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觀的陳木哲亞

    歷時最長,卻無一人身亡,堪稱戰爭奇蹟

    錫利群島距離英格蘭西南海岸30英里,這座低矮的群島,樸實無華,靜靜地沐浴在海灣溪流中。錫利群島共有150個島嶼,但是其中只有五個散佈著些許人煙,其餘的則被都海鳥。海豹和野花充斥,度假旅遊倒還不錯。儘管人口稀少,資源也不豐富,但是錫利群島還是在1651年捲入了英國與荷蘭的戰爭,而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1986年,是世界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

    下圖為錫利群島示意圖:

    戰爭的開始

    這場耗時最久的戰爭,開始於英格蘭內戰。英國內部正在爆發激烈的爭論,到底誰才是英國權力最大的一個,議會,還是國王?

    荷蘭一直密切注視著整個局勢的發展,畢竟兩國有太多的合作歷史了,他們在一起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的傾軋,並且聯合起來與“無敵”的西班牙艦隊作戰,英國甚至在獨立戰爭期間向荷蘭人伸出了援手。然而,荷蘭人把賭注押在了議會的身上,英國內部的保皇黨人懷念他們在一起的所有美好時光,但是荷蘭人的背道而馳讓他們感到非常失望。

    為了宣洩他們的煩惱,英國保皇黨人開始讓人襲擊在英吉利海峽航行的荷蘭船隻,但是荷蘭人並沒有掉以輕心,他們依然在海上貿易中獨佔鰲頭,沒有人願意放棄到手的財富,荷蘭人希望保持這種狀態。但是,英格蘭很快就禁止在英屬殖民地使用外國船隻進行運輸,這種額外的干擾,進一步限制了荷蘭船隻的業務空間。

    不讓走,我可以繞路,但是徹底不讓用我的船隻,那麼這事兒,不能就這麼算了。

    下圖為Reinier Nooms繪製的1652–54年荷蘭與英國的第一次戰爭:

    與錫利群島的關係

    1651年,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和國會議員成功迫使保皇黨人退入了他們最後一個據點康沃爾,靠近海岸錫利群島,似乎就成了容納皇家海軍最理想的場所。州長約翰·格倫維爾爵士是保皇黨的重要人物,同時也是國王的私人朋友。荷蘭人認為這是彌補損失的絕佳機會,格倫維爾(Grenville)之前就負責藏匿突襲荷蘭的船隻。

    海軍上將馬滕·哈珀佐松·特朗普將軍與十三艘軍艦的艦長一起要求賠償,格倫維爾設法移交了一些囚犯替罪,但是船和貨物,那是不可能退還的,東西早就被他們賣掉,錢也花光了。先禮後兵,在要求賠償無果之後,海軍上將做了任何人都會做的事情,1651年3月30日,他對錫利群島宣戰了。

    海軍上將可能期待踢一腳英國的屁股,只是他沒有機會。克倫威爾適時地出現,並破壞了這一切,克倫威爾的人告訴海軍上將:“我們將自己擺脫這些保皇黨,非常感謝。”

    言外之意不言自明瞭,這是我們英國內部的事情,不需要外人來插手, 這場戰爭只持續了短短的三個月,海軍上將的人打響了第一槍,但是他們什麼都沒有撈著,頗有些得不償失的意思。

    下圖為馬丁·哈珀特佐恩海軍上將:

    海軍上將忘了宣佈與這些島嶼達成停戰協議,人們有的時候就是忙碌,這樣的事情很容易被忽略。隨著時間的流逝,每個人都忘記了錫利群島和荷蘭之間的這場戰爭。但實際上,整個事情變成了一種傳奇。

    直到1985年,一位史基利歷史學家羅伊·鄧肯(Roy Duncan)找出了真相,他寫信給倫敦的荷蘭大使館,經過一番挖掘,他們驚人地發現,兩國仍在交戰,並沒有簽署任何的停戰協議。

    荷蘭大使賴因·休德佩爾(Rein Huydecoper)很快被受邀訪問錫利群島,就雙方的停戰協議進行談判,Huydecoper接受了這一提議,並在335年後的1986年4月17日宣佈兩國達成了和平,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終於結束了,開了一槍,沒有任何傷亡記錄。

    下圖為現在的聖瑪麗島:

    後來,也有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一切的開始可能都是海軍上將的虛張聲勢,他從來沒有權力對群島宣戰,即使這份宣戰協議具有一定的約束力,英格蘭和荷蘭在1654年都已經簽署和平條約了。雙方1986年簽署的條約,在外人看來,更多是為了進行宣傳,而不是追求實際的和平,不過這次的廣告很棒,這些島嶼因此享有盛譽。

    如果您去錫利群島遊玩的話(Scilly),可以選擇在聖瑪麗島(St. Marys)休鎮(Hugh Town)的議會會議廳(Conference Chambers)停留片刻。在這裡您可以親眼目睹一副描繪這場戰爭的著名畫卷。

  • 2 # 藍天白雲273209046

    毛主席領導下的人民軍隊,華人民解放軍,三年中由不足二百萬的小米加步槍,打敗蔣委員長領導的八百萬美式現代化國軍。抗美援朝打敗美國為首的十六強國現代軍隊,這是當代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蹟。最偉大的人類奇蹟。

  • 3 # 雷流滿面

    歷史上十大著名戰爭

    1、克雷西戰役

    克雷西會戰也叫克雷西戰役 (Battle of Crécy),發生於1346年8月26日,英軍以英格蘭長弓大破法軍重甲騎士與十字弓兵。克雷西之戰便是英法百年戰爭中的一次經典戰役。

    公元一三四六年七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9000人渡海侵入法國。法王腓力六世將兵三萬餘人迎敵。 八月,雙方戰於克雷西。此役,英國長弓手起了關鍵作用,接連打退了法軍的十五次衝鋒。法軍則傷亡慘重,腓力六世受傷,被迫退兵亞眠。英軍大捷,乘勝進入諾曼底。

    此戰法軍傷亡萬餘人,英軍傷亡則不到二百人,堪稱世界戰爭史上一次以弱勝強的典範。

    2、阿金庫爾戰役

    阿金庫爾戰役(Bataille d"Azincourt)又譯阿讓庫爾戰役,發生於1415年,是英法百年戰爭中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英軍在亨利五世的率領下以1:3的人數劣勢擊潰法軍,並且隨後在1419年收服了整個諾曼底。

