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清朝有幾億人口和眾多軍隊,為何打不過八國聯軍的區區萬餘人?
29
回覆列表
  • 1 # 稜鏡看點

    如果要歸咎清政府失敗的主要原因,自然是因為“閉關鎖國”政策的實行,使得中國無法對外交流,以致於科技已經其他各方面全面落後,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武器裝備上的差距,所以就有人想了,如果清朝有著好的武器裝備還會敗嗎?

    事實會這麼簡單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不可能的,一開始的清朝的確是吃了武器上的虧,但是清朝的統治階層也不全是傻子,知道了自己的短板肯定是要去補足的,所以開始大規模的引進先進武器,也開辦了近代化的兵工廠。

    可以這麼說,到了甲午戰爭時期,清政府的裝備其實並不遜色於日本,清朝陸軍攜帶的是連發的毛瑟,以及加特林機關槍,而日本所配備的不過是落後的村田,手槍也是單發的,打一槍就要重新裝填,就效率上來講是極慢的。

    不過清政府卻敗了,幾乎是一敗塗地,這樣的結果自然是激發了西方國家的覬覦之心,促使著他們邁出了第一步,八國聯軍侵華更是輕鬆的打敗了清軍,打敗了清朝的洋人打開了清朝士兵的武器庫,裡面的景象卻讓八國聯軍的衣服被冷汗浸透。

    在清軍的武器庫當中,洋人繳獲了96們克虜伯大炮,114門速射機關炮,輕型武器毛瑟和曼裡徹式來福槍合計三萬支,而八國聯軍呢?手中不過是有著83門的火炮,步槍數量也是一萬多支,和清軍的庫存有著非常明顯的差距。

    看到清軍儲備的八國聯軍無不倒吸一口涼氣,冷汗浸溼了背後的衣服,暗自慶幸撿回了一條命,否則清軍如果真的訓練有素,恐怕近代的歷史都將被重寫,可惜的是給予清兵的時間實在是太短太短了。

    武器在戰爭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說到底了還是和人有關,人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八里橋打敗滿蒙騎兵的,不是機關槍,而是現代騎兵的牆式衝鋒和馬刀。

    以當時清兵爛的程度,就算每人發一顆原子彈又有何用?

    齊如山先生在他的回憶錄裡寫了這麼一個故事,說是北京城的步兵衙門,在北京站崗,居然是躺著進行的,士兵們連禦寒的衣服都沒有,所以就弄一床棉被,躺在崗位上,有人經過,就從被窩裡吆喝一聲。

    結果八國聯軍的鬼子進了城,要步兵衙門在東交民巷設崗放哨。

    齊如山就問清兵頭目,既然到外華人面前去站崗,你也不讓士兵們捯飭捯飭,以免失了我大清的體面?

    頭目笑曰:早就準備好了,我給他們都發了新被窩。

  • 2 # 廚師小沈

    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軍事行動侵入中國的英國、法國、普魯士(德國)、沙俄、美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今奧地利和匈牙利)的八國聯合軍隊。八國以日本派遣的軍隊人數最多,派遣士兵約23000人,軍艦約18艘,陸戰隊約540人總派遣的軍隊人數為23540人,奧匈帝國派遣的人數最小隻是象徵性派遣75人,日本成為八國聯軍的主力。姑且不算義和團在京津的三十餘萬兵力,光清朝政府在北京和北京周邊的總兵力就近22萬,為何卻又輸了

    一是戰鬥素養低,八旗子弟和綠營嘛,大家都懂的!能打的湘軍淮軍早就老了,解散了,而且戰爭思維也落後了,即使能打,清政府是不可能放任這些虎狼之師在京津地區,對它造成威脅!依舊只能依靠八旗子弟和蒙古兵!但是這些鳥兵,真沒什麼鳥用,一堆紈絝子弟和傻大個

