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生玉:比喻父親好,生的兒子也好。
出自《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
讀《三國演義》,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和諸葛瑾是兄弟,其實他們還有一個堂弟諸葛誕在當時也挺出名。
然而,兄弟三人是各事其主,諸葛瑾在東吳,諸葛亮在蜀,諸葛誕在魏。當時人們的說法是:蜀國得其龍,吳國得奇虎,魏國得其狗也。諸葛誕在魏國曾因起兵討伐司馬昭,被司馬昭所殺。諸葛瑾、諸葛亮雖為同胞兄弟,但在代表各自國家出使他國時,兩人只在外交公事場合相會,不做私人往來,人們都稱頌他們的忠貞氣節。
在諸葛氏家族中,還有一個歷史地位並不那麼突出而在當時卻小有名氣的晚輩,他就是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
諸葛恪字元遜。他從小就機敏過人,慣於結交,善於言辭,頗有其父叔之風。他的父親深受孫權重用,官至大將軍,他又少年英才,自然也深得孫權的喜愛。
又一次,孫權狩獵歸來,打了兩隻鹿,便在家中擺下宴席,請幾位近臣、摯友來嘗野味,其中還特意提到讓諸葛瑾把諸葛恪也帶來。諸葛恪當時才六歲,聽說讓他參加這麼熱鬧的宴會,自然樂意來了,在諸葛氏三兄弟中諸葛瑾長得稍醜一些,他的臉比較長,因為這是非官方場合,邀請的又都是近臣,所以孫權想開開諸葛瑾的玩笑。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孫權命人牽出一頭披著繡錦的毛驢來,毛驢的長臉上赫然寫著四個大字:“諸葛子瑜。”眾人見了,笑得前仰後合。諸葛恪正在啃吃一塊肉骨頭,聽到笑聲,抬眼一看:黑驢臉上怎麼寫著父親的姓氏表字?忙放下骨頭,擦擦油手,跪下來請求吳主孫權賜筆墨,準其添寫兩個字。在座之人都很驚奇。孫權看著諸葛恪稚氣的小臉,自然無法拒絕,倒要看看他玩什麼把戲。
諸葛恪持筆弄墨,讓牽驢人抓緊了轡頭,然後走上前,在“諸葛子瑜"四字下面添上了“之驢”二字,就變成了“諸葛子瑜之驢"。眾人見此無不驚訝。諸葛恪不但為父親挽回了面子,還得到了一頭御賜的毛驢。
孫權樂不可支,忙把諸葛恪拉到身邊,親切地拉著他的手問:你父親和你叔父相比,你認為誰更高明?”諸葛恪眨著眼睛,顯然在思考著,過了一會兒他說:“我覺得我父親更高明。”孫權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我父親懂得侍奉明主,將來能成就大事業。”作為東吳朝臣的孩子,這樣回答顯然是得體的。孫權摸著他的小臉蛋說:“人們都說藍田那個地方出產美玉,少年英才出在名門,看來一點不假呀!″
這個諸葛恪成年後果然成為有用之才,孫權死後,他任大將軍輔佐孫亮,
在朝中執掌大權。
藍田生玉:比喻父親好,生的兒子也好。
出自《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
讀《三國演義》,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和諸葛瑾是兄弟,其實他們還有一個堂弟諸葛誕在當時也挺出名。
然而,兄弟三人是各事其主,諸葛瑾在東吳,諸葛亮在蜀,諸葛誕在魏。當時人們的說法是:蜀國得其龍,吳國得奇虎,魏國得其狗也。諸葛誕在魏國曾因起兵討伐司馬昭,被司馬昭所殺。諸葛瑾、諸葛亮雖為同胞兄弟,但在代表各自國家出使他國時,兩人只在外交公事場合相會,不做私人往來,人們都稱頌他們的忠貞氣節。
在諸葛氏家族中,還有一個歷史地位並不那麼突出而在當時卻小有名氣的晚輩,他就是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
諸葛恪字元遜。他從小就機敏過人,慣於結交,善於言辭,頗有其父叔之風。他的父親深受孫權重用,官至大將軍,他又少年英才,自然也深得孫權的喜愛。
又一次,孫權狩獵歸來,打了兩隻鹿,便在家中擺下宴席,請幾位近臣、摯友來嘗野味,其中還特意提到讓諸葛瑾把諸葛恪也帶來。諸葛恪當時才六歲,聽說讓他參加這麼熱鬧的宴會,自然樂意來了,在諸葛氏三兄弟中諸葛瑾長得稍醜一些,他的臉比較長,因為這是非官方場合,邀請的又都是近臣,所以孫權想開開諸葛瑾的玩笑。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孫權命人牽出一頭披著繡錦的毛驢來,毛驢的長臉上赫然寫著四個大字:“諸葛子瑜。”眾人見了,笑得前仰後合。諸葛恪正在啃吃一塊肉骨頭,聽到笑聲,抬眼一看:黑驢臉上怎麼寫著父親的姓氏表字?忙放下骨頭,擦擦油手,跪下來請求吳主孫權賜筆墨,準其添寫兩個字。在座之人都很驚奇。孫權看著諸葛恪稚氣的小臉,自然無法拒絕,倒要看看他玩什麼把戲。
諸葛恪持筆弄墨,讓牽驢人抓緊了轡頭,然後走上前,在“諸葛子瑜"四字下面添上了“之驢”二字,就變成了“諸葛子瑜之驢"。眾人見此無不驚訝。諸葛恪不但為父親挽回了面子,還得到了一頭御賜的毛驢。
孫權樂不可支,忙把諸葛恪拉到身邊,親切地拉著他的手問:你父親和你叔父相比,你認為誰更高明?”諸葛恪眨著眼睛,顯然在思考著,過了一會兒他說:“我覺得我父親更高明。”孫權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我父親懂得侍奉明主,將來能成就大事業。”作為東吳朝臣的孩子,這樣回答顯然是得體的。孫權摸著他的小臉蛋說:“人們都說藍田那個地方出產美玉,少年英才出在名門,看來一點不假呀!″
這個諸葛恪成年後果然成為有用之才,孫權死後,他任大將軍輔佐孫亮,
在朝中執掌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