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入主洛陽前,董卓已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已是天下最強的地方實力派之一。

    當然,單單隻靠實力,董卓要想挑戰大漢中央,把持朝政,還是絕對不可能的。

    董卓能把握時機,入主洛陽,成為漢末第一個“大魔王”,靠的是權謀。

    董卓入洛陽前的實力

    東漢後期,外有羌胡侵擾,內有黃巾起義。

    作為涼州人,董卓對羌胡的情況又非常熟悉,而且,哥們又能打又講義氣,正是大漢急需的人才。

    在為大漢南征北戰的過程中,董卓打造了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成長為一個不容小視的地方實力派。

    董卓的實力,引起了朝廷的不安。

    漢靈帝覺得董卓小子力量強了,將來可能尾大不掉,就任命他為幷州牧,但要他把部隊交給皇甫嵩。

    董卓接受任命,但不願交出軍隊。

    此時,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的一席話,說明了當時董卓的實力。

    皇甫酈說:天下可能會亂,能夠安定天下的,除了你皇甫嵩,就是董卓了。

    看來,董卓當時已經成長為天下極有影響力的實力派,其實力甚至足以引起朝廷的猜忌。

    董卓的對手們

    但是,僅僅只靠實力,董卓要把持朝政,也是不可能的。

    就在董卓入洛陽的前一年,大將軍何進講武平樂觀。

    當時,漢軍步兵橫列,騎兵數萬,列陣為營,聲勢驚人。

    此外,朝廷還設“八關都尉”,八關各有精兵,由何進統領。

    不久,為了制衡何進,朝廷又設西園八校尉,由宦官蹇碩統領。

    可以說,就算朝廷不從外調兵,就只是洛陽周邊的軍力,就遠遠強過董卓及任何地方實力派。

    除此之外,皇甫嵩、朱雋、丁原,也都有較強的武裝力量,也是董卓必須認真對付的對手。

    既然如此,董卓是如何掌握洛陽的呢?

    資訊優勢:機遇垂青有準備的人

    漢靈帝要董卓交出軍隊,去當幷州牧。

    董卓接受了任命,但沒有去就任,而且是率5000騎在河東“觀形勢”。

    當時大漢朝廷看起來還算穩定,董卓觀什麼形勢呢?

    “觀形勢”,正說明董卓敏銳的政治嗅覺。

    當時,朝廷的外戚集團、宦官集團、士族領袖們已經各懷心思、殺機四伏。

    何後、董後、何進、何苗、蹇碩、張讓等人正磨刀霍霍,朝廷有分崩離析之患。

    不過,這些事情,有的是軍政機密,有的甚至是宮闈秘事,外人大概是很難知道的。

    董卓,有線人。

    董卓的弟弟董旻當時正是奉車都尉,掌天子車輿。朝中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秘聞,他通通知道!

    看來,董卓應當是從弟弟處瞭解到朝廷情況,已早早開始作準備了。

    資訊優勢,使董卓可以在機遇來臨時先下手為強!

    機遇垂青有準備的人。很快,機會來了。

    吞併禁軍

    大將軍何進想要除掉宦官,但因何太后反對,不便下手。

    在袁紹的推動下,何進召董卓等人進入洛陽,給何太后施加壓力。

    結果,董卓還沒到洛陽,何進就被宦官除掉了!

    趁著群龍無首,董卓把何進、何苗的軍隊吞併了!

    群龍確實已經無首,可是,群龍為何要奉你董卓為首呢?

    董卓集團,作了兩件事情。

    1、董旻趁亂除掉何苗。

    何進集團中,大將軍何進是一號人物,車騎將軍何苗是二號人物。

    何進已死,但如果何苗尚在,董卓的力量有是幹不過的。

    不過,弟弟董旻已經先幫他除掉了何苗。

    何進被殺後,何進的部將吳匡認為是何苗有與宦官串聯的嫌疑,遂與董旻一起出兵,趁亂襲殺了何苗。

    當時,二袁等人忙著殺宦官,尋天子,並沒有人想到何苗。

    一片大亂中,董旻卻與吳匡一起殺何苗。

    可見:董卓集團從一開始,很可能早有準備!

