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大國之巔

    先說結論:歷史上,不丹王國由藏-族建立,是西-藏地方政府的附屬國。1864年英國遠征軍侵入後,迫使其簽訂"城下之盟",不丹被迫受大英帝國控制,英華人則支付"津貼"與不丹。

    1947年印度獨立後,在49年迅速與不丹王國簽訂條約,繼續支付津貼,但要求其外交政策要接受印度"指導",至今已經71年。目前,印度是不丹最大的援助國、債權國和貿易伙伴,並不斷蠶食不丹的國家主權。甚至就連不丹的軍隊,都由印度負責發放工資!

    現在,不丹雖未像錫金一樣被印度吞併,但任何事情都需仰仗印度人的"鼻息"。

    不丹王國受印度"指導"71年,近期關閉對印邊境

    近期,由於印度國內疫情深重,導致經濟嚴重下滑,莫迪政府肆意挑起"民粹",不斷與包括鄰國巴鐵、尼泊爾等國的矛盾衝突不斷。突然,不丹王國方面,也傳來與印度不和的訊息!

    往返於印度與不丹之間的印度人

    據悉,22日,數百名印度當地農民舉行抗議活動,一度使印度與不丹之間的道路被阻斷。抗議的印度農民表示,"印度政府應該迅速解決這一問題,不然抗議活動就會升級。"

    一些印度政客,也趁此機會抨擊印總理莫迪:"繼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怠慢我們後,連小國不丹都斷水了。印度的外交政策出現了大問題"!

    群山之中的不丹王國

    歷史上,不丹王國由藏-族建立,不丹人有著典型的黃種人面孔。清朝中葉時,不丹王國還是西-藏地方政府的附屬國。但1864年英國遠征軍侵入不丹王國後,迫使其簽訂"城下之盟",不丹被迫受大英帝國控制,英華人則支付"津貼"與不丹。

    1947年印度獨立後,在49年迅速與不丹王國簽訂條約,繼續支付津貼,但要求其外交政策要接受印度"指導",至今已經71年。目前,印度是不丹最大的援助國、債權國和貿易伙伴,並不斷蠶食不丹的國家主權。甚至就連不丹的軍隊,都由印度負責發放工資!

    由於不丹王國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之中,與其他國家的交通受到阻隔,所有的進出口貿易,只能透過印度加爾各答口岸中轉,而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也全部從印度輸送。不丹雖未像錫金一樣被印度吞併,但任何事情都需仰仗印度人的"鼻息"。

    莫迪訪問不丹,國王陪同

    這就是為什麼印度人能夠一向不受阻攔地進入不丹王國,使用其農業設施的原因。同樣也是印度媒體"震驚",小國不丹"膽敢"關閉對印度邊境的緣由。

    在印度的"指導"下,不丹王國沒有與中國建交,但近年來中國的青藏鐵路、高原公路等基礎建設,正不斷地擴充套件。如尼泊爾一樣,如果中國的道路修到了家門口,不丹也就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

    2018年時,不丹王國沒有聲援印度,嚴守中立不予表態,表現十分微妙。這次疫情期間,不丹主動關閉對印度的邊境,說明正在逐步掌握主動權,努力擺脫印度對它的控制!

