個大大名進行,是不會改變的,三國時代,袁本初作為小妾生的被正妻生的袁術欺壓,才能再好如果不是在混亂重組時代完全不能出頭繼承家產,在日本幕府世襲時代乾脆繼承機會完全不存在了,所以人口數字改變,所在行業貨幣產值也有相應改變,但是和所在實時產業鏈產出值成比例,比如英國一戰被德國襲擊印度洋運輸線,英國運費就被保險價格評價機構計算為飛漲。直到德國艦隊被擊潰才回到正常水平,戰爭後德國投降才恢復,至於由此產生的生產體系價格權力重組合可以寫書了。

  • 5 # 馬克觀察

    稍微接觸過外國貨幣就會發現,日元紙幣都是一萬一萬的,韓元紙幣則是五萬五萬的。雖然看上去很氣派,但是一買東西就顯得不夠花,比如在南韓商店買瓶礦泉水就得600-700韓元,而日本商店買瓶水沒有個200日元都下不來。

    日本和南韓紙幣面值之所以大,主要和本國貨幣單位計算的物價和收入水平有關。20世紀下半葉日韓都經歷了快速發展,物價與收入增長也步入快車道,所以根據需求才發行了大面值的貨幣。不過隨著21世紀開始逐漸發展緩慢,增長也就下降。由於現在物價和收入水平與貨幣面值需求差不多,所以就很少發行新的大面值貨幣。

    不過之所以面值只增不減還有一些缺少輔幣和稅收需要等等的次要因素。

    先看日元。

    自19世紀末明治天皇統一日本後,也統一了貨幣。當時的日元面值也只有1、5、10和100日元,後來到了20世紀20年代才增加了20和200日元面值。由於日元和銀本位、金本位以及美元掛鉤,所以當時的舊日元購買力還是很強的。不過從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當時的日本政府採用浮動匯率,所以一直到了二戰末期的1945年經濟崩潰,才被迫增加了1000日元面值。

    在經歷了戰後的瘋狂貨幣匯率浮動後,1949年日元與美元正式採取360:1的固定匯率掛鉤。1953年戰後的日本政府頒佈了《清理小額貨幣及支付金尾數計算法令》,把之前的輔幣“釐”和“錢”取消了,不但回收了貴金屬用於戰後重建,而且抹了零,從此以後日本再也沒有發行輔幣。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日本人均收入和物價水平也開始飛速增長,日元貨幣需求量也就隨之更加頻繁和升高,當時人均月收入5萬日元,於是在20世紀50年代,日本開始發行5000和10000面值的日元。

    後來1971年美元脫離了金本位採取了浮動匯率,日元也被迫採取了跟美元掛鉤的浮動匯率,導致日本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並且隨著《廣場協議》的簽訂進入發展停滯階段,收入和物價水平到了緩慢發展的狀態。再加上信用卡等無現金支付手段的豐富,目前10000日元紙幣的發行足以滿足日本人日常需求。

    至於不縮減面額,一來目前日本人均月收入基本在30萬日元左右,目前的日元面額足以滿足需求。二來日本擁有消費稅,往往這些消費稅都是幾日元的零頭,如果進行貨幣改革,由於沒有輔幣,這些零頭都無法收取,將減少日本政府的稅收。

    再看韓元。

    南韓在日本殖民時期曾經發行過舊韓元,不過那時掛鉤舊日元,再加上發行量也少,足夠滿足當時的需求。

    不過1953年在戰爭結束後,李承晚政府發行的新韓元直接在貶值後掛鉤了美元,當時的法定比例是1美元:100韓元,後來為了統一比例,發行了10和50的韓元硬幣,以及10-1000韓元的紙幣,以取代之前的舊韓元。

    日本發行大面額紙幣是因為發展,而南韓發行則是因為發展加貶值。20世紀50年代末韓元由於經濟原因遭遇了人為貶值,已經達到了1美元:1250韓元的地步。隨著1962年朴正熙上臺後,匯率被釘在了1美元:125韓元,並在之後的18年間只做出了4次微調。由於朴正熙政府發展經濟得體,南韓很快經歷了“漢江奇蹟”, 南韓民眾生活水平與物價在他的任期內得到快速發展,所以很快就在1972-73年發行了5000和10000韓元面值的紙幣。

    1980年南韓放開匯率後,由於日元強勢美元弱勢,瞄著美元的韓元迅速貶值。屋漏偏風連陰雨,在《廣場協議》和亞洲金融危機兩次危機,再加上地緣局勢緊張過後,韓元貶得一塌糊塗,所以南韓政府也怕引起市場恐慌外加內部原因未能發起貨幣改革,最終架不住貶值的李明博政府在2009年宣佈增加50000面值韓元。

