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鴻樓書主
-
2 # 小王愛歷史
文種和范蠡一起為勾踐打敗吳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勞。不聽從范蠡勸告,收到范蠡留下的信後,請假未去上朝。最後還是被勾踐賜死。自古就有鳥盡弓藏 兔死狗烹的說法,文種沒能像范蠡那樣全身而退確實可惜,范蠡協助勾踐打敗吳國後,傳說帶著美女西施一起跑到齊國經商去了,號陶朱公。
當時勾踐賜死文種時給了他一把叫屬縷的劍,這正是殺死伍子胥的劍,勾踐還說當初給我七條滅吳的計策,我只用了三策,剩下的你去下面打敗吳國吧,文種只好死去。
滅掉吳國後,文種主張休養生息,畢竟才打了仗,而勾踐一心想稱霸,兩人意見不合矛盾在所難免,所以勾踐慢慢萌生了殺掉文種的想法。殺掉文種後,勾踐按照自己的想法稱霸中原,一意孤行,到越王無疆時,越國被楚國所滅。
如果文種還在,會阻止勾踐稱霸中原的想法,實行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利用地理位置優勢,不參與中原的戰爭,各方面得到快速發展,越國的未來可能不會因為年年征戰而這麼快消失於歷史的舞臺。
-
3 # 隱者康司馬
如果勾踐不殺文種,文種會專心治理國家的,會休養生息減少老百姓的各種賦稅,興修水利鼓勵農業漁業的發展,用了幾年越國就會變得國富民強。
越王勾踐在文種、范蠡的幫助下勵精圖治,終於把吳國打敗了。吳國的國王夫差自殺身亡,勾踐終於報了大仇。范蠡在滅掉吳國後就走了,他臨走時留給文種一封信,信上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勾踐這個人可以和他共患難,但是不能同富貴。你為什麼不走呢?*文種讀完是猶豫不決,他覺得和勾踐吃了這麼多年的苦,現在正是享受榮華富的時候,怎麼能兩手空空的說走就走呢?不久,越王勾踐送來了一把劍給他,對他說:*你曾經教我伐吳的七種方法,我只用了三種就消滅了吳國。你那裡還有四種,你去教我的父親吧。*文種後悔沒有聽從范蠡的良言勸告,只好是含淚自殺身亡。
其實勾踐殺文種的真正原因是,兩個人的治理國家的理念不同,經常在重大的決策方面發生分岐。勾踐打敗夫差後,使越國的地位提升了很多,其它的諸侯國都來依靠越國。越國成了諸侯國中的霸主,勾踐的政治野心非常的大,他想把諸侯國都給消滅了,統一中原,做為丞相的文種勸勾踐要專心越國國內的發展,休養生息減輕老百姓們的生活負擔。在以前勾踐戰敗給吳國的國王做奴隸的時候,文帝代替勾踐處理越國國內的事物,所以培養了很多自己的政治勢力!越王勾踐也怕文種的政治勢力坐大做強,所以才殺了他。
-
4 # 當代曹植
滅掉吳國後,文種主張休養生息,畢竟才打了仗,而勾踐一心想稱霸,兩人意見不合矛盾在所難免,所以勾踐慢慢萌生了殺掉文種的想法。殺掉文種後,勾踐按照自己的想法稱霸中原,一意孤行,到越王無疆時,越國被楚國所滅。
勾踐打敗夫差後,使越國的地位提升了很多,勾踐的政治野心非常的大,他想成為霸主。
做為丞相的文種勸勾踐要專心越國國內的發展,休養生息減輕老百姓們的生活負擔。在以前勾踐戰敗給吳王做奴隸的時候,文種代替勾踐處理越國國內的事物,所以培養了很多自己的政治勢力!越王勾踐也怕文種的政治勢力坐大做強,所以才殺了他。
如果文種還在,會阻止勾踐稱霸中原的想法,實行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利用地理位置優勢,不參與中原的戰爭,各方面得到快速發展,越國可能不會因為年年征戰而這麼快消失於歷史的舞臺。
-
5 # 小橋sunny
這個問題需要先了解文種的真實能力。
文種的政治謀略堪稱高手。
越國戰敗時,吳國伍子胥請求吳王夫差殺掉越王勾踐。這時候,是文種找到貪財好色、好大喜功的吳國太宰伯嚭求和,藉助伯嚭的身份左右了夫差的想法。
可以說,沒有文種,勾踐早已死過一次。
後來文種不斷賄賂伯嚭,越王勾踐回國後,也聽取文種建議,討好吳王,協助伯嚭這個昏官掌握吳國朝政。這樣吳國伍子胥就沒有了發言權。
文種還策劃從經濟上給吳國打擊,借吳國的生粟,還的時候,卻摻入了很多熟粟,導致吳國經濟受損。
史學資料《越絕書》曾經記載,文種給越王出了九條計策,越王只用了三條,越國就滅掉了吳國。
