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就叫你

    2014年巴西世界盃決賽在里約熱內盧的馬拉卡納球場展開,阿根廷對陣德國,雙方90分鐘互交白卷,格策第113分鐘的進球助德國1-0取勝,歷史第4次拿到世界盃冠軍,追平義大利,僅落後於巴西,成為首支在美洲大陸奪得世界盃的歐洲球隊。阿根廷隊繼1990年後,再度惜敗德國隊。加時賽德國隊1:0阿根廷隊。阿根廷隊的進攻次數少威脅大,德國隊進攻射門次數多威脅少,兩隊的9號前鋒措施很多機會,加時賽兩隊體力下降跑不動了,德國隊替補球員格策113分鐘進球,德國隊時隔二十多年獲得第四個世界盃冠軍,阿根廷隊展現了實力獲得亞軍。

    在整體不如德國的情況下,阿根廷隊又怎能承受核心球員“消失”?八分之一決賽後,梅西的跑動距離排在110名之後,已經充分說明瓜迪奧拉離開巴薩後的體能狀態。決賽無名局,一方面是因為功利,另一方面是漫長的賽會制比賽打到第7場,體能成為了每個球員額外的敵人。相信每個觀眾都看到了即便如德國這樣以體能充沛著稱的球隊,也從下半場開始明顯乏力。阿根廷顯示了超高的足球理念,在德國上半場控球佔優的情況紋絲不亂。甚至還獲得了最好的兩次單獨面對諾伊爾的機會,尤其是“意外”撞傷克拉默,讓對手付出了早早換人的代價。由於這個換人,勒夫不得不讓克洛澤堅持到了第85分鐘,才使用了第二個換人。36歲的克洛澤在巴西創造了世界盃進球新紀錄,之前人們經常用他的職業態度來比大羅,而就在這場比賽中,在全場的拼搶也讓梅西汗顏。畢竟,克洛澤要大9歲。

    勒夫執教德國隊已近8載,率隊參賽101場,勝率超過68%。本文研究的物件,是最近一個大賽週期的資料,即2012年8月(歐洲盃之後)至今。在此期間,德國隊共參加了18場各項賽事,其中包括10場2014年世界盃歐洲區預選賽和8場友誼賽。在這18場比賽中,德國隊有17場使用的是4231陣型(包括9場世預賽),意即“黃金三角”由一名前腰和兩名後腰組成。只有1場世預賽使用的是4141陣型,意即兩名前腰加一名後腰的配置,而且對手是羸弱的法羅群島。所以,德國隊在本屆世界盃上的主打陣型仍將是4231,前腰和後腰的爭奪將空前激烈。格策和德拉克斯勒在前腰位置上的競爭力不如厄齊爾和克羅斯,兩人共3次擔任主力前腰,全部是在熱身賽。格策在前腰位置上未能貢獻進球和助攻,但邊路和“偽中鋒”角色是馳騁的舞臺。

  • 2 # 老師267634306

    打到加時,阿根廷球員真的想回休息室喝杯熱奶了,然後回來踢點球了。但是德華人還在尋找機會,就這麼絕殺了。可惜啊

  • 3 # 好奇公社

    這是我2014年7月14日發在知乎上的回答。不知道為啥怎麼推給我這個問題。偷個懶。

    -關於決賽,梅西以及終極吐槽-

    決賽結束已超過12小時,這個時候寫關於這場比賽的吐槽,說什麼好像都很LOW的趕腳。總之作為賽前支援阿根廷的一方,冷靜一下,回頭看這場比賽,以及這屆盃賽,總歸算是比較理智的做法。

    *團隊VS個人?

    這場決賽,從質量上看,要比上屆好些,但不如2006年之前的數屆。雙方創造的機會大致均等,但阿根廷浪費的必進之球,至少有3個——分別是伊瓜因上半場接到克羅斯單刀打偏、梅西下半場左側單刀推射偏出、帕拉西奧常規時間尾聲接胡梅爾斯冒頂推偏……

    相比較之下,似乎德國隊的必進機會,遠不如阿根廷,他們是控制了場面的一方,但卻並沒有更多的好機會。格策的進球,堪稱天外飛仙的一筆,但也實在算不上實打實的必進球機會。

    所以,說這是一場“團隊”VS“個人”的較量,實在不妥。實在因為依靠“個人”的一方,並沒有依靠靈動,抓住那電光石火的良機;而依靠團隊的一方,也沒有憑藉遠遠領先的人力資源、團隊默契來拿出更多的辦法,並配得上他們遠高於場面表現的實力。

    不過公道地講,自從西班牙首場失勢出局,這支德國隊就已經是賽事最大熱門,頭號熱門掄元,自從上屆西班牙開了個好頭之後,更加善跑、更有活力、身體更為硬朗的德國隊延續歷史,並重寫“南美大陸歐洲魔咒”,實在不能算意外。相反,如果全場跑動超過15公里的施魏因斯泰格、超過14公里的克羅斯和厄齊爾們再次失利,那才是個巨大的冷門——無論對面的梅西看上去多麼恐怖,(取勝)都將是個奇蹟。

    *梅西配得上球王麼?