    由於目前南韓一面正在以5%左右的速度通脹,而且美元也逐漸弱勢,未來不排除南韓政府發行大面額紙幣或進行貨幣改革的可能,在此之前不會輕易縮減面額。

    所以日韓的貨幣面額大,一來是符合眼下兩國發展與物價需要,二來是因為提前就預支了通脹空間,而且在加上稅收和其他政治上的原因所導致的。

  • 6 # 凌晨兩點四十四

    人為刻意控制貨幣貶值,是被驗證過有效的促進經濟發展的模式,日本南韓,歐盟前的歐洲諸國(除了英國)都這麼做過。

    比如說1000塊錢的東西,成本800利潤200,賣到國外去是100外國元,那麼匯率是1比10。政府透過干預匯率讓本國貨幣貶值,匯率變成1比11,那麼對外華人來說,我花10份錢,可以買到11份產品,本中國產品競爭力就會變大,但是對應的,因為貨幣的連鎖反應有一定的滯後性,所以短時間內,中國內採購成本還是800利潤還是200,利潤不變但是銷量上去了,這就刺激出口了。

    但是過一段時間,因為匯率問題導致的價格差會慢慢的被糾正過來,國內這個東西成本變成了880,售價變成了1100,利潤變成了220,這就變成了一種通貨膨脹,指的就是同樣的東西,需要更多的錢去買,工資高了,東西也貴了。

    再回到出口的問題上,國家如果需要一直保持進口匯率差額外賺取的,那麼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斷的人為控制貨幣貶值,最後導致的情況就是有些國家,隨便買個東西都是幾萬十幾萬。早些年歐洲,法郎都是幾千幾千的,義大利里拉上萬上萬的,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就是傳說中的匯率戰爭,可以讓你什麼事情都不用做,空手賺錢。歐元區一些國家堅持用本國貨幣,英國,捷克,匈牙利,丹麥等等,主要也是出於這個考慮

  • 7 # 千佛山車神

    因為日韓在歷史上都經歷過嚴重的通貨膨脹,導致物價飛漲,貨幣的面值也就是越來越大,而在危機渡過之後,換髮新貨幣的成本太高,於是索性就仍舊堅持使用大面值貨幣

    日元和韓元都是今天世界上影響力比較大的兩種貨幣,尤其是日元,它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RD(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成員之一,是許多國家的外匯儲備貨幣。

    但是相比於較高的國際地位,日元和韓元的面值都非常大,給人直觀的感受就是不值錢。在日韓的大街上隨便買點啥就是幾萬,幾十萬,幾百萬。

    在華人民幣最高的數字單位也就是“億”,在日韓直接就是用“兆”來計算。在日韓一兆就是一萬億,這是什麼概念!

    按照現在的匯率,1元人民幣大約等於15日元和170韓元。所以你拿著一萬人民幣就能換成170萬韓元,瞬間“暴發戶”。

    當然,貨幣的面值大並不等同於你就有富有,南韓的物價同樣也是很高的,買點蔬菜水果動輒就是上千上萬韓元,你手中的上百萬韓元根本不經花。而如果你在南韓買輛車,基本就是幾千萬起步了,而且還是CAMRY,不是布加迪。

    目前日元的面額有:10000日元、5000日元、2000日元、1000日元,另外還有500、100、50、10、5、1日元硬幣。(一萬日元紙幣)

    而韓元的紙幣面額則有:50000韓元、10000韓元、5000韓元、1000韓元,硬幣則有500元、100元、50元、10元、5元、1元。(一萬韓元紙幣)

    韓日貨幣之所以面值如此之大,是因為這兩個國家在歷史都經歷了嚴重的通貨膨脹。例如日本在二戰末期國內物資緊缺,物價飛漲,貨幣的面值也越來越大。

    在二戰剛剛結束時,1美元能換15日元。而隨著物價飛漲,到了1948年,1美元能換270日元。到1949年,1美元更是摺合360日元,日元大幅貶值。

    在進入50年代之後,日本經濟還是復甦,國內物資日漸充足,日元的含金量和國際地位也在不斷提升。按理說日本可以重新發型正常幣值的貨幣,將舊幣全部收回來。但是這麼做的社會成本實在太大了,在實際操作中容易造成金融秩序混亂,所以日本政府一直沒敢換髮貨幣。

    除了換髮成本較高外,二戰後的日本確立了製造業立國的方針,對外出口是日本經濟的發動機,日本製造曾充斥整個世界。而對於外貿出口來說,貨幣貶值是有利於出口的,有鑑於此,日本政府於是堅持使用大面額的貨幣。

    南韓的狀況和日本很相似,也是在戰後出現了通貨膨脹,導致貨幣幣值一再升高。而南韓在經濟發展途中也是走的對外出口的路線,因此貨幣貶值有利於南韓的出口,所以南韓政府也一直堅持使用大面額韓元。

    如今日本人和南韓人早已經習慣了這種大面值貨幣,在人家嘴裡動不動就是幾十萬,上百萬。

    其實不只是日韓,同樣是抗戰結束後民國時期,中國也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當時的法幣一貶再貶。

    到1948年,國內的物價比起戰前已經上漲3492萬倍,當時100元法幣連兩個雞蛋都買不到,最低時連盒火柴都買不到,法幣徹底崩潰,國民政府被迫用金圓券代替法幣。

    貨幣貶值的問題一直持續到新中國建立之後,人民政府換髮貨幣,才使得貨幣面值恢復正常。

    (抗戰結束後,當時人們真的就是用麻袋去裝工資,誰都是“土豪”)

