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
回覆列表
  • 1 # 飛翔魚i

    原因由於鍋的表面,有很細小的但又很密的劃痕,當煎蛋時焦化的蛋白等物質會和劃痕發生粘連,如果鍋的表面很光滑,或者油足夠多,蛋白接觸不到鍋子,就不再粘鍋了。怎麼做不粘鍋1.先熱鍋,鍋裡什麼都不放,把鍋燒的很燙很燙;加入一點點油,再放一點點鹽。原因:很多人喜歡把油燒到溫度很高的時候放入雞蛋,然後油花四濺,手忙腳亂,很容易把雞蛋煎糊了,所以熱鍋冷油就能避免這個問題,而且放入油後放點鹽也可以避免這個問題。2.把雞蛋打入鍋內,這時雖然是冷油,但是鍋的溫度還是很高,所以馬上關小火。原因:由於鍋內的溫度很高,雞蛋下鍋後若持續大火,那雞蛋很快會焦了,可是蛋黃那樣就不熟了,所以這時要改小火。3.一分鐘後當蛋白有些凝固時,往雞蛋上灑上兩勺熱水,馬上蓋上鍋蓋。原因:這樣煎出的雞蛋安全,好吃,蛋黃快要凝固但是還沒完全凝固,但因為經過高溫燜煮,所以非常安全,鮮嫩美味。另外可別小看兩勺熱水,這會讓雞蛋更加鮮嫩爽滑。4.用小火繼續煎1-2分鐘就可以了。提醒:記得煎雞蛋最好用不沾鍋,那樣蛋就不會粘住了。

  • 2 # 有個橘子叫Takk

    火太旺了,剛開始要用小火把面煎黃,然後轉中火,煎之金黃,要想讓煎堆嫩一點就最後加半碗水,皮子又嫩又脆。(適合生的)

    熟的也是因為火太大喲。

  • 3 # 許昌探店局

    煎堆不太容易熟,炸的時候一定要用小火,不斷翻動使其均勻受熱,炸的時間大約是15分鐘左右,熟了的麻團體積會變大並漂浮起來。

  • 4 # 蘇子的家

    猶記得去年淘寶帶貨王李佳琦的不粘鍋很沾的現場。

    口紅一哥解釋了好多理由,大概分為以下幾點:

    新鍋第一次用容易粘鍋,需要用熱水洗淨,刷一層油再小火加熱後使用。煎鍋表面有水。需要先把水燒乾再放入食物煎鍋一般有不沾塗層,注意不要用鋼絲球清洗,會損壞。最後是使用技巧。不粘鍋一般都有一定厚度,加熱會稍微慢一點,放進去的食物不要著急馬上翻動,靜待幾秒,抖動鍋底食物可以自由移動了再下手。

    煎堆是不是沒換上不粘鍋,哈哈,用的鑄鐵鍋的話,確實很容易沾,但是油亮和火候掌握好也不會沾。我媽經常告誡我,做菜只要注意三件事,火候,火候,還是火候!

    祝願下次不沾

  • 5 # 恩恩媽的生活記錄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不是很明白,你這個“煎堆”是指什麼?因為我老家是河源的,屬於客家人,我們老家有一種特色小吃也叫“煎堆”,它是用糯米粉加片糖這兩種材料做成的。簡單分享一下我們那邊煎堆製作過程。(由於我們家制作比較多的量,所以就不寫食材需要多少了哈)

    煎堆製作過程

    1、將片糖用水煮融化成糖水。

    2、趁熱卻不燙手時,將糖水倒入糯米粉中捏合成麵糰。

    3、將麵糰搓成長條狀,捏成一個個小劑子,揉成湯圓或者長的形狀備用。

    4、熱鍋,下油,油溫升至六成熱,放入做好的小麵糰。

    5、油炸的過程中要注意不停地翻滾,不然就會粘鍋,容易黏成一團。

    6、炸至兩面金黃即可。

    色澤金黃,口感芳香酥脆,表皮薄脆清香,又柔軟粘連的煎堆就做好了。口感很好吃喔。

  • 6 # 胖華愛嘮叨

    需要的材料:糯米粉500g,白砂糖100g,泡打粉3g,白芝麻50g,水200毫升,食用油2000毫升。

    廣式煎堆的做法:

