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界人文通史
-
2 # 張傑談史
我們知道,平王東遷,西周變東周後,東周的地位就每況愈下。雖然還是名義上的共主,但是地位大不如前。連春秋剛開始鄭國,也多次教訓周王室。
更可笑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東周還分裂成東周和西周兩個小政權。他們這兩個在春秋和戰國時期都一直存在著。有意思的是,東周西周害怕那些強諸侯國,一直避戰求和,但是卻互相之間攻伐不止。
秦始皇統一程序中,東周西周都被滅掉了,這就是所謂的吞二週而亡諸侯。
-
3 # 玄坤文史
“吞二週而亡諸侯”出自於西漢賈誼的《過秦論》,這裡的二週,是指東周國和西周國,而不是指周朝,另外這事和秦始皇沒啥關係,是他爺爺秦孝文王和他爹秦莊襄王乾的。
西周覆滅後,周平王遷都洛邑,進入了東周時期,遷都這件事讓周王室不斷的衰落了下去,過去能號令天下的周天子,逐漸變成了一個擺設,周天子所管轄的範圍不斷被周邊諸侯國蠶食,在諸侯中的影響力也是直線下滑。
公元前440年,週考王將自己的弟弟姬揭分封在王畿,姬揭的封號是西周桓公,也就由此形成了西周國,雖然是公爵國,但是經過數百年的分封,周天子可以封賞的土地已經沒有多少了,所以西周國只是一個很小的諸侯國,而這也是周天子最後的一次分封。
週考王分封了姬揭之後,自己也依靠著西周國生存,西周桓公死後,西周威公繼位,西周威公死後,公子根和太子爭奪權力發動了叛亂,公子根在韓、趙兩國支援下在鞏建立了東周國。關於東周國的建立,也有說法是周赧王時期,周桓公的孫子周惠公繼位,周惠公將自己的小兒子分封在鞏地,讓他來侍奉周天子,也被稱為了東周惠公。
東周國和西周國之間時常爆發衝突,周天子將王都遷移後,開始直接依附於西周國,不久之後秦國崛起,公元前256年,周赧王病逝,秦國攻入了雒邑,西周國國君投降,西周國和周王室滅亡了。東周國國君姬傑代理天子之位,和諸侯們商議討伐秦國,公元前249年秦軍進攻東周國,東周國滅亡,姬傑被殺。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駕崩,秦始皇繼位,這個時候東周國,西周國都已經被滅了,所以說秦始皇“吞二週而亡諸侯”,這本身並不正確,而二週指的也不是周王朝,而是東周國和西周國。
-
4 # 文殳子
傳統上的西周,是指從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周,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的周朝,東周是指周平王東遷至公元前256年最後一任周天子赧王病逝的周朝。
題者所說的“吞二週而王諸侯”,是東周國君分封的諸侯國,爵位是公,西周公國從公元前440年受封到公元前256年降秦,持續184年;東周公國從公元前367年受封,至公元前249年被秦滅,持續118年。具體分析如下:
一、周公爵位、職位世襲周公姬旦因為在扶立新君、建章立制、營建洛邑、平定叛亂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被周王室定位世襲爵位,並在朝廷中擔任冢宰,掌管周王室軍政大權,與周天子長期共存,有記錄的一直追查到東周第十代君主周簡王時期,相當於公元前570年前後,同樣待遇的還有召公後代。
二、週考王分封西周公,最後降秦公元前440年,週考王姬嵬以瀍水為界,將王畿之地分封給他弟弟姬揭,這是周王室最後一次分封。週考王僅控制著成周一小部分土地,勢力幾乎忽略不計,到周赧王時因為拒絕秦國舉鼎的要求,被趕出成周,寄宿在西周公國的王城裡。
西周公傳至第五代姬咎,是為周文公,在公元前256年參與諸侯合縱攻秦,結果戰敗。隨後,秦國出兵攻打西周公國,姬咎獻上西周公國三十六邑、三萬人口投降。
周赧王也被迫遷出王城,不久憤懣而終,周朝正式滅亡。
