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魚薇沫談成長
-
2 # 清雅伊生
焦慮症患者可以試著用以下幾種方法,自我調整心理:
目標轉移法:當感覺到緊張焦慮的時候,不妨適當的做一些體育活動;轉移注意方向,從事一種自己最有興趣的活動,如聽聽音樂、讀自己喜歡的書等。
坦然面對法:焦慮有些是機體固有的、具有保護和適應功能的自然反應。適度緊張有利於個體潛力的充分發揮。只要不過度,就大不必憂心忡忡。
系統學習法:把所學的經歷的事物,按一定的邏輯關係形成一個系統,在腦海裡過一遍。這樣對所要發生的事情有個大體的心理準備,也不會過於緊張。
心理暗示法:可以心中反覆地默唸:我這次一定能做好!我對自己充分信心!鼓舞自己的信心,激發生活熱情。
自然放鬆法:調整姿勢、呼吸、意念民,先用力深吸氣,盡力屏氣至能忍耐限度為止,再用力呼氣,並放鬆全身肌肉,從而達到精神和軀體的放鬆。增加睡眠質量,充足睡眠能增加記憶蛋白合成,減輕焦慮。
-
3 # 健身花草
這個問題似乎以前答過,忘卻了。
焦慮症患者具體怎麼度過發作期,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不好的徵兆出現。比如以前在廁所暈倒過,一到廁所就有點焦慮。這時,患者要把精力或者說注意力移開。在廁所想別的事情,看手機,寫詩詞……以免腦子空白時胡思亂想以前的壞的預兆。
2,為了避免焦慮症復發,每天把自己生活弄充實點。就是培養愛好,讓愛好多起來,這樣,總有事情幹,焦慮發生的機會就少。因為不在關注這些心理上的事。
3,焦慮症無端發作時怎麼辦?假如您在外面、路上、車上,又沒應急藥,這時最怕軀體障礙發作。比如胸疼、咽喉疼、牙疼,心絞痛……事實這是神經引起,不是內臟器官病變。您可以試著吃點東西、喝點水,如果還不行,只能忍受它,並相信它一會兒會過去的,人不會因此死去。自己安慰自己。
4,如果焦慮症發作了,又帶著藥物,此時可以提前服用抗焦慮的藥物,以避免難受,減輕痛苦。
5,要想不讓焦慮發作,工作、生活、娛樂、走路等,別太勞累,吃飯到點就吃,要有規律,每天定個計劃。必須有毅力去執行。
6,假如一洗澡就有焦慮。您尋常多練習心神安定法,幹什麼不急不躁,大腦一片空白。就是說,洗澡時不在想以前焦慮的事情,學會一切事情都要淡定處理。
7,內因和外因皆能引起焦慮。平時多鍛鍊身體,多去人多的地方,多去環境美好的地方……儘量不去探險,可以避免出現緊張、焦慮的發作的次數。
有時,越是一個人獨處,越容易焦慮發作。不過,大家要明白,尤其正常人要明白,患者的緊張、焦慮和正常人的焦慮是不同的。不要趁機指責患者,要像辦法疏導病人。
……
-
4 # 大維新理說
這個問題不嚴謹。
如果焦慮患者都能夠進行自我調節,哪裡還有焦慮症這一說呢?
