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emperate
-
2 # 思雲媽媽說
語言發育要經過發音、理解和表達三個階段。
有一部分寶寶3、4個月大的時候有發出爸媽的發音,但這是無意識的,不是真正的叫媽媽。
一般7~8個月是寶寶能重複一音節,如叨叨“媽媽”,開始懂的語言意思,逐漸可以聽懂、理解大人的話。例如聽說“媽媽”,他就會轉向媽媽所在的方向。這就叫做理解。
等到會表達的時候就表現為面對媽媽可以叫媽媽,並且指出東西想要等等。
-
3 # 媽媽很忙
我相信有。
我家的大寶貝是8、9個月會喊奶奶、媽媽的,二寶貝在4個月的時候會喊“爺爺”和“爸爸”,當時我也很驚訝,畢竟正常的孩子8個月才會喊人,才4個月大,一定是我聽錯了,可是後來親戚們也聽到二寶貝喊“爺爺”“爸爸”。
後來我分析了一下原因:
1、家鄉話爺爺的讀音是“diadia”,“diadia”和“baba”比較好發音,小嬰兒可以掌握。
2、家裡有大寶經常喊爺爺和爸爸,或者說更多地語言,刺激到二寶的語言發育。
3、撫育二寶的人經常會提到這兩個詞。我和奶奶經常會跟二寶說爸爸、爺爺,有可能她比較敏感。
那麼樓主說,身邊3個月的嬰兒哭得時候叫媽媽,我覺得是有可能存在的。
1、寶寶媽媽經常跟寶寶說“媽媽xxxxxxx”,寶寶聽多了,也學著媽媽的口音和口型發音
-
4 # 中醫兒科陳創
3個月叫媽媽只是無意識的發音,正好呀呀的發音讓迫急心切的寶媽誤以為在喊媽媽。
寶寶的語言學習過程是要分成好幾個階段的
1個月時就會非常注意你的聲音了,尤其是音調較高的兒語
2-3個月時她就可以發出嘰嘰咕咕的聲音,有的時候就是重複一些母音詞,啊 啊 哦 哦 嗚 嗚
4-5個月大小她就可以經常的牙牙學語了,她會經常發出一些新的奇怪的聲音,如 姆 姆 巴 巴 哇 哇 來自娛自樂,這個時候他確實會學著從你的聲音的語調和重音來判斷一些,如什麼時候給他餵奶,把尿,換尿片等,你兇她她會知道哭,她會開始模仿你說話,這個時候你可以開始重複和她多說媽媽 爸爸 抱抱 這一類詞
6-7個月時她會積極的模仿說話了,可能他整天都在重複同一個音,那你要積極引導教她簡單的音節和詞語,如貓 狗 走 不 熱 冷 等,這個過程會有一大段時間,可能你要1年才能理解她說的話,但是在她1歲的時候她已經可以理解你講的很多詞了
快到1歲時你會發現孩子會從以前只能嘰嘰咕咕來表達自己意思進步到有事會清楚吐出爸爸 媽媽 來召喚你或吸引你的注意了,如果聽到她在呼喚,你需要注意仔細配合她的手指動作等體會她的意思,比如要什麼東西;
1歲多到2歲時語言發育巨大飛躍時期,這個時候你跟她交流需要放慢語速一個字一個字的說給她聽,便於她學習,不需要你再吊著嗓子提高音調來吸引她注意了;
2歲多的孩子已經可以從2-3個片語成句子,如 喝牛奶,要餅乾,甚至4-6個詞的短句,球在哪裡,媽媽?
3歲的孩子詞彙量應該達到300個以上,有能力講出3-5個片語成的句子,有的時候她還會像個話癆一樣的學習你們說話;
所以說3個月的寶寶你聽到她在喊媽媽,這個是她在自言自語的嘰嘰咕咕啦!
-
5 # 好豆媽
我家小孩雖然不是3個月叫媽媽,說話之類的。但是他在4個月的時候,他躺床上,我逗他,說“嗨,嗨,嗨”,說了十多下吧,他竟然也開口說了聲“嗨”!後面5個月的時候也是躺床上說了“好”。我太驚訝了,暗自高興了很久,以為寶寶很快就會說話了。可是現在1歲兩個月了,還是不會說話。我覺得之前開口是無意識的,並不是正真意義的說話。
-
6 # 貳零柒么
媽或者媽媽這個稱呼幾乎是全世界所有不同國家的人唯一共同的叫法。這不是因為上帝破壞通天塔的時候把這個詞給忘記了,而是媽這個發音是最簡單的一個爆破音而已。
所以這沒什麼好奇怪的。
回覆列表
3個月的孩子,由於聲帶的發育,會發出一些類似於“媽媽”“爸爸”的聲音。就和我們成人平時無意識的發音是一樣的。
真正意義上講爸爸媽媽,是孩子能看著你的眼睛,知道這個人是父母的時候,對你的呼喚,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喊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