三、西周公分封東周公,最後被秦滅公元前367年,第3任周國公姬朝與其弟姬根不和睦,在趙國、南韓脅迫下,將鞏地給姬根作封地,史稱東周惠公。傳至第四代姬傑東周靖公時,在周赧王死後自稱王,後因與諸侯謀劃攻秦,呂不韋率兵攻佔東周國,周朝徹底滅亡。
-
5 # 鍋盔餅子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這是賈誼《過秦論》裡提出來的觀點。我們知道周朝以平王將都城東遷洛陽為分界線,前面年代的周朝我們叫西周,後面的我們叫東周。但二週並不是指這兩個朝代,而是指東周封的東周諸侯國和西周諸侯國。據史記記載東西周諸侯國最早是在周赧時出現的。"慎靚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王赧時東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吞二週而亡諸侯,這句話要分開來看,吞二週和亡諸侯。亡諸候秦國一直在做,到秦始皇最後收官。而吞二週卻是秦昭王、莊襄王做的。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赧王五十九年,西周諸候國因背秦,想和東方諸候國聯手攻打秦國。秦昭王知道後憤怒了,派將軍穋攻西周。西周公盡獻其邑三十六,人口三萬。七年後,莊襄王滅東周諸候國。
五十九年,秦取韓陽城負黍,西周恐,倍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令秦無得通陽城。秦昭王怒,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餎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歸其君於周。
周君、王赧卒,周民遂東亡。秦取九鼎寶器,而遷西周公於{單心}狐。後七歲,秦莊襄王滅東周。東西周皆入於秦,周既不祀。
到了漢武帝時,將周朝後裔嘉封周子南君,來祭祀其先祖。
漢興九十有餘載,天子將封泰山,東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後嘉三十里地,號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
-
6 # 小葉老師聊藝術
東西二週的確都是秦給滅了,不過不是秦始皇。西周滅於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東周滅於秦莊襄王元年。
賈誼這篇過秦論是散文,散文就會有簡略誇張渲染,講究氣氛的營造,就會避繁就簡省略一些細節。要是細說到底是爸爸滅的東周,還是祖太爺滅的西周啥的,就顯得磨嘰了,你說是不是!我把原文這句話寫上,你再感受一番。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嘖嘖,寫的多大氣。
-
7 # 帕里斯國際
謝邀,本質上春秋和戰國都屬於東周列國志,東周是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開始進入東周時期,,而春秋時期180多個諸侯國以及到戰國時代的七雄實際上都是東周天子的分封的諸侯國。並且在戰果時代先後稱王,最終被秦始皇統一六國,實際上在秦昭襄王嬴稷時期,周王室已經滅亡。而真正的新紀元是按照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
-
8 # 小編虎哥
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姬發,他在位時出兵滅了商朝,成了中國的第三個王朝,但是在厲害的王朝也有他的末年,在周朝後期,周天子的威嚴掃地,各國都欺負天子無用,但是為何沒有一個國家敢滅掉它呢?