  • 8 # 白刃行走

    面值大的國家歷史上都經歷過嚴重的通貨膨脹,可是經歷過嚴重通貨膨脹的國家不止他們,還有很多,比方說俄羅斯,為什麼就不一樣呢?因為俄羅斯發行了新版的盧布來替代舊的盧布。

    日本很顯然,在2戰的時候,為了籌集戰爭經費,日本大肆發放貨幣來獲取錢財,從老百姓的手中剝削,2戰以後,人們一方面為了維持金融的穩定,另一方面是留著紀念,以作參考警惕。

    南韓則是2戰以後經歷了比較嚴重的戰爭,貨幣一直貶值,也是為了籌措戰爭經費,但是由於戰爭,經濟發展不好,收入降低,開支卻增加了,自然就需要錢,沒錢就印錢,這是常規套路。

  • 9 # 使用者羊洋倡導科學飲食

    這題我知識淺薄沒進大學門,經濟學理論浮淺,我聽老人講解放前舊政府的幣值也大,這可能就是數字遊戲吧了,把人民幣一百元紙幣加個萬字不就成一百萬嗎?概念問題吧,我所知貨幣發行各國央行是據GDP而定,據人均收入而定,穩定物價與GDp增長同步是各國央行的義務日韓幣值額高是歷史遺傳,改變面值是複雜的過程,除非政權更疊才有可能廢除舊幣用新幣,日韓延續政權時間長,老天皇數代至今幣值不變也在理

  • 10 # Mer86

    通貨膨脹導致的。

    全世界所有國家的貨幣,如果面值偏高,那麼偏高的原因肯定就是這個國家在歷史上發生了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事件。就拿日元來說,二戰前後,日本的幣額和我們今天用的人民幣是差不多的,最大都是100元。

    ↓舊版日元的1元、10元、50元、100元的紙幣樣式

    並且,當時的日元也有輔幣單位,1日元等於100錢,日本政府推出了5錢和10錢兩種輔助紙幣。

    PS:日元的“錢”就相當於我們的“分”。我們是1元=10角=100分,但日元裡面沒有我們俗話裡面說的“毛錢”,所以他們的是1元錢就直接等於100錢。

    ↓舊版日幣的5錢(5分錢)和10錢(1毛錢)的紙幣樣式

    所以綜上所述,早期日元的紙幣額度其實也是很“正常”的。最大100元,最小5分錢,沒有現在那麼誇張的10000額度的幣額。

    好了,問題來了。既然日元當年的紙幣額度也是“正常”的,那麼它又是如何變得“不正常”的呢?

    答案就是一開頭說的,通貨膨脹。

    1945—1949年,日本物價飛漲,短短四年的時間,物價漲了八九十倍,幾乎所有商品價格的小數點都向右移了兩位。也就是說,以前賣一塊錢能買的東西,現在要一百。以前賣一百的東西,現在賣一萬。

    通常來說,發生如此惡性的通貨膨脹後,有兩種解決辦法。一是平抑物價,讓物價迴歸到膨脹之前的水平;二是發行新貨幣,也就是加大貨幣額度,讓貨幣額度適應物價。

    當時的日本政府由於無法平抑物價,所以便採用了第二種辦法。

    1949年,日本內閣釋出金融緊急措施令,回收所有的舊幣。第二年,1000額度的紙幣正式登場。

    之後,由於眾所周知的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且持續20餘年的原因,日本的物價上漲幅度和國民收入水平的上漲幅度很大,1000面額的日元也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了。

    所以在1957年和1958年,日本政府又先後發行了5000日元和10000日元的紙幣。

    ↓1950—1958年釋出的大面額日元

    此後幾十年,由於日本人的平均月收入沒有乘十倍式的增長。同時,隨著現金以外的支付手段的普及(信用卡),因而比10000面額日元更大的鈔票也就沒有發行。現在最大面額的日元紙幣仍然是10000元。

    以上是日元,韓幣的情況略有不同,但大體也類似。

    1950年,南韓發現第一套貨幣,當時韓幣最大的面額是1000。並且當時韓幣也有跟中日一樣的輔助貨幣,即1韓元=100錢。

    後來,由於通貨膨脹和主動貶值刺激出口的原因,韓幣先後增加了五千、一萬和五萬面額的紙幣。

    總的來說,日元和韓幣的大面額貨幣,其實就是因為通貨膨脹應運而生的。不單單日本和南韓是這樣,別的國家,比如當年的希臘德拉克馬,義大利里拉,俄羅斯舊盧布,辛巴維(威)幣等,也都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建國之初,人民幣的面額比韓幣還要大。其原因就是國民政府在大陸統治後期的各種騷操作導致的。

    建國後,在物價穩定後,中央推出了第二套人民幣,以一比一萬的兌換率,即在舊幣的基礎上,一次性抹掉了四個零,才把人民幣的大面額問題解決。如若不然,可能我們今天使用的人民幣最大面額就是一百萬了。

    PS:第二套人民幣的最大面額是10元,我們今天是100元,面額增加了10倍。

    ↓第一套人民幣的最大面額50000元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了,既然人民幣可以把面額壓下去,日元和韓幣為什麼不把面額壓下去呢?

