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月文
-
2 # 大明人
中國留美幼童指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援下,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批學生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這批留美生中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30人,其中工礦負責人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從事教育事業者5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從事商業者7人;進入海軍者20人。總之,除早亡、留美不歸和埋沒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雖然清政府派遣留學生的最初目的是從一種狹隘的統治利益出發,但是在客觀上卻對中國留學教育積攢了寶貴的經驗,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中央電視臺拍攝過一部5集紀錄片幼童,全面反映了中國近代第1批官派留學生留美幼童的起因和後續發展。內容很詳實,可以當成歷史書來看。
留美幼童的促成主要是由兩個人貢獻的。一個是中國第1位美國留學生容閎,另外一個是中國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李鴻章。容閎從美國歸來以後成為了李鴻章的幕僚,由他向李鴻章建議,選派幼童前往美國留學。李鴻章在考慮以後答應了這個請求。這樣的留學活動在當時的中國引發了很大的爭議,李鴻章憑藉著自身的政治影響力,促成了留美幼童的最終成行。
那麼為什麼要派留美幼童呢?作為接受了系統的美國教育的容閎,希望透過這樣的留學促進華人對美國的瞭解,同時將美國的先進技術引入到中國。應該說第2個目的得到了李鴻章的認可與支援。
根據相關資料的記載,有兩名中國官員陪同留美幼童前往美國。到美國以後,安排到指定的學校就讀,然後在相應的寄宿家庭中生活。每隔一段時間這些孩子都必須要接受中國官員的考察,以瞭解其學習和生活狀況。他們除了與美國學生一起學習美國的中小學課程以外,還要接受由中國官員安排的相關的中國文化課程。
這件事情在當時中美兩國的輿論界都有一定的影響力,而恰恰是輿論對於某些事件的報道引發了很大的社會反響,最後導致了留美幼童專案的終止。根據報道,有一些留美幼童在美國當地家庭居住以後生活習慣日益美國化,有些人開始剪辮子穿洋裝,這讓國內的輿論非常不滿。李鴻章開始承受巨大壓力,最後不得不下令停止資助接回留美幼童。而有一些留美幼童,拒絕回到中國,後來完全融入美國。根據資料顯示,召回的時候真正取得美國學歷的人非常之少,只有寥寥數人。
從結果來看,很難說,這樣一個留學專案是成功的。所以要評價這樣一個事件的作用,更多的還是要放在歷史大層面上來看,而不是糾結於事件本身。這是中國歷史上第1次對外公派留學生,開啟了從晚清一直到現在中國對外留學生的歷史程序。可以說在中國近代教育史方面影響重大。同時在中外交流史上面,這也是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對於很多美華人來說,這是他們第1次近距離接觸中國孩子,瞭解華人。從美國當地報紙的報道來看,對於這些孩子還是比較寬容和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