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枝上橘子

    外賣行業是需要存在的。

    外賣不是現在才有的,早在唐朝時已經出現,宋朝時更有記載“逐時施行索喚”“咄嗟可辦”意思是“一使喚就可以按時送到”,“很快就辦好了”。在《清明上河圖中》 就有酒店的“外賣小哥”。古代“跑腿”這個職業也兼顧者買酒送肉的工作,我們在廣大的古裝片中也能看到,許多官二代富二代扔下錢,讓店小二把酒菜送到某某府。

    近代外賣的發展,經歷店面預定,電話預定,網站預定。到現在極為方便的APP預定。這都和科學技術發展分不開的。

    提到外賣,不得不提兩家巨頭,有著騰訊基因的美團和阿里控股的餓了嗎。相對美團做的更大些。

    外賣需要嗎?有什麼社會價值?

    答案是外賣是真實需要的。

    1.它提供了方便,解決了時間成本。

    以前中午下班我們想吃一餐肯德基,那我們怎麼辦?首先要等下班,然後後趕去肯德基,再進行排隊等號,再取餐進食,最後還要回來。現在呢?我們只需要提前半小時點餐,下班鈴剛響,它就到了。這一對比,我們至少可以省半小時,這半小時可以來學習,睡午覺。時間被重複的利用起來。

    2.外賣加劇了餐飲行業的發展。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餐飲收入突破4萬億元,達到了42176億元,同比增長9.5%。從2015年至2018年突破3萬億到4萬億僅用了3年時間,破萬億時間越來越短。網上外賣使用者也持續增長至4.06億,增長幅度為18.4%。

    3.提升了餐飲的加工能力。

    線上外賣的發展提升了線下餐廳的食品加工和供給能力,同時也由於方便快捷的服務激發了大量的新需求(如配送,嚴選),增速是明顯超傳統餐飲業。

    4.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美團註冊騎手約在270萬,餓了嗎註冊騎手在80萬,還有大大小小品牌其他騎手。少數註冊也有360萬人之多。可見提供了強大的就業崗位,對一些沒有技能專長和一些收入偏低的兼職人員都是一個很好的出路。

    5.資本的運作。

    美團的上市使其市值達800億美元,一下就擠掉了BAT中的百度,成為當時網際網路第三市值的物聯網企業。資本的大量湧入除了為美團元老和前期投資者帶來巨大利益,也推斷了新的技術和模式的開發。

    不過現在外賣行業也存在很多需要調整的地方。比如平臺佣金太高,飯店不賺錢。資訊易於洩露。外賣騎手行位素質不規範,等。這樣都繼續平臺和管理部門進行管理和規範。

    補充:此次抗擊新冠疫情,外賣小哥也出來很多“民間英雄”,令人感動。

  • 2 # 肉痴火鍋外賣

    題主的問題很有趣,自己也詳細寫了自己的看法。對於回答者,應該是想更加詳細及見解獨到。

    關於外賣有沒有生存的必要?這個問題當然持肯定態度。隨著人們平均薪資的提高,生活消費觀念自然發生改變,外賣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剛需所在。

    從1992年的電話訂餐開始,到2014年市民訂外賣時的選擇已經非常多,除了必勝客、肯德基一類的自送外賣,及以“餓了麼”為代表的傳統外賣平臺,還有了阿里巴巴旗下的“淘點點”、美團旗下的“美團外賣”、 百度旗下“百度外賣”等移動餐飲服務平臺。

    現如今的兩大外賣平臺,美團和餓了麼佔據外賣市場。

    外賣送餐服務,極大方便著人們的生活,也進一步促進了餐飲業的發展,併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

    對於消費者來說:90後的年輕人有很多因為忙於工作又或者不會做飯;給外地的朋友點一份外賣;醫院、高鐵站等很多消費場所。只是為了方便所需,並且滿足溫飽。

    對於商家來說:外賣配送加大了商家的可選擇性,提高了利潤和單量。就像今年的疫情,外賣無疑帶來的是最有效的“急救”辦法。

    對於騎手來說:很多從農村來到大都市打工的年輕人,因為學歷底下,工作的可選性比較小,外賣騎手給大多數打工族帶來就業機會,可以說是多勞多得。

    外賣是付費的服務,它不僅僅是一頓飯,而是包含美食、娛樂、社交、文化等多種元素在內的一次個性化體驗,這就涉及到社群和圈層營銷的概念。已經成為家庭聚餐、朋友聚會的選擇。

    但點外賣的同時,不免想到了健康因素。經常看到新聞,某地一家外賣店環境髒亂差,水溝臭氣熏天,導致使用者心理造成了外賣其實“不乾淨、不衛生”的現象。

    建議肯定是自己在家做飯吃,相對健康也會實惠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承包地未到期被劃為生態林,補助款歸小隊還是歸承包人?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