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奉扯歷史

    我先簡單的看一下曾國潘的事蹟,他六次會考沒有為官後,並沒有放棄而是吸取教訓。意識到自己的文章文理淺薄,沒有深度,後來努力鑽研,在受到一次點撥後立即改變了人生。

    曾國潘為中國創下的第一公元1861年秋末,湘軍攻陷安慶後,曾國藩設立安慶軍械所。1862年(清同治元年)7月,安慶軍械所製造出中國第一臺蒸汽機。同年底,試製成一艘小火輪,成為後來“黃鵠”號的雛形。1863年初開始生產各種劈山炮和開花炮彈。第一臺蒸汽機的成功試驗。然後便是試造輪船,經過四年的努力,1866年4月,輪船終於造成。這艘木質明輪船,載重25噸,長55尺,高壓引擎,單氣筒,航速每小時10公里,取名“黃鵠號”洋務運動時期曾國藩在湖北建立的第一所中國近代兵工學堂 ——湖北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他的種種第一正是因為看到了科舉制的弊端;以曾國藩、李鴻章為首計程車大夫階層的眼光長遠者都認識到了中國科技的落後,用科技力量促進社會發展的有用的人才,而在文化方面是很發達的。如果社會要發展,一大批具有遠見卓識的人認識到科舉制選取的都只是會做文章的秀才。但是此時只是認為中國在制器方面落後,而不是真正能夠學以致用。而不是取只會做文章計程車子鴉片戰爭以後,廣納天下有用的人才。

    所以說曾國藩早就看出不適合形勢的發展了,他後來崇拜的就是西學,西方國家的先進文明吸引了他。所有並沒有讓自己的孩子從政。

  • 2 # 達達達達的媽

    其實不止曾國藩,我們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的。為了能做理想中想做的事,我們會努力奮進,甚至不惜付出代價。但是當我們真正進入到我們的理想行業中,就會發現其中的真實情況並不美好,待的時間越久,就會越容易發現其中的骯髒不堪,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說某些話時的無可奈何,就自然不會想讓我們的後代進入相同的環境,見識相同的不堪。

  • 3 # 老李頭有話說

    曾國藩家規的一大秘訣,就是高度重視對後代的職業選擇。

    曾國藩一生做事成功,有一個重要原因,他善於逆向思維。

    他要讓自己的家族長遠發展,首先就思考研究歷史上很多家族為什麼迅速衰敗。他說:

    吾細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隻一代享用使盡,其子孫始而驕佚,繼而流蕩,終而溝壑,能慶延一二代者鮮矣。

    商貿之家,勤儉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故教造弟及兒輩,但願其為耕讀孝友之家,不願其為仕宦之家。

    他認為,決定家族成敗的,是你怎麼塑造子孫們的品德品質,而不是給他們留多少錢。

    這是他研究歷代大家族興衰所得出的結論,有著堅實的事實支撐。

    所以,曾國藩確立的家風,第一點,就是注重品德教育。

    不願子孫當大官,不願其為仕宦之家,只希望子孫成為一個君子,或者說是紳士。

    在中國古代,包括今天,大家似乎都認為,當官,是最好的事情。

    所以像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這樣的官宦子弟,一生下來,人生似乎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讀書,考試,將來“做大官”,光宗耀祖,光大門庭。這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

    但是曾國藩卻不這樣想,他一生沒讓曾紀澤去考科舉。為什麼呢?

    第一,如果專注於科舉,只問成績,不問品德,這個孩子有可能成績不錯,但是性格、品質上出現很多問題。

    這其實也是今天中國很多家庭出現的問題,分數決定一切。

    所以曾國藩一直說科舉一事,“誤人太深”。對這一點,曾國藩是認識得很清楚的。

    第二,即使科舉成功,進入仕途,當了官,那又怎麼樣呢?

    曾國藩自己身為官場中人,他對當時官場的勢利和虛偽太瞭解了。

    官場是一個最汙垢的地方,不光古代如此,現在也是這樣。

    他看到,大多數讀書人在官場上沉浮多年,結果是混到了功名利祿,發了家,晉了級,但是丟失的卻是初心和人品。

    可以說,大部分官員,都成了貪官,也成了小人。

    所以曾國藩多次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

    他不願孩子為官的主張,絕非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大智慧。

    不願做大官做什麼呢?曾國藩說,“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這是曾國藩家教的一個特點,從小讓孩子有一個高遠的胸懷,注重培養他們高尚的品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用現在時髦的說法,希望他們成為紳士,而不是執著於事功層面的成功。

    這一點,看起來似乎有點知識分子氣,太清高,但是事實證明曾國藩看得是很遠的。

    中國大人物的孩子大都熱衷從政,這個選擇最大的問題是容易壞了心術。

    你從小就混在這個圈子裡,你品質不可能好,結果整個家族風氣也都敗壞了。

    決定一個人成敗的,是精氣神兒,決定一個家族成敗的,是風氣正不正。

    一旦風氣敗壞,你這個家族就完了。

    我們看曾國藩家族,後代裡當官的不多。

    不光是曾國藩的直系後代是這樣,他的幾個弟弟的後代也是這樣,這顯然是受曾國藩的影響的。

    湘鄉曾氏後人的特點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特別多,不少人還留學歐美或日本等國,其中取得博士、碩士、學士和獲得院士、教授、研究員、高階工程師等職稱的多達百餘人。

    但是選擇到政府當官的特別少。大都是搞教育的、搞科研的、做企業的。

    他們雖然絕大多數都沒有當官,但是都跟著自己的興趣走,去做科研,做實業,做一門紮紮實實的事業,而不是到官場上。

    他們的一生過得很有成就,也很充實。這在中國這個官本位的社會里是很少見的。

    像曾國藩這樣不功利的家長,不僅在當時非常少見,在今天也是難能可貴。

    我們今天的家長,很多人都要求孩子非得成功。什麼成功呢?掙大錢,當大官,這叫成功。

    但是曾國藩的標準不一樣。

    他的成功,是指孩子能夠不憑外物,不憑藉外在的東西,自己能夠在內心找到快樂和寧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歲月可回頭》景雅找前夫白志勇生孩子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