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沒有人天然對艾滋病免疫?有這樣的人嗎?
4
回覆列表
  • 1 # hey小魏同學

    圈帖 取消

    +1HIV-1會入侵名為T淋巴細胞的免疫系統細胞,“劫持”T淋巴細胞的“分子機器”從而製造更多HIV-1,最終摧毀宿主細胞——這導致被感染的人群更易受到其它致命疾病的影響。然而,T淋巴細胞也不是易被擊中的目標。在它們的反病毒防禦系統裡有一類名為APOBEC3s的蛋白質,後者具備阻止HIV-1自我複製的能力。然而,不奇怪的是,HIV-1也具備反防禦機制——一種名為病毒體感染因子(Vif)的蛋白質,它能夠導致T淋巴細胞摧毀自己的APOBEC3s。

  • 2 # 和風

    還真有人天然免疫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用免疫或許不那麼準確,應該說是有人不會被HIV感染。

    HIV和任何其他病毒一樣,是無法在細胞外表現出生命現象的,所有病毒感染宿主的第一步也是致病前提就是進入特定的宿主細胞,對HIV來說機體的免疫細胞T細胞就是其入侵的目標(靶細胞),HIV會透過T細胞表面特徵性的結構來對其進行識別,以確保不會進入其它無法感染的細胞,這一特徵性的結構就是T細胞外膜糖蛋白gp120誘導CD4和複合受體(CCR5或CXCR4),這一結構一旦和HIV接觸就會被啟用T細胞的內吞作用,從而使得HIV進入細胞內劫持宿主細胞正常的代謝程序為病毒所用,生產更多的病毒,隨後細胞死亡,釋放出繁殖的大量子代病毒,週而復始重複感染。

    因此對於HIV來說,T細胞表面的CD4和複合受體就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編碼這段結構的基因被稱為CCR5,大多數人(>90%)的CCR5的rs333位點的基因序列是II,擁有這種基因型的個體可以編碼正常的CD4和複合受體,有少數人(<10%)的rs333位點的基因序列是DI,這類人群的CD4和複合受體結構和普通人相比就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仍可被HIV識別,只不過親和力會下降,這類人雖然也有可能感染HIV,但是感染的機率比普通人更低,即便感染了,症狀也會更輕,治療難度也更小,還有極少數人(<1%)的rs333位點的基因序列是DD,這類人的CD4和複合受體和正常的相比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導致HIV完全無法與其結合,失去了黑暗中的明燈,HIV病毒在這類人的體內就像沒了頭的蒼蠅,無法進入任何細胞內部,很快就被固有免疫系統識別並消滅了。

    總結:有極少數人因為編碼T細胞CD4和複合受體蛋白的基因異常,使得HIV無法識別這種對其進入細胞必須的特徵性結構,從而使HIV喪失了進入靶細胞的能力,進而使得這類人可以抵抗HIV的感染。

  • 3 # 夢雲山人1

    我認識一個人,是姓氏族中的。他半生中也許使用了一大籮筐的青黴素,不但沒有被毒害的現象,而且一些病似乎被青黴素治好了。

    人類中存在著罕見的奇特的人是事實,不是訛傳。所以,偶爾有人不會受到某種毒素的傷害並不是絕對沒有的。那麼,作為所謂的愛滋病對某個奇特的人不作用,這也是有的。

    人體對於毒素的抵抗力是不會完全一樣的。這就類似有些人一口氣喝下一斤五十度的白酒氣不喘,走路依然四平八穩;而有些人一兩五十度的白酒喝下去之後,就躺倒了。

    世界人口眾多,偶爾出現幾個不同常人的人,一點都不奇怪。

  • 4 # 辨證法與實事求是

    有。艾滋病毒是從非洲的猴子身上傳給人的,但是在猴子身上並沒有發病症狀。所以某些進化基因不同的人類,也可以是艾滋病毒攜帶者,但是永遠無症狀!

  • 5 # 翔龍小師妹

    不能說天然對艾滋病免疫,這類人群被稱為精英控制者,指身體內自然存在對艾滋病免疫細胞,感染後不發病的人,也是在感染後的前提下,於普通人相比,他不發病而已,這類人群,存在的數量微乎其微,全球也就那麼幾個,

  • 6 # 使用者64077389477

    不僅知道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12個年頭,也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都說艾滋病主要是透過性行為傳播的,現實中透過統計資料分析,大約有百分之五的艾滋病人或感染者的老婆,他們共同生活在一起,而且還為他們生兒育女她就是沒有感染艾滋病!這讓我感到很驚奇,難道真有所謂的金剛不壞之身嗎?後來專門向權威的人士電話瞭解才知道,人在接受到入侵的病毒之後,身體會產生抵抗免疫力把病毒消滅掉!人如果沒有這種功能,早就被各種各樣的傳染病滅絕了!這是人進化之後,不斷的基因重組,優勝劣汰,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又一次得到了證實!

