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憨憨歡樂多

    “七月流火”常常被眾人誤以為七月暑熱如火,極其容易望文生義。其實,《詩經》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意思是天氣漸涼,該備寒衣了。那麼大家為什麼會理解錯誤呢?原因還要從其來歷說起。三千年前曆法尚未完善,人們要靠觀星來指導農事。夏末正南方天空會出現一顆叫“大火”的紅星,即天蠍座裡的心宿二,這在農夫們的經驗中就意味著夏去秋來,要開始忙碌秋收了;一段時間後,“火”日漸西移下墜,也就是“流”,直至有一天完全看不到,這個過程被稱為“七月流火”,表明暑氣已退,寒氣將來,所以才有下文的“九月授衣”,而且,“七月”實際上是農曆七月,差不多是公曆的八九月了。擴充套件閱讀:二十八宿“七月流火”中所說的大火星,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心宿星,那麼二十八宿指的是二十八顆星嗎?關於二十八星宿,最早記載於《尚書·堯典》,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二十八宿是一種恆星群系統,它把赤道和黃道一帶南中天的恆星分成了二十八群,從角宿開始,由東向西,與日月同向執行。民間有天帝派四獸守衛人間的傳說,因此古人把二十八宿分為四象,每象七宿。即東方稱青龍: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喚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西方作白虎:奎、婁、胃、昴、畢、觜、參;北方名玄武:鬥、牛、女、虛、危、室、壁。若要斷章取義,而後的“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就沒有辦法解釋了。這一點孔穎達也作過相關評論:“於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將寒之漸。”因而,農曆的七月裡,驕陽似火的天氣就不容易出現了。在天文器械還不完善的古代,人們透過對日月星辰執行的變化、物象和氣象的變化進行觀察來確定農時。所以大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一書中寫到:“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如此一來,在盛夏大喊“七月流火”的人,可要留下笑柄了。

  • 2 # 川南小黑

    “七月流火”出自《詩經》,指大火星(即心宿二)西行,夏去秋來,天氣轉涼。意思是說在農曆七月天氣轉涼的時節,天剛擦黑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來卻常被誤用來形容暑熱,至今仍不絕於各種媒體,所以此古語的本來含義已被通俗而異化。“七月“, 指的是夏曆(夏正)的七月,大致相當於公曆的九、十月份。“流”, 指移動,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心宿二,《詩經》年代夏曆五月間(即仲夏夏至前後)黃昏時心宿二出現在天空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六月以後,就漸漸偏西向下行。故稱“流火”,時暑熱開始減退。古人發現大火星逐漸向西方遷移,墜落的時節,天氣就開始變涼。這裡的夏曆並非“夏時”的歷法,實際上夏曆、殷歷、周曆等古六歷均為戰國時期所成,詩經年代雜用三正,《詩·豳風·七月》一篇之中,凡言月者皆夏正,凡言日者皆周正。

  • 3 # 安東尚

    “七月流火” : 是說在農曆七月天氣轉涼的時節,天剛擦黑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

    1、“七月“,指的是夏曆(夏正)的七月,大致相當於公曆的九、十月份。

    2、“流”, 這裡的“流”不是流星的流,是指移動,落下。水向低處曰流,“大火”向西天下墜也是在流;“七月流火”就是“心宿二”晚上向西天慢慢落下去,預示寒冷的季節就快要來到,天氣逐漸涼爽起來。

    3、“火”,即指“心宿”,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天蠍座的主星——心宿二。“七月流火”一詞,最早出自《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每年仲夏午月黃昏,“大火”位於正南方,位置最高,而到了七月黃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

  • 4 # 哈女士

    七月流火”出自《詩經》,意思是說在夏曆七月,天氣漸漸轉涼,每當黃昏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即心宿,從西方落下去。現代多誤用於形容天氣炎熱。