    3、坎尼會戰

    坎尼會戰,發生於公元前216年,乃是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主要戰役。此前迦太基軍隊主帥漢尼拔入侵義大利,並且屢敗羅馬軍隊。而為了截斷羅馬之糧食補給,進一步打擊其士氣,漢尼拔於是進兵至義大利南方之羅馬糧倉坎尼城。

    8月2日,迦太基軍與羅馬軍相遇,大戰爆發。漢尼拔運籌帷幄,成功地以少勝多,擊潰了由羅馬執政官保盧斯與瓦羅二人所統領的大軍。此戰雖然並沒有令迦太基徹底擊潰羅馬,但漢尼拔戰術運用之高妙,使之時至今天,仍被譽為軍事史上最偉大的戰役之一。

    4、伊蘇斯之戰

    伊蘇斯戰役是公元前333年秋季,在亞歷山大東征中,馬其頓軍隊(3—4萬人)和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軍隊(12—13萬人),在奇裡乞亞(小亞細亞)古城附近的伊蘇斯(今土耳其伊斯肯德侖北)進行的一次交戰。

    兩軍在皮納爾河附近(伊蘇斯地域)相遇。大流士的軍隊排成長達4公里的兩個橫隊。馬其頓軍隊的戰鬥隊形由3部分組成:右翼是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指揮下的重騎兵,中央是重步兵方陣,左翼為色薩利騎兵、伯羅奔尼撒人等盟軍。

    馬其頓方陣的堅決突擊決定了交戰的結局,這個方陣首先擊退了波斯人的左翼,爾後與色薩利騎兵協同,合圍並殲滅了處於大流士軍隊戰鬥隊形中央的希臘僱傭兵。波斯人逃竄。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的軍隊開始追擊敵人,但是過遲,因而使波斯人免遭全殲。

    5、薩拉米斯海戰

    薩拉米斯海戰(希臘語:Ναυμαχία τῆς Σαλαμῖνος,波斯語:نبرد سالامیس)是希波戰爭中雙方艦隊在薩拉米斯海灣進行的一次決定性戰鬥。

    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100個民族組成的10萬大軍、戰艦800艘,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分水陸兩路遠征希臘。希臘聯軍只有陸軍數萬,戰艦400艘,且被封在薩拉米斯海灣內。

    希臘艦隊成兩線隊形突然發起攻擊,發揮其船小靈活、在狹窄海灣運轉自如的優勢,以接舷戰和撞擊戰反覆突擊波斯艦隊。經過一天激戰,波斯艦隊遭到重創,被迫撤退。薩拉米斯海戰奠定了雅典海上帝國的基礎,強大無比的波斯帝國卻從此走向衰落。

    6、鉅鹿之戰

    鉅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鉅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7、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8、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

    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9、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成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10、合肥之戰

    合肥之戰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孫軍與曹軍以合肥為目標的爭奪戰。建安四年,孫策取合肥,以顧雍為合肥長。

    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後曹操表劉馥為揚州刺史, 劉馥佔領合肥。自後孫權屢攻合肥不克,太和六年,滿寵更治新城。終吳之世,不能有淮南尺寸之土。

    合肥是曹操命劉馥建設的一座東南方重要、繁榮的城市(後再增築,命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敵人的寨壘,所以守備能力對曹軍極為重要;而東吳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個障礙點及補給點,所以雙方於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發過五次較大型的衝突。

    在215年(第二次)、253年(第五次),曹魏大勝,東吳敗逃。在208年、233年、234年,東吳攻城不克,從容撤軍,未分勝負。

  • 4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戰爭史上的奇蹟莫過於遼金之戰。

    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稱帝。

    第一次大戰

    遼天祚帝命令都統蕭扎裡、副都統蕭撻不野率領100000步兵和少量騎兵進攻女真。阿骨打率領僅有的3700名士兵晚上偷襲遼軍。

    士兵比例高達25:1。

    但是此一戰,金軍大勝。金軍因此搶獲了數不清的人口和畜口、兵器、鎧甲等各種物資。並且趁著士氣高昂,順勢攻下遼賓(吉林省農安東北)祥(農安西北)、鹹(遼寧省開原北)三座州府。

    第二次大戰

    遼天祚帝命都統耶律訛裡朵、左副都統蕭乙薛、右副都統耶律章奴率領大約100000騎兵、70000步兵準備攻打金國,由於遼國此時也處在內憂外患時期,所以又派遣使者威脅金國議和。金國不允。

    完顏阿骨打率領幾千軍隊準備迎戰遼軍。士兵比例也有十幾:1。

    完顏阿骨打計程車兵勇猛善戰,金軍先鋒前前後後9次衝入遼軍陣列中,導致遼軍慘敗。退入城內。第二天,遼軍突圍準備向北方逃竄,金軍猛追,遼國步兵全滅,騎兵逃出去了一部分。

    然後金軍攻陷遼國重鎮黃龍府。

    第三次大戰

    遼天祚帝準備御駕親征,親自率領全國總兵力70萬軍隊征討金國。

    遼駙馬蕭特末、林牙蕭扎拉率領50000騎兵,400000步兵至斡鄰濼(吉林省大安南查干泡),準備兩路夾擊金軍。

    此時的金軍只有20000人。士兵比例史無前例的高達35:1。

    結果遼金雙方還沒有開打,遼軍內亂。遼耶律章奴發動兵變,欲殺死遼天祚帝,另立燕王耶律淳為帝。

    後遼天祚帝得到訊息,匆忙率領軍隊從前線回來平叛。

    完顏阿骨打抓住機會,集中兵力攻擊遼天祚帝所在的中軍,遼軍沒有防備,導致大敗,遼天祚帝逃跑。

    自此,遼國再無翻盤的機會,遼國滅亡進入倒計時。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三次戰役都是著名的以少勝多,雙方兵力十分懸殊。

    這也成就了女真“滿萬不可敵”的絕世威名。

  • 5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戰場上不論古今中外沒有任何一個人一個國家敢說自己戰無不勝。每個人每個國家在戰場上都會報以十二萬分的小心。歷史上被“以弱勝強”翻盤的戰役不在少數。正所謂“獅子搏兔 亦用全力”。戰場上也是如此。勝利是偏愛有準備的人的!所以戰場上準備最充分的人往往也是最後勝利的人。