  • 2 # 8暮然回首8

    不丹自8世紀即為吐蕃(西藏)領土,元朝統一西藏後,成為中國的領土,到清朝時才分裂出去,深受藏族文化的影響。

  • 3 # 清甜粉色小蜜蜂

    1322年,帕木竹巴家族建立了帕木竹巴政權,並接受元朝的冊封。

    1372年,帕竹政權二世第悉受到明朝的冊封,次年遣使入貢。

    1406年,明朝封五世第悉札巴堅贊為闡化王。

    1492年,政權旁落,被家臣仁蚌巴、辛廈巴家族所控制。

    1616年,阿旺·納姆伽爾在該地建立不丹政權。

    1669年起,不丹與西藏發生戰爭,時間持續69年。

    1730年,清朝調解不丹與西藏紛爭。

    1736年,不丹接受清朝冊封。

    1772年,英國入侵不丹。

    1907年,烏顏·旺楚克建立世襲不丹王國。

    1949年,印度獨立後,與不丹簽訂代管關係條約。

    1971年,不丹加入聯合國。

    1973年,不丹加入不結盟運動。

    1985年,不丹成為南亞聯盟成員國。

    2001年,開始憲法改革。

    2005年,國王要求成立兩黨競選制。國王成為象徵意義,不是國家元首,而部長會議主度則成為政府首腦。

    2008年,首次民選政府上臺執政。

  • 4 # ruixuezhaofeng

    不丹面積3.84萬平方公里,人口79.77萬人(2016年)。國名語出梵文,意為“吐蕃(西藏舊稱)的邊陲”。不丹人自稱“竺域”——不丹藏傳佛教主流教派噶舉派的故鄉,竺原意為龍,是西藏中部一寺廟的名稱,不丹噶舉派產生於該地。

    它是一個介於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麓與阿薩姆平原的王國,北、東、西三面接壤中國西藏,南部與印度交界。國土北部是世界之巔,常年高寒,中部是喜馬拉雅山系8條南北走向之山脈間的谷地,花木茂盛,南部是低山臺地直至緊依邊界的平原,四季溼潤。全境海拔最高7554米,最低點46米。北高南低的垂直地形、氣候和茂密的原生態植物,形成難得的“藥材山谷”,為旅遊添上獨特自然元素。

    地理決定歷史,不丹的過往與中國西藏和英國、印度密不可分。公元7世紀,吐蕃王松贊干布在這裡建起最早的兩座寺廟,隨後,藏傳佛教——喇嘛教傳入。12世紀後,噶舉派逐漸成為掌握世俗權力的主流教派。17世紀起,來自西藏的逃難者與當地人聯合,當地出現集精神與世俗權力於一身的達賴。1865年英國勢力進入南部,當地顯貴旺楚克家族對西藏影響一直心懷戒心,選擇與英華人建立起良好關係,該家族在大英幫助下建立喜馬拉雅山麓的“獨立”國家,被賦予“緩衝區”地位,其君主制度在英國保護下始於1907年。1949年,獨立不久的印度以《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繼承英國對不丹的權力:外交“指導”(2007年兩國條約廢除),防務幫助,武器進口要經批准。迄今不丹的大使級建交國只有三十多個,而不含安理會“五常”,截止2012年末,只有印度、孟加拉和科威特三國在廷布設立大使館。

    1972年,16歲的旺楚克家族第4任國王即位,一條嶄新的治國理念逐漸付諸實施——以GNH(國民幸福總值)為核心,不以犧牲環境和放棄傳統文化認同為代價,實現“小國寡民”式快樂生活。它包含缺一不可的4點內容:政府善治、經濟可持續與均衡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

    2006年,在位34年的國王傳位給26歲的兒子,此時恰好成為國際社會觀察不丹的節點:人均壽命從34年前的40歲延長到66歲,識字率從15年前的20%增至60%,經濟年均增長6%,人均GDP超過印度,全國實現醫療免費和非義務免費教育,暴力犯罪和偷竊案件很少發生。兩年後,君主立憲制代替世襲君主制,選民透過投票選舉兩院議員,史上第一屆民選政府誕生。

  • 5 # 暨興說歷史

    不丹是與中國14個陸地接壤國家裡目前唯獨沒有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國度,是一個不以國內生產總值,而是以人民幸福指數為評價國家經濟發展狀態的國度,是一個全民信佛的國度。

    不丹王國,我想很多華人未必知道,即使部分了解的人,應該也是透過劉嘉玲和梁朝偉的世紀婚禮、第四任國王和平民王妃的美麗愛情故事而得知的,這個喜馬拉雅南側小國著實有些低調。

    (不丹王國國旗)

    要想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對於非本華人來說很難,但我還是以自己的瞭解想對這個南亞神秘小國做一簡單介紹,主要從早期歷史、近期歷史和現代歷史來展開說明。