    “七月流火”語出《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指夏曆的七月;“流”,指移動,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不是繞太陽執行的火星),即心宿,並非“赤日炎炎似火燒”之火,而指天上的星星。天星中名叫火的有三顆,一個叫大火;一個叫鶉火,乃朱鳥七宿第三宿名叫柳的數顆星;還有一個叫火星,乃太陽系的行星,地球的近鄰,西方稱Mars。“大火星”就是著名的紅巨星,能放出火紅色的光亮,每年夏曆的五月黃昏,位於正南方,位置最高。夏曆的七月黃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所以這句的真實含義,並不是說七月的酷暑炎熱,而是與一種天文現象密切相關,即夏曆(農曆)七月天氣轉涼的意思。夏曆七月,天氣漸漸轉涼,每當黃昏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圖片均來自網路)

  • 5 # 簡體字石磊

    “七月流火”原指天氣轉涼,現在使用它通常用來表示七月天氣炎熱。這一新的意義,儘管現在還有許多人反對,但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

    “七月流火”出自《詩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大意是說:夏曆七月(大致相當於公曆的九、十月份),大火恆星向下執行,天氣漸漸轉涼,九月可以把裁剪衣服的工作交給婦女去做。這裡的“火”是指大火恆星。

    但按現在的語言規範來理解,“七月流火”很容易讓人想到公曆七月,整個空間就像一團流動的火焰,十分炎熱。有人認為如此理解是一個錯誤,其實,這也可以理解為詞義的變遷。類似的詞義變遷的例子有許多,沒有必要一一舉證。其實,不光是詞意可以變遷,其他任何一個領域都在變化,都在與時俱進。比如說,中國古時候使用夏曆,現在使用公曆;古時候使用古漢語,當代主要使用現代漢語;古時候說話是平、上、去、入四聲,現在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幾十年以前的音樂是美聲的天下,現在卻讓流行音樂搶佔了大部分市場;古時候的海洋變成了現在的青藏高原;古時候的漢服、唐裝演變到今天,都不知道已經該叫什麼裝了……

    有什麼沒有變呢?實際情況是,什麼都在變,什麼都在與時俱進。

    所以,我們可以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把現代人使用的“七月流火”理解為熱浪滾滾,酷熱難當。當然,在古代漢語中,七月流火還是指天氣漸漸轉涼。

    關注中國簡體字,下次接著聊。

  • 6 # 天蠍微醉

    “七月流火”出自《詩經·國風·豳風》一節,意思是到了農曆的七月,大火星不在南中天,而是向西下沉了,說明天氣開始轉涼了。大家看了我解釋,可能不大明白:大火星是火星嗎?為什麼大火星西沉天就轉涼了?

    要想明白以上問題,就得先說說古代天文學的知識。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多高科技產品,他們完全依靠實際觀察天體執行,用心記錄分析天體執行和人們生活的關係,從而產生了中國特色的古代天文學。古人把黃道和赤道周邊的星星,根據他們的執行軌跡,將其分為二十八星宿。說的二十八宿,大家恐怕不陌生吧,至於二十八宿都是什麼,我在這裡囉嗦一下,二十八宿是: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七月流火”中的“火”就是青龍七宿中的心宿二,又名“大辰”、“大火”、“龍星”。相傳上古時期,帝嚳高辛氏封其長子閼伯於商丘,閼伯是堯帝時的火正,以火紀時,祭祀大火。商丘是商朝的發跡地,商王以此星為龍星。大火星可不是現在所說的火星,因為他的光火紅,古人稱其為大火星,他也是天蠍座中的最亮的星。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觀察一下,農曆六月這顆大火星在正南天,到了七月,大火星就西沉了,天氣逐漸變涼了。

    “七月流火”後面還有“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說的是西周時期,奴隸們辛苦勞作和生活的場景。現在好多人望文生義,斷章取義,將“七月流火”理解為公曆七月,天氣熱的像大火在流動,就與“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偏離了。好了,囉嗦了這麼多,也不曉得大家看明白了沒有,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踴躍留言討論。