  • 7 # 純鈞LHGR

    沒有。

    艾滋病,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形容的話,你可以理解為,它是【後天免疫力喪失症】。

    艾滋病病毒本身並不可怕,只是它會令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紊亂、失衡乃至喪失,最終令感染者無法抵抗任何其他病毒,死於各種併發症。

    要想免疫艾滋病毒,至少現在還無法做到。

    艾滋病毒最可怕的地方,是其細胞外壁滋生的神經節苷酯分子。

    簡單說,人體的免疫細胞有一個功能,是“擷取”部分病毒,作為樣本送入淋巴組織,淋巴組織獲得病毒樣本後,就能自行產生抗體,啟動人體的免疫反應。

    但是神經節苷酯分子是阻止免疫細胞對其分割的,無法採集樣品。

    舉個例子,就像兩個部隊打仗,其中一方抓舌頭,送入指揮部受審,之後什麼情報都問出來了。

    但是,艾滋病毒不能分割,所以你抓的不是舌頭,而是人家的主力團。你把人家的一整個主力團送到自己的指揮部……這場仗你若是不打敗那就沒天理了。

    就這樣,病毒得以完整侵入人體免疫系統,人也就因此逐漸喪失機體免疫能力。

    而想要免疫艾滋病,就要製造抗體,就要使人的免疫細胞能夠不受神經節苷酯分子的影響,能夠切割艾滋病毒。

    可是人類的細胞從本質上來說並沒有區別,誰的免疫細胞也沒有這功能。想要實現這功能,只能從基因下手,改變人體免疫細胞的性質。

    這就非常困難了。所以雖然有傳聞說有所謂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但目前來講還只是處於“拿人當白老鼠”的階段,至於是否有效,也就是說基因編輯是否成功,並且沒有其他潛在危害,到現在為止還不得而知。

    所以,至少目前來說,世上還沒有能免疫艾滋病毒的人。但是,有醫學家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做出樂觀的展望,大約十幾年後,醫學就可以在這方面取得實質性的進步。

  • 8 # 波波醫生說健康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從哲學的角度來探討,任何問題一定有解,只是看我們能不能找到罷了。艾滋病肯定不例外!

    就像電影《猩球崛起》中那樣,ALZ-113病毒讓絕大多數的人死亡,讓猩猩的智商高增,但總是有那麼一少部分人自身對這種病毒免疫而倖存下來。綜觀整個人類歷史,總有那麼部分人對某種傳染病免疫,所以人類能夠延續至今,這或許也是自然的一種選擇吧?

    2004年12月的一天,對我們來說普普通通,但對小李來說卻是驚心動魄。結婚兩年的小李,在2004年5月的一天接收到他的妻子被確診為艾滋病的訊息,這對他來說是晴天霹靂,他需要儘快到醫院去檢查。經過激烈思想鬥爭的小李鼓起勇氣去了醫院檢查,然後檢查結果是陰性,小李還沒有來得及高興,醫生說艾滋病的視窗期為6個月(當時,現階段為一個月),需要6個月後再來檢查。這六個月對小李來說如同地獄般的生活,2004年12月,小李再一次去醫院檢查,結果還是陰性,小李徹底放心了。然後醫生對小李進行基因檢測,發現小李基因天然對艾滋病免疫,小李是中國發現的首例對艾滋病病毒免疫的人。

    2017年4月15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肯亞婦女薩梅亞·西蒙在艾滋病最猖獗的地方--肯亞做了20年妓女,卻奇蹟般的從未感染艾滋病,而最讓科學家不解的是,在肯亞,那些從事妓女活動沒有感染艾滋病的人在從良後再從事色情交易時卻感染了HIV。由於當地文化和經濟落後,性行為從來不會使用安全套,肯亞艾滋病的感染率全球最高,可薩梅亞從未感染艾滋病。加拿大的科學家研究了薩梅亞10年,認為薩梅亞的身體可以殺滅艾滋病病毒,否則不能解釋為什麼她從未感染艾滋病。目前科學界關於薩梅亞為何從未感染艾滋病還在研究中。