周朝建國之初,周公旦建立了周禮,上個周禮實際是封建奴隸主制度,它用宗法制度來統治天下。這是一個網路統治體系,天子轄諸侯,諸候設士大夫來管理士紳豪強宗族,宗族則依禮教的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來控制家庭。這個體系直到奴隸制崩潰,由封建地主階級繼承了下來,所不同的是,奴隸社會農奴是對奴隸主人身依附,奴隸為奴隸主工具和財富,奴隸主對奴隸是無償剝削,生命權就在奴隸主手中,而封建地主制則是奴隸已變為農民,農民租種地主土地,地主透過地租形式來對農民進行剝削,一旦農民交不起地租,就會變為半農奴或者農奴形式成為地主無償剝削的物件。
春秋時期,雖然周王室空有長鞭,已成虛,但它依然能夠呼風喚雨,地位至少相當於一個大國的諸侯。而在這一時期,春秋五霸實力非常接近,誰也不敢輕舉妄動,還紛紛打出擁護中央的口號;同時,這會兒的周朝,不僅還有成周的武裝力量存在,更有它周邊的兩個鐵桿朋友,虞國和西虢國。因此,周王室才得以繼續生存下來。等到了戰國時代,周王室王權已經虛置,不過它仍然是宗法分封制的核心,是戰國七雄名義上的大家長。這種沒有任何威脅且還可以掛靠的王權,是沒有人願意去篡奪的。如果在實力相當的七雄之中,哪一個霸主膽兒肥得敢這麼幹,那麼,這個諸侯勢必遭致群起而攻之。所以,戰國初期,誰也不敢挑戰周室而想被群狼撕咬。
終於到了戰國末期,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實力逐漸成為天下諸侯國中最強大的,經過數十年的征戰,在公元前256年末代周王周赧王姬延死後,秦軍攻入周都洛邑,取走象徵天下九州的九鼎,這才正式宣告享國近八百年的周王朝壽終正寢。周王朝也是在社會變革中,沒有適應社會發展,加上自身的原因,失去主導社會權力,由於周王朝中央力量的薄弱,諸候權力無限擴大,出現了為爭奪主導權而相互攻伐,在社會更革中,誰率先施行了先進的封建地主制度,誰就脫穎而出成為天下的霸主,最終取代周朝,而成為一個嶄新的時代,而秦朝正是適應了這個時代潮流,經過上百年的努力統一了全國。因此制度因素成就了周朝,同樣是制度因素毀滅了周朝!
-
9 # 一尾江鯉
這個二週應該是東周末期分裂的兩個小周國,把二週吞滅表示周朝名義上的天子從此覆滅。
《戰國策·西周策》有記載: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又與韓、魏攻秦,而籍兵乞食於西周。
《戰國策·西周策》:三國攻秦反,西周恐魏之籍道也。
這裡寫的是西周。
《戰國策·西周策》:楚請道於二周之間
《戰國策·西周策》:今公又以秦兵出塞,過兩週,踐韓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 這裡是二週。
這說明在那個時候有兩個周國。
《史記·周本紀》記載:秦昭王怒,使將軍謬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歸其君於周。周君王赧卒,周民遂東亡。秦取九鼎寶器,而遷西周公於狐。後七年,秦莊襄王滅東周。東西周皆入於秦,周既不祀。
譯:秦昭王很生氣,派將軍摎(jiū,糾)攻打西周。西周君跑到秦國,叩頭認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萬人口都獻給了秦王。秦接受了西周君獻的人口、土地,讓他又回到西周去了。周君、王赧逝世後,周地的民眾就向東方逃亡。秦收取了九鼎和其他珍寶器物,又把西周公遷到狐。此後七年,秦莊襄王滅掉了東周。東西周就全都歸屬於秦了,周朝的祭祀從此斷絕。
這裡直接些出了東西二週皆秦所滅。
由此可知,吞二週而亡諸侯中的二週是兩個小周國。而不是西周王朝和東周王朝。
戰國是群雄並起的時代,諸侯做大,王室衰微。沒有絕對的實力縱然是天子國也要看諸侯臉色,也會一不小心被諸侯滅國。所謂弱國無外交,請以史為鑑。
-
10 # 士說新語
戰國時候,周朝已經名存實亡了,而同時存在兩個類似諸侯國一般的政權,即東周國和西周國。“吞二週而亡諸侯”,這裡的“二週”,指的就是東西周國。然而,“吞二週”的也不是秦始皇。