    2009年,鳩山由紀夫當選首相,他當時就與內閣財務大臣藤井商議,提出過在1美元兌換100日元的兌換匯率下,將日元的面額縮小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

    也就是說,按照鳩山由紀夫的設想,面額縮小後的日元,1日元=1美元,最大面額是100日元。

    但是鳩山由紀夫的這個設想提出後,日本內閣的意見是強烈反對。反對理由有四點。

    第一、把面值降低的話,新價格會產生更多的小數,湊整會帶來物價上漲。比如說,現在的日元紙幣最低是1000元,500元以下的都是硬幣,最低是1元硬幣。如果縮小紙幣面額,那麼現在一件賣99塊錢的商品,就變成了9毛9分錢。其實什麼都沒變,變的只是多了煩人的毛錢和分錢。

    第二、新錢的製造,自動販賣機的改裝,帳薄的修改都會耗費大量時間與資金,對政府和財界,以及個人,會帶來巨大負擔。(日本改個年號,社會都亂的不成樣子,如果改貨幣,只怕是整個社會都亂了)

    第三、貨幣面額縮小後,會令一部分資本家聯想到戰後的金融緊急措施,臨時財產調查令等等政策,刺激資本家的換物運動。

    第四、貨幣面值縮小隻能給一部分的業界帶來好處,更多的企業由於事務負擔增大,收益會惡化。

    ↓全世界最小的貨幣單位,1釐錢。流通於通貨膨脹前的日本。(1000釐=等於1日元)

    總之就是一句話,日本內閣官員認為:貨幣改動會造成市場動盪,增加政府開支。並且日本人也已經習慣了現在的日元,無謂的改動,會導致公民在消費過程中,產生心理差異感。所以改革紙幣面額,毫無意義。

  • 11 # 使用者8140168334331

    嘻嘻呼呼哈哈(ಡωಡ)hiahiahia~

    你們回答都錯了。

    玩笑~喲。

    因為,咱們國家太小了~所以他們才~~是大日本帝國~~是37萬多平方公里吧,大韓民國,10萬平方公里吧?

    前幾年看個笑話~~我們國家新聞聯播後播送天氣預報~~得三分鐘~~而大韓民國播送天氣預報三秒鐘~明天各地都有雨☔️~~

  • 12 # 扮豬並不吃老虎

    大白話,撈乾貨!

    歷史上的經濟騰飛,通貨膨脹 ,成本上升,漲上去就下不來了。

    出口導向型國家,匯率較低,有利於出口企業。

    房地產泡沫破滅,日本開始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救市,一直沿用至今,好像也沒什麼。

    關鍵詞:經濟,慣性,匯率,泡沫,財政貨幣

    第一,歷史上,日本經歷了戰後的經濟騰飛以及通貨膨脹,為了配合經濟發展,貨幣的面值不斷增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呢?就是這些年來總感覺錢越來越不值錢,總感覺商品的價Grand SantaFe來越高,總感覺錢不夠花。

    有這種感覺就對了,這是一種自然現象,比如日本和南韓在二戰以後都經歷了很長的繁榮時期,我說過繁榮時期的特點,那就是東西在漲價。注意,這種漲價不是由於貨幣超發造成的,而是由於人們的心理預期高造成的。

    比如大家都想買豬肉,豬肉本來只是一塊錢,但是如果需求很旺盛,大家都願意出更高的價格,那豬肉就可以漲到兩塊三塊。這樣就可以刺激養豬的人借更多的錢來養豬,把豬的供應量上去,這樣價格就會處在一個平衡的狀態。

    其他東西也是一個道理。在經濟騰飛的時候,往往出現人們的需求量大增,但是生產的東西跟不上,這個時候就會漲價。透過價格抑制需求,然後呢?

    這個時候產能就會上來。就會有更多的人養豬,但是養豬是需要成本的,你要進各種原材料,比如人工的材料,比如飼料的投入,比如你要建生豬圈。這些東西都是成本。而這些東西的價格一旦上升之後就回不來了,這就是為什麼價Grand SantaFe來越高。

    那麼這個時候政府應該怎麼做?難道是收緊貨幣供應嗎?當然不可能了,全社會到處都需要錢。這個時候,大家就會把錢借出來,造各種各樣的東西,貨幣總量就會越來越多。價Grand SantaFe來越高,那這個時候你只有提高貨幣的面額了。

    注意,我之前說過,真正的通貨膨脹,特別是溫和的通貨膨脹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你想想,當所有的東西都在漲價的時候,說明需求非常旺盛,說明人們有收入,想買。

    那這個時候工廠就會大量的生產,社會上的產品會越來越多。人們需要的東西越來越多,財富也就越來越多。通貨膨脹是一個複利的增長,今年5%,明年再5%,過上幾年你回頭一看,價格已經上漲的很高了。

    當人們用這種大面額的錢用慣了之後,你再去調整他的面額就沒有什麼意義了,那就只有繼續用下去,就形成了現在這種局面。

    第二,作為出口導向型的國家,較低的匯率有利於產品的出口。

    日本南韓是怎樣起家的呢?其實和我們國家差不多,都是跟全世界做生意,做出口貿易起家的,比如七八十年代日本的電子產品,曾經風靡全球,我現在還記得小時候買一個索尼的隨身聽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情,絕對非常有面子。