    一、早期歷史

    不丹的早期歷史籠罩在默默無聞之中,但這個國家的過去似乎與中世紀的歐洲相似。不丹的早期歷史沉浸在神話中,並且到現在仍然模糊不清。它可能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有人居住,直到公元9世紀西藏的動亂迫使許多僧人逃往不丹,藏傳佛教隨之傳入不丹地區。在公元12世紀,竺巴噶舉教派宗教學校成立,目前仍然是不丹佛教的主要組成部分。不丹王國的政治和宗教歷史與各寺院和修道院之間的關係密切相關。

    (不丹國師)

    二、近代歷史

    1616年,來自山北邊藏區的上師喇嘛-夏仲阿旺朗傑擊敗了三次臧軍入侵,征服了與之對立的宗教學校,並組織制定了一套複雜而全面的法律體系,自己繼任教會制度的統治者。夏仲建立了一個以現代和宗教領袖組成的雙重體政府管理系統。在他去世後,常年的內戰逐漸剝奪和侵蝕掉未來200年的夏仲的統治權力。一直到18 世紀和19世紀,當地的宗幫統治者變得越來越強大,中央宗教領袖逐漸被邊緣化。

    (不丹王國國徽圖案)

    1865年的軍事戰爭衝突之後,英國和不丹簽署了“普那卡條約”,根據該條約,不丹將獲得年度補貼,以換取南方一些邊境土地。三年後,簽署了一項條約,英國同意不干涉不丹內政,不丹承諾徵求英國在處理外交事務方面的意見。該條約於1947年由印度獨立承擔,但後來被取代。

    1885年,烏金·旺楚克與英屬印度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絡,進而得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1907年,烏金·旺楚克當選為不丹的世襲統治者;1910年,尤金國王和英華人簽署了“普納卡條約”,條約規定如果該國在對外關係中接受來自外部的建議,英屬印度不能夠干涉不丹的內政。1926年烏金·旺楚克去世後,他的兒子吉格梅·旺楚克成為下一任統治者,1947年印度獲得民主獨立時,新的印度政府承認不丹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不丹享譽世界的佛教寺廟-虎穴寺)

    三、現代史

    1949年,印度和不丹簽署了“和平友好條約”,該條約規定印度不會干涉不丹的內政,但會在其外交政策中受到印度的“指導”。1952年他的兒子吉格梅·多吉·旺楚克出生,不丹開始慢慢擺脫孤立,開始了計劃發展策略。於1971年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在他任職期間成立了國民議會,制定了新的法律法規,以及不丹皇家軍隊和高等法院。

    1972年,16歲的吉格梅·多吉·旺楚克登上了王位。他強調要重視並發展現代教育,進一步下放行政審批權力,大力發展水電和旅遊業以及改善農村生活面貌。他也因其提出的“國民幸福總值”這一總體發展理念而享譽國際。它認識到國家發展僅靠經濟增長目標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對不丹過渡時期的民主化程序感到滿意,在2008年頒佈新憲法之前,2006年12月主動退位。他的兒子吉格梅·凱薩爾·納吉爾·旺楚克在其退位後繼任成為新國王。

    (不丹現任國王與平民皇后)

    不丹王國內儘管沒有政黨活動,但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精英政治派別開展的政治活動發揮了作用。這些派系政治一般沒有意識形態,而是專注於具體問題或事件。20世紀80年代頒佈的政府法令旨在透過一種名為國家風俗和禮儀的“一國一制”政策來保護不丹的文化特徵。在正式聚會上,政府希望透過女性的“基拉”和男性的“幗”來實現民族服裝的融合,並規定個人行為應以佛教戒律為基礎。政府強調要注重主要國語-宗喀語的標準化和普及。

    (不丹男性民族服飾-幗,類似於中國藏族的藏袍)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各種印度反政府游擊隊組織在不丹南部邊境的一系列營地中開展活動,嚴重影響了這些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印度不得不向不丹政府施壓,要求他們採取行動。2003年12月,由第四任國王領導的皇家不丹軍隊似乎成功地消除了這一威脅。

    總而言之,不丹王國的歷史就是一副被殖民的歷史,如今的不丹王國,雖然名義上是聯合國承認的主權獨立國家之一,但在自身外交和國防事務上還是不免受到印度的特殊“指導和照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魅族手機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