    2、虛張聲勢,恫嚇袁紹。

    董卓來時,禁軍群龍無首。

    可是,董卓要掌握禁軍,並非沒有潛在的對手。

    袁紹,原本是強勁的對手。

    就職位而言,袁紹當時是司隸校尉。

    司隸校尉,在當時的洛陽權力非常大。在東漢的多次權力鬥爭中,司隸校尉都是“除惡”的重要角色。

    就人脈而言,禁軍眾將中很多是袁紹的故吏,或者是袁紹的奔走之友。

    可以說,袁紹如果發力,董卓要想接管禁軍,也是不可能的。

    不過,袁紹為人“見事遲”。

    虛張聲勢,對付的就是這種人。

    董卓只帶了數千人來。但是,他虛張聲勢,造成了兵馬眾多的假象。他晚上把部隊拉出城去,白天再大搖大擺入城,造成兵馬源源不斷入京的假象。

    虛張聲勢鎮住了袁紹,袁紹遲遲不敢行動。

    直到···董卓控制了禁軍!

    攻敵軟肋,除掉丁原

    儘管收集了何進、何苗所部,但若不除掉丁原,董卓要控制洛陽也是不可能的。

    首先,丁原是執金吾,掌武庫兵器。

    東漢的執金吾,權力比西漢有所減少,主要“掌宮外非常水火之事”及主武庫兵器。

    後來,司馬懿政變時,第一步,正是控制武庫。

    不控制武庫,董卓根本不可能控制洛陽軍事!

    其次,丁原手中有一支較強的幷州軍。

    東漢中後期的對外戰爭,主要是在西北與羌胡作戰。因此,幷州軍是與涼州軍並稱的天下驍勇。

    可以說,硬碰硬,董卓沒有必勝的把握!

    董卓採取了“斬首行動”。

    董卓實施“斬首行動”有兩個條件。

    1、丁原對幷州軍的掌握不穩當。

    丁原是188年才到幷州擔任州刺史,開始掌握這支幷州軍。

    也就是說,丁原掌握幷州軍不足1年!

    所以,丁原此時非常依賴呂布這樣的本地人才。

    2、董卓在幷州軍有基礎。

    黃巾起義前,董卓就擔任過較長時間的幷州刺史,並且指揮過當地的戰事。

    也就是說:董卓與幷州軍的羈絆關係,並不比丁原少!

    其次,就名分來說,董卓,此時正是幷州牧!

    因此:只要除掉丁原本人,幷州軍沒有理由不歸董卓!

    董卓找到了呂布,然後···

    兵不血刃,董卓透過呂布,控制了幷州軍!

    至此,只帶了數千騎兵的董卓,以小搏大,兵不血刃,控制了禁軍、幷州軍,控制了洛陽,也控制了大漢朝廷!

    總的來說,董卓成為漢末第一個大魔王不是沒有理由的。

    他擁有的較強武裝力量,使他獲得了趁火打劫的基本力量。

    他對權力的高度敏感和不錯的權謀,使他看準機會,抓住機遇,並以小搏大,一舉控制朝廷。

    遺憾的是:董卓雖有趁火打劫的權謀,卻缺乏安定天下的大略。

    混亂之火,並未熄滅,反而越燒越大,蔓延到整個天下!

    亂世,開始了。

  • 2 # 小太陽D

    其實董卓能夠定洛陽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佔據了的結果。

    我們能夠知道的是等到董卓抵京時,戚宦之爭已經結束了。董卓面對的是何太后殘存勢力、袁紹袁術等世家大族勢力。

    董卓進京,率領步騎不過三千人,自嫌兵少,怕京城人士不服;隔四五日,便派遣兵士半夜潛出出四城門,明日高舉旌鼓而城,號稱"西兵復入至洛中"。大家頓覺得董卓的兵馬數不勝數。

    於是董卓逐步實施妙計:

    一、利用京城百官對董卓恐懼心理,趁機接管了何進、何苗的部曲,包括北軍、西園軍。西園軍袁紹被迫單騎離京(其弟董旻是奉車都尉,與吳匡共殺何苗,是董卓能奪取軍權的重要原因)。

    二、收買呂布,謀殺丁原,兼併了丁原幷州兵。

    三、在此基礎上,廢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廢何太后(此後鴆殺),立漢獻帝劉協,起到一石四鳥作用:

