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瑞庚臺醫健康管理
-
2 # 腫瘤科醫生—吳福榮
手術是胃癌患者獲得根治的唯一可能方法,早期患者術後可獲得根治。而進展期患者需要根據胃癌病理學型別及臨床分期,採用以手術治療為主,聯合圍手術期化療、放療、生物靶向治療等手段的綜合治療,以達到延長患者生存期限,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手術治療
胃癌手術分為根治性手術與非根治性手術。根治性手術要求完整切除原發病灶,並清掃附近區域淋巴結,主要包括標準手術、改良手術和擴大手術;非根治性手術主要包括姑息及減瘤手術。
根治性手術
標準手術
是以根治為目的,要求不僅要切除2/3以上的胃,還須進行區域淋巴結的清掃。
改良手術
主要適用於分期較早的腫瘤,其胃切除範圍相對較小,僅僅進行必要的淋巴結清掃。
擴大手術
適用於分期較晚的胃癌,胃全部切除的同時,甚至聯合周邊組織或器官的切除,同時行區域淋巴結的清掃。
非根治性手術
姑息手術
治療的目的不是切除胃癌,而是解決因胃癌引起的併發症,比如胃癌出血,需進行止血手術;如胃癌引起腸梗阻,則進行胃腸道轉流手術。
減瘤手術
主要適用於存在不可切除的肝轉移或者腹膜轉移等不可治癒因素,也沒有出現併發症所進行的胃切除,臨床意義尚有一定爭議。
不管何種手術方式,術前須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術後鼓勵患者儘早恢復經口進食。應用非甾體抗炎藥、羅哌卡因以及阿片類藥物等減少患者疼痛;使用質子泵抑制劑或H2受體阻斷劑藥物如奧美拉唑等預防應激性潰瘍。
中醫藥治療主要用於改善手術後併發症,減輕放、化療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可以用於胃癌常規治療的輔助治療。此外,胃癌患者出現厭食、乏力、腹脹等症狀時,行正規的中藥內服治療及針灸等中醫外治,可能取得良好的療效。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胃癌患者行中醫治療需嚴密檢測肝腎功能,以免出現肝腎受損,影響到常規治療的進行。
免疫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目前胃癌的最新治療手段,該治療能抑制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避功能,啟用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的監視功能,透過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殺滅腫瘤,因此相對於放、化療,副作用較小。
目前國內外多個新型免疫治療藥物已經上市,如應用於PD-L1陽性胃腺癌治療的帕博利珠單抗(keytruda)可應用於晚期胃腺癌治療。
化療分為新輔助化療、輔助化療和姑息化療。化療副作用大,醫生會根據適應證和禁忌證,並充分考慮患者的分期、年齡、體力、風險、藥物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及患者自身意願等因素使用化療藥物。化療過程中要密切關注不良反應,及時報告醫生。
-
3 # 臨床營養科譚濤峰主任
胃癌在臨床上發病越來越廣泛,對於胃癌的治療也方法也越來越多。常見的胃癌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第一,透過手術切除病灶,若腫塊較小可以進行根治性的切除,透過根治性手術切除能夠有效的降低腫瘤的轉移和復發風險。第二,化療。在術前或術後進行輸注合理及規律的化療能夠有效的全身殺滅癌細胞。第三,若患者伴有一些基因突變,透過基因檢測發現相關的位點,可以使用靶向治療,如細胞凋亡促進劑或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等。第四,非特異性生物反應調節劑,如卡介苗等這類藥物主要是透過免疫治療來對對抗全身的癌細胞。最後,胃癌的患者由於營養較差,要及時的對症營養支援治療。
-
4 # 普通外科林醫生
如果出現了胃癌,首先要到正規的醫院採取治療的方法,比如化療、中藥治療、手術治療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同時也要多給患者進行心理除錯,這一方面也是很關鍵的,一定要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因為良好的心情也是直接影響生命力的。