    終於,決賽沒有發生任何冷門。

    而這個問題,彷彿永遠都不會有盡頭——除非31歲的梅西在俄羅斯可以完成心願,否則他就永遠沒法擺脫國家隊的陰影。誠然,在2011年薩維利亞上臺之後,梅西的國家隊蜜月期來得恰好,但實際效果的巔峰,恐怕也就是這場比賽了:

    梅西的好基友,阿圭羅,已經被人爆出了翔。

    梅西真正適合的舞伴,並不為煤球王本人所認可——無論是中場被換下的拉韋奇,還是早就被煤球王所嫌棄,不止一次打算用kun來代替的伊瓜因。

    恐怕梅西自己也不知道,國家隊真正的“好”狀態,是個什麼樣。阿根廷人,永遠也不能把“梅西”和“國家隊”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還是老馬說得好:“梅西配不上金球,這個獎項跟廣告有關係,你就別把它當真。”這個時候的老馬是可愛的,他說的應該是他的心聲——相對應的是,人前永遠沉默寡言的梅西,恐怕要等“好幾個月”之後,才能對相熟的媒體,吐露這場決賽失利之後,自己真實的心聲。

    在一個雙星並立、其餘暗淡的時代裡,在馬拉卡納巨大的蒼穹下的藍色10號,落寞而讓人心疼,僅此而已。

    我個人認為,梅西是否配得上球王,這個結論應該留給50年或者更久遠之後的人們來做。正如貝利和馬拉多納被封神至今一樣。而僅僅作為“俱樂部之神”,梅西其實已經超越了任何人。

    *世界盃是什麼?

    決賽之後,你會發現世界遠遠沒有停止運轉。比如,今天的足球主要新聞是:

    世界盃冠軍、金球、金靴、金手套及最佳陣容出爐。

    關於冠軍的各種紀錄,比較有分量的是:兩德統一後的首個世界盃;南美大陸上首個歐洲世界冠軍。

    勒夫透露對格策上場前叮囑:“你才是今天的梅西”

    關於決賽所有人的採訪……

    斯科拉里下課。羅本拒絕曼聯邀約。

    總之,我又要提起那句特別無聊的老話:世界盃結束了,可世界遠遠沒有結束,它不但在照常運轉,甚至快得讓你吃驚——可以預計這些經歷1個月苦戰拼殺的大明星們,在度假的時候並不會閒著,而哪怕是他們團隊中的小角色的一個電話、一個聲音,都有可能引發媒體的軒然大波,波及整個世界。

    原本是個遊戲,大家看了權且一樂,很好。

    原本是個賭局,無論勝敗如何,你都要卯足精神,再賭下一注——連續賭了24年的德華人這回成了贏家,但你並不能確認,比他們賭得時間更長的阿根廷、荷蘭或者其他人的下一次,就一定會贏。

    狂歡結束,回到現實,也挺好的。

  • 4 # 悅讀曉說

    阿根廷整體實力弱於德國,圍繞梅西單點的打法,易於對手的針對性控制,也加劇了阿根廷自身的消耗,90分鐘踢平已實屬不易,都說德國是意志戰車,我看恰恰是阿根廷的鋼鐵意志,才將比賽拖入加時,當然如果能拖到點球,或許歷史就會改寫,不過這就是足球的魅力,輸掉比賽的阿根廷和梅西才更讓人動容

