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木子雨
-
2 # 原創詩詞德春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怪屈原也。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邊上游蕩。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麼,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汙),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聖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世上的人都骯髒,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為什麼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讓清白的身體去接觸世俗塵埃的汙染呢?我寧願跳到湘江裡,葬身在江魚腹中。怎麼能讓晶瑩剔透的純潔,蒙上世俗的塵埃呢?" 漁父聽了,微微一笑,搖起船槳動身離去。唱道:"滄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 便遠去了,不再同屈原說話。
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1]
孟子說:“不仁者還可以勸說他們嗎?他們身處危機之中卻感到心安,把帶給他們災禍的事物看做是有利的,把毀滅他們的事物看做是種享樂。不仁之人要是能接受勸告,怎麼還會有亡國敗家的事情發生?有小孩子唱道:‘滄浪之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冠纓,滄浪之水渾濁啊,可以洗我的雙足。’孔子說:‘弟子們聽好了!清水洗纓,濁水洗腳,這都是取決於水的自身。人一定是侮辱了他自己,然後才有別人來侮辱他;家一定是自我摧毀,然後才有別人摧毀它;國家一定是內部相互征伐,然後才有別人來討伐它。太甲書上說:‘天降災禍,還有可能躲避;自己作孽,必死無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3 # 曼聲閱讀
我來解釋這句的意思。
“清斯濯纓,奚取於水”先出自《孟子.離婁上》,之後又出現在屈原的《漁夫》中。
1 《孟子.離婁上 》《孟子 離婁上》中是這樣的:
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 ,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淪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 ‘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孔孟之道是一致的,意思是說:不仁者能同他說什麼呢?別人危險他們心安,別人受災他們獲利,國家敗亡他們引以為樂。不仁者如果可以和他說什麼的話,哪還有亡國敗家之事的事情發生呢?
有個小孩子唱道:‘滄浪的水清呀,可以洗我的帽纓;滄浪的水濁呀,可以洗我的雙腳。’孔子聽了立刻用來教育他的學生:‘弟子們聽好了啊!水清就用來洗帽纓,水濁就用來洗雙腳,這都是因為水自己造成的。’
所以,一個人總是先自取其辱,別人才侮辱他;一個家庭總是先自取毀壞,別人才毀壞它;一個國家總是先自取討伐,別人才討伐它。《太甲》說:‘上天降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的罪孽是無處可逃的。’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作者以“水的清濁決定了它的用處”設喻,以孔子論說支援自己,來論述人的貴賤高低,誠信有無,人品高下,學識深淺等都是自己造成的。“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咎由自取”、“禍起蕭牆”都是這個意思。所以,一個人先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
2 《漁夫》屈原《漁夫》也提到這句,下為原文: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滄浪之水濁兮,可以。”遂去,不復與言。以水“濯纓”還是“濯足”,是取決於人的。在這裡是屈原人生的重大抉擇。漁夫(矛盾的屈原)認為,在舉世渾濁,隨波逐流的時候,不固執了,靈活一些,就可以保全自身。不過他的意思是:儘管如此,我也不能同流合汙,我也不能那樣做,儘管我做不成聖人,也要維護自己的高潔。
人在選擇的時候都是矛盾和痛苦的,陶淵明辭官歸隱,司馬遷苟活著書,蘇軾被貶黃州,屈原被流放,莫不如此。而在矛盾中做出他們的正確選擇,才是最可貴的。
3 總結如此看來,“清斯濯纓,奚取於水”這句話的內涵是豐富的。水清就可以洗我的帽纓,那從哪裡取這清澈的水呢?我們可以學習《孟子 .離婁上》,做好自身,發展好自我,為成為仁德之人而努力;對不仁者也要學會識別。我們也要學習《漁夫》,在人生需要選擇的時候,要麼靈活一點,退一步留有餘地;要麼堅持自我,痴心不改!
-
4 # 雲天瓶水一
清斯濯纓,奚取於水
倩兮巧笑,旁若無人
小說《首輔家的小嬌娘》裡的對子,意思是:
洗乾淨我漂亮衣帶的啊,不僅僅是因為有水;
笑起來能這麼動人啊,是因為周圍沒有這麼美麗的人。
回覆列表
“清清濯纓,奚取於水”出自吳言的文集《背叛》中的《第十三章》,意思是清水可用來清洗帽帶,但是又從哪裡得到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