焦慮症是由情緒焦慮引起的,情緒焦慮最初只是一般的心理問題,還不屬於焦慮症,只有達到嚴重焦慮的階段,才能稱為焦慮症。
也就是說,患有情緒焦慮者,沒有及時化解情緒危機,導致心理問題更加嚴重(到達嚴重心理問題的時候),才能叫做焦慮症了。
常言道: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焦慮情緒的自我調節也需要合理合適的方法,就好像對症下藥一樣,靶向目標錯了,花再大的力氣,最終還是沒有什麼效果的。
首先要知道,情緒焦慮主要來自於對尚未發生的事情感到緊張,害怕。因為是未知,所以緊張。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尤其是第一次經歷一些重要場面,見一些重要人物,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都會有情緒緊張的表現。這是正常的。
但是焦慮症患者,卻對許多事情都有緊張害怕的情緒反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足無措,坐立不安,表情緊張,眼神漂浮。
這種情況下讓他自我調節,那是很困難的。最好的方法是有人來安撫,鼓勵他勇敢面對眼前的一切,充滿自信地迎難而上。
我是老師,我就講一個學校的案例吧。
有位年輕教師被安排給一位老教師作徒弟。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年輕教師準備給學校領導上一節彙報課。
徒弟先給師傅試講了一節課,整個過程都非常不錯,師傅不停地點頭表示贊同。
可是,正在這時,學生指出了黑板上的一個錯字。師傅突然笑了一下。徒弟覺得師傅在嘲笑自己,心裡很難過,整個下午低頭不語。師傅怎麼勸都無濟於事。
第二天早上,徒弟繼續跟著師傅學習,在課堂上,師傅的板書中出現了一個錯字,學生髮現後立即指出了。
師傅對學生進行了表揚,並說了道歉的話。
徒弟的臉色隨即恢復了正常。而且彙報課講得十分成功。
這個師傅採用的方法你明白了嗎?叫做“以身試險”。
心理焦慮者看到了別人也會焦慮,而且別人很快調整過來了,那麼,對他也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所以,自我調節還需要別人的幫助,這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5 # 唐雲煙1
你好,我曾是一名焦慮症,但是如今康復了!
最嚴重的那段時間每天都很抓狂,痛苦不堪,覺得自己這條路也走不通,那條路也走不通,拼命的心理暗示統統沒用!
為什麼會這樣呢? 實際上是自己還是習慣性的去認同那些焦慮思維,用“心理暗示”,來對抗自己的思維!這樣就相當於,用負能量去對抗負能量,只會造成更大的負能量!
後來,我遇到了我的恩師李嘉琪老師,透過學習宇宙人生的道理,真正的想明白了人生,看透了我的思維的錯誤,才能夠徹徹底底的拋棄那些焦慮思維!心一轉,思維一變,真正不那樣想了,所有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我發現沒有任何必要去為了任何事焦慮,因為我知道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要想真正調節焦慮,不復發,唯有轉變自己的負面思維模式! 那麼你認為值得焦慮的事,你也會用更好的態度去面對!
-
6 # 心理治療熊
焦慮症大多表現為莫名其妙的坐立不安,自覺腦子裡有很多亂七八糟的想法,但具體是什麼自己也不清楚,對末來總是感到擔憂,常常伴有失眠,食慾下降,易怒,特別容易生氣,給外人有一種易矯情的感覺,有時還容易莫名其妙的哭泣,自覺自己快瘋了,多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現象,比如多汗,自覺心慌等。嚴重的會出現驚恐障礙,一種頻死感,感覺自己的心臟無法承受似乎要跳出來了,一種面臨死亡的感覺,自覺害怕,多次求醫,可醫學上心電圖及心臟無病理性改變,當然焦慮症的診斷還需到當地精神專科醫院去由具有資質的精神專科醫生根據個人具體臨床表現及檢測結果進行具體診斷。
自我調節的方法有很多,筆者依自己的治療經驗,總結有幾種比較實用的方法:(1)可做認知調整,主要是學會用一種更加適應的期待去看待末來,用後現代的觀點去看待未來或許會活得更自在,更快樂,因為後現代認為未來充滿各種不確定性,學會在各種不確定性中覺察自己的存在,也就是此時此刻的存在,或許自己能活得更好;(2)也可做正念,接納自己的焦慮,和這種焦慮呆在一起,然後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當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已的呼吸上時,自己的內心,身體就會放鬆、安靜下來,當這樣做的時候,腦子裡可能會出現各種想法、畫面、和其它場景、不帶任何評價,讓他們來,他們自動會離開,只要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已的呼吸上就行了,每天堅持二十分鐘,焦慮感會有很大程度的下降;(3)用波格斯的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結合美國心理治療師彼得列文的軀體體驗療法,啟用曾經在創傷中聚集的能量,然後有效地釋放能量,焦慮感會很快地下降,筆者曾經治癒過一名休學的大一學生,(當然是經過醫院確診無任何軀體生理病理性改變)每天靠吃抗焦慮藥在家無法上課,經過八次的軀體體驗治療,現己返校學習;(4)規律足量的運動也是較好的方法。跑步或許是整合左右腦功能的良方。(5)也可以做自我催眠,當然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出現焦慮的時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一個比較安全,比較有力的器官上,比如手掌,大腿,雙腳等部位,不妨試試。(6)藥物治療,現代抗焦慮的藥物很多,要根據精神科醫生的建議,足量足療程地服藥,也能有效地緩解焦慮症狀。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共同探討!