    二是義和團被清政府借用,滲透到各個階層,軍不軍,民不民,凌駕于軍令法令之上。因為義和團成分複雜,學識水平低,沒有什麼戰鬥素養,嚴重影響了清政府的執行力和軍隊作戰力!比如,聶士成在前線和八國聯軍幹仗,義和團乘機報復,抓了他全家要挾他,這是典型的內訌啊!義和團面對八國聯軍一觸即潰,也嚴重影響清軍士氣!造成大規模清軍跟風逃亡潰敗

    三則是東南方向真正能打的改革派,袖手傍觀!因為他們清楚總體工業實力,清政府和八國之間差距太大!即使北上救援也是無濟於事,只能掀起更大規模戰爭!與其如此,不如先報一地安寧,守住東南這塊清政府的錢袋子,才有資格說話

    為什麼為什麼清朝幾十萬兵士,打不過八國聯軍幾千人?

    這幾十萬軍隊,基本上都是烏合之眾。清軍中,真正的新軍幾乎都掌握在李鴻章的淮軍手中,淮軍在甲午戰爭中損失慘重,李鴻章病重,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袁世凱見死不救,這也是導致清軍慘敗的一大原因。而更多的原因是因為清軍的確不是八國聯軍的對手。八國聯軍雖然人數劣勢,但是全都是精銳,而且武器裝備精良。反觀清軍,全都是大刀長矛,很少有步槍的。更何況不少清兵根本就不會用槍、炮等武器,他們還在用騎兵,大刀長矛去對抗八國聯軍的步槍。義和團就更不用說了,以為自己是天神下凡,能夠用肉身抵擋住敵人的飛機大炮,只是自找死路的唯心主義

    雖然清軍和八國聯軍實力相差懸殊,但如果慈禧能夠調動全國之力,與之一戰,最後的勝利或許還會倒想清軍。但是,慈禧沒有這麼做,因為慈禧知道,清朝是打不過西方的。她之所以和八國聯軍硬剛,也是因為光緒的事情,一時在氣頭上。其實慈禧並非沒有遠見之人,只是太過於自私自利,以謀取自身利益為前提,寧可犧牲國家利益也在所不惜

    慈禧的自私,正是清軍失敗的根源。整個清軍都是圍繞著保護慈禧而戰鬥,怎能不敗?不過話又說回來,當時即使是光緒在指揮,清軍估計還是逃不過慘敗的命運。為什麼?因為國弱被人欺,清政府已經腐朽到根

    其實,清王朝在兵力最強盛時期,可以調動的軍隊數量高達120萬,雖然晚期由於清政府的沒落,國力有所下降,但是如果把李鴻章、袁世凱等人手裡的漢軍和滿清八旗軍都算上,也有將近一百萬的軍

    八國聯軍侵華

    而八國聯軍也並不是僅僅只有幾千人,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八國聯軍各國的兵力——日軍8000、俄軍4800、英軍3000、美軍2100、法軍800、意軍53人、奧軍50人,合計起來將近兩萬人,而且沙俄在派兵隨其他七國攻佔中國北京的同時,也出兵東北,兵力將近14

    所以如果綜合來看,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王朝所面對的敵人至少有十幾萬之眾。但是大清至少也有近百萬的軍隊,為何卻被八國聯軍打得落荒而逃呢?我認為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原因

    第一、戰鬥力相差懸殊

    有人說清軍可以剿滅擁兵幾十萬的太平天國,戰鬥力就算再差能差到哪去?

    首先我們要來說明一下,剿滅太平天國的清軍是由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人帶領的漢軍所做,滿清八旗軍在這個時候早已經不堪一擊

    晚清八旗軍

    而八國聯軍侵華,則是走的水路,從海上直接登陸天津,而留守京畿附近的部隊則大多都是滿清八旗兵,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都在南方,根本沒和八國聯軍交手的機會。

    再者,雙方武器差距也太大,北京和天津將近7萬的守軍,竟然有兩萬多人沒有裝備現代化武器,就算是剩下的4萬多人也只是經過簡單操練的半現代化部隊,根本就不能和裝備精良的八國聯軍相提並論。人家拿的是機槍大炮,而清朝士兵拿的是大刀長矛,能抵擋得住才