    1、徹底接管京城軍隊,徹底清除何太后殘餘勢力。何進、何苗等死後,何家勢力大減,但不排除何太后聯合世家大族死灰復燃。董卓索性落井下石,廢了何太后,接管了京城原來何家控制的軍隊,將何家連根拔起。

    2、遏制世家大族,樹立威信。袁紹對董卓揮刀相向,世家大族是看不上這外來軍閥的,所以董卓廢長立幼,大大樹立了威信。

    3、獲得擁立之功,從世家大族手裡奪回政治合法性。世家大族透過殺伐宦官擁護漢少帝,獲得政治合法性。董卓廢了劉辯,消解其合法性;扶立劉協,自身又有了擁立之功。此外,董卓借董太后之死,扳倒了何太后,扶植劉協,秉承了漢靈帝及董太后之遺願,更增強自身合法性。

    4、扶植傀儡皇帝,獨斷朝綱。劉辯背後有何太后,何太后還可以攀援世家大族,以形成一股背後勢力;劉協自打漢靈帝、董太后、董重與蹇碩死後,在朝中毫無根基,董卓可輕輕鬆鬆操控朝局,獨攬權柄,遏制世家大族,“挾天子以令諸侯”,適當時刻可行篡逆,踐祚稱帝。

    以此幾步,董卓慢慢的掌控了整個王朝

    雖然沒有稱帝,但是卻行皇帝事,成為了當時東漢政權實際上的話事人。

  • 3 # 笑看三國風雲

    董卓的實力並不弱小,而是非常強大,他正是憑藉強大的實力霸佔了洛陽,從而把持東漢朝政。為何這麼說,我們從歷史的印記中去尋找答案。

    一、董卓真的實力平平?

    說董卓的實力平平是有人在誤導我們,是誰誤導我們?是小說。

    看小說是如何誤導的:

    行無二日,忽聞山後喊聲大震。玄德引關、張縱馬上高岡望之,見漢軍大敗,後面漫山塞野,黃巾蓋地而來,旗上大書“天公將軍”。玄德曰:“此張角也!可速戰!”三人飛馬引軍而出。張角正殺敗董卓,乘勢赴來,忽遇三人衝殺,角軍大亂,敗走五十餘里。

    董卓首次出場就發生在《三國演義》第一回,一出場就是大敗,狼狽不堪的狂奔。在劉備、關羽和張飛的衝擊之下,擊敗了黃巾軍,救出了董卓。

    僅憑三個人就擊敗了漫山遍野的黃巾軍,而董卓卻大敗,他不是膿包是啥

    對董卓的第一印象就是來自於這裡,此次董卓打仗不行,殘暴的形象就這樣躍然紙上。

    這個是真實的歷史嗎?當然不是的。

    董卓很厲害,不能因為一場失敗就認為董卓實力不濟,是膿包。

    我們看看他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取得輝煌戰績:

    起步:公元167年,羌人進攻三輔。名將張奐派軍司馬董卓等人擊敗叛亂的羌人,殺掉他們首領,俘獲了一萬多人。董卓因功拜為郎中,並且獲得了9000匹絹的賞賜。董卓將這些賞賜全部分給了下屬和士卒。可見,董卓打仗不但勇猛,而且非常慷慨大方,能夠做到像他這樣的人不多,也說明了年輕時期的董卓就很會收買人心,並非莽夫。榮升:此後的數年中,董卓陸續出任雁門郡廣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等等要職。這些職位都是位於邊塞地區,非能人不可任用。如果董卓只是一個膿包,能力平平,在這個戰亂紛擾的地方,他能夠活那麼久?能夠平步青雲?重用:到了熹平年間,董卓受人舉薦被司徒袁隗徵為掾吏,不久之後出任幷州刺史、河東郡太守。董卓能夠被世家袁愧看重,也說明了董卓的能力不淺,而董卓憑藉這個機會先後出任幷州刺史和河東郡太守。從職位上講,已經是二千石官職,具有極大的實權,可是控制一郡的錢糧和軍事。諸侯反董卓的聯軍中,就有許多郡守帶兵入盟,可見郡守的實權之大。高升:公元185年到公元189年,涼州爆發了一場以韓遂馬騰為首的叛亂,董卓受命參與平叛,先後立下功勞,因此被拜為前將軍,封斄鄉侯,又封為幷州牧。當時的漢天下只有四個州牧:劉虞的幽州牧,黃婉的豫州牧,劉焉的益州牧,第四個就是董卓的幷州牧。董卓除了擁有幷州牧外,還是前將軍,斄鄉侯。那麼他的這些封號是哪裡來的呢?當然是榮立戰功,透過血戰獲得的。