秦在滅亡六國之前,先滅了西周國和東周國,在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又開始焚六國官方史書和民間著作,因此到了司馬遷時,西周國史、東周國史已經亡佚百年,《史記》中沒有西周國和東周國的專史,僅《周本紀》、六國《世家》中提及少量細節,內容也並不準確。因此,兩千年來鮮有人知在戰國時代還有這樣的東西周國並存的情況。
劉向編纂的《戰國策》,最前面兩卷是《東周策》和《西周策》,僅看卷名,容易誤解為記載東西周朝之策,但仔細閱讀,就會明白,乃是記載東周國和西周國的歷史。
周平王遷都洛邑,開始了東周歷史,傳承200年,到了周敬王時期,為了躲避長達5年(公元前520-前516年)的王子朝爭位之亂,東遷二十里,居於“成周”,“王城”洛邑自此改名“河南城”,簡稱“河南”。
到了戰國時期,東周朝又經周元王、周貞定王的三十五年統治時期,到了周貞定王死後,留下了四個兒子,老大姬去疾繼位,即周哀王,但王位還沒有坐熱乎,就被老二姬叔幹掉篡位,即周思王。
然而,這位弒兄上位的周思王,坐了五個月的周天子,又被老三姬嵬殺掉篡位,即週考王。真是“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兩個兄弟接連篡位,老四姬揭就比較尷尬了。或許當初週考王師兄篡位有姬揭的協助,又或許週考王要提防兄弟,以免悲劇重演,於是將姬揭封到原來的王城,即河南城。自此老四姬揭成為了西周國開國之君,西周桓公。
但是,這裡的周天子並不是東周國,而是東周朝的天子。到了周顯王二年,西周威公死後,太子姬朝即位,幼子姬根與兄爭位,導致君父九個月不得下葬。最後趙成侯、韓懿侯出兵支援姬根,逼迫周顯王把東周朝所有轄地分給自己。
當時的東周天子相當之慘,沒有了西周王畿千里,僅有王都洛邑(含王城、成周)周邊的轄地數十里,春秋時又分封子弟采邑和周邊諸侯蠶食,轄地日益縮小。
戰國時,把河南(王城)分給了姬揭立了西周國,所餘的轄地更是小得可憐。周顯王在趙、韓的逼迫下只能把所有的轄地全部封給姬根,自此以後,周天子就只剩下了王宮,真正成了個吉祥物。自此,東周朝被迫分為兩個公國,而周天子大概只剩下紀年的作用了,之後的周王,有時寄居在東周國,有時寄居在西周國。
公元前256年,西周國文公參與東方立國合縱伐秦事變,投降了秦國,西周國滅亡,也在這一年,周赧王去世,公元前249年,周赧王死後東周國惠文君代為天子,後來被呂不韋所滅,周祚斷絕。
這便是“吞二週而亡諸侯”中所指的“二週”了。
-
11 # 福垊西周公國
西周朝立國的時候,周天子的地盤最大最富裕民眾最多。可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弱幹強枝的勢頭。到了春秋戰國時,五霸、七雄不僅滅又小又弱的諸侯國,就連周天子的地盤也不放過,周天子的地盤也就一小再小。更悲催的周天子還在分封,公元前440年,週考哲王姬嵬將王城(河南)賜給自己的弟弟姬揭,爵位為公爵,是為西周桓公,繼承周公旦的職位,稱之為西周公國。
考王封其弟於河南,是為桓公,以續周公之官職。——《史記.周本紀》東周公國到西周桓公的孫子西周惠公時,惠公將東周天子直轄的鞏地封給了他的小兒子,以便於能為周天子好好工作。不過,《史記》上這點記載值得商榷。西周封國只有河南地,而鞏地在西周之外東北角的天子屬地。周天子惹不起諸侯國,還管不了西周惠公嗎?他一個天子屬國的國公,怎麼敢拿周天子的地盤隨意冊封呢?從邏輯上,說不過去。
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於鞏以奉王,號東周惠公。——《史記.周本紀》還有種說法是,西周威公不喜歡太子朝,而寵愛公子根。西周威公去世後,公子根跑到天子的地盤撒野。他為什麼這個膽大,因為他勾結了趙成侯和韓懿侯。於是,在鞏地發動叛亂,引狼入室。讓周朝一分為二,變成了東周公國、西周公國。仔細看看,東周公國在南韓還有飛地呢,見上圖。西周公國、東周公國還時不時的打仗內訌。周天子完全沒有自己的地盤了。
公子朝,周太子也,弟公子根甚有寵於君。君死,遂以東周叛,分為兩國。——《韓非子.內儲說下六微 .說五》賈誼所謂的秦始皇“吞二週而亡諸侯”的謬誤西周公國滅國。