    第二、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

    在八國聯軍侵入北京之前,慈禧太后就帶著光緒皇帝以及諸多大臣,倉皇逃出了北京城,可以說在整個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清軍方面根本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將領來領導這場戰爭,更多的是地方將領獨自抵抗,但是獨木難支,很難和裝備精良的八國聯軍相抗衡。

    慈禧太后

    值得一提的是,在八國聯軍侵入天津之前,袁世凱所帶領的7000新建陸軍,當時也算得上是清朝可以拿得出手的部隊之一,竟然被袁世凱帶著逃到了山東,根本沒有和八國聯軍交手。袁世凱這一手直接保住了他的軍事實力。

    第三、清王朝的腐朽沒落

    說到底,清王朝的腐朽沒落才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滿清政府失敗的根本原因。

    到了後期的清政府已經腐朽到了骨子裡。慈禧寧願把錢拿來修園子辦壽宴,也不把錢撥給部隊做軍費,士兵們連軍餉都拿不到,連肚子都填不飽,怎麼能夠奢望他們能為大清賣命呢?

    上層統治者奢侈浪費,下層貧苦大眾在吃土,試問這樣的政權如何能打贏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

    滿清上層統治者

    不只是上層統治者的腐朽,就連下層普通百姓也都愚昧無知,英國的大煙麻痺了大多數華人的精神和肉體,滿清八旗兵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大煙鬼,試問這樣的軍隊怎麼可能上陣殺敵呢?

    所以綜合來看,滿清王朝之所以打不過八國聯軍主要還是因為自身的腐朽沒落,即便大清擁有再多計程車兵,這場戰爭還是註定要失敗的。八國聯軍侵入北京之後十二年不到,大清滅亡

    所以,歷史的發展必然是推動清朝的滅亡,只有清朝滅亡了,人們才能從迂腐的封建統治中走出來,這也是中國社會進化的必然!

  • 3 # 網購質檢員小劉

    八國聯軍為什麼來打我們 這次和以為不一樣 因為義和團殺了很多天主教的洋人 所以洋人來拍軍隊來打我們 然而義和團殺洋人是為了扶清滅洋 是支援清政府的行為 而清政府可能是為了借洋人的手剿滅掉義和團 最好是兩敗俱傷 這樣也打擊一下洋人的囂張氣焰 沒想到義和團戰鬥力太差 當然差啊 清政府又不提供武器給義和團 就讓他們用大刀長矛和人家打 怎麼打的過

  • 4 # 錦小馬

    這個問題是多方面的。單從人數上來看,清軍的優勢非常明顯。然而人多一點用都沒有了,兵在精而不在多。清軍士兵的綜合素質和聯軍一比真是差了一大截。

    而且士兵們不知為何而戰,這是沒有信仰的軍隊,這樣的軍隊只會拿軍餉混日子。清兵大多數人只是想混口飯吃,而不是玩命,平時訓練更就談不上了,麻木的活著就很好。 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的時候,參加防守京師的清軍總兵力已達10萬人以上,是八國聯軍兵力的8倍。10萬之眾,從官到兵,竟然沒有一人能說得出具體的防禦部署,沒有指揮機構,沒有戰鬥動員、作戰方針、作戰原則,也沒有協同作戰的實施計劃和保障支援方案,更沒有戰役和戰術預備隊。所有該有的都沒有,就跟一群等著被宰殺的羊沒啥區別。

    不出意外的城破了,八國聯軍進去北京燒殺搶掠。 據說攻打北京城的時候,普通老百姓還幫忙架梯子。都自願給聯軍軍隊領路。

    有人說打不過是因為武器裝備落後,這不是根本原因。這麼多人只要想打,進入城內拿木棍扔磚頭也能把八國聯軍打出去。當時聯軍一萬八千多人,不說別的老百姓拿菜刀都能拼一拼。 那時候百姓都是麻木的,沒有民族性,沒有國家這個概念,誰當皇帝都可以,別當我過日子的心態,圓明園付之一炬,北京百姓拿酬勞幫人運送珍寶,可見一斑。

