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說一樂
-
2 # 子夜羌笛
斯大林領導的蘇聯之所以能夠在衛國戰爭中擊敗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缺一不可的。
首先,德國的戰敗是美英蘇盟軍共同努力的結果。如果單靠蘇聯,即使能夠消耗德國大量的戰爭資源,要想徹底擊敗德國也是做不到的。大西洋的海面上,英國皇家海軍對德國海軍的持續打擊使其無法透過海運得到大量的工業原材料,更無法透過海運輸送兵力和裝備。北非戰場上,蒙哥馬利元帥率領的英國遠征軍全殲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沉重打擊了德軍的囂張氣焰。從西線諾曼底海灘登陸的百萬美、英、法盟軍牽制和消滅了數以百萬計的德軍。更為重要的是,如果不是來自西方,尤其來自美國的大量軍火等戰爭物資援助,戰爭初期東線戰場損兵折將的蘇軍恐怕等不來斯大林格勒的勝利就會無以為繼。
美國援助蘇聯的物資
其次,蘇聯軍民本身的戰鬥意志也是非常頑強的。斯大林宣佈未經過命令撤退的軍人即被視作是叛徒和逃兵,督戰隊可直接將其處決。沒有了退路的蘇軍將士只能迎著密集的炮火攻擊德軍。前面的人中彈倒下了,後面的人又踩著同伴的屍首衝鋒。在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的危急時刻,斯大林本人拒絕撤退親自坐鎮指揮。紅場閱兵剛剛透過主席臺的蘇軍部隊即刻開赴前線作戰。受到鼓舞的蘇聯軍民最終用極大犧牲壓垮了德國法西斯。
一往無前的蘇軍士兵
再者,蘇聯作為一個坐擁兩千兩百萬平方公里廣袤國土的世界第一大國,其擁有的戰爭資源和潛力也不是居於中歐一隅的德國可以比擬的。這也是蘇聯能夠擊敗德國的最關鍵
因素。整個戰爭過程中,蘇聯生產的坦克和火炮等主戰裝備是德國生產量的數倍。德軍固然是訓練有素,德國生產的裝備也是效能優良,但蘇軍犧牲了一批又頂上來一批,蘇聯裝備打掉一批又增加一批甚至數批。時間一長,有限的德軍和德械自然是力不能撐。更為可怕的是,幅員遼闊的蘇聯就像是個無底洞,德軍再多兵力投入進來也顯得力量分散。蘇軍和各地的游擊隊則可以抓住德軍兵力分散這個特點,集中力量對其各個擊破。
源源不斷進行生產的蘇聯坦克工廠
最後,不能不提德國自身的指揮失誤。莫斯科戰役前,若希特勒不分重兵攻擊蘇聯油田密集的高加索地區,而是集中兵力攻擊莫斯科,恐怕在嚴寒到來之前就能夠徹底摧毀蘇聯的指揮中樞。機會只有一次,浪費機會的一方必將受到上天的懲罰。嚴寒的遲滯使得蘇聯得以從遠東調集來了大批後備兵力,強弩之末的德軍終無力在嚴寒中再往前推進。
莫斯科戰役中遭受嚴寒的德軍
-
3 # 黑白世界瞰天下
蘇聯靠這幾個因素取得了二戰勝利:
1、首先是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有世界第一的土地面積。不可一世的德軍已經打到莫斯科,佔領了蘇聯過半國土。如果當時的蘇聯不是土地面積有2240萬平方公里,就沒法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戰略轉移,當時的蘇聯可是把能搬走的歐洲部分工業生產裝置都拆運到了遠東,這才能在後方重整軍備生產。也不可能有足夠的各種物資來支撐到戰略大反攻。廣闊的土地,冰天雪地的寒冷氣候,也拉長了德軍的後勤供應線,讓德軍苦不堪言。
在戰爭中,德國共生產了4.2萬輛坦克和8萬架飛機,蘇聯卻生產了10萬輛坦克和13萬架飛機,同時蘇聯還得到美國、英國l萬多輛坦克和近2萬架飛機的援助。這就使得蘇聯在戰場上能投入的坦克、飛機數量遠超德國。
2、蘇聯的人口相對於德國多的多,1940年人口達到了1.94億,與之相對的是德華人口不足8000萬。
在1933年,德國本土有人口66030000人;1938年被德國合併時,奧地利有近700萬人口,蘇臺德區有300萬人口,薩爾區75萬人口,梅梅爾區還有數萬。1939年後佔領波蘭,這裡有200萬日耳曼人,1940佔領 阿爾薩斯150萬。 另外,羅馬尼亞90萬,義大利25萬,南斯拉夫地區數十萬——這些都是可以徵兵的人口。
以上總計二戰德國總人口(德意志族)一般認為是8000萬。
