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976220875008

    史家之絕唱,在書寫歷史的書籍中是獨一無二的,評價司馬遷的《史記》在所有史書中地位最高。正所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才稱得上是“絕唱”。

    無韻之《離騷》,說司馬遷是用寫詩的手法來寫歷史的。歷史本很枯燥,但司馬遷的《史記》卻能引人入勝,原因就是司馬遷用了文學的筆法來敘述歷史。

    可以說,魯迅對《史記》的這兩句評價是至高的。

  • 2 # 溫子哩

    《史記》是中國紀傳體史學的奠基之作,同時也是中國傳記文學的開端之作,魯迅先生一句“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更加引起人們的關注。

    作為流傳千古的偉大著作,自古以來,褒貶不一,看法異同。實際這涉及到,文與史,情與史的關係,值得深入思考。

    因為首創了紀傳體通史,這使得開創了歷史創作的先河,影響至今。被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鑑》並稱“史學雙璧”。

    史記獨特的敘事藝術,非常注重對事件因果關係的更深層次的探究,綜前代的各種史書,成一家之言,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舉凡治亂興衰、典章制度,均分門別類,條分縷析。通史、紀傳、通典、通考,紀事本末,大都導源於此。

    另外,《史記》的章法、句式、用詞都有很多獨到之處,別出心裁,不循常規,以其新異和多變而產生獨特的效果,其中的文學價值不可估量。

    稱之為“史家之絕唱”,一點都不為過。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人類歷史本來面目的表述: “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 至今史學尚無法真正達到客觀目的,一部兩千年前的私家鉅著,也離不開這個現實,因為不管是誰著作,前提都是一個友情有肉,活生生的人。

    “況發憤著書,意旨自激,其與任安書有 雲: “僕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 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 之,流俗之所輕也。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 牛亡一毛,與螻蟻何異。”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

    綜覽魯迅所語,不難發現“發憤著書”、 等正是此語核心所在。 魯迅將司馬遷這種發憤的心情與屈原的 《離騷》之情聯絡起來時,便發現這是一部雖沒 有《離騷》的韻文形式,卻具有《離騷》之情、具有 詩的感人力量的史學名著。顯而易見,“無韻之 《離騷》”對《史記》成為“史家之絕唱“起了不可 或缺的作用。

     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 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 ……及死之日天 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 《史記·李將軍列傳》)

    這是作者與軍士、百姓一樣對李廣之死同 懷悲憤之情———悲李廣戰功卓著,卻一生坎坷、 至死未得封侯,憤朝廷不公、貴戚無理而終致一 代名將含憤自殺。 這種跨越時空的垂涕之情達到了近乎完美 的統一時,便產生了一種催人淚下的感人力量, 促使讀者更深刻地思考那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的啟示。

    觀司馬遷《史記》,幾乎每一篇,我們都能看到 由於他的社會實踐而給予他的種種情感的印記。 一部參雜著血與肉,情與理的鉅製,帶著深切的痛苦去理解筆下人物的奮鬥和成敗,所以筆端常飽含著悲憤。尤其對布衣閭巷之人、巖穴幽隱之士和才高被抑、無可申述者,更是寫得一往情深,感同身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絕唱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