  • 5 # 潤l溪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八國聯軍為什麼來,以及,清王朝是用什麼力量來對抗八國聯軍的。

    假如現在有一個國家,突然對世界上主要國家(中美俄德英法日等)同時宣戰,並慫恿民間力量威脅在該國的公民人身安全,之前已有外國公民在該國遇害的新聞,還派兵攻打各國大使館。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既然已經宣戰了,肯定是派兵去救本國公民呀,既然不止一個國家,肯定要組織聯軍更合適,人多力量大,統一行動成功率更高。這就是在外國視角看當時的情況。當然,外華人在中國欺負華人的事,這裡沒有提。

    再來看雙方力量對比。清朝在慈禧的領導下向各國宣戰,手裡的兵主要是京城附近的軍隊以及人數眾多的義和團,除了官軍武器裝備還算可以,有洋務運動的底子,能有一些火器,但和洋人比也是落後的,義和團的就主要是大刀長矛了。而八國聯軍這邊,人數雖然不算多,不到2萬人,但武器裝備卻是當時最強的,那時著名的馬克沁重機槍已經服役。當義和團拿著大刀長矛向已經布好陣勢的八國聯軍衝鋒而去,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 6 # 楚妹

    我看過紀實。當時是諸多因素。1:清兵當時的兵力都在外圍。沒時間抽掉回京。2:老佛爺一方面安撫八國聯軍。一方面鎮壓義和團。是因為義和團見洋鬼子就殺。再也一方面做備戰準備。所以決心不強。3:武器的滯後,4:鴉片,精神方面。

    等最後必須要打的時候也就一個星期時間。集合了義和團但是難敵。義和團雖然好戰僅僅是不怕死罷了,就連大使館都一直打不下來。清兵也更是無心戀戰。

  • 7 # 李英輝27

    開啟國門,送出去的是資源銀子,換回來的是鴉片天主教,官場腐敗,華人自大,黃賭毒氾濫成災,大清不亡天理難容!

  • 8 # 小宋分享

    落後就要捱打,軍事素養低,國庫空虛,國家也是內憂外患,加上政府高管無能貪汙腐敗。這樣的清政府打不過八國聯軍很正常.

  • 9 # 老豬的碎碎念

    【八國聯軍不但打進了中國,而且還打入了北京紫禁城】

    話說在1900之時,大清朝開始了內憂外患的節奏,先是列強的各種欺凌,各種籤不平定條約,老百姓也受不了朝廷和列強的雙重壓迫開始組織爆發了義和團運動,這一下,本來動亂的局勢就更加難以控制,開始慈禧想著利用義和團剿滅洋人,結果發現義和團這幫神棍根本就成不了什麼事兒,反而把事兒搞的越來越遭,後來,慈禧在朝堂上竟然叫囂要和所有的列強開戰,(英、法、德、美、日、俄、意、奧、比、西、荷等11個國家),就這樣,他們組成了八國聯軍開始攻打清朝。

    八國聯軍總共人數大概有30000人,他們從天津登陸,開始向著大清的帝都北京打了過來,其實最開始在北京的清軍和和義和團也沒閒著,他們在北京地界兒點了一個巨大的炮仗,西什庫教堂由於藏匿了很多基督教徒和法國軍官和海軍陸戰隊隊員,大概數千人,義和團便用傳統挖地道的方式準備連鍋端掉這個“據點”,他們在挖好的地道中放置了地雷炸藥,一聲巨響過後,數百人被炸上天(大部分都是本地的教民),下圖就是當時被炸後的大坑。