    而做外貿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重要的是匯率不能大幅的上漲。這個道理我在之前已經分析過了,假定剛開始你的匯率是比較低的,你把東西賣出去之後,匯率迅速變高了,你在換回來的錢就變少了,相當於你不掙錢,那外貿就會都死掉。

    這時候怎麼辦呢?那就是壓低你的匯率,這樣你的出口產品就競爭力。日本在廣場協議之後,為了救自己的外貿企業,就多次降低利息,導致日元的匯率後來開始下降。也保住了日本一部分的製造業企業。當然操作比較爛,後面後患無窮,這個不是今天討論的問題,我們後面再說。

    第三,日本經歷經濟經歷過嚴重的緊縮和房價泡沫破裂,為了維持經濟的運轉。日本開始了現代貨幣擴張政策。

    要談日本的經濟,就不得不談日本,在90年代初的房地產泡沫破裂和進入了緊縮的時期。

    我之前有文章說過,日本的房地產泡沫破裂,其實最根本的還是政府的問題,政府本來可以只選擇一條道路,要麼提升自己的勞動生產率,要麼繼續維持房地產泡沫。

    但是他兩條路都沒有選,既想要這個,又想要那個,一系列的騷操作,加上日元的國際化,其他亞洲國家的崛起。日元出海,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就破滅掉。

    泡沫破裂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那就是資產價格下跌的非常兇。這個時候社會會出現非常緊縮的情況,我之前各種各樣的文章已經論述過了,大家可以回頭看一下,當通貨緊縮,泡沫破裂時會造成什麼樣的情況。

    這裡再簡單說一下,當經濟轉入蕭條期,之前借了大量債務的小老闆們,買房子的人們由於東西賣不上價錢,債務也就還不上了。這個時候就只有賤賣你的資產把債務還上,但是由於所有的資產幾乎都在下跌,房子越跌越賣不出去,產品越跌越賣不出去,社會就會陷入一種向下的通貨緊縮的死迴圈。

    這個時候如果銀行不出來救市的話,就會出現美國1929年大蕭條的情況,也就是全社會缺錢,全社會失業,經濟久久不能恢復。

    所以自從西方宏觀經濟學建立之後,西方人就用了財政和貨幣政策這兩種方式來,就是也就是說向社會投入更多的流動性。你不是沒錢買嗎?東西不是在降價嘛,那我就出更多的貨幣。保證金錢和經濟的運轉。

    日本是世界上負債率幾乎最高的國家之一。就是因為他們實行了負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的政策。錢不要在央行裡待著,直接發出去。到商業銀行去,到市場去。

    我記得日本管財政和金融的部門好像是叫大藏省,本來就不怎麼分解。他們這種做法相當於直接擴張資產負債表,也就是現代貨幣理論和美國量化寬鬆差不多,也就是財政部發債,然後中央銀行直接買,向社會投放流動性。

    這種情況下說白了就是你想要多少錢我就給你多少錢,只要你能花的出去,但是日本的經濟一直一蹶不振。導致人們不想買東西,花不出去錢,再加上人口減少老齡化,這個錢就一直在銀行裡趴窩,或者人們拿到錢之後,企業拿到錢之後去還債了,整個經濟運轉不起來。

    但是呢,錢確實已經放出去了,債務總量確實已經上升了。我之前的文章也說過,錢就是債,債就是錢,社會貨幣供應量大增,而普通人呢,往往就是掙一個吃飯錢,你買一碗麵條可能就要幾百上千塊。

    也就是說,經濟一旦遇到了危機,我就放水,一放水,總錢數就會變多,總錢數變多,一部分流向資產或者還了債。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名義上好像是增加了,但實際上購買力並沒有實際增加,而一碗麵的價格也就被推升了,它的面值也就越來越大。

    結論。日本和南韓戰後經歷了迅速的經濟騰飛,需求旺盛,持續的通貨膨脹推高了價格。很多東西由於成本的原因,稅費的原因,漲價了之後就降不下來了。

    日韓都是靠著對外貿易起家的國家,如果能夠壓低匯率就能夠有利於出口,這也是日本匯率比較低的原因。

    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歷了房地產泡沫破裂,整個社會陷入一種緊縮的情況,為了刺激經濟,實在沒有辦法,只能降低利率,甚至負利率,向社會投入更多的流動性。很多錢進入了資產,很多錢人們讓他趴在銀行裡不動,但是畢竟總的錢數變多了,大家吃一碗麵的價格也會變得很高,日元的面值變得很大。

  • 13 # 五嶽掩赤城

    因為二戰打輸了,戰爭中濫發大量貨幣搜刮財富。

    歷史上日元實行金本位的時候是1日元兌換0.75克黃金,約0.5美元,之後基本保持穩定。

    但是二戰中為支援龐大戰爭開支,大量超發濫發貨幣,最後還打輸了。貨幣貶值,信用破產,幸好美國放過一馬,沒讓其揹負鉅額戰爭賠款等,使得其可以把日元和美元固定匯率在360:1的程度。相比較來說,已經算升值不少了。