-
7 # 扒少爺
得了焦慮症,不要著急不要驚慌,保持一顆樂觀的心,這樣你的心理才不會過多的壓力,心態健康了,你的心理健康也就是自然的了。怎樣治療焦慮症呢?其實我們焦慮症患者有一套自己的心理療法,讓我們一起了解下。
(1)深呼吸和放鬆技術:長期處於焦慮狀態時,會出現心慌、呼吸加快、肌肉緊張、頭部不適、四肢發抖等不適反應,透過深呼吸和放鬆技術,可以減輕這些不適反應。
(2)挑戰憂慮性思維:認知理論認為,各種片面或錯誤的想法將導致憂慮的惡性迴圈,使焦慮不斷升級。
挑戰憂慮思維是透過減少憂慮性思維的負面作用,來阻止焦慮不斷升級。這一策略有三個步驟:識別憂慮性思維,挑戰憂慮性思維,尋找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憂慮性思維。
(3)逐級暴露法:對於自己感到害怕或焦慮的目標採取逃避、拖延等其它行為,將導致擔憂、害怕和焦慮繼續存在。
世界上其實沒有什麼可怕得疾病,之所以會感到無助害怕,是你自己的心在做怪, 大家只在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再加上正確的方法去治療,疾病才會遠離我們的身體,健康才會永相隨。
-
8 # 北京吃喝君
焦慮症和抑鬱症,是目前全世界發病率最高的心理問題。焦慮和抑鬱情緒,也是我們經常體驗的兩種情緒。
所謂焦慮,就是沒有發生的事情,我們特別在乎,但又不能控制結果的時候,就會擔心、緊張、害怕結果不理想,就會有焦慮情緒。
所以,焦慮本質上,是我們的對未來的“控制”、“安全”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因為焦慮是對在乎,但未來結果又“不可控”的擔心。所以調節焦慮,我們可以用以下以下方法:
一、接納不可控本身關於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其實我們要做到完全可控,完全心理有底,不太現實。畢竟還沒有發生,有可能出現各種情況。
所以,未來“不可控”,本身就是一種常態,是一種正常現象。
如果我們希望未來一定要“可控”,本身就不太現實,所以,調節焦慮,我們首先需要接納“未來不可控”本身。
把“一定要得到好的結果”,調整為“做好詳細的準備和計劃,盡力而為”。盡力而為,並不是說讓我們放棄目標,而是這是我們唯一可以做的事情。而且,“盡力而為”不僅會讓我們保持積極身上的心態,同時沒有那麼大的壓力。
如果一定要有好的結果,但結果卻不可能百分百可控,我們就是在“刻意”為難自己。不僅沒有效果,還給自己很大壓力,有時候壓力太大,更容易出現問題,更達到不預期結果。
所以,調節焦慮,我們需要首先接納,未來不可能完全可控,我們只需要“盡力而為”即可。
所以,緩解焦慮,我們需要多關注自己“優勢”、“資源”,關注優勢和資源,可以讓自己變得更積極、更自信。更積極,更自信了,焦慮也就會緩解很多。
焦慮的時候要關注“優勢”和“資源”,並不容易,需要我們“刻意”的練習,“刻意”去發現。
三、不要放大問題的嚴重性越是在乎的東西,我們越容易擔心、焦慮,越擔心焦慮,我們越容易放大“失敗”帶來的後果。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基於過往的經驗,下意識的產生了擔心、焦慮,我們下意識的覺得這個事情非常重要,如果結果不理想,就會怎麼樣怎麼樣。
實際上,問題往往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嚴重,就算是天塌下來,也有高個兒頂著,就算你是個兒,你也可以蹲下來。
我們因為擔心,往往過度放大了問題的後果,而對過度放大問題的後果,又讓我們更擔心、更焦慮。