再加上蘇聯是面臨邪惡的法西斯德國入侵,保家衛國的熱情高漲,可以說是男女老少齊參戰。
事實上德國軍隊計程車兵素質當時是世界第一強,剛開始的跟蘇聯人員傷亡交換比基本在1:3以上。但蘇聯人打仗就是玩人海戰術,喊著烏拉悍不畏死衝鋒場面有時讓德軍的機槍手都打的崩潰,蘇軍就像打不死的“小強”(蟑螂),人越打越多,仗越打越精。
二戰爆發後,蘇聯總共動員了約3440萬人參戰,至二戰結束時,蘇軍總兵力為1280萬二戰中蘇聯軍人因戰事死亡688萬(整個為國戰爭中作戰傷亡共2335萬,加上被俘後遇害共死亡866萬人,再加上平民犧牲,全國共死亡2700萬人。戰後人口1.53億()。 與之對應的德軍兵力最高峰發生在1944年,總數達到了950萬人(這些軍隊在西線、佔領區還要留人),數量上是增加了不少,但是質量上大大下降。與此同時蘇聯軍隊的數量達到了1300萬人,士氣高昂,火力強大,德軍每月損失50-100萬人之多,真心傷不起,陪不起。
3、有“戰鬥民族”之稱謂的蘇聯人,可不是白叫的,他們有著堅韌不拔的頑強作戰精神。當初拿破崙以為拿下了莫斯科,就可以逼迫沙皇坐下講和,但人家堅壁清野,關門打狗,讓戰爭天才拿破崙只能吃癟,慘淡敗退。
希特勒也以為拿下了蘇聯大半國土,只要再拿下莫斯科就可以讓蘇聯人洩氣,逼迫蘇聯投降。但蘇聯有個鐵血統帥斯大林,在德軍兵臨城下,搞出了令人震驚、舉世屬目、悲壯戰時大閱兵,受閱士兵全副武裝,在閱兵結束後直接開赴戰場,這是一幅多麼令人熱血沸騰的場面。
在斯大林格勒絞肉機般地獄戰場,前仆後繼參戰的蘇聯士兵,平均壽命只有二十四個小時,如果沒有這種視死如歸的戰鬥精神,就不可能在斯大林格勒頂到戰略反攻。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之殘酷讓德軍的百戰之師消耗殆盡,聞風喪膽。
4、蘇聯天寒地凍的冬天、幾乎是哈氣成冰。特殊地理氣候讓不可一世,百戰之師的德軍吃盡了苦頭,在蘇聯人的堅壁清野下,德國的人的後勤本來就在拉長,道路的泥濘,就更讓德國的後勤抓襟見肘。與之對應的蘇聯人早已經在這種氣候下習以為常,各種裝備、日常應對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5、二戰希特勒又犯了一戰時期德國兩線作戰之大弊病,有著強大工業生產能力的美國參戰,在西線開闢了第二戰場,讓原本已經在東線苦苦支撐的德軍顧頭顧不了腚。再加上美國和英國強大空中突擊能力對德國本土的軍工企業的毀滅性轟炸,讓德軍軍工難以補充戰時的損耗,也讓德國變成一片焦土。人員和物資都難以為繼,還要頂兩邊,還怎麼打?沒得玩。
綜上所說,你對俄羅斯大地號稱是入侵者的禁地是不是有了深刻了解了呢?
回覆列表
蘇聯能夠奪取二戰的勝利,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個是蘇共強有力的領導。蘇共把一盤散沙的沙俄,從非常落後的農業社會一躍改造為工業國家。這種能力不是誰都能做到的。雖然中間也暴露處許多問題,但對比西方國家靠血腥殖民換來的工業化能力,我總感覺蘇聯還算是乾淨的。正是因為蘇共的努力,讓蘇聯有了硬剛德國法西斯的基礎。不僅僅是工業基礎,還有社會組織基礎,人員素質基礎,都是蘇共的功勞。在這些基礎之上,蘇共發動和依靠群眾,凝聚起全民意志,法西斯的末日就不可避免了。
二個是蘇共聯合英美共抗德日(意呆利就算了)。這是顯而易見的原因。無論從國際輿論上、物資援助上,或者軍事戰略上,蘇聯和英美互相配合,相互支援,這為二次大戰勝利創造了良好的國家環境。
三個是蘇聯特殊的地理優勢。蘇聯太大了,給蘇軍提供了巨大的戰略縱深。在戰時情況下,蘇聯這樣大的地理面積,就意味著幾乎是無限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保證了蘇軍能夠在前期被大量殲滅的情況下,很快再聚起更加強大的力量。講真,天氣因素反倒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甚至堅信,哪怕莫斯科丟了,只要蘇共還在,就一定能夠打回來。
當然,蘇聯勝利的原因很多很多,絕不是短短的問答能夠回答或者概括的。但我認為,最關鍵的就是這個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