    第1步:取1/3糯米粉倒入碗中加入泡打粉攪拌均勻白砂糖用白開水化開。

    第2步:化好的糖水倒入1/3的糯米粉中,一邊倒一邊用另一隻手,像畫圈圈一樣的攪拌,攪拌成糊狀即可。

    第3步:把剩下的糯米粉全部倒入糯米糊中,太乾的話可以加入些溫開水,揉成麵糰。

    第4步:揉好的麵糰加入2量勺的食用油。

    揉成光滑的麵糰,蓋上保鮮膜醒發30分鐘

    碗裡倒入白芝麻。

    取15克的糯米粉團用手將麵糰表面揉成光滑溼潤,放入芝麻裡滾上一圈,使麵糰能均勻地裹上芝麻,然後放手心上轉動幾圈讓芝麻

    粘的更緊炸時不易脫落。

    第5步:鍋裡放油燒至六成熱改中火,放入裹好白芝麻的小糯米粉團,用筷子輕輕的翻動麵糰,要不停地轉動,用篩子底部像畫圓圈一樣來回把麵糰滾動,等到糯米粉團漂浮起來後,用篩子輕輕把麵糰壓扁,再放開,一直將麵糰炸成是原來的兩倍大。炸至表面金黃色,撈出瀝乾油即可。這樣香甜美味的煎堆就做好了。如果覺得不錯的話,你也來試一試做一下吧。

    小提示:

    粘白芝麻的時候,也可以先把小糯米粉團粘點水,這樣芝麻粘得會牢固一點 ,不然炸的時候油鍋裡會掉好多芝麻。炸煎堆不能用大火,容易炸糊;炸煎堆時,要邊炸邊翻動,使其受熱均勻,也要一邊炸一邊按壓,這樣煎堆才有足夠的空間變大。

  • 7 # 鬧鬧愛吃魚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粘鍋的原因:

    1. 食材中含有較多預熱迅速分解或焦化、凝固的成分,如澱粉、蛋白質、膠質等

    2. 食材與鍋面貼得過於緊密

    3. 鍋不夠潤滑,食材表面不易在鍋面滑動,這點也會是造成第2點的原因

    4. 鍋面溫度過高,導致食材迅速脫水焦化凝固

    5. 鍋面溫度不夠,導致食材表面長時間不定型,與鍋面接觸過久後導致粘鍋

    做菜不粘鍋對策秘籍:

    購買和使用不粘鍋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根本在於對油溫、火候的控制以及對食材的處理。不粘鍋的塗層也會脫落,吃了對身體也不好。

    1. 食材處理 減少粘鍋物質:表面澱粉含量較高的食材,如土豆絲可以先清洗掉表面多餘的澱粉,再裝在筲箕中用力甩去多餘水分,使土豆絲下鍋時不會有過多的澱粉分解出來;抓粉醃製過的肉片,可以加入植物油,讓植物油包裹在澱粉層的外面,減少澱粉直接凝固在鍋的表面。

    2. 增加鍋面介質:同學們肯定都記得“加入適量的油滑鍋”,滑鍋一定不能省略,滑鍋的時候火開小一點,讓油均勻地浸潤到鍋面,然後再將油倒出加入制熟的冷油(菜籽油需要先制熟,異味小的色拉油則不需要)。增加鍋面介質的另一個技巧是在鍋面均勻撒入少許鹽,例如在煎魚的時候,鹽可以減少魚的表面過多與鍋直接接觸。正式炒菜時,即使不用寬油,油量可以稍多一點,不喜歡油多的同學可以待食物成熟後將油瀝出。

    3. 先定型,再滑動:很多同學擔心食物下鍋粘鍋,於是下鍋後馬上開始用鏟子翻攪,其實這樣恰恰適得其反。當食物表面還沒成熟定型時,攪動會破壞食物表面成型過程,導致粘鍋。正確的做法是,例如在煎魚、煎雞蛋、或者滑炒肉絲時,先繞圈式的晃鍋,讓食材與鍋的接觸面在不粘鍋的情況下定型,之後再翻動、推勺,切忌用鏟子胡亂攪動。

    4. 控制火候和油溫:不同食材會有不同的手法。第一,避免炒糊,像肉末、豆瓣醬這種食材,很容易脫水,需要小火低油溫(3-4成油溫比較合適)。第二,炒肉絲、雞丁等食材則需熱鍋冷油,大火滑散。第三,煎魚、煎雞蛋等煎的食材則需大火高溫使表面瞬間定型,再配合晃鍋、推勺。

    同學們可以發現,具體食材和具體烹飪手法會有不同的防止粘鍋技巧,同學們一定要先分析問題本質,再靈活利用以上方法!祝大家永不粘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年輕一代女性一般不再叫“勞動婦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