所以,緩解焦慮,我們需要合理的評估失敗帶來的影響,同時準備好預案,消除失敗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失敗沒有那麼可怕,而它的消除影響可以透過其它方式弱化,那麼我們的擔心和焦慮,就會緩解很多。
四、專心致志應對問題當我們焦慮的時候,越關注焦慮本身,越想“不焦慮”,往往焦慮越嚴重。相反,我們不關注它,它的強度,反倒越來越弱。
我們所有的體驗,都因為關注而變得更加敏感。就好像疼痛,你不它,忙其它的,好像也沒有那麼疼,但你越想著它,想關注它,發現越來越疼。
其實不是因為疼本身越來越嚴重了,而是因為我們的注意力,讓自己對疼的“敏感程度”提高了,結果越關注,反倒越疼了。
焦慮的情緒也是如此,我們越關注,它會越敏感,越敏感,就會越焦慮。
所以,焦慮的時候,接納它,順其自然,然後把注意力,專注在應對事情,解決問題上。一方面沒那麼關注它,焦慮自然會弱化,另一方面,專注於事情,把事情做的越來越好,控制感也會提升,控制感提升了,焦慮也就會降低。
五、透過身體放鬆緩解焦慮焦慮本身,也只是一種情緒,而情緒,可以透過宣洩、表達,得以釋放、緩解。
所以,焦慮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透過情緒管理,緩解自己的焦慮狀態,尤其是身體放鬆的方式。
焦慮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處於“應激”狀態,肌肉緊張、血管擴張、心跳加速,透過身體放鬆,可以讓我們快速回到“正常”狀態,身體沒有那麼緊張,心理也就沒有那麼焦慮了。
-
9 # 醫學微視
主講人:陳大春——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主任 主任醫師 知名專家 碩士生導師 教授;北京回龍觀醫院金牌醫生;中國精神衛生領域百姓滿意好醫生;四川省西部精神醫學會重性精神障礙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精神科雜誌審稿專家;中國醫藥科學雜誌審稿專家。
-
10 # 四月瓊思
焦慮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以焦慮情緒為主。一般分為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
什麼是焦慮症呢?焦慮症是一種沒有具體原因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嚴重一點的可能會出現植物神經失調,如出現心慌、出汗、頭暈、尿頻等症狀。
去年6月份,我的身體出現了異常,頭髮只掉不長。兩個月的時間,我的前額頭髮已經稀疏,頭皮清晰可見。為此,我去了多家三甲醫院,看了好多專家。
其中有一個毛髮專家說,“多吃紅肉,多運動,少思慮,以後你就不用再來找我看病了。”
“林教授,不用做檢查嗎?”那時,我第一次對專家的結果出現了猶疑。如果身體沒有問題,怎麼可能只掉髮,不生新發呢。
“不用,你的毛囊很健康。”林教授回答。
因為執著自己的身體是不健康的,後來我去了別家醫院,做了激素檢測,過敏源檢測,做了全身大體檢,檢查結果除了對螃蟹過敏,缺鐵和維生素A外,一切正常。
後來大夫診斷我是心理問題——焦慮,並給我開了藥。
現在我的頭髮又恢復到了掉髮前的厚度,那片清晰可見的頭皮也慢慢生出了新發。
偶爾還是會焦慮,但是這種明顯的身體反應沒有了。
1、遵醫囑,吃抗焦慮的藥物
焦慮的時候,除了會出現掉髮,不生新發的症狀,我還會會莫名緊張,心慌,手心裡時常是汗。
曾經我拒絕吃藥,因為我一直覺得吃藥會傷腦,後來大夫說這個藥對身體沒什麼危害於是我便吃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還是藥真的有效,吃完藥後,軀體症狀真的有所緩解。