    當然了在戰爭上也出現了很多被稱為奇蹟的戰爭。比如我接下來要說的這場戰場就充滿了巧合和不可思議。

    二戰時期德國在沒有徹底消滅英國的時候就倉促的進軍蘇聯。這也導致了後來盟國以英國為突破口從法國的諾曼底登陸直插德國腹地。而英國之所以能夠苟延殘喘到戰爭勝利一切都源於一場十分滑稽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正式由於英國成功的從敦刻爾克把英國大部分士兵救回了英國。這才為後來英國反攻德國保留了火種。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原本英國說好的和法國共築防線抵禦德國軍隊。結果法華人還在防守的時候英華人撒丫子就跑了。英華人這麼一跑法華人也慌了。這個時候法華人也顧不上打德華人了。跟著英國屁股後面就跑。法華人一跑英華人也慌了。本來英華人就打算拿法華人當炮灰。如果法華人也跟著跑那豈不是誰都跑不了嘛。所以英華人邊跑邊設定路障。路障不是為了阻攔德華人。而是為了拖住法華人逃跑的速度。

    英華人和法華人一跑給德華人樂夠嗆。本來因為英法的阻止德國雖然有進展。但也不是那麼痛快。英華人和法華人這麼一跑德華人幾乎就是開著坦克唱著歌。一路之上暢行無阻簡直堪比小學生春遊一般愜意。

    後來英華人跑到了法國東北部這個名叫敦刻爾克地方準備發起一項名為“發電機計劃”的逃跑行動。但由於當時運力匱乏,所以當時也不管什麼大船小船漁船木筏了。凡是能海上飄的都用來運輸士兵。但即使如此還是來不及逃跑。眼看德華人要追上來了。所以英國拿大炮硬逼著法華人不許逃跑去頂住德國軍隊。而法華人這個時候也急了。合著就你丫英華人的命是命,我們法華人的命就不是命了?所欲法華人也拿大炮對準了英華人。並且表示要麼一起跑,要麼誰都別想跑。最後英華人無奈妥協。

    但接下來的事情簡直巧的劇本都寫不出來這麼好的橋段。當時德國軍隊從西、南、東三個方向敦刻爾克步步緊逼,當時德國先鋒坦克部隊距離敦刻爾克不過十英里。眼瞅著德國就要甕中捉鱉消滅英法兩國的主力部隊了。但就這這個時候“豬隊友”希特勒上線了。希特勒覺得進展太過於順利怕有埋伏。所以命令德軍停止追擊。而當時德軍很多將領都不明白為什麼希特勒會下達這麼愚蠢的命令。古德里安更是感慨道“敦刻爾克唾手可得,這個時候停止進攻一切都將前功盡棄。

    後來德軍不得不遵從希特勒的命令停止追擊。停下來的德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英法聯軍從眼皮子底下撤退。希特勒的這一計劃不僅顯示出了自己的愚蠢。更是為之後德國的戰敗留下了大患。而英法聯軍眼看著就要死翹翹了。結果因為希特勒的“助攻”導致幾乎全部的人都活了下來。簡直就是上帝顯靈了。

  • 6 # 花近高樓1

    千萬艘帆船,千萬把尖刀。

    千萬個英雄,怒火在燃燒。

    千萬挺機槍,千萬門大炮,

    千萬條火龍直奔海南島。

    千萬枚軍功章,在海南島上光輝照耀。

    千萬面紅旗,迎著海風飄。

    《渡海戰歌》

    解放海南島戰役,絕對能夠稱得上是戰爭史上的奇蹟。

    第四野戰軍的第四十軍,第四十三軍。從白山黑水直殺到天涯海角。在現代戰爭中,創造了木船打軍艦,跨海登陸作戰的偉大奇蹟。

    跨海登陸作戰一直是兵家大忌,著名的諾曼底登陸,盟軍準備了三年,集結了290萬軍隊,他們面對的德國守軍只有138萬,盟軍在兵力上形成了2:1的絕對優勢,而且在海陸空對德國都形成壓倒性優勢。即使這樣。盟軍傷亡超過23萬。而德軍的傷亡數字只有9萬人。

    諾曼底登陸6年後的中國海南島,第四十軍,第四十三軍的總兵力只有10萬人。而他們的對手,薛嶽帶領防衛海南島的部隊,兵力也是10萬人,進攻部隊在的兵力上並沒有優勢,當時海南島上的守軍還能夠得到軍艦和空中力量的全力支援。

    渡海作戰的解放軍只裝備了數量不足的木帆船,因為帆船數量不足,第四十三軍的一個師沒有參與渡海作戰。當時全世界,包括美國和蘇聯,都認為攻擊海南島是一次極端冒險的事軍行動。

    參與渡海作戰的解放軍官兵,超過80%都是北方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是第一次看到大海。

    外國有海軍陸戰隊,準備渡海作戰的解放軍戰士戲稱自己是陸軍海戰隊,兩個軍軍先後進行4次大規模偷渡,把一萬多名精銳送上海南島,雖然蒙受了很大的損失,但也悟出了一個重要的經驗教訓,船在海上,只要還沒有翻,就只有兩個字:向前!

    在攻打潿洲島的戰鬥中,陸軍海戰隊打了一場真正的海戰,5艘木帆船擊傷了排水量4000噸的海碩號。

    渡海作戰開始後,五艘機帆船圍攻敵軍第二艦隊的旗艦太平號,艦隊司令王恩華受重傷,回到海口後不治身亡。

    面對前來轟炸的敵機,渡海作戰的戰士們也毫無懼色,用手中的輕武器進行還擊,創造了擊落三架,擊傷兩架的戰績。

    敵人在海南島灘頭設下三道防線,掛滿手榴彈的蛇形鐵絲網,然後是寬闊的雷區,重兵把守的戰壕,最後一道防線是能夠組成交叉火力明碉暗堡。在戰鬥中,不乏李公範,萬守業等捨身堵槍眼的戰鬥英雄。