    南棒完全是日元帶的坑,因為日本統治時期,在南韓發行使用跟日元1:1的“韓元”,南棒只是沿用這個民間使用習慣價值量發行新的韓元。

  • 14 # 萬物資始

    本人不是學經濟的,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以下都是夢話=======================

    假設全中國的市場上所有的產品,價值是100克黃金。每個人不可能拿黃金去買東西啊,所以中國發行了總共100人民幣的紙幣。這樣1RMB=1g黃金。

    日本市場上所有的產品價值是50g黃金,日本也發行了100日元的紙幣。這樣2日元=1g黃金。

    有一天日本和中國做生意,商量價錢的時候約定好,我這裡1RMB能買1g黃金,你那裡2日元才1g黃金,那我1人民幣得換你2日元才行。。

    這樣人民幣和日元的匯率,就成了。1:2。

  • 15 # 蔣東文

    來看看日本二戰時國內物價,那個時候1日元還是挺值錢的,能買到好多東西。所以當時實際流通的紙幣大的也就是10、20日元(有100、200和1000日元的紙幣,但發行數量很少,流向市場就的更少。當時日本人的月收入就幾十日元),小的有5錢和10錢的(1日元=100錢)。

    戰後從投降開始的一年之內,物價飛漲了四五十倍,差不多的商品價格小數點向右移兩位。內閣被迫透過金融緊急措施令(金融緊急措置令),回收舊幣,並一次發行6種新紙幣(5、10錢,1、5、10、100日元),到了1950年,印有聖德太子的1000日元紙幣正式登場。

    之後由於眾所周知的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且持續20餘年(1949-1973)的日元盯緊美元的360:1的匯率制度,物價上漲幅度很大,國民收入水平的上漲幅度更大,到50年代末,普通日本人的月收入已經達到了4萬日元左右,最大面額1000日元的紙幣用著已經有點不太方便,而且物價和收入的繼續上漲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在1957年發行了5000日元,在1958年發行了10000日元紙幣。

    順便說一下日本人的平均月收入在60年代末突破了10萬日元,70年末達到了30萬日元,80年代後期隨著日元的強烈升值,雖然以美元計價是高了很多,但以日元計最終穩定在了四五十萬日元的水平上,同時隨著現金以外的支付手段的普及,比10000日元更大的鈔票也不太有必要發行了,所以現在的最大面額的日元紙幣仍然和1958年時一樣。

    決定流通貨幣面額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以本國貨幣單位計算的物價和收入水平。最大面額為平均月收入的幾十分之一取整數,大概一天的收入與開銷左右,是個較為妥當的數字,很多國家都是這樣的。數字大的原因除了收入確實高一些以外,更主要的是看幣值的大小。1日元的幣值在世界上算比較小的,不過比日元還小的也有不少,韓元就是這樣,被歐元替換掉的義大利里拉和希臘德拉克馬以前也比日元小。

    日元並不是沒有小額貨幣,

    實際上,日元是世界上輔幣單位最小的幣種之一。這和早期日元幣值較高,民眾消費水平較低有關。戰前一日元的購買力比現在一萬日元只多不少。

    百分之一日元叫錢。

    千分之一日元叫釐。

    日元的一釐對應古代的一文,一元對應一貫。

    只是後來通貨膨脹太厲害了,1953年的《小額通貨の整理及び支払金の端數計算に関する法律》取消了元以下的貨幣。

    那麼既然現在日元面值這麼大,為什麼不改用小額貨幣呢?

    像中國建國時,將舊幣1萬元等同於新幣1元。比如說著名的貪汙犯劉青山,貪汙總計達171億6272萬元,就是以舊人民幣計算的。這樣換幣,對經濟不會有絲毫影響。即使存在選單成本,但人們計算1+23總比計算10000+230000方便得多,大大減少了計價成本。真正的原因非常微小,是日本的消費稅。

    中國消費稅的徵收面很窄,基本只徵收一些被視為奢侈品的商品,例如菸酒,汽油,化妝品等。但日本的消費稅無所不在,只要花錢就要交稅,而且消費包括的含義很廣,從買房子到吃街頭便當,從唱卡拉OK到在銀行轉帳服務。所有的稅都可以設法逃稅,唯獨消費稅無法逃避。——中山大學李俊惠博士

    因此,消費稅成為日本政府財政收入的命根子。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橋本龍太郎當日本首相時,日本經濟低迷,政府把消費稅從5%降到3%以刺激經濟,後果立竿見影,經濟迅速復甦。但同時立竿見影的是,政府財政赤字迅速增加,馬上出現鉅額財政赤字。

    橋本見狀,再加上判斷經濟已經復甦,於是又重新把消費稅從3%調到5%。這又一次顯示了消費稅的威力,經濟馬上急轉直下,重新陷入衰退,橋本龍太郎被罵個半死,成為斷送日本經濟復甦良機的罪魁之一,不久就丟了首相寶座。