2、接受自己的症狀
好多人知道自己的病症來緣於心理問題時,是排斥的。因為排斥,所以會抗拒治療。這樣對於病情來講,是沒有任何益處的。所以,要想治癒,首先就是要接受自己的症狀,與症狀同行。
3、運動
如果你說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治療肥胖、自卑、抑鬱、焦慮,我想那一定是運動。運動有助於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是一種傳輸遞質,主要用於傳導興奮與快樂。所以,運動有助於緩解精神緊張、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
-
11 # 夢心理王陽
焦慮一般都是因為恐懼產生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我們有幫助的。
比如說我們在路上走的時候看見一隻大狗要過來攻擊我們,這時候你的身體馬上讓你完全集中精力,這時候的焦慮是為了讓你保護自己。
在生活當中因為一件小事就產生焦慮,影響睡眠並出現身體不舒服,甚至引起抑鬱情緒,那就需要注意啦。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我們的焦慮?讓我們焦慮的第1個原因就是,完美主義。
要求完美從某一方面講對我們是有幫助的,但是如果完美過度了,就會讓自己陷入對失敗的恐懼,進而產生沒有必要的焦慮。
第2個我們讓自己焦慮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對自己太苛刻了,對自己缺乏同情心。
在生活當中每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要學會接受這些東西都是生命生活的一部分,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你自己身上的時候,不要太自責,不要對自己太苛刻。
第3個原因是生活中的不確定因素。
造成這個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大腦最喜歡確定性和設定好的路線,因為大腦認為這是對你最安全的。所以當發生不確定事件的時候大腦會給我們報警。
知道了這些原因,我們怎麼調節它呢?先從練習呼吸開始,調查顯示我們所擔心發生的事情92%都不會發生。所以練習面對我們正在恐懼的事情是增強我們的心理強度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我們先平靜下來想象那個讓我們恐懼並且焦慮的事情,感覺到焦慮開始加劇的時候開始調整呼吸,告訴自己沒事,不會發生,等到平靜了,接著想。焦慮又上來了就深呼吸,把焦慮從嘴裡撥出去。再慢慢讓自己平靜。隨著一次次的練習,心理強度就會慢慢增高。
-
12 # 關小姐在旅行中
焦慮症不能簡單理解為嚴重的焦慮,焦慮症不是一種情緒,而是一種切實的疾病。除了心理上,確診的焦慮症往往有很明顯的生理症狀。比如我懷疑自己患了焦慮症,因為我嚴重失眠,達到整夜無法入睡的程度;而我的朋友是暈眩,沒辦法用電腦工作,看到電腦螢幕連坐也坐不住。
我是因為工作壓力過大而患上焦慮症的,並且有非常明顯的節點:當時有一個工作量巨大的專案要完成,我反覆思量都覺得無法在交付時間之前完成,直至有一晚完全沒能入睡;從那時開始,我對上班和工作的情緒越來越負面,每天除了沮喪和痛苦,還感到非常憤怒;當憤怒情緒嚴重到成為一種潛在的破壞慾,比如總想砸了辦公室時,我意識到自己不對勁,向一位朋友發出了求助;朋友帶我去醫院看了精神科,我被診斷為焦慮症。醫生開了安眠類藥物和緩解焦慮的精神類藥物給我。
如何應對焦慮症呢?