    渡海部隊的炮兵都是徒手渡海,他們要到海南島上,用敵人的火炮來重新武裝自己。

    第四十三軍128師,原先的番號是六縱十七師,東北戰場上大名鼎鼎的攻堅老虎。

    128師的登陸地點在海口附近的美亭,薛嶽組織6萬部隊在美亭一帶圍殲128師,佔海南島守軍總兵力的一半還多。史稱美亭決戰。

    激戰5天5夜,薛嶽指揮的6萬精銳部隊無力吃掉四野的一個師,反倒被前來接應的40軍主力部隊反包圍,守衛海南島的守軍全線潰退。

    渡海部隊全線反擊,從海口追到三亞,又從三亞追到天涯海角。海南島全境宣告解放。

    一個多月後,北韓戰爭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封鎖臺灣海峽。如果不是不久前渡海勇士們創造帆船渡海作戰的奇蹟,後果不堪設想。

  • 7 # 情戀中國紅

    康熙五十九年西征後最大的受益者,這位被譽為“特種兵狙擊手之父__戰爭史上的奇蹟的締造者西征神兵元戎劍主蒙應瑞”。

    從士兵到將軍的蒙應瑞就是我們所提到的一個不能被軍事歷史和後世人們忽視的一個重要人物。

    在康熙五十九年的西征戰勢中,他的出現勝過千軍萬馬,數年間的西征戰勢從而順利平定,蒙應瑞功不可沒,他同時也開創了世界軍事歷史上因一人一次戰功連同祖上三代驍騎將軍蒙善宇(從商人選舉從一品)驍騎將軍蒙元亨(從商人選舉從一品)湖南鎮筸總兵蒙應瑞(從士兵薦升從二品)同時同地因蒙應瑞戰功在今天的四川南充閬中古城選舉晉升大將軍的偉大創舉。

    蒙應瑞將軍譜寫了川北兵備歷史上以及中國兵備歷史上乃至世界軍事歷史上的一大傳奇。

    用今天的話說他就是特種兵狙擊手之父戰爭史上的奇蹟締造者元戎劍主大清將軍蒙應瑞。

    在這次西征前,蒙應瑞只不過是四川川北鎮總兵所轄閬中營區的一名優秀士兵。

    因一場戰役後使他脫影而出、一躍成為大清帝國曆史上康雍乾時期的一名出色的軍事將領。

    蒙應瑞在西征中的歷史地位體現出他特種用兵結束戰勢完成任務歷史上對“康雍乾盛世”的順利交接。

    他在這場戰役中雪夜奮勇殺敵立功薦升湖南鎮筸鎮總兵賞二品頂戴紅珊瑚三眼孔雀花翎及黃馬褂以示寵恩(從二品署副將銜)。

    由於鎮守經驗原因待旨歷練。

    先祖濛濛順康熙帝賜名蒙善宇先父蒙元亨以蒙應瑞貴贈驍騎將軍賞賜頭品頂戴紅寶石雙眼孔雀花翎以及黃馬褂以示恩寵(從一品)。

    因一次一人戰功成就如此高的榮譽是世界軍事古今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蒙應瑞的赫赫戰功是在西征戰役中建立的,康熙五十九年前邊疆西藏人民一直受外部勢力長達近24年的困繞,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長期得不到保障。

    也威脅著大清江山社稷,朝庭上至帝王、下至群臣24年間寢食難安。無數將士血灑邊區。

    大清康熙年間,全國政治經濟出現繁榮景象,國力比較雄厚,奠定了中國歷史上康雍乾盛世。但是在中國的邊疆西藏人民一直受外部勢力長期困繞。

    從大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開始,西藏執政桑結用達賴五世的名義,請康熙帝給自己封爵,康熙帝受其矇蔽,冊封他為土伯特國王,到噶爾丹死後,從其投降人口中得知「桑結」如何慫恿噶爾丹的情形,且探知達賴五世早巳圓寂,康熙帝曾遣使責問。

    到康熙四十四年,駐在喀木的一個蒙古王子拉藏汗,將桑結殺死。噶爾丹死後有個姪兒,策妄阿拉布坦,起先他忠於清朝,朝廷劃給他阿爾泰山以西、天山以北全部額魯特四部的領土。策妄阿拉布坦野心很大,處心積慮想吞併西藏。

    康熙五十六年,策妄阿拉布坦藉護送女婿歸省為名,派大軍侵入西藏。

    於康熙五十七年十月佔領拉薩,將拉藏汗殺死,對於朝廷亦構成嚴重威脅。

    康熙帝乃於不得已情形下,採取用兵一途。

    康熙五十六年任命富寧安為靖逆將軍,在烏魯木齊郊外吃了敗仗。

    五十七年二月康熙又命令侍衛色楞率領禁軍,會同西安將軍額倫特,由青海一路向西藏前進,救援親近朝廷的拉藏汗,大軍開到哈喇蘇河,遇伏,全軍覆沒。

    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帝排出反對意見決定大軍徵西,命皇十四子允禵為撫遠大將軍,川督年羹堯全權管理軍需進藏物資和糧餉,各族各旗大將軍全力配合,又派宗室延信與噶爾弼,分別由青海及四川進軍,噶爾弼指揮下的嶽鐘琪,從打箭爐第一仗便打下裡塘,再一仗攻下巴塘,衝進拉薩,終於解決了長期困擾的西藏問題。

    使這場數年間的戰勢因此取得了決定性的大勝利、解決了長期對大清帝國的威脅。邊區人民生活得到了保障。

    由於這場戰役後勤保障全權負責的是川督年羹堯,年將軍在四川任職期間就經常到各地所轄軍營巡察,深知川軍們的驍勇善戰智慧多謀官兵技能特別,為了不辜負大清皇帝和國家的重託、他上奏朝庭決定從川北松藩兩鎮挑選精兵前往西征。

    川北:即川北鎮總兵駐地今天的四川閬中古城。

    松藩:即松藩鎮總兵駐地今四川松藩古城。

    然而歷史巧合的正是這位年將軍挑選的這兩鎮組建的不朽川軍在這次數年的戰勢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促進了這次戰勢的順利平定。也因此造就了後來的無數名將。

    四川川北鎮閬中營區的不朽川軍閬中人蒙應瑞就是在這場戰勢中脫影而出造就的傑出將軍代表之一。

    這場戰役前後近二十餘年困擾清政府。清軍數省兵糧全力支援邊疆長達近四年的主戰宣告結束的就是我們永遠為之驕傲的川北兵。

    決定這場“著名的康熙五十九西征戰勢順利平定的人”就是我們永遠為之驕傲榮耀與自豪的今四川南充閬中古城北門威德牌坊人不朽川軍西征造就的名將特種兵狙擊手之父戰爭史上的奇蹟的締造者元戎劍主大清將軍蒙應瑞。