    儘管後來還有人建議把消費稅從5%降到3%,但是再也沒有一個政治家敢為了討好選民而對消費稅輕舉妄動。因為財政赤字的代價實在太高了。

    還有一點,日本的消費稅是價外稅,中國是價內稅,即消費稅有沒有包含在標價中。所以即時日本商店沒有標零頭,比如百元店,但結賬時還是要付消費稅的。如果日本所有的貨幣面額縮小100倍,由於日本沒有角、分的貨幣單位,這樣最小的貨幣單位就是1日元。原來的100元店就變成1元店,由於沒有更小的貨幣單位,就無法徵收消費稅。也就是說,一切低於原來100日元消費的消費稅都將流失。由於消費稅無處不在,實際上最大的消費稅額是來自這些雞零狗碎的消費。如果這些稅額流失,必然造成鉅額的財政赤字。這才是日本政府不進行幣制改革的關鍵約束條件。故簡潔的結論是:消費稅徵收範圍廣——消費稅是價外稅,需額外付款——結賬時必然出現許多零頭——如果改小面額,消費稅會從5元、50元變成5分、5角——日本沒有角、分這種貨幣單位——消費稅對財政收入至關重要,不可不徵——面值不可改。

  • 16 # 侯哥財經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的確日元、韓元最大面值挺大的。在日本,日元最高值紙幣為10000元。(相當於500多人民幣)在南韓,韓元最高面值為50000元。(相當於300多人民幣)

    為什麼面值這麼高呢?

    是因為這些國家在二戰後曾經經歷過嚴重的通貨膨脹,貨幣貶值非常嚴重。比如買一袋米要用車去拉錢,如果不把幣值放大,給生活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所以銀行被迫發行大面值的鈔票,而後來貨幣穩定後,又沒有進行貨幣面值的“縮量”改革而已,所以這些大額面值的鈔票就保留下來了。

      就拿日本來說,日本二戰投降以後,經濟到了破產邊緣,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嚴重。日本政府採取了以舊換新政策,發行了最大面額為1000日元的聖德太子幣。後來,日本連續二十年的經濟飛速發展,日元又採取緊盯美元的貨幣政策,日元兌美元達到過360:1。隨著人民的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到50年代末,普通日本人的月收入已經達到了4萬日元左右,在60年代末突破了10萬日元,70年末達到了30萬日元,80年代達到了近50萬日元水平(80年代也就相當於人均3萬多人民幣),物價也隨之大幅攀升,所以日本銀行又發行了5000和10000面值的鈔票。後來,隨著日元升值,經濟逐步企穩,就再也沒有發行大額鈔票。南韓也與此類似。

    尤其現在隨著信用卡以及電子支付的迅猛發展,現金交易量減少,人們也習慣了,面值改革的意義也不大了。其實,年紀稍大的人都知道,中國在解放前也出現過萬元大鈔,也是由於嚴重的通貨膨脹引起的,只不過後面透過幣種改革,給取締了,面值最高只有100元,一直沿用到現在。

  • 17 # 中立者

    我在銀行上班,經常幫客戶辦理外幣兌換業務,也經常有客戶提出類似的問題,看到你的問題,正好回答下。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日元和韓元的面額為什麼這麼大?

    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都要和實物相匹配,如果不匹配,貨幣只是廢紙而已。之前貨幣的等量物是黃金,那個年代為“金本位”年代;現在美元已經代替黃金了,國家的貨幣需要和美元匹配,現在變成了“美元本位”。日元和韓元在國際上值不值錢,主要看單位日元和韓元能換多少美元。美元的貨幣政策掌握在美國的手裡,其他國家的貨幣比較被動。加上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和南韓經濟快速發展,和美國的貿易一直處於順差,美國透過相應的“協議”逼迫他們不斷的開放國內市場,放寬貨幣政策,導致日元和韓元不斷的貶值,所以面額越來越大。

    最後回答第二個問題:小面額貨幣是否方便?

    在通貨膨脹可控的情況下,其實貨幣使用方不方便,和貨幣的大小沒有直接聯絡。比方在日元裡面,沒有幾分幾釐錢,他們的最小單位就是百,同樣在美元和歐元裡,不僅有幾分,還有幾里,他們的最小貨幣單位是“裡”。在交易中,貨幣交易起來是否方便和貨幣的面額無關,最重要的是最小貨幣單位。

  • 18 # 白刃行走

    日元的最高面額為1萬元,相當於人民幣500多元,南韓的則是5萬元,相當於人民幣300元左右,而歐盟、美元、澳元、英鎊等都是屬於較高的;所以,人們不免會有以上疑問:為什麼他們要採用這麼大的面額呢?