    不過就這樣,清兵和義和團竟然沒有把這個教堂給攻佔下,知道八國聯軍打入了北京城,開始清兵在城外有過幾次阻擊,但發現自己手上的武器和八國聯軍的新式武器簡直沒辦法較量,往往還沒衝到他們眼前,自己就變成了篩子,於是乎,八國聯軍長驅直入,一口氣竟然打到了紫禁城,這個時候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已經跑路去了西安,下圖是打入北京的聯軍合影。

    在八國聯軍攻城中,他們還帶了當時最先進的偵查武器-熱氣球,用來偵查清軍的布放和路障具體位置,這給八國聯軍帶來了非常有價值的情報,就這樣,在這場不對等的戰爭中,清軍完敗,最後,紫禁城也被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城的百姓慘遭屠戮,據史載,北京被佔領後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特許在城內搶劫,強姦,防火三日,北京城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 10 # 皓瀚軒話歷史

    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戰敗被迫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地賠款,設立貿易口岸與西方各國進行貿易。從此,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策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在同治中興期間開展的“洋務運動”,雖挽救不了清王朝,但為中國近代化工業建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

    孫中山——中國近代革命的先軀者。清政府的腐敗,苛捐雜稅壓榨百姓,使他明白只有推翻滿清王朝,才能救中國。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與日本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西方列強便開始對中國這塊肥肉垂涎三尺。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華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鬥爭日益高漲。與此同時隨著戰爭賠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負,終於引起了義和團運動,清政府內憂外患,無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強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圖吞霸中國。

    隨著義和團運動在直隸和京津地區的迅猛發展,外國列強多次敦促清政府予以鎮壓。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暗中慫恿義和團,企圖藉機趕走在北京東交民巷使館區的洋人。

    1900年,美、英、法、德、日、意、奧匈帝國八國多次要求清政府取締義和團,後見清政府無法控制,各國以“保護使館僑民”為由,組成八國聯軍。6月11日,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八國聯軍攻陷大沽炮口,由天津長驅直入北京。帝國主義的徵華戰爭,激起義和團堅決抵抗。6月12日,義和團與清軍聯合作戰,切斷侵略軍與天津的聯絡。6月14日至18日聯軍被義和團群眾包圍在廊坊、落岱、楊村一帶,面對用近代槍炮武裝的聯軍,義和團奮勇殺敵,視死如歸,以血肉之軀與敵人拼搏,表現出極大的勇氣和愛國熱情,打死打傷敵軍300餘名,西摩爾潰不成軍,被迫沿北運河退回天津,義和團粉碎了八國聯軍進犯北京的計劃。6月21日,清政府向各國"宣戰"。

    8月中旬,聯軍2萬餘人由天津進犯北京。8月中從天津進至北京的部隊其實只有七國(當中兩國只為象徵式的掌旗兵)約一萬六千人。分別為:日軍八千人,俄軍四千八百人,英軍(主要由印度人組成,還包括香港及威海衛華人)三千人,美軍二千一百人,法軍八百人(主要由越南人組成),奧軍五十人,意軍五十三人。次日,進抵北倉,受到清軍和義和團頑強阻擊,施放毒氣,才攻佔北倉。但聯軍付出死傷635人。

    圖為八國聯軍進入紫禁城.

    3日,聯軍進至北京城下,進攻東便門、朝陽門、東直門。英軍率先由廣渠門破城竄入。14日,北京失陷。次日晨,西太后和光緒皇帝倉惶出逃。聯軍入城後,解除了義和團對東交民巷和西什庫教堂的圍攻,義和團被迫退出北京,轉往外地堅持抗擊侵略者。慈禧太后在流亡西安途中,指定李鴻章為與列強議和全權代表,釋出徹底剷除義和團的命令。

    圖為押赴刑場的義和團義士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清政府在民眾的壓力下,表面上向列強各國"宣戰",暗地裡卻破壞義和團運動,向侵略軍妥協投降。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後,清政府8月7日任命慶親王奕劻為全權大臣,李鴻章為協辦大臣正式向外國列強求和。