公元前256年,秦國將軍摎(jiu)攻下南韓陽城、負黍。,同年周赧王駕崩,西周君姬咎害怕秦國吞併自己,就搞大動作聯合關東六國拒秦,從伊闕率聯軍攻秦。秦國聽聞,派將軍摎(jiu)滅掉西周公國,西周文公哭著請罪也改變不了滅國的命運。後被流放到了憚狐之地,延續祭祀。秦國拿到了楚國、齊國以及自己最想拿到的九鼎,周朝正式滅亡。這事發生在秦始皇的曾祖秦昭襄王時期,這時的秦始皇才三歲,還在趙國受氣受累呢!這一年,劉邦、盧綰、甘羅出生。
五十九年,……倍秦,與諸侯約從……秦昭王怒,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歸其君於周。周君、王赧卒,周民遂東亡。秦取九鼎寶器,而遷西周公於憚狐。後七歲,秦莊襄王滅東周。東西周皆入於秦,周既不祀。——《史記.周本紀》東周國滅國。
公元前249年,東周君沒接受西周君的教訓,繼續聯合諸侯謀秦。當然,這種說辭,包括西周公國被滅的類似藉口,可能都是扣的罪名,總得師出有名吧。而且同樣是《史記》,司馬遷也沒搞確定周人到底是絕祀還是不絕人祀呢?這時,秦始皇還只是太子,因為到了公元前247年他才繼位。
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秦不絕其祀,以陽人地賜周君,奉其祭祀。”《史記.秦本紀》六國滅國。
滅六國時,秦始皇的身份是秦王政,滅了六國之後,才稱始皇帝。故而,說秦始皇滅二週統六合,有點不符合邏輯吧。
-
12 # 論古今多少事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特別的能反應中國古代歷史的狀況,每一次的分合都是一次民族的大融合,都能促進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只是苦了每個時代的人民了!
秦始皇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混亂不堪的局面。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劃時代大一統王朝,是大秦帝國的開國皇帝。對中國古代歷史和世界歷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且其開創的政治制度被後世延用兩千多年,貫穿了整個中國封建制社會。所以秦始皇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
周朝的建立周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三個奴隸制國家,也是奴隸制社會鼎盛時期。周朝是由周武王姬發於公元前1046年建立的。周朝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始皇所滅。周朝總共延續了有32代37王,歷經791年。
早期的周朝是商朝的一個小小的諸侯國位於渭河流域,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后稷”。周朝是在周文王姬昌時期興盛起來的,在周文王逝世以後,由姬發即位。
在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姬發和姜子牙率領大軍在牧野打敗商軍,而紂王帝辛在鹿臺自焚而死。從而商朝被周朝所取代,姬發即位,是為周武王。這一時期也被稱為封神時期。
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後,大肆的分封諸侯王,這也為後來周朝的滅亡埋下了根源!
由盛轉衰周朝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到了昭穆時期,周朝的實力已大不如以前。在這一時期周朝西北的戎、狄等西北地區遊牧部落逐漸強大起來。尤其在周幽王時期,周朝連年戰亂,老百姓苦不堪言。周幽王還縱容官員大肆的壟斷社會資源,使老百姓無地可種,無糧可交,無飯可吃!