    面額的高低與經濟體的是否發達沒有直接的關聯,主要與各個國家的貨幣政策有關係:

    拿日元來說:

    早在明治維新時代;日元剛剛出來的時候,將一日圓的幣值訂定為與純金1500毫克等值,並設有次一級的幣值單位錢,相等於0.01日圓。現時日圓的匯率是1美元換117.31日圓。

    但是也經歷了波折;

    1897年明治30年,日本第二次金本位,規定1日圓等於750毫克黃金(0.75克),1美元=2.005日圓,一直維持到1917年。20年穩定。100日元=49.875美元

    可以說,這段時間是日元歷史上最為值錢的年代,也就是說日元不是一直與美元保持如此大的差額;

    隨著經濟的發展,實力的增強,日本對外戰爭的次數不斷增加,開支也不斷膨脹,政府為了應對開支,開始印刷貨幣,開始了通貨膨脹之路,特別是在2戰期間,日本的通貨膨脹走向了高潮,,

    1934年,1美元=3.45日元(100円=29美元)1941年,1美元=4.2日元(昭和16年)

    戰後1945年9月,1美元=15日元。

    戰後1945-1949年,日本遭遇了戰後重建的危機,通貨膨脹再次高企;

    1949年,1美元=360日元,開始固定匯率制度。

    實際上,根本原因在於通貨膨脹,凡是有大面額的國家都曾經在歷史上經歷了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由於現代經濟理論對通貨緊縮的限制,普遍認為通貨緊縮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所以長期來看,通貨膨脹是基本趨勢;

    所以,日元也就沒有必要再恢復到以前的匯率,因為沒有必要,如果再強行恢復,只會對社會造成2次打擊,影響社會經濟與社會穩定。

  • 19 # 洪鐘財經

    經濟是否發達和貨幣面額沒有必然關係。我們以南韓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現在的南韓貨幣稱之為“韓元”。它的只比有紙幣有1000韓元、5000韓元、10000韓元、50000韓元四種面額。(南韓紙幣)

    相比於美國、中國等最高面額為100元的紙幣,南韓是1000元起步,其最小面額是中美最大面額的10倍。

    為什麼南韓會出現面額這麼大的紙幣呢?可以概括為兩個原因。

    第一,南韓曾經發生過嚴重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後果大家都知道。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貨幣貶值,錢不值錢。委內瑞拉、辛巴維(威)就是當今世界活生生的例子。南韓歷史上也發生過嚴重的通脹。我們以1953年以來的幾十年為例。僅僅是1954-1957年的4年,南韓通脹率高達333%。也就是說,相比於1953年,1957年韓元的購買力貶值了70%。在1954-1981年的28年中,只有3年的通脹率低於10%,其餘時間都在10%以上。和1953年相比,1981年南韓的物價上漲了120倍,不比貶值了99%以上。快速上漲的物價,使得10元、50元面額的紙幣變得毫無購買力。因此1000元、5000元、10000元面額的紙幣逐漸進入市場。(一顆大白菜價格3900韓元,紙幣面額不大點行嗎?)

    第二,南韓沒有進行過新舊貨幣改革。有的國家經過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紙幣面和變得很大,不方便生產生活,會發行面額較小的新紙幣與舊紙幣兌換。比如,1950年代初的幾年裡,中國物資短缺,物價出現了多次嚴重的上漲。第一套人民幣的面額已經適應不了經濟社會發展了,於是1955年中國發行第二套人民幣,新舊人民幣摺合比率為1:10000。因此,人民幣的面值瞬間少了四了零。但是南韓幾十年來卻沒有進行對新舊貨幣兌換,而是直接發行面額更大的貨幣。(第一版人民幣,此面額為10000元,兌換成第二版人民幣就值1元)

  • 20 # 波士財經

    貨幣的面額與經濟是否發達沒有幾毛錢的關係,這不過是一個習慣沿襲而已。

    比如南韓,紙幣有1000韓元、5000韓元、10000韓元、50000韓元四種面額。南韓硬幣總共有1韓元,5韓元,10韓元,50韓元,100韓元,500韓元,6種面額。

    日本銀行發行的紙幣面額有10,000、5,000、2,000(流通比較少)、1,000日元等面額,另有500、100、50、10、5、 1日元鑄幣。

    這個很好理解,他們就不用幾分、幾角的叫法,統一為元,韓元、日元,反正沒有什麼問題。

    新中國成立的時候,面值與南韓、日本也是類似一樣的。在1953年之前,人民幣發行券別有1元券、5元券、10元券、20元券、50元券、100元券、200元券、500元券、1000元券、5000元券、10000元券、50000元券等12種。那時候沒有一分、一角這樣的額度。

    1955年中國發行第二套人民幣,新舊人民幣摺合比率為1:10000。然後,人民幣的面值瞬間少了四了零;但多了分、角。

    從1955年,到1987年,我們國家最大的紙幣面值都只有10元。改革開放以後,到了1988年,第四套人民幣開始發行,這時候我們國家經濟總量上來了,大額商品流通量,需要更高的紙幣面值計價,又發行了50元、100元面值的人民幣。但分、角依舊保留。

    如果以後經濟繼續發展,通貨膨脹比較厲害,那麼分、角可能逐漸淡出歷史,因為沒有這麼低的商品價格,這樣的幣值就沒有實際功能。而1000元的幣值就也有可能出現。這是經濟發展狀態決定的。

    但是南韓、日本幾十年來卻沒有進行對新舊貨幣兌換,而是直接發行面額更大的貨幣。

    這個不值得稀奇。如果我們把分、角升級成元,那麼也要乘以100的單位,人民幣最大面額就是10000,這個道理也是一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睡覺打呼嚕就是身體不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