    1900年12月,列強各國(除出兵八國外,另外又加上三個國家--比利時王國、荷蘭王國、西班牙帝國)向清政府提出《議和大綱》,後又訂立詳細條款,於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簽字。

    圖為簽訂《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共有12條正文和19個附件,主要內容是:清政府向各國共賠款4.5億兩,以關稅、鹽稅和常關稅作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9.8億兩;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華人在界內居住;拆除大沽炮臺;永遠禁止華人成立或參加"與諸國仇敵"組織,必須保護外華人的安全等喪權辱國條款。

    《辛丑條約》簽訂後,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激烈爭奪和瓜分中國,造成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這種危機感促成了人們的覺醒,救亡圖存成了當時最緊迫的要求。戰爭也引起了列強在華勢力的變化,在戰爭中,俄國出兵侵佔中國東北全境,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日俄兩國為爭奪中國東北及北韓利益上矛盾的激化升級,這也為日後的日俄戰爭埋下了伏筆。對遠東局勢來說,1900年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加劇了帝國主義列強在遠東的爭奪,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明顯地反映了列強在侵華問題上既相互勾結又相互爭鬥的本質。

    當今的中國,已不是119年前的中國,人民生活安康,國力強盛。任何敵對勢力和國家都不敢小視和任意欺辱中國。這是由我們的無數先輩們用生命換來的。

  • 11 # 歷史是杯酒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1900年以英國為首的列強發動的侵略中國的戰爭,其結果是大清都城北京被攻陷、洗劫,慈禧化妝成農婦逃跑,最後簽訂《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本息共9.8億兩等。至此,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成為列強的傀儡。

    其實,早在60年前,大清的國門就被英國用槍炮開啟,1840--1842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最終大清戰敗,簽訂《南京條約》,割地賠款通商。1856-1860,英法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美俄作為幫兇也參與其中,這次戰爭攻陷了北京,火燒了圓明園,割地賠款。1894-1895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大清又一次戰敗,割地賠款。而透過這次戰爭,日本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這也大大刺激了其它列強,因此在這次戰爭後不久便發生了瓜分中國的狂潮,而列強為了徹底瓜分中國,再加上義和團的直接刺激,便有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為什麼中國一次又一次的被欺負,關鍵是我們的國家實力不行,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而西方列強紛紛完成工業革命,急切的需要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因此,我們才會一次又一次的被欺負。歸根結底是由國家實力決定的。

  • 12 # 鑄劍師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因為我們對比國家實力,不是簡單的數槍數炮就能下結論的。否則按照這個演算法,中國早就該被瓜分了。滿清輸掉戰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國家的國體依然是“家天下”的封建制度,而不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現代國家制度。在八國聯軍侵華時,中國的老百姓甚至還在圍觀八國聯軍和清軍作戰,當時老百姓常說的是“洋人和皇上打仗了”。意思就是說,打仗是皇帝和“洋人”的事情,而老百姓自身根本沒有國家民族的意識。這是一個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當時滿清向八國宣戰本身就帶有很大的投機性,因為當時在河北山東一帶興起的“義和團”運動提出的口號是“扶清滅洋”,滿清統治者認為可以藉助義和團的力量和西方列強抗衡,藉此提高自身在和西方交往中的要價。

    第三,滿清當時並沒有認真備戰,因為本來就是一次政治投機行為,所以滿清政府把義和團頂在最前面,清軍自身並沒有多做備戰,駐防各地的軍隊(特別是駐內地的清軍)也沒有調往京津地區,這就意味著首都地區防備空虛,根本擋不住八個列強的聯合進攻。

    第四,滿清始終是一個落後的封建農業帝國,而西方國家在當時已經普遍進入工業化,所以在軍隊的武器裝備和後勤保障方面,本土作戰的清軍甚至還不如遠道而來的侵略者。這種實力上的差距也導致了清軍即使動員起來,也無力和侵略者抗衡。

    所以八國聯軍侵華,滿清的失敗是註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道和學而思哪一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