在公元前779年,周幽王派大軍攻打戎、狄失敗。而此時期天災頻發,周朝開始處於內外交困時期,而周幽王哪?這個時候還有時間為了王后"褒姒"一笑而烽火戲諸侯!而正是周幽王此舉加速了周朝的滅亡。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戎、狄殺死於宮內,西周也正式被滅亡。
周幽王被殺以後,由太子宜臼即位為王,是為周平王。周平王把都城遷到了今天的河南省洛陽(也就是古代的洛邑),因此稱為"東周"。
東周春秋時期史學家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之間稱為春秋時期。主要是因為這個時期各諸侯國為了擴大國土面積,大肆掠奪人口和資源,因而連年征戰。在諸侯國爭霸過程中,大國吞併小國,因而諸侯國的數量也越來越少,但是這樣卻促進了華夏民族和其它少數民族的融合。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經過春秋時期激烈的爭霸戰爭之後,到了戰國時期,逐漸形成了齊、楚、燕、韓、趙、魏、秦等七個大的諸侯國。這個時期是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這個時期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被稱為"戰國七雄"。
東周分東西在這個時期隨著水利的興起,鐵器和牛耕技術的推廣,使得各諸侯國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政治形勢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各諸侯國的勢力也越來越強大。而東周的實力卻逐漸衰弱下來,一直到了週考王時期。
週考王於公元前425年(週考王15年)封其弟於河南地,建立周公國,是為周桓公。這是周王朝最後一次分封。自這次分封后,周王的土地全部分封完畢,連自己也是寄居於此周公國。周桓公死,其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周赧王時,周惠公封其小兒子於鞏以奉王,號東周惠公。東西周正式分立,西周都河南舊於王城,東周都鞏。同時,西周和東周常相互傾軋攻伐。 周赧王在位時,周天子地位已經完全徒有虛名,其土地(周天子的王畿)也被韓、趙一分為二,以洛邑之河南王城為西周,仍都洛邑,以鞏附成周為東周,分別由東、西周公治理,周天子由成周遷於王城,依附於西周公。秦始皇開始統一六國國此局面一直維持到了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最後一個周王周赧王病逝,秦始皇隨之派大軍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西周滅亡。在公元前249年,秦始皇派國相呂不韋又帶兵滅掉了位於鞏邑(今河南鞏義)的東周公。因此周朝正式滅亡,歷經791年。
而秦始皇也正式拉開了一統六國的戰爭,經過十多年的征戰秦始皇終於統一了六國,建立了大秦帝國。
-
13 # 大秦鐵鷹劍士
《朝代歌》寫到: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因此戰國是東周王朝的一個時代:東周從周平王東遷,秦人立國開始算起(公元前770年),秦人立國到三家分晉是春秋時代;三家分晉到秦統六國是戰國時代(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221年)。戰國時代周王室是存在的,且周王室進行了最後一次分封,將京畿之地一分為二,分別為東周公國、西周公國。
西周王朝從周武王滅商開始算起,也就是公元前1046年,到周平王東遷結束,也就是公元前770年。西周時期,秦人還沒有立國,也沒有韓、趙、魏三國,但是齊、燕、楚三個國家是西周立國後不久就成立的國家。西周王朝的主要事件有武王伐商、周公東征、昭王南征、穆王平徐、幽王失國,周公東征讓周王朝真正強大,昭王南征卻讓王室大軍毀於一旦,幽王失國導致了西周王朝的滅亡。