    艾滋病感染人體後,主要攻擊CD4T淋巴細胞,因為CD4T淋巴細胞上有艾滋病病毒的輔助受體CCR5,透過與CCR5結合後,艾滋病病毒進入細胞內,然後複製、裂解細胞再感染下一個,週而復始。

    在人類中,有部分白人存在天然的CCR5基因缺陷,也就說他們不能產生艾滋病輔助受體CCR5,因此他們不會被艾滋病病毒感染。

    2018年11月,震驚整個學術界的一件事情是,賀建奎及其團隊對嬰兒進行基因編輯,敲除CCR5δ32等位基因,使編輯後的人天然對艾滋病免疫,這個事件受到了學術界的強烈譴責。

    世界上第一例被治癒的艾滋病病人--柏林病人--布朗,因為同時患有白血病和艾滋病,醫學先治療其白血病,對其進行了骨髓移植,幸運的是,捐獻骨髓的人天然對艾滋病免疫。

    雖然世界上存在有天然對艾滋病病毒免疫的人群,但是中國比例很低,因此艾滋病的預防還是最為關鍵的。要做到潔身自好,不與除配偶以外的他人發生性行為,發生性行為的時候要每次、全程和正確的使用安全套,不論男女;不以任何方式吸毒等。

  • 9 # 春天的陽光

    世界上任何病都有不能把人死絕,肯定有人能不受艾滋病傳染,只是不知是誰而以,原因很多,比如無意中吃了某種食物,藥物後產生不被傳染,和是天生體內有某種毒素不被傳染,有這樣一個故事,以前一個放牛的小孩,天天在山上一個水坑中喝水,水坑也有各種動物喝水,其中有各種毒蛇,一天他被一條毒蛇咬了,結果他沒中毒,而毒蛇確死了,他體內有強大的毒性了,儘管這是個故事,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 10 # CDC王麗娟

    有,確實有,毫無疑問!

    簡單介紹hiv病毒侵入細胞的機制。病毒進入血液以後,需要與它的目標細胞也就是CD4+T細胞相遇,然後與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才能進入細胞記憶體活並複製。

    如果需要結合的受體基因發生突變,病毒就無法進入目標細胞,遊離在血液中的病毒就被非特異性免疫系統消滅了。表達受體的基因命名為CCR5,如果發生了CCR5△32基因突變,就意味著病毒不能和受體結合,人體對病毒不易感。而人群中確實有人天生是這種突變基因的攜帶者。

    這也可以很好的解釋,“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是如何治癒的了。兩人感染艾滋病毒的同時又分別患上了白血病和淋巴瘤,在做骨髓移植和幹細胞移植的時候,他們的主治醫生從眾多供體中挑選了CCR5△32基因突變攜帶者,成功治療了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同時,他們的艾滋病也神奇般的治癒了。

    但是,這種突變基因攜帶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非常低。

  • 11 # 紅楓灣健康助手

    有的。在“柏林病人”被治癒10年之後,又有一位“倫敦病人”被治癒,而他們接受治療的一個共同點是——幹細胞捐贈者的CCR5受體攜帶一種基因變異,即CCR5△32。

    CCR5△32基因突變的存在可以使人體對HIV產生天然的抵抗力,使病毒無法進入宿主細胞從而能不被HIV感染。

    之前我們紅楓灣還聯絡了一家國家級艾滋病重點實驗室,開通了CCR5高通量測序檢測,,可快速、準確的從抗凝全血或幹血斑中檢測是否存在CCR5△32基因突變,並精準測定CCR5△32基因突變的型別是屬於純合型還是雜合型突變,以及在CCR5△32突變區域內其他的相關的任何基因突變。最終確定是否會對HIV-1病毒易感。

    不過身體中存在CCR5基因突變的人很少,所以大家還是要學會使用安全套,保護包自己避免感染艾滋病毒。

  • 12 # 衝鴨白細胞

    HIV病毒進入CD4 + T細胞時不是隨隨便便說進就進的,必須以CD4 + T細胞表面的CCR5受體為媒介。但是,科學家發現,“艾滋絕緣者”的CCR5基因出現異常,使他們無法正常產生CCR5受體。如果沒有CCR5受體,HIV病毒就不能進入CD4 + T細胞,也就無法增殖。因此,CCR5受體發生特殊變異的人,HIV病毒很難在其體內複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癲癇能治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