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崔愛勤醫生
-
2 # 王文生大夫
癲癇即俗稱的“羊角風”或“羊癲風”,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由於異常放電的起始部位和傳遞方式的不同,癲癇發作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可表現為發作性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及精神障礙。引起癲癇的病因多種多樣。癲癇患者經過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治療,約70%的患者其發作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患者經2-5年的治療可以痊癒,之後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地工作和生活。
-
3 # 李明輝談癲癇
現狀一:缺乏對癲癇病的正確認知
幾乎所有癲癇患者和家庭成員都會承受來自社會偏見的精神壓力,絕大部分患者及家庭成員有羞恥感,認為很丟臉,並由此產生家庭矛盾、經濟和工作問題,常常遭受社會歧視,癲癇病患者群體已然成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
癲癇病已不僅是一個醫學問題,而且已經成為我們國家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這一現象在發達國家也普遍存在。其實,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家庭成員和公眾對癲癇相關知識極度貧乏,甚至根本不瞭解。
現狀二:缺乏系統化與規範的診斷與治療,貽誤治療時機
癲癇病從嬰兒期至老年期均可發病,且大部分癲癇起病於兒童期,癲癇患者及其親屬對癲癇診斷通常都會產生複雜的反應,羞愧、焦慮、沮喪和無能為力,這些反應會使患者家庭瀰漫自卑和絕望的氣氛,影響正常就診與治療時機的選擇。
與此同時,普通醫者的相關專業知識缺乏,對癲癇病及其治療沒有更加專業的認識或受限於治療條件以及各項技術的普及力度不夠等多方面因素,導致大多數患者缺乏系統化與規範的診斷與治療,貽誤治療的時機。因此,癲癇病診治現狀確實不容樂觀。
現狀三:陷入盲目求診誤區
由於認識不足還急於治的心態,當短期內不能有效控制病情時,患者及其家屬會對醫生、醫院產生懷疑,不遵醫囑開始成為常見現象,加上患者及家屬常常聽信廣告,盲目求治,往往導致病情遷延、惡化,甚至出現不良反應。
-
4 # 神經內科周而英
在中國,癲癇已經成為僅次於頭痛的第二大神經科常見的疾病。癲癇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科疾病,主要和大腦神經元遭受不良刺激或發生損傷後異常放電有關。由於癲癇發作時,症狀比較嚇人,很多人對於癲癇抱有恐懼的心態。癲癇知識的缺失導致部分人對於癲癇患者的不理解以及畏懼。
社會上普遍認為癲癇病是不治之症,主要由於癲癇病治療困難、治療週期長、容易復發等特點,致使很多人認為癲癇是不治之症,甚至部分患者也是這麼認為的。其實,癲癇病並不是不治之症,經過科學的治療完全控制住病情,幾乎跟常人沒什麼兩樣。70%-80%的患者可透過僅服用一種藥物達到控制癲癇無發作的效果;保持2-5年不發作後可以緩慢減藥至停藥,有些患者可以達到停藥後長期無發作。
-
5 # 神經內科喻良
其實,大部分的癲癇是可以治好的,32%的患者可以痊癒,50%的患者透過正規的治療,可以達到終身不再發病,而小部分屬於難治性癲癇,應採取綜合性的治療。包括外科手術治療、藥物治療或者生酮飲食治療。應根據患者具體病因檢查的結果,採取最好的方案。
目前臨床上導致癲癇患者久治不愈的最主要因素,有的是延誤了治療,有的分不清發病的原因,還有的是癲癇型別判斷錯誤。國家癲癇病防控中心臨川證實:約三分之二難治性癲癇是由誤診誤治導致,也就是說,準確找到大腦深處的癲癇病灶位置,不漏查病灶是非常重要的。
-
6 # 徐俊主任醫師
患者這種情況可以通對修復受損神經元進行治療。一般藥物治療或埋線,都沒有從癲癇發作的機制入手。癲癇俗稱羊羔風.由大腦神經元細胞群反覆超同步異常放電所致反覆性、發作性、短暫性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特徵的慢性腦部疾病。由於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部位和擴散範圍不同,使患者臨床發作表現症狀各異(如感覺、運動、意識、精神、行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或簡而言之),所以只通過降低大腦興奮性,只能治標。
-
7 # 老張醫生聊健康
在醫學領域,癲癇屬於可治之症。大多數癲癇經過正確的治療,就會不發作或很少發作。控制良好的癲癇患者,可以和他人一樣工作、學習、娛樂,可以正常戀愛、結婚、生育;除了需要定時服藥以及少數禁忌之外,他們和正常無病的人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多數癲癇是可以治好的。
回覆列表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6歲以下,是腦部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時候如果有癲癇病症發生,要及時的積極的進行治療,防止損傷孩子正常的生長以及發育情況。所以說,孩子患有癲癇或是疑似癲癇症狀出現,就需要家長立即將孩子送去醫院進行治療,防止發生不良情況,危害孩子的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