春秋初期,因秦人勤王得力,護駕有功,周平王將關中之地賜給秦人立國,王室則遷至洛陽。秦人經過幾代人的浴血奮戰,終於將戎人驅逐出關中大地,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秦國。秦穆公時代,秦國東平晉亂,西霸戎狄,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與齊、晉、楚並稱春秋四大強國。晉文公創三卿六軍制,最終晉國被韓、趙、魏三卿瓜分,姜姓齊國被田氏齊國取代,戰國七雄的局面形成,戰國時代到來。
東周立朝之初,還有一千餘里的王室直屬領地,奈何在鄭國、晉國、秦國等國家的數百年蠶食下,東周王朝最終萎縮得僅剩洛陽百里京畿之地。公元前440年東周王朝的週考王將弟弟分封在王畿之地,成立西周公國,周王室寄居在西周公國。公元前367年,韓趙兩國將西周公國一分為二,又成立一個東周公國,國都在鞏地。東西二週兩公國經常內鬥,他們不敢與七雄爭鋒,但是敢於內鬥,史載: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東周患之。
秦昭襄王時,南韓慫恿西周公國與王室打著天子的旗號聯兵伐秦,結果秦軍一戰擊潰聯軍,直接將西周公國滅了,同年東周王朝最後一位王周赧王病逝。公元前256年東周王朝與西周公國滅亡,秦國取代東周王朝成為天下共主,大部分周人在降秦後紛紛逃亡到東周公國。公元前249年,東周公國謀秦,秦莊襄王派丞相呂不韋滅東周公國,從此周王朝絕祀!公元前221年秦王政攻滅齊國,統一華夏,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秦帝國。
-
14 # 史話海說
周朝只有一個,但周朝統治之下還有兩個周國。
“朝”這個字,在一般語境下有兩種意義,一是時間概念,如漢朝,唐朝;二是地理概念,如遼國稱北宋為宋朝或南朝。但在題目中的“周朝”,顯然是時間概念,而時間概念具有唯一性,即同一時間段內,不可能有兩個時間意義上的朝代同時存在。
一般語境下的東、西周實際是周王朝的兩個階段,是前後繼承的。而且秦國作為諸侯出現在歷史上是在東周時期。公元前771年,西周都城鎬京被犬戎攻破,王室東遷,秦人因為護送有功被封在歧山以西,正式成為諸侯。所以說也不存在秦國滅西周東周的可能。
既然如此,那“吞二週而亡諸侯”的是什麼意思呢?當然,其中另有玄機。
據《史記·周本紀》記載:“考王封其弟於河南,是為桓公,以續周公之官職”。
公元前440年,考王將弟弟封於河南之地,號為桓公,“續周公”所以命名為周國,又因為都城位於成周城以西的王城,所以又稱為西周公國。
周王室與西周公國
這樣就有了兩個“周”,一為宗主周王國,一為諸侯西周公國。然而,這仍然不是秦所滅之二週。
《史記·周本紀》載:“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於鞏以奉王,號東周惠公”。其實自東周開端之時,週五室的地位已經一日不如一日了。到公元前367年,在韓、趙的主持下,西周公國一位王子被封於鞏地,同樣封建公國,因地處前二週之東,所以又稱東周公國。
這也就是說,在公元367年之後,一度曾經有三個“周”並立,周王室與東、西周公國。
周王室、西周公國與東周公國並存
那麼我們再看吞二週的原文,“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樸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賈誼說的是秦始皇借歷代祖先餘威,奮發圖強,一鼓作氣滅掉了二週以及其他諸侯國。然而現實歷史中其實並沒有發生。
《史記·周本紀》載:“五十九年,秦取韓陽城負黍,西周恐,倍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令秦無得通陽城。秦昭王怒,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餎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歸其君於周。周君、王赧卒,周民遂東亡。秦取九鼎寶器,而遷西周公於憚狐。後七歲,秦莊襄王滅東周。東西周皆入於秦,周既不祀”。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同年周赧王病逝,周王室亡,公元249年,秦莊襄王攻滅東周,周朝絕。三“周”的滅亡與秦始皇沒有一毛錢關係,是他的父祖完成的功業。所以,賈誼說法有誤。
那麼既然這所謂三“周”均亡於秦國。那麼為什麼說“秦吞二週而亡諸侯”而不是吞三週呢?