  • 5 # 土家菜根

    2014年巴西世界盃,阿根廷隊時隔24年再次闖進決賽,在與德國隊的冠軍爭奪戰中,遭到格策的加時絕殺,與大力神杯擦肩而過,梅西離封神僅一步之遙,德國隊也成為首支在美洲稱雄的歐洲球隊。本屆世界盃,27歲的梅西正值運動生涯的巔峰期,是奪取金盃的最佳時機。雖然最終斬獲4粒進球,並貢獻一次精彩助攻,如願榮膺賽事金球獎,卻錯失了大力神杯絕佳機會。其實阿根廷輸掉決賽也屬必然,他們在與德國隊的決賽中,各項資料全面落後。以技術當家的阿根廷隊整場比賽控球率,只有可憐的36%,而且以梅西為首的攻擊球員完全不力,基本沒有得到好的機會,如果不是守門員羅梅羅發揮出色,根本沒有加時機會。本屆世界盃,阿根廷隊在攻防兩端都有所欠缺。小組賽三場以2:1勝波黑,1:0勝伊朗,3:2勝奈及利亞。雖是全勝,但對手不強且都是險勝。1/8決賽則依靠迪馬尼亞的加時絕殺1:0擊敗瑞士,1/4決賽憑伊瓜因進球1:0小勝比利時,半決賽更是與荷蘭隊在120分鐘戰成0:0,最後才憑藉門將羅梅羅在點球大戰的神勇發揮,艱難挺進決賽。進攻能力的不足已充分顯露。德國隊在決賽前已連續17場不敗,他們曾在小組賽4:0大勝葡萄牙,半決賽更是以7:1血洗東道主巴西隊,士氣正旺。同時他們已連續四屆進入世界盃四強,第八次進入世界盃決賽,具有濃厚的底氣和極高的自信。而且他們的進攻點豐富,進球人數多,此前他們取得的17粒進球,分別由8人打進,極難針對防守。

    本場比賽,德國主帥勒夫的換人也是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雖然比賽一開始德國隊就佔據場面優勢,但阿根廷隊也用反擊進行抗衡,僵局一直無法打破。第88分鐘勒夫用格策換下克洛澤,上場後就完成一次射門,加時賽開始格策還創造一次絕佳的機會。第113分鐘,德國隊的耐心得到回報,許爾勒左路突破傳中,格策門前胸部停球,左腳凌空勾射入遠角破門,實現完美絕殺。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阿根廷再次無功而返,梅西的足球生涯又多了一份悲劇英雄色彩。四年後的卡達世界盃,梅西和大兩歲的C羅都進入生涯晚期,梅羅這個統治世界足壇一個時代的絕代雙驕,將面臨生涯無緣大力神杯的尷尬,英雄註定不會完美。

  • 6 # 大頭劍客侃足球

    首先要說的就是實力不行,14年阿根廷可以說靠著防守前進的球隊,尤其是馬斯切拉諾在後防起到的定海神針的作用,在防守羅本時都到了肛門撕裂的程度,14阿根廷和18阿根廷比起來,前鋒依然都是不給力,說起來,阿奎羅,伊瓜因,迪巴拉,拉維奇……都是最多閃光一下,這和俱樂部各自的表現可以說是天差地別,和之前的前輩巴蒂,克雷斯波在國家隊比可是太不給力了!可以說就是靠梅西,14年還有迪瑪利亞,18年徹底沒有人幫梅西了,阿根廷也沒有走的更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梅西沒有領袖氣質,不過這種要求是按照球王去要求他,除了這一點外,梅西是沒有問題的,14年有目共睹,18年畢竟歲數又大了,球隊防守又更差了,梅西本身又沒有馬拉多納那種在場上就可以讓全隊能力加成的屬性,最終敗北!

    當然以上都不是核心問題,核心問題是教練和阿根廷足協,雖然14,18防守不好,但是畢竟有那麼多才華橫溢的前鋒,就是整不出一個好的戰術。同時阿根廷足協也很咱們z國足協有的一拼,瞎整!同時還有坑梅西的阿根廷媒體!我眼中的梅西應該是個內斂的世界頂級前鋒,不適合當隊長,但是可以作為進攻的超強爆點!運氣也差了點!

  • 7 # 無花無果鋤種田

    迪馬利亞的缺陣是最大影響。決賽的亞軍並不丟人。尤其是巴西在本土被德國史詩級屠殺之後。決賽採取保守點的戰術是對的。加時賽失球,只能說明競技體育的殘酷。 阿根廷和德國在世界盃上歷來是宿敵,沒有一個強大氣場如馬拉多納的人出現,很難再次捧杯。 梅西被意淫放大成為球王接班人十幾年了,正是因為這種思維的存在害苦了阿根廷。事實證明他不是馬拉多納,不是球王。

  • 8 # 大陸體育

    我是川風蜀韻,我來回答。

    這是一場雙方都值得最崇高敬意的比賽。兩隊的攻防策略和戰術安排,都在發揮自己優勢的同時儘可能限制對手上下足了功夫;兩隊球員體現出的戰術執行力也十分高超,凝聚了非凡的心理素質和技戰術水平。