    蒙應瑞西征前是川北鎮總兵所轄的一位優秀士兵。

    因西征途中大將軍廣納眾智獻計獻策並親自臨時組建區區三十餘人的精兵智取敵營高階將帥首級平定近四年的西征主戰勢。

    因蒙應瑞西征一戰定乾坤勝過千軍萬馬。

    開創世界軍事晉升將軍歷史上古今軍人從士兵因一戰到將軍。

    而且先祖蒙善宇先父蒙元亨因蒙應瑞貴贈驍騎將軍賞賜頭品頂戴紅寶石雙眼孔雀花翎以及黃馬褂(從一品)。

    驍騎將軍蒙善宇驍騎將軍蒙元亨湖南鎮筸鎮(鳳凰古城)總兵蒙應瑞三代同時官拜大將軍處今閬中古城北門威德坊。

    康熙帝欽賜川北軍人蒙應瑞御筆“元戎第”鎦金宅匾。

    蒙應瑞因此成為古代“川北元戎”。

    蒙應瑞的一生無論征戰守疆都以愛惜生命為己任堪稱軍人的典範。

    出歷史上歷朝歷代卓越的軍事家們外。

    四川南充將軍廣場閬中籍大將軍湖廣鎮筸總兵蒙應瑞當之無愧譽為“中國歷史第一智將良將”。

    蒙應瑞字兆麟(中歷1689年11月14日辰時__1776年2月12日辰時),漢族,祖籍陝西省涇陽今咸陽市涇陽縣交龍堡。

    生於四川川北鎮保寧府閬中城今四川南充市閬中市閬中古城北門威德坊人。

    中國清朝著名大清將軍。

    因鎮守經練不足待旨歷練22後官至湖北宜昌鎮總兵。

    一年後在總兵官內練選新授清八大兵備道”八大軍區”之一湖廣鎮筸總兵官蒙應瑞駐節地今鳳凰古城。

    清乾隆初期八大兵備道“八大軍區”之一湖廣鎮筸總兵官蒙應瑞統轄今鳳凰古城歷史上疆域最為遼闊的內外玖協營汛。

    據兵備史料得知:鎮是明清軍隊編制,相當於現在的軍級,全國共十二鎮,湖廣省四鎮,軍事長官為總兵(正二品)。

    鎮筸鎮總兵駐鎮筸(今鳳凰縣城沱江鎮),轄八營(中左右前後、晃州、綏安、長安)、三協(沅州、靖州、綏寧),協的長官相當副師級。

    據明清史料記載自雍正七年至乾隆二十三年間湖廣辰沅永靖兵備道鎮守總兵官上奏文獻為湖廣鎮筸總兵官而非湖南鎮筸總兵官。

    湖廣鎮筸總兵蒙應瑞成為清乾隆初期12位湖廣總兵駐札鎮筸今鳳凰古城29年間任期最長6年時間的湖廣鎮筸總兵統轄疆域最為遼闊的內外玖營邊疆平靜民族團結軍民和諧。

    大清湖廣辰沅永靖兵備道清八大兵備道“八大軍區”之一湖廣鎮筸總兵官駐今鳳凰古城29年。

    起始於雍正七年1729年__止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湖廣鎮筸總兵官任職29年間有13任共計12人。

  • 8 # 史海拾遺

    提名一場守城戰——睢陽保衛戰。

    睢陽保衛戰發生在唐朝安史之亂期間,自757年1月到10月,共歷時十個月。即便放眼世界戰爭史,睢陽保衛戰也堪稱是一場奇蹟之戰。韓愈對這場守城戰的評價是這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阻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者?”

    首先說說睢陽保衛戰的背景。

    755年11月,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安史之亂爆發。戰爭初期,叛軍兵鋒所向,唐軍潰不成軍,次月叛軍攻陷洛陽,次年6月叛軍攻陷長安。不到一年時間,叛軍就佔領了華北、中原的廣大地區。接著叛軍揮師東進,劍指江淮。江淮是唐朝的稅賦重地,如果江淮不保,唐朝將遭遇重創,整個戰爭的形勢將變得極為不妙。

    睢陽,正是江淮的門戶。真源縣令張巡在戰爭爆發後,沒有像大多數唐朝地方官一樣,選擇棄城逃跑,或者獻城投降,他組織了幾千人的隊伍與叛軍周旋,正當安祿山十數萬大軍進攻睢陽時,張巡幾千人的隊伍輾轉到了睢陽。張巡自然知道叛軍的戰略意圖,決定率軍死守睢陽,為唐軍組織反攻贏得時間。

    城內守軍共約7000人,敵軍共約十數萬,張巡率軍與敵死戰,累計殲敵數萬人,斬敵將領60多員。僅以區區幾千之眾,抵擋敵軍十幾萬大軍十個月,為唐軍組織反攻贏得了寶貴的十個月。

    這一戰之所以稱為奇蹟之戰,原因不僅在於戰略意義重大,也因為戰鬥過程極為慘烈。一座小城,被十幾萬敵軍團團為主,人困馬乏,糧草短缺。張巡等守將想盡了各種辦法,例如他們缺乏弓箭,於是想出了“草人借箭”的招術。

    最悲壯的是,由於軍糧不濟,張巡殺了自己的妻妾分給戰士們吃了,此後,又陸續吃掉了兩三萬人(資料存疑,據《舊唐書》“所食人口兩三萬,人心終不離”),睢陽城的百姓幾乎都被吃光了,百姓卻仍然擁戴張巡,這是何等的悲壯!最終,叛軍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時間成本後,攻破睢陽城門,張巡和守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張巡本人拒降被殺。

    關於這場守城戰,還有評價如下:“既足以挫賊之鋒,使不得席捲東下,又即以分賊之勢,使不得併力西侵,江淮得保富庶之餘力,膽給諸軍,賊旋蕩覆”。

  • 9 # 何郃翮

    昆陽之戰是新朝末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這場大戰的主戰場在昆陽一線(今河南省葉縣),故稱為昆陽之戰。昆陽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它決定了新漢兩軍的命運和未來中原王朝數百年的國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有深遠影響的戰略決戰。昆陽之戰中,身為偏將軍的劉秀一戰而天下聞名,昆陽之戰不但是劉秀擊敗王莽的關鍵一戰,同時也為劉秀日後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明代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曾這樣讚揚昆陽之戰中的劉秀:“一戰摧大敵,頓使何宇平”。