《史記·周本紀》還有記載:“王赧時東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周赧王繼位時,已經東西周分治了,赧王於是遷都西周,也即西周都城王城。那麼這可能意味著周王室的直接轄地很可能已經被東西周公國分治了,周王室應該只剩一個名頭。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公國,周王室是與西周公國一同滅亡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吞二週”而不是“吞三週”似乎也能說得通。
-
15 # 門外老漢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建立,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定都雒邑(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週。
“吞二週而亡諸侯”,出自於賈誼的《過秦論》。意思是把西周、東周還有各諸侯國通通消滅。二週早在秦始皇繼位之前被消滅了,不幹秦始皇的事,作者這樣寫是為了行文方便。
但是,歷史上戰國時期的的確確存在著“二週”。公元前440年,週考王封其弟姬揭於河南,為西周桓公。周桓公死,傳位於子威公。威公死,傳位於惠公。惠公長子史稱西周公。惠公又封少於班於鞏,史稱“東周”。這樣,在周王室的領地內,又建立了 “西周”、“東周”兩個小國,公元前315年,至周赧王時,東、西周分治,周赧王徙都西周。公元前256年,秦攻西周國,西周君降,同年,周赧王去世。秦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東周君欲趁秦連喪昭襄、孝文二王合縱伐秦,秦莊襄王起兵十萬,執東周君而歸,盡收鞏城等七邑,周朝至此徹底滅亡。也可能文中所說的“二週”是這兩個東、西二週。
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嬴政才即王位,而秦莊襄公時就“吞了二週”。雖然名義上是正統皇族,但這“二週”實際作用也只是相當於小小的諸侯國而已。
-
16 # 拾荒後
古代的朝代和國家前面的東西、南北、前後,都是後人為了進行區分而加上去的。
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勢微,分了區分,春秋戰國之前的周王室稱為西周,春秋戰國時的周王室稱為東周。
到了戰國時期,東周王室在周王室的領地內又分封了一個諸侯國,分封的這個諸侯國後人稱之為西周國。東周王室和西周國同時存在。
西周王室——東周王室——西周國
回覆列表
吞二週而亡諸侯中的“吞二週”指的是秦國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先後消滅了東周國和西周國,並不是指戰國時期存在兩個周朝。
這兩個小國家都是東周王朝的一部分,因為一個在西,所以被稱為西周國,另一個在東,所以被稱為東周國,它們都是東周王朝的一部分。再說一遍,這兩個國家都是東周王朝的一部分!
東周、西周一般是用來區分歷史上的周王朝,也就是東周和西周。
周武王姬發建立的西周王朝(約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周平王姬宜臼建立的東周王朝(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而文中所說的“東周國、西周國”是東周王朝在戰國時期分裂出來的兩個小國家,它們都是東周王朝的一部分,與西周王朝無關。
周撤東,王綱墜西周王朝末年時,周幽王為西部的少數民族犬戎所殺。廢太子姬宜臼為了躲避少數民族的追殺,在一幫諸侯國的擁護下逃到東邊的洛邑(洛陽)建立了東周王朝,史稱為“平王東遷”。
失去了險要的關中後,周王室只能在中原洛邑一帶苟延殘喘。不過從東周王朝建國開始,各大諸侯國實力膨脹,不再接受周王室的指令,先後出現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這樣的強大諸侯國,而周王室自身也失去了統治天下的能力,只能在列強包圍之中小心翼翼地生存。
這就是《三字經》所說的“周撤東,王綱墜。逞干戈,尚遊說。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在諸侯爭霸中,周王室日漸衰落,先後淪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等霸主的傀儡。到戰國時期,周王室(東周王室)進一步衰落,完全喪失了威信力,只能控制都城洛邑一帶,其他地區完全被諸侯國佔領。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只據有彈丸之地的東周王室,宗室之間又發生分裂事件,先後分成東周國與西周國兩個部分。
戰國時期,東周王朝的週考王把他的一個弟弟封在洛邑,此為西周國的來源。西周國的周惠公即位後,又把兒子姬根封在鞏城,此為東周國的來源。從法理上來說,東周國與西周國都是東周王朝的封國,而真正的周天子沒有了立身之所,只能在東周國和西周國這兩個親戚處棲身。
公元前256年,東周國被秦昭王攻滅。公元前249年,西周國被秦莊王(秦始皇之父)所滅。不論是東周國還是西周國,都不如秦始皇消滅的。
至此,東周王朝的兩個封國完全滅亡,這就是“吞二週而亡諸侯”中的“吞二週”。這二週指的是東周王朝分裂出來的東周國、西周國,並不是說戰國時期除了東周王朝以外還有一個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