首先,要能意識到自己不對勁。瞭解自己、觀察自己的狀態非常重要,如果發現自己明顯不對勁,比如我當時的暴力傾向,要能對自己的情況做出判斷。有很多人根本沒能意識到自己已經生病了,認為自己只是處在不佳的情緒中,即便負面情緒已經持續了很久,也未能引起注意。如果有生理上的反應,比如失眠、暈眩、心悸等,或者出現比較反常的想法,比如暴力甚至自殘的念頭,最好能去醫院就醫。
其次,愛護自己,不要給自己過大的壓力。我患焦慮症是因為壓力超過了我所能承受的臨界點,當然,沒有碰到臨界點時,人們很難得知自己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因此,多多愛護自己,不要給自己過大的壓力算是預防焦慮症的方法之一,對於那些自尊心強、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尤其重要。現代生活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不要被社會輿論驅使,比如努力加班才算努力工作,要買房哪怕貸款壓力很大,瞭解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畢竟,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
我到現在也還會偶有焦慮症發作的情況,尤其會發生在需要趕時間節點完成某件事的時候。但整體上我和焦慮症相處得還算穩妥。
希望每個人都能瞭解自己,如果得了焦慮症,請一定要去醫院確診,以免延誤病情。
-
13 # 泰山人1963
我是今年春節期間封城時焦慮的。我焦慮的原因是,去年辦病退沒有批下來,三級肢體殘疾沒法幹活。再有一個原因是戒掉了喝了三十多年的酒,混身不舒服。我的焦慮一般是晚上八點發作,焦慮時心慌,脹子脹,出虛汗,血壓高到,底壓一百二,高壓二百,有一種瀕死的感覺。我都給我在外地的女兒寫好了遺書(沒有發出去)。
我焦慮的病因有一條我無法解決——殘疾沒辦法工作。但是,我控制住了血壓,焦慮再發作時,我放平心態,找一些搞笑的影片看看,在電腦上打遊戲,在手機上和別人聊聊天(就是做各種分散注意力的事)。我最近在家裡看小說,很長時間焦慮沒有發作了。
總之,焦慮發作時,要去醫院,先找醫生。自己要做到放鬆心情,戰勝焦慮。戰勝焦慮主要還得靠自己。
-
14 # 心理醫生小蔣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焦慮症狀,不必過分擔心給自己壓力,關鍵是我們該如何去正確面對和處理焦慮症。那麼,焦慮症要如何自我調節呢?
焦慮症要如何自我調節?1、排除焦慮源
有時候,患有焦慮症的患者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在焦慮什麼,但是沒關係,既然找不到那我們可以去遠離,暫時去遠離那些我們已知曉的會帶給我們焦慮的事情,同時,建議焦慮症患者也可以多去野外轉轉,離大自然近一點,會幫助我們放鬆心情的。
2、尋找朋友幫助
找一個能聽你說話的朋友,向他敘述一下你較近的情緒狀態和經歷的各種事情。這種表述可以有效地減輕你的痛苦程度。
3、寫日記
其實寫日記也是一個宣洩壓力的好方法,當你有壓力有心事想傾訴但是又不想與他人分享的時候,可以選擇寫日記,來宣洩情緒。
4、看淡他人對你的評價
希望大家也要注意情緒的變化,做到及時緩解,多去外面看看,親近大自然,這些對焦慮症的緩解都是有一定作用的。
回覆列表
【人魚薇沫】個人認為,焦慮是因為面對事件太過複雜,處理不當所導致的一種心態。
1.以往我焦慮的時候都是忙、亂的時候工作上的事情,生活上的事情,亂成一團的時候,人特別容易焦慮,這種焦慮並不是心理原因佔主導。
主要是處理問題的能力差,我以前就是這樣。
後來為了學習寫作,大量的閱讀邏輯思維類書籍,提升了時間管理和處理事物的能力。
可以更好的應對生活和工作後,我發現焦慮就不那麼嚴重了。
2.休息不好以前我常常失眠,現在也依然如此。
但我會更注意鍛鍊,讓自己腦力運作與體力協調。
著名心理學家李玫謹曾說過:抑鬱病的原發原因是因為腦力和體力不夠協調。那些種地的農民或是流水線上的工種,抑鬱或焦慮的人就比較少。
聽了這個觀點後,我每天心情不好,就開始做瑜伽或是拉伸,果然狀態有所改變。
3.很多事物要尋根問底瞭解真相後,人的焦慮就會緩和許多。
韓寒說:懂了許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那隻不過是懂了,並不會運用,一直保持學習的心態,空杯心態,讓自己永遠有求知心,提升知識儲備,對應這個世界分秒向前的變化,瞭解事物的運作規則,焦慮也就不那麼嚴重了。
試著去尋根本,到底是什麼原因令你焦慮,瞭解它,觸控它,打敗它,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