    劉秀畫像

    昆陽之戰

    劉秀兄弟和南陽宗室子弟在南陽郡起兵,史稱劉秀兄弟的兵馬為舂陵軍,舂陵軍的主力為南陽的劉氏宗室和本郡的豪傑,兵少將寡,裝備很差,甚至在初期,劉秀是騎牛上陣的,這也成為了後世演義中的一段佳話,即所謂的“牛背上的開國皇帝”。後經過激戰殺死了新野尉,劉秀才有了戰馬。為了壯大聲勢,加強反莽力量,舂陵兵與新市、平林、下江這三支綠林軍中的最大的主力進行了聯合,從而擴大了相互的力量,並先後於沘水、育陽等地與新莽的征討大軍激戰,大破莽軍,並擊殺了新莽大將甄阜、梁丘疵等人。

    更始元年(23年),西漢宗室劉玄被綠林軍的主要將領擁立為帝,建元“更始”,是為更始帝。對此,劉縯及南陽劉姓宗室極為不滿,只是迫於在聯軍之中,綠林軍人多勢大,又有強敵在前,只得暫且作罷。劉縯被封為大司徒,劉秀則受封為太常偏將軍。 更始政權建立,複用漢朝旗號,此舉大大震動了新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發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萬撲向昆陽和宛城一線,力圖一舉撲滅新生的更始政權。同年五月,王邑、王尋率軍西出洛陽,南下潁川(今禹縣),與嚴尤、陳茂兩部會合,迫使劉秀的部隊從陽關(今禹縣西北)撤回昆陽。昆陽漢軍僅九千人,眾恐不敵,欲棄城退守荊州故地。劉秀以“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全”為由,說服諸將固守昆陽。此時王莽軍已逼近城北,劉秀率13名騎兵乘夜出城,赴定陵縣、郾縣調集援兵,後有步兵、騎兵一萬七千精兵赴援昆陽。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強大,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耶!”王邑軍向昆陽城發起進攻,並挖掘地道,製造雲車。昆陽守軍別無退路,堅守危城。此時王莽軍久戰疲憊,銳氣大減。劉秀於六月一日率領步騎萬餘人馳援昆陽。劉秀親率千餘精銳為前鋒,反覆猛衝,斬殺王莽軍千餘人,漢軍士氣大振。隨後又以勇士三千人,迂迴到敵軍的側後,偷渡昆水(今葉縣輝河),向王邑大本營發起猛烈的攻擊。王邑依舊輕敵,下令各營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自行和王尋率及萬人迎戰,王邑兵馬陷入困境,王尋戰死,諸將未敢出援。昆陽守軍見城外漢軍取勝,乘勢出擊。王莽軍大亂,紛紛奪路逃命,互相踐踏,積屍遍野。此時突然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王莽軍萬餘人涉水被淹死,滍水為之不流。

    新朝號稱百萬大軍的主力覆滅於昆陽城下,三輔震動,新莽政權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混戰之中,新朝覆滅。

    由於當時新莽王朝的大軍有四十三萬,而綠林軍只有一萬七千多,兩軍對壘,面對如此懸殊的力量,試問有誰能想過僅有不到兩萬人的綠林軍竟然大獲全勝呢?也因此使得這場戰役無意中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很多人回議論這場戰爭的過程是什麼樣子的?

    甚至有人說劉秀在這場戰爭中使用了隕石術。據說在兩軍準備開戰的前一天夜裡,新朝的軍隊在軍營中遭到了隕石的襲擊,使得新朝的軍力損失慘重。也就是說,還沒有開戰新朝的兵力就折損甚多,這也使得新朝的軍隊人心惶惶,都相信上天在幫助劉秀大軍,因此在兩軍正式開戰之時,都沒有集中精力去戰鬥,因此王莽大軍慘敗。

    事實上真的如此嗎?新朝大軍遭受到的隕石襲擊是真的天上掉下來的隕石雨嗎?還是劉秀使用的隕石術呢?或者另有其他的說法呢?從古至今,如次大規模的隕石雨,還是在兩方即將開戰的如此恰當的時候,實在是不能叫人信服。也不會有如此的巧合之事,因此新朝大軍遭受的隕石襲擊不是來自天上。

    有人說了那就是劉秀使用的隕石術。其實在古代有很多神奇的傳說,也有很多的奇人異事,在此也不能排除劉秀真的會隕石術,但是對於劉秀的排兵佈陣的軍事能力、很綠林軍的勇猛來說,我更願意相信後者,後者也更有說服力。

    其實真正戰敗的原因是在昆陽之戰中,王莽軍的兵力有四十二萬人,而更始起義軍守城和外援的總兵力加在一起也不過二萬人。然而在兵力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起義軍竟能取得全殲敵人的輝煌勝利,這決不是偶然的。歸結其要旨,大約有這麼幾條:政治上反抗王莽暴政統治,符合廣大民眾的願望和要求,因而得到民眾的擁護和支援,這是昆陽之戰中起義軍取勝的深厚政治根源。軍事上,起義軍實施了堅守昆陽,牽制敵人,調集兵力,積極反攻的正確做法,嚴重遲滯了王邑軍的行動,消耗了它的實力,牢牢地掌握了戰場攻守的主動權。在作戰指導的具體運用方面,起義軍敢於拼殺,士氣高昂,又善於利用新莽的弱點,攻心打擊和軍事進攻雙管齊下,摧毀新軍的戰鬥意志,積小勝為大勝;並且能夠把握戰機,選擇新軍指揮部為首要進攻目標,將其一舉搗掉,使得敵軍陷於群龍無首的境地,最終難以逃脫失敗的命運。

  • 10 # 帝國烽火

    抗美援朝戰爭就是一個奇蹟,是一群中國先烈用血肉之軀對抗鋼鐵洪流的戰爭,中國軍人在後勤缺乏、武器落後的情況下依靠驚人的毅力,最終將世界頭號強國趕退到三八線,而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最能體現志願軍與美軍在後勤差異方面的戰鬥,當屬長津湖戰鬥,並且志願軍憑藉堅強的毅力,取的了最後的勝利。