回覆列表
胃癌是臺灣的⼗⼤癌症之⼀,男性的發⽣率⽐⼥性⾼。胃癌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需要做胃鏡才有機會早期發現。
臺灣癌症全⼈關懷基⾦會董事⻑謝瑞坤醫師指出,胃癌治療的原則是以⼿術治療為優先,在評估患者狀況、影像檢查後,能夠透過⼿術切除病灶的患者,會建議接受⼿術治療。若視腫瘤情況無法動⼿術,就會先進⾏化學治療,待腫瘤縮⼩後,再評估⼿術切除的可能性。
醫師會根據腫瘤的位置來決定⼿術⽅式,若腫瘤位置較低,可進⾏「次全胃切除」,若腫瘤位置較⾼,則需進⾏「全胃切除」。⼿術同時,也會進⾏淋巴結廓清,並將檢體送交病理科醫師化驗,以確定癌症分期。
除了⼿術治療、化學治療,若患者狀況許可,還能考慮搭配放射治療及標靶治療。
胃癌⼿術後,飲⾷習慣需調整
謝瑞坤醫師表⽰,患者接受全胃切除或次全胃切除後,飲⾷習慣需要做調整。因為缺少胃以容納⾷物,吃下去的⾷物會直接進⼊腸道,患者有時會出現傾⾷症侯群(Dumping Syndrome),造成患者可能在進⾷10⾄15分鐘後出現腹脹、頭昏、⼼悸、虛弱等症狀。
「傾⾷症侯群」與濃度較⾼、富含醣類的⾷物有關,所以患者在接受切胃⼿術後,要限制飲⾷中的醣類,並保持少量多餐、避免液態⾷物,以免⾷物快速進⼊腸道。
接受全胃切除⼿術的患者⽇後可能遭遇維⽣素B12缺乏的問題,例如貧⾎、⼿腳發⿇、肢體無⼒等,謝醫師提醒患者記得定時靠針劑補充維⽣素B12。此外,許多胃癌患者會出現體重減輕的狀況,治療前後都需要留意營養補充。
治療期間的常⾒副作⽤
謝瑞坤醫師說明,化學治療常出現⼀些副作⽤,例如嘔吐、腹瀉、⼝腔潰瘍、⽩⾎球降低、抵抗⼒變差,醫師可以透過⽌吐、⽌痛藥物協助減少病患之副作⽤。營養補充對患者很重要,如果胃⼝不好、吃得不夠,可能還需要從靜脈輸液給予營養,營養充⾜患者才有辦法接受較完整的治療。
⼿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會對⾝體產⽣⼀定程度的破壞,⾝體需要進⾏修復,所以我們要提供⾝體復原所需要的原料,蛋⽩質、熱量的攝取⼀定要⾜夠。動過胃切⼿術的患者要避免飲⽤⾼濃度以及甜度⾼的⾷物,避免出現傾⾷症侯群。謝醫師強調,營養攝取要均衡,不要單吃某種特定⾷物,除此之外,沒有特別飲⾷禁忌。
營養⽀持是胃癌治療的⼀環
⾷欲不振、⾷不下嚥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營養補充品,市售營養補充品包含粉末狀配⽅以及罐裝飲品,粉末狀的營養補充品在泡製時,能依照⾝體適應狀況來調整濃度,⽽罐裝營養補充品的濃度固定,飲⽤時可以先少量嘗試,視⾝體情況調整後續飲⽤需求。
市⾯上有很多營養⽀持的產品,諸如核苷酸、精胺酸、麩醯胺酸等補充品,能補充⼀些胺基酸,⽽近期倍受討論的海中多醣體-褐藻醣膠,可能對增強體⼒、調整體質有幫助,針對部分癌別,臺灣⼩分⼦褐藻醣膠亦有多項臨床實驗持續進⾏中,讓患者有耐受度接受完整的治療。
除了飲⾷要營養均衡,我們也⿎勵病患要多多活動,多活動有助腸蠕動,促進消化吸收。
不⾒得是潰瘍,經常胃痛別輕忽
謝瑞坤醫師表⽰,胃癌的危險因⼦有部分與飲⾷有關,根據研究顯⽰醃漬、煙燻⾷物可能增加胃癌的發⽣率。另⼀個危險因⼦是幽⾨螺旋桿菌,研究發現幽⾨螺旋桿菌會導致胃潰瘍,⻑期感染則會增加癌症的發⽣率。
部分患者罹患胃癌與其基因有關係,家族中有出現兩個胃癌患者時,若進⾏基因檢測可能會發現帶有相關基因。
謝瑞坤醫師建議⺠眾,⽇常飲⾷避免吃過鹹的⾷物,⾄於吃辣⽬前沒有證據與胃癌的發⽣有關。針對有胃癌家族史的⺠眾,建議每年都要做胃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家多少都有胃痛的經驗,雖然⼤多數都是胃炎或胃潰瘍,不過也不能輕忽,建議患者最好能進⼀步檢查,接受治療後也要定期追蹤胃潰瘍是否癒合。臨床上會發現有些患者胃潰瘍沒有復原,切⽚檢查後才發現有胃癌細胞。
謝瑞坤醫師進⼀步分享,曾經遇過⼀位患者因為吐⾎就醫,做胃鏡檢查發現有⼀個潰瘍,同時也注意到胃的活動有問題,醫師懷疑是瀰漫型胃癌,⼜稱為「⽪⾰胃」,因其胃壁變厚、變硬、如⽪⾰般,造成蠕動功能差。透過胃鏡切⽚檢查後,證實患者罹患胃癌,於是⾺上動⼿術,後續也進⾏化學治療,透過定期於⾨診追蹤,患者預後佳。
胃痛的原因可⼤可⼩,謝醫師叮嚀,若經常胃痛,最好能找醫師檢查,不要⾃⼰亂吃藥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