    決賽前,德國隊在整體實力上佔有更大的優勢。防守上,德國與阿根廷的水平基本上是旗鼓相當(有悖於人們心中的印象,阿根廷在本屆世界盃淘汰賽階段的防守水平是世界頂尖的);進攻上,阿根廷雖然有梅西,但阿圭羅狀態不佳,拉維奇和伊瓜因都是自己拿球主導進攻強於銜接、策應、牽扯,中場缺乏過渡和梳理的能力(又或者是實力有限攻守不能兼顧)。這導致他們難以打出流暢的整體配合,只能靠個人速度和盤帶尋找機會,偏偏迪馬利亞這個突破專家還因傷缺陣。反觀德國,雖然沒有梅西這個級別的巨星、沒有很突出的突破手,但他們的中前場球員水平也不俗而且很平均,都非常善於跑位、傳球和射門,有著很強的默契和團隊意識,所以他們進攻的組織性是世界一流的。此外德國的陣容深度也勝阿根廷一籌,赫迪拉傷了克拉默頂上,克拉默傷了許爾勒頂上(中場位置隨之大挪移),克洛澤跑不動了還有更靈巧的格策。除了實力優勢,德國隊半決賽輕鬆淘汰巴西,還能多休息一天,在體能儲備上也遠好於與荷蘭苦戰120分鐘的阿根廷。他們甚至能得到大部分巴西本地球迷的支援——因為阿根廷和東道主是宿敵+巴西球迷認為戰勝巴西隊的能獲得世界盃冠軍。

    上半場:基於對以上優劣勢對比的清晰認知,德國採取了積極主動而不失穩健的攻防策略:以傳切配合保持控球、創造進攻空間,以對持球人延阻、整體快速回防來應對阿根廷的突擊;阿根廷則比半決賽更謹慎,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防守而放棄了控球,有機會就用快速反擊偷襲,不然就用防守跟德國耗著。

    開場時的雙方陣型:

    1. 德國的進攻 VS 阿根廷的防守

    厄齊爾首發位置在左路。開場15分鐘之內,他數次向中路和右路靠攏,結合拉姆的插上,令德國在右路進攻上取得了區域性的人數優勢,打開了空間。但阿根廷始終在中路腹地保持人數的優勢和高度嚴密的站位,因此無論德國隊在右路傳中、回敲或者只是佯攻,都始終沒能創造射門機會。克拉默受傷下場後許爾勒登場,厄齊爾換位到前腰,這時他向兩邊靠攏能造成的區域性優勢就變小了。德國轉而更多地試圖從中路滲透,也沒有形成真正的威脅。

    隨著佩雷茲更多地回撤,阿根廷實際上變成了三後腰;梅西和伊瓜因被特許在防守時散步,於是拉維奇就肩負起了干擾德國隊中後場組織的任務。與半決賽相比,阿根廷雖然在陣地防守上投入了更多兵力,陣型也保持得十分緊密,但在防守反擊和定位球時的專注和協防意識上似乎有所下滑。上半場的最後10分鐘,阿根廷試探著把陣型前壓爭取主動,馬上就被德國利用反擊形成了兩次有威脅的射門;補時階段德國開出角球,赫韋德斯又甩開防守搶到落點,可惜他的頭球打在門柱上。

    阿根廷的犯規,大部分都是在德國隊進攻尚處於試探和萌芽狀態時發生的。這反映出阿根廷的防守非常富有侵略性,儘可能在第一時間進行破壞,不給德國從容組織進攻的機會。

    2. 阿根廷的進攻 VS 德國的防守

    阿根廷的反擊思路十分明確,就是把速度貫徹到底。但他們對防守的重視很大程度上犧牲了進攻:兵力投入不足,導致進攻缺乏整體組織性,推進時往往要靠個人突破,有機會傳威脅球時接應點也很少;整體陣型靠後,進攻球員提速反擊要衝刺很長一段距離,對體力消耗很大,尤其是還要兼顧防守的拉維奇和佩雷茲。另一方面,德國隊雖然控球壓上嘗試進攻,但對阿根廷的反擊還是足夠警惕,整體回防速度很快。

    結果是,阿根廷雖然從右路幾次撕破德國防線,但幾乎都被德國的中路補防化解(其中一次梅西已經趟過了諾伊爾),唯一接應到位的一次又陷入越位陷阱;他們上半場最好的機會反而是德國自己送的大禮——克羅斯冒失的頭球回傳讓伊瓜因形成了單刀,但後者居然浪費了這個黃金機會。這個機會來得很偶然、很突然,但在高手對決中能否利用好或者防範好偶然因素,很可能就是勝負的分野,也是對球員心理素質最大的考驗。