    第一次戰役之後美國未完全判明中國軍隊意圖,繼續堅持以軍事進攻迅速佔領全北韓的原定計劃,同時麥克阿瑟轟炸鴨綠江上所有橋樑。而此時為遏制美軍的攻勢,華人民志願軍急調第9兵團入朝,擔負東線作戰任務。

    第九兵團是駐守華中地區的一支部的,司令員宋時輪,下轄20軍、26軍和27軍,全軍團近15萬人。由於當時是緊入朝,所以戰士沒有來得急更換東北的冬季裝,全軍團在沒有可靠保暖的情況下就進入了北韓戰場。當時正值11.12月份,是北韓最寒冷的時期,最冷的溫度可以達到零下30多度,零下二十度是常態。

    1950年11月除第二次戰役爆發,中美兩支王牌軍在北韓長津湖地區展開了一場激戰。美軍包括海軍陸戰隊第1師寫和第3、第7步兵師,以及南韓第1軍團,約10萬人;攻擊這支部隊的是志願軍第9兵團,近15萬人。在零下30-40度的嚴寒中苦鬥20天之後,美軍殘部在7艘航空母艦的掩護下,利用海路脫離戰場,這也意味著“聯合國軍”全部被逐出北韓東北部。

    戰鬥過程中衣著單薄的志願軍官兵,晝伏夜行,嚴密偽裝,忍受著酷寒、飢餓和疲勞在覆蓋著厚厚積雪的山脈和樹林中連續行軍,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千難萬險,悄無聲息地抵達了預設戰場,並透過大範圍的穿插迂迴包抄,成功將美軍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截為5段,形成了分割圍殲的有利態勢。

    在戰爭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也是北韓最寒冷的一個晚上,當時西北風捲著棉球般的雪花,吹得人睜不開眼,晚上溫度下降到零下40度左右,但是中國軍人憑藉驚人的毅力繼續進攻美軍。當時面對志願軍的進攻,美軍近乎絕望,據記載戰鬥間歇,一位美軍記者問一個正在用刺刀從凍硬的罐頭裡挖蠶豆吃的陸戰隊士兵:如果上帝能夠滿足你的一個要求,你最需要什麼?那個士兵頭也沒抬的回答:給我明天吧。

    然而由於志願軍在後勤補給和武器裝備上的差異,美國第一師最終還是突圍出去,而中國志願軍負責阻擊的部隊,都在雪地裡一動不動的被凍死了,這群最可愛的人,就這樣逝去了。整個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第9兵團此役戰鬥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餘人。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一次戰鬥,這次戰鬥志願軍人數上佔優勢,但是在當時的惡劣環境下,志願軍沒棉衣,在零下30多的的嚴寒中,中國志願軍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美軍,這就是戰爭的奇蹟。

    1952年9月,第9兵團從北韓回國,司令員宋時輪要司機停車,下車後向長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後脫帽彎腰,深深鞠躬。當他抬起頭來時,警衛員發現,這位滿頭花白的將軍淚流滿面,不能自持。這一頗具悲情色彩的場景無疑是對這場戰役慘烈程度的最好註解。(中國軍網)

  • 11 # 鄜延路節度使李

    以色列國建立,周圍多國剿滅,豈料被以色列反殺,成功站穩腳跟;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佈建國,至此以色列人結束公元前586年猶大王國被新巴比倫王朝覆滅後2524年的亡國史,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但是就在建立國家的第二天,周圍的阿拉伯國家就開始對這個新生的以色列國發動進攻,企圖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

    根據1947年11月的阿拉伯—猶太人分治計劃,在中東迦南(巴勒斯坦)這塊土地上,建立猶太以色列國和阿拉伯巴勒斯坦國兩個國家。對於這個決議,阿拉伯人很不以為然。他們認為猶太人雖然最早來到巴勒斯坦地區,可是,他們的國家早就滅亡了,此後的猶太人大多不定居巴勒斯坦地區,現在這塊土地的真正主人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他們世世代代居住在這個地區,他們才是巴勒斯坦的真正主人。阿拉伯人決心不讓這個所謂的猶太國建立起來。以色列剛成立的時候,美國迅速承認了,蘇聯也馬上承認,其他一些國家也承認。只有阿拉伯聯盟不承認這個剛成立的以色列國,它要按照真主的旨意,發動聖戰,把猶太人趕入大海。第二天,埃及、外約、伊拉克、敘利亞等國軍隊果然從四面八方衝進了巴勒斯坦以色列陷人了阿拉伯人的包圍圈。於是,第一次中東戰爭開始了。

    在以色列國成立之前,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中東地區多次發生衝突,規模不是很大。神。戰爭一開始,阿拉伯五國聯軍在數量上就比以色列部隊佔優勢。阿拉伯聯軍中除了原來的“阿拉伯解放軍”和“拯救軍”的1萬多人外,還有埃及出兵7000人,外約旦的“阿拉伯軍團”7500人,敘利亞出兵5000人,黎巴嫩出兵2000人,伊拉克出兵1萬。面對4萬多人的強大陣容,以色列方面僅有3.4萬人的武裝,這支隊伍儘管之前也有過改組改編,但還算不上正規軍,嚴格來說那也就是一支沒有統一指揮的游擊隊。在軍備上,以色列也遜色很多。

    同時,阿拉伯聯軍有各類飛機131架,以色列只有各類飛機33架;阿拉伯聯軍有艦船12艘,以色列只有艦船3艘;阿拉伯聯軍有坦克裝甲車240輛,各種野戰炮140門,而以色列幾沒有大炮、裝甲車等重武器。無論怎麼看,以色列就算在大戰開始前的零星戰役中佔了便宜,也改變不了現時所處的劣。果不其然,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軍節節敗退,新生的以色列面臨崩潰的邊緣。

    阿拉伯聯軍為了儘快消滅以色列,兵分三路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向以色列發起進攻,對以色列形成合圍之勢。埃及的兩個旅共有1萬多人,一個旅打到耶路撒冷,一個旅進攻南方的內蓋夫;伊拉克的一個旅和一個裝甲團渡過約且河,相繼佔領了納布盧斯、傑、圖勒卡姆,幾乎將以色列攔腰斬斷;敘利亞軍隊在東北部陸續佔領了一些猶太人定居點;黎巴嫩軍隊向北方的馬爾基亞進攻;約旦的阿拉伯軍團進攻最兇猛,他們攻佔了耶路撒冷舊城,圍困了新城,在耶路撒冷上演了一場中東歷史上見的巷戰。

