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功始於勤奮9
-
2 # 絮絮叨叨talking
首先虞朝是歷史學家和世界學者不認同的朝代,其次在司馬遷的《史記》裡面,則是這樣描述的:“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從黃帝到堯舜禹這些帝王裡面,能夠繼承皇位都是有血緣關係,只是有德者居之,而不是像後世的那些王朝那樣,不管自己的繼任者是聰明絕頂之輩,還是愚不可及之徒,只要是帝王的嫡系後代長子,就能夠繼承皇位。
從黃帝到大禹這一代,前後經歷了大概兩千年左右,這一段時間並不被世界學者和中國歷史學家所承認,是因為在考古學上還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能夠找到證明虞朝確確實實是存在的,不像夏朝商朝那樣,都是有很明確的文物來佐證自己的存在的,這也是人們願意承認夏商朝而不承認之前的朝代一樣。
但是人類的文明是一個延續的過程,不斷地淨化,不斷地演變,才變成了如今的這個樣子。所以單純地認為夏商朝之前的歷史就不存在也是很不負責任的言行。
-
3 # 甄逸少
嚴格意義上“虞朝”不能算正統的朝代,只是部落的組織形式,虞舜的代表人物是【舜】。
大家都知道堯舜禹,就是三個歷史時期唐堯、虞舜、夏禹。
夏朝的開創者是【禹】(也有說是從啟開始)。夏朝是目前發現的最早國家(朝代)形式。
所以,“虞朝”(虞舜時期)之前有唐堯等部落存在,但不是朝代!
部落和王朝是兩根概念。
為什麼虞朝不能算一個正統的歷史朝代?
其一:雖然古文獻中不少有關於唐虞也好,虞夏也好的記載,但是,畢竟不是主流,主流的還是以夏為起點。就是同樣在《論語》中也是以夏為起點。
《論語》中的名篇:
子知問:“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什麼意思呢?子知問:“在周之後會怎樣呢?”
孔子說:“殷商承襲夏朝禮制,繼承的和剔除的是知道的,周承襲殷商的禮制,承襲了多少也是知道的,在周之後的朝代也是這樣,對於周朝的禮制肯定也會有所繼承,這樣的話就不難推測後世會怎麼樣了。”
從這篇可以看出孔子也是支援夏、商、週三代說的。
其二:原本關於夏、商的記載就很少,還是後面發現了甲骨文後,商朝的地位才穩固了。然而,關於夏朝,目前也沒有特別有說服力的文獻資料。並且,在有了現代考古學之後,講究“二重證據法”,也就說光有文獻還不行,還要與考古發掘相輔助。二者,缺一不可。
那麼,關於虞和唐在歷史有哪些記載呢?
《論語·泰伯》:“ 【唐虞】之際,於斯為盛。”《史記·汲鄭列傳》:“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此外,在《墨子·明鬼》、《左傳·莊公三十二年》中都有類似的記載。
回覆列表
除了中國最早的文明,還有中國最早的朝代也引起歷史學家激勵爭論,西方學家認為中國最早的朝代是“商朝”,因為商朝有大量的考古遺址可以證明,可是夏朝的考古發掘較少,不被西方學家認可,但是沒關係,夏朝確實不是中國的第一個朝代,因為夏朝之前還有個“虞朝”。
“虞朝”就是嗎?“虞朝”之前還有個“唐朝”!(李世民你給我坐下!沒說你!)這個“唐朝”其實就是“堯舜禹”中“堯”的時代,堯是黃帝的玄孫,是當時華夏部落的首領,在唐地(今山西臨汾堯都區)建都,還屬於部落文明,堯禪讓與“舜”,舜之前的封地在虞地(今陝西平陸縣東北),建都蒲阪(今山西永濟市)被稱為“虞朝”。
那麼舜禪讓給“禹”,就是治水的“大禹”,大禹並沒有禪讓給別人,而是傳給了他的兒子“啟”,大禹的父親“鯀”封土在夏地(今山西運城夏縣),這就是夏朝名字的由來;CCTV10《探索發現》堯舜之都,從遺址發現表明堯的時期有城邦,由夯土建成,城邦不大,和一所學校面積差不多,城內房屋不多,但是發現了垃圾坑。
“唐堯”時期還沒有形成國家的概念,但是夏朝初期與唐堯時期相隔並不久遠,他們之間的文明並沒有多大變化,只不過夏朝的時間較長有400多年,這400年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直到商朝才有完整的國家概念;這也是夏朝不被認可的原因之一,因為夏朝任然沒有成熟的國家制度。
但是中國的封地制度早就已經開始了,“唐”、“虞”、“夏”就是他們的封地,而且舜的虞地在很久以前就有了,是與“唐”乃至“夏”並存的,因為大禹的父親就已經有了封地“夏”,這有點像是一個“商會”一樣,下一任誰當“會長”?今年你當,明年我當,可以肯定的是當時並存的部落封地應該很多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