    下半場:德國依然保持著上半場的策略;而阿根廷主教練薩貝拉則一反此前的謹慎,一開始就用阿圭羅換下了拉維奇,85分鐘就用完了三個換人名額來保持中前場的活力,讓全隊更多地嘗試進攻。個人事後諸葛亮的猜測,他有可能在賽前就已經佈置了這樣的戰略。目標是先化解德國隊的鋒芒(此前兩場淘汰賽德國都早早領先),然後再爭取進球,留給德國隊更少的反撲時間。考慮到球員們尤其是梅西的體能狀況,拉鋸的局面拖得越久對阿根廷越不利,所以他希望在90分鐘內解決戰鬥。

    1. 阿根廷的進攻 VS 德國的防守

    下半場阿根廷的攻勢多了不少。但受制於球員能力、體力和對德國反擊的忌憚,中後場對進攻的支援僅限於零星的傳中和直傳,主要還是靠鋒線尤其是梅西去攻堅。雖然受到無處不在的嚴密防守,但最終也只有梅西能夠開啟一點空間——一次大禁區左側半單刀射門,一次右邊勉強內切射門,兩次都是偏出遠角;還有兩次吸引防守後的直塞,可惜鋒線隊友都沒能接應上。

    除了在限制梅西上有瑕疵,德國隊下半場的防守基本無可挑剔,因為梅西的隊友們下半場的衝擊力其實還不如上半場,他們只要保持專注按部就班就足以應付了。

    2. 德國的進攻 VS 阿根廷的防守

    由於下半場阿根廷陣型壓得較前,他們的防線也終於開始鬆動,德國隊得以更多地攻入禁區,克洛澤也終於搶到了一次傳中落點。但雖然數次製造了阿根廷防線的混亂,德國隊自己在利用機會上也做得不夠好,兩次禁區內停球過大,只比上半場多製造一次射門。

    最終兩隊在90分鐘內也沒能打破僵局,比賽進入加時。

    加時賽基本是下半場的延續。阿根廷依然沒有放棄進攻,大概他們也不想和德國用點球的方式決勝負吧。隨著體力和集中力的下降,兩隊的防守都開始露出更多破綻。率先發難的是德國,他們繼上半場37分鐘後又一次打穿了阿根廷的右路防守,而且是兩個進攻球員面對五個防守球員製造了一次很有威脅的進攻,許爾勒的射門略顯倉促而被羅梅羅撲出。阿根廷則在第97分鐘獲得了一次更好的得分機會,而且又是拜德國隊失誤所致:胡梅爾斯面對一個沒什麼威脅的傳中居然漏頂,帕拉西奧停球突入禁區後單刀面對門將,他本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完成射門或者盤過門將,但他竟然重蹈自己在半決賽加時階段的覆轍,倉促吊射偏離了球門。

    在世界盃決賽的賽場上兩次錯過幸運女神和對手送上的良機,似乎已經反映出阿根廷在綜合實力上離世界冠軍的水平終究還有差距。果然,德國隊6分鐘之後就讓他們浪費機會的行為受到了懲罰:一次本應無甚威脅的進攻,由於德米凱利斯跟防出現鬆懈而令90分鐘才替換上場的格策有了獨自面對門將的機會,後者冷靜、自信、無情地向他們昭示了世界冠軍應有的把握機會能力——連貫、乾淨、完美的一停一射,球越過羅梅羅的封堵落入遠角網窩。此後阿根廷的奮力反撲,已無法逆轉局面。最終,德國隊捧得了大力神杯,成為了第一支在南美奪冠的歐洲球隊。

    縱觀全場,兩隊在戰略和戰術的制定和執行上都發揮了很高的水平,比賽過程和最終結果也體現了德國的強大和阿根廷的缺點——首先,德國的團隊協作能力優勢,使他們在兼顧防守的同時獲得了更多場面上的主動,而阿根廷中前場進攻中缺乏整體性和組織性,使他們只能收縮防守,更多依靠個人能力製造機會,這是效率更低、對球員消耗更大的方式;其次,德國陣容厚度更充足、球員實力更平均、狀態更好,使他們的換人遊刃有餘,而且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和阿根廷替補上場球員的碌碌無為形成了鮮明對比;最後但也許是最重要的,在把握機會能力上的差距,使德國成為了最終的贏家。

    寫給那些熱衷於討論比賽風格孰優孰劣的球迷們:德國不是贏在“下底傳中”或者 "tiki-taka", 阿根廷也不是輸在“防守反擊”。決定勝負的不是比賽風格,而是雙方戰術體系的合理性、有機性、針對性和球員執行戰術的能力。是球隊的戰術體系和球員能力的特點共同決定了他們的風格,而不是風格決定了這些特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染坊》孫明祖對大洋馬的感情是真心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