    董卓出身於涼州,一個充滿戰亂和屠戮的地方。幾十餘年的戰爭極大的鍛鍊了他的軍事才能和意志。也給予了董卓出人頭地的機會,董卓正是憑藉過人的才識和勇力一步一步獲得提升,從一個小小的軍司馬位極人臣,成為手握兵權的前將軍、斄鄉侯、幷州牧,可見董卓並非浪得虛名。

    如果不是憑藉這些殊功,董卓又怎麼會入得大將軍何進的法眼呢?怎麼會詔令他入洛陽誅殺宦官呢?

    單從軍制的角度來看,依次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以及前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後將軍。

    董卓排列第五位,可驃騎將軍董重被何進給殺了,而衛將軍也沒有,只有大將軍何進,車騎將軍何苗,然後才是前將軍董卓,實際上他名列第三。

    董卓軍隊中排名第三,還有實封的幷州牧以及斄鄉侯,可見他的實力在當時各個地方實力派中最為強大,也是他此後入主洛陽的最大資本。

    因此,董卓並非實力平平,而是實力最為強大

    二、董卓如何千騎定洛陽?

    董卓他在進入洛陽的時候兵馬不多,他又是如何憑藉這千騎拿下洛陽的?

    1. 董卓進入洛陽前的兵馬在哪裡?

    在何進招董卓進京誅殺CROWN的時候,董卓還在河東郡,此前他準備帶著數千兵馬回到他的地盤幷州去,可是聽說何進招他,於是立即向洛陽進發。

    當大軍距離洛陽不到二十里地的時候,何進又派諫議大夫種劭勸阻董卓進京,於是董卓就到了河南尹,繼續觀看形勢發展。

    2. 董卓進入洛陽後如何擴大實力的?

    董卓進入洛陽的時候兵力不足,大約只有三千人左右,其他兵馬還在涼州沒有跟過來。如此少的兵力怎麼鎮住各個實力派呢?

    他採取了三個方式:

    第一個方式虛張聲勢:董卓連續四五天,晚上偷偷的將兵馬派出去,然後白天大張旗鼓的進城,這樣全城的人以為董卓兵馬雄厚,高達上萬了,一下子將他們給鎮住了。

    第二個方式吞併其他勢力:大將軍何進死了,車騎將軍何苗也死了,原本位列第三的前將軍董卓現在成了位列第一,而且董卓又是何進招來的人,因此這些兵馬全部歸屬於董卓所有。

    第三個方式火併丁原:丁原是幷州刺史,而董卓則是幷州牧?為何出現這個怪異現象?原來幷州刺史張懿被殺後,就任命了丁原為幷州刺史,可是後來又任命董卓為幷州牧,可是董卓眼瞅著洛陽要出事了,磨磨蹭蹭的沒有去,也就是在去的路上,等接到何進的命令的時候就直接到洛陽了。

    幷州牧董卓收買了幷州刺史丁原的部將呂布,讓呂布誅殺丁原,而丁原所統領的幷州軍成了幷州牧董卓的部下。

    就這樣整個洛陽城內的軍隊歸屬於董卓,而董卓則成了最大的軍頭。

    3. 董卓如何掌控東漢朝廷?

    董卓掌握了洛陽城內所有的軍隊後,指使朝廷罷免了司空劉弘,任命自己為司空,不久之後廢皇帝劉辯,改立劉協為皇帝,那些反對董卓的人則紛紛逃出洛陽。

    董卓則正式成為洛陽城內的主人,順利的掌控了東漢朝廷。

    三、總結。

    出身比較低的董卓憑藉軍功一步一步的獲得高升,在洛陽處於危機之時,透過各種手段擴大了實力,實質性的控制了洛陽。如果實力較弱,哪裡能夠控制洛陽的呢

    董卓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憑藉實力而獲得的,並非投機取巧,這也是東漢末年軍閥統治時期的一個縮影,預示著東漢已經進入末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哪一個瞬間,你對生活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