    以色列認為把耶路撒冷置於最優先考慮的地位,守住耶路撒冷是守住全國其它地區的關。以軍被迫放棄了舊城,但是新城中的以色列民兵抵禦住了阿拉伯軍團的進攻。阿拉伯軍團滿足於城外小打小鬧,觀望其他各路進展,錯過了勝利良機。為了防止守軍陷入彈盡糧絕的困境,以軍盡了種種努力援救耶路撒冷。26歲的上校旅長拉賓打通了特拉維夫至耶路撒冷70公里的生命線,食品和彈藥源源不斷運到耶路撒冷新城,拉賓一戰成名,成為以色列的英雄。

    彈丸之地的以色列到處都是戰火,大批以色列人被迫離開家園。戰局對以色列極為不利,以色列軍隊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在前面四個星期的戰鬥中,以色列人戰死1200人,連續的戰爭使得以色列軍隊疲勞到了極點,不僅如此,因為鉅額的軍費也讓以色列經濟到達崩潰的邊緣,而阿拉伯軍隊損失幾乎忽略不計。

    美國深知以色列的困境,在開戰的第三天就向聯合國遞交了份建議雙方停火的議案。這份議案後來得到了蘇聯和英國的支援並在聯合國大會上透過。阿以雙方同意停火四周。停火期間有關國家停止戰鬥人員和戰爭物資的運送。然而就在停火期間,以色列設法運進了國外採購來的重武器,兵力由3萬增加到6萬。梅厄飛往美國募集到7500萬美元鉅款,變成10架飛機運到前線。而阿拉伯國家武器裝備依靠西方供應,禁運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戰鬥カ。一個多月的停火使阿以雙方的軍事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以色列人鳥槍換炮,不可同日而語了。1948年7月9日,經過充分準備的以軍不再坐以待斃,向阿拉伯聯軍發起猛烈進攻。7月9日清晨,以色列航空兵出動,直撲阿拉伯聯軍的陣地,戰火再次燃起。此時,以軍雖然在人數上仍不佔優勢,但是在武器裝備上超過了聯軍。

    以軍的步兵、裝甲兵、炮兵、空軍協同作戰,在中部沿海平原佔領了盧德和臘姆拉兩城,減小了聯軍對首都特拉維夫的威脅,打通了前往耶路撒冷的通道。接著,以軍又在北部奪得加利利地區的拿撒勒。同時,以車的另一支部隊向耶路撒冷發起進攻,切斷了聯軍到新城的道路。這次攻擊到7月18日結束,被稱為“十日進攻”。“十日進攻”後,阿拉伯一方巴不得趕快停火。第二次停火為期近3個月,以色列購買的武器滾滾而來,來自英、美、法、蘇、加拿大、南非等52個國家的數千名志願兵也前來助戰。志願兵都有專門的軍事技能,對以色列的勝利作出了特殊貢獻。到10月,以色列軍隊發展到9萬人,擁有100架飛機和16艘艦艇。阿拉伯軍隊儘管也得到了增援,但兵力只有以色列的一半。

    以色列從阿拉伯軍隊手中奪取了主動權。總統本·古裡安認為:長期停火只會損害以色列國家的形象和地位。要麼獲得和平,要麼把人趕出以色列邊境。因此必須儘快結束停火,把阿拉伯軍隊趕出去。以色列的命運決定於戰爭而不是決定於雙方的談判,不決定於聯合國,在戰場上比在和平談判的桌子上能贏得更多的東西。9月,聯合國調解專員貝納多特伯爵建議調整分治時的領土劃分,把劃給猶太人的內格夫與劃給阿拉伯人的加利利對調,“阿拉伯國”合併於外約旦。同時阿拉伯難民返回他們被猶太人佔領的家園。而以色列不願讓出已佔領的加利利,要它讓出劃給猶太人的內格夫更是與虎謀皮。結果第二天貝納多特即遇刺。

    不久,以色列地面部隊發動強攻,在南線收復了內格夫北部地區,在北線打到黎巴嫩境內。在中線以色列和外約旦之間達成協議保證耶路撒冷的停火。12月,以色列動用5個旅向駐守在內格夫的埃及軍隊發起了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遷回包圍了加沙地區的埃軍,埃及不得不提出休戰要求。英國警告以色列,如不撤兵英國將進行干預。5架英軍飛機起飛偵察以色列部隊是否撤出,結果全部被以色列空軍擊落。英國要求以色列賠償損失,同時派部隊,對以色列擺出進行報復的姿態。杜魯門對英國的行為給予了強烈指責。英美矛盾加劇驚動了溫斯頓・丘吉爾,丘吉爾警告說:“繼續戰爭會與美國發生衝突,並可能導致外約旦領土的喪失。”英國無可奈何,只得宣佈承認以色列。

    1949年春,阿以雙方開始分別簽訂停戰協定。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作為一個整體並未參戰,邊界的劃分按照軍事控制的情形,分治方案中的阿拉伯國被以色列、埃及和約且三國佔領:以色列佔領約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比分治決議規定的面積多了6220平方公里。埃及佔有加沙258平方公里,約旦佔有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撤冷老城約6000平方公里。

    對於耶路撒冷(外約旦佔據圍牆內的舊城,以色列佔據新城)雙方承認對方的現狀,允許猶太人進入聖地朝聖,但這協議沒有實行。以色列獨立的代價是6000人陣亡,佔總人口的百分之ー,阿拉伯方面死亡1.5萬人。以色列是戰爭的贏家。斷斷續續進行了15個月、實際上打了61天的第一次中東戰爭原本是阿拉伯國家首先發動進攻,卻以阿拉伯國家的失敗而告終。決定戰爭勝敗的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意識差異。猶太人意識到自己沒有安身之所,所以不惜性命地守衛自己的居住地,而阿拉伯人不知道為什麼要打仗。

    戰爭結束了,但是阿以之間的爭鬥才剛剛開始。近100萬巴勒斯坦人離開世代居住的家園,流落到約且河西岸、加沙地帶和附近的阿拉伯國家。對於難民產生的原因,阿拉伯方面認為是猶太人驅趕造成的,以色列認為是阿拉伯聯軍要求阿拉伯人撤退的結果。難民們顛沛流離,生活無著,成為戰後中東一大難題,中東從此成為一座活火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勸媳婦不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