但是文種也有重大的缺點,其一就是沒看透政治,早吳王夫差遇難前,他就警告過文種:我死了,你和范蠡都會鳥盡弓藏。
而文種之前的賢人,比如老子,也早指出,功成則身退。
文種居然沒看到這一點。
後來,范蠡寫信通知文種儘早脫身,文種也意識到自己的危險了。可他只是稱病不上朝,根本沒想出脫身之策,還被勾踐身邊的人扣上了謀反的帽子。
可見文種在政治上也是有短板的。
而在春秋五霸的時代,一個國家想強盛到後來秦國那個樣子,需要在整個國家制度上做改革,這方面未必是文種的特長。他更善於兩國間的政治攻防。
綜上所述,即便是越王勾踐聽從文種的建議(當時文種的建議是滅吳之後,休養生息,不要去爭霸),越國會發展的國富民強,但絕不會強到能夠打破當時的政治格局。
當時的秦國、齊國、晉國、楚國,都有其優勢,有的國土大,有的民心團結,有的人才濟濟。以越國的國土面積,軍事勢力,很難做到完全消滅其他國家。
-
6 # 晨輝聊歷史
大家好,我是晨輝,一個用心講述春秋戰國史的男人!
文種簡介:春秋末期越王勾踐的重要謀臣,勾踐戰敗後,他赴吳求和,與勾踐共患難,後來獻上“伐吳七術”,幫助勾踐成功滅掉吳國。
小引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後,開始變得驕奢起來,他忘記了昔日“臥薪嚐膽”的磨難,身邊的奸臣漸漸多了起來,連曾經的兩位滅吳功臣范蠡和文種的話都不聽了。
范蠡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就勸好友文種和自己一塊離開勾踐,但是文種認為自己功勞大,不願放棄現在的富貴生活,於是,范蠡獨自離去了。
後來,勾踐聽信讒言,認為文種即將謀反,便賜死於他,文種悔恨沒有聽范蠡之言,刎頸自殺。
那麼,文種如果不被賜死,繼續輔佐勾踐,越國會發展到什麼地步呢?
一,越國休養生息,進一步強大起來。文種是富有謀略的政治家,很擅長治理國家,如果他不死,可能會勸諫勾踐休養生息,不要對外挑起戰事。
越國在勾踐的帶領下,相繼使得齊、晉、楚等大國臣服,越國成長為真正的霸主,在這一切風光的實質下,是越華人民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畢竟這裡資源匱乏,土地貧瘠,落後的蠻荒文明無法推動國家良性的發展。
然而,大夫文種就擁有改變這一切的力量,他會制定一系列的促進人民生活的良策,人民會生活的更加幸福,越國也會實現長久的霸主地位。
二,越國周旋於楚、齊之間,如魚得水。楚國和齊國與越國接壤,對越國的穩定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吳國被滅之前,楚國與越國一直交好,後來兩國相互競爭,越國終於被楚國所滅,齊國則一直是越國的死對頭。
可以這樣說,如果文種不死,他會在楚、齊爭霸間謀求越國的立命之本,不會輕易得罪任何一方,透過兩國的相互對抗與削弱,從中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越國可能會逐步蠶食掉楚、齊,進一步控制中原地區。
但是,勾踐卻主動歸還了楚國領土,主動與兩國交好,沒有挑撥楚、齊間的關係,實際上,這兩個國家本來就互相忌憚,如果越國能夠從中搗鬼,便可以坐收漁翁之利的,相信以文種的智謀,也必定能做到這一切的。
三,越國會出現更多的良臣。勾踐誅殺功臣,傷了許多人的心,也成功關上了人才投奔的大門,越國的奸佞之臣越來越多,國家的發展勢必會受受到影響。
如果勾踐不殺文種,范蠡也不會離他而去,越王會有更多的人才前來投奔,畢竟人才都是衝著功名前來的,現在連身家性命都保不住,誰還敢來呢?
事實證明,勾踐後來確實沒有良臣輔佐,身邊一片烏煙瘴氣,雖然沒有因此遭遇大禍,但是畢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家的發展,長期來看,這是很不利的。
回覆列表
越國就會進入蠻荒時代,文明衰落,就不會產生燦爛的文化。別忘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麼偉大的文化就發源於那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