  • 7 # 靜流如歌3888

    七月流火,是《詩經一豳(bin)風》中的第一篇長篇敘事詩,《七月》,它記錄的是西周時期的廣大農民一年到頭的忙碌生活和勞動過程,反映了農民在當時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詩從七月寫起,用敘事的方式,述寫順應農時的各個季節所做的各種農事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結構嚴謹細緻,同時把當時的貴族生活跟農民生活加以對比,形成鮮明的階級對立的社會本質,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古代人民的生活寫照。

    全詩比較長,我慢慢抄錄給大家欣賞,同時可簡單的把它用白話的加以註解,可能註解的不對,請大家將就著看,

    七月流火,(七月火星偏向西)

    九月授衣,(九月女工縫冬衣)

    一之日觱(bi)發,(十一月寒風呼呼起)

    二之日栗烈,(臘月的寒氣凍死你)

    無衣無褐(he)(粗布褐衣都沒有)

    何以卒歲,(怎麼過這個大冬季?)

    三之日於耜(si),(正月裡農閒修農具)

    四之日舉趾,(二月裡下田耕地去)

    同我婦子,(囑咐我老婆和孩子)

    饁(ye)彼南畝,(送飯南田來充飢)

    田畯(jun)至喜。(田官老爺多歡喜)

    七月流火,(七月火星偏向西)

    九月授衣,(九月婦女做冬衣)

    春日載陽,(春天太陽暖洋洋)

    有鳴倉庚,(黃鶯唱歌枝頭低)

    女執懿筐,(女孩手執深竹筐)

    遵彼微行,(沿牆小路悄悄走)

    爰求柔桑,(採桑攀援桑樹枝)

    春日遲遲,(春天的日子漸漸長)

    采蘩祁祁,(採蒿的人們鬧熙熙)

    女心傷悲,(姑娘暗自心悲切)

    殆及公子同歸。(擔心被公子哥兒搶了去)

    七月流火,(七月火星偏西方)

    八月萑(huan)葦,(八月割葦子好收藏)

    蠶月修桑,(三月剪枝來種桑)

    取彼斧斨(qiang),(拿起斧頭拿起斨)

    以伐遠揚,(高條遠枝子全砍光)

    猗彼女桑。(攀援短枝採嫩桑)

    七月鳴鵙(ju)(七月伯勞鳥兒唱)

    八月載績,(八月紡麻織布忙)

    載玄載黃。(染成黑來染成黃)

    我朱孔陽,(我染的紅色最漂亮)

    為公子裳。(卻是為富家公子做衣裳)

    (後世唐代秦韜玉的《貧女》

    蓬門未識綺羅香,

    擬託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

    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

    不把雙眉鬥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

    為他人作嫁衣裳。這首詩,其意境應該是借鑑了《七月》的這幾句詠歎。)

    四月秀葽,(四月遠志結子長)

    五月鳴蜩,(五月知了叫聲忙)

    八月其獲,(八月莊稼該收了)

    十月隕蘀(tuo)(十月落葉隨風揚)

    一之日於貉,(十一月該去抓貉子)

    取彼狐狸,(狐狸皮子也硝上)

    為公子裘。(給貴家公子做皮裳)

    二之日其同,(十二月大家齊聚首)

    載穳(cuan)武功,(繼續打獵練武忙)

    言私其豵(zong),(打的小豬自己吃)

    獻豣(jian)於公。(大豬送到公府上)

    五月斯螽動股,(五月螽斯彈股響)

    六月莎雞振羽,(六月蟈蟈振羽忙)

    七月在野,(七月蟋蟀野地裡叫)

    八月在宇,(八月鑽到簷底唱)

    九月在戶,(九月跑進我屋裡)

    十月蟋蟀入我床,(十月在我床底藏)

    穹窒燻鼠,(點菸燻死大老鼠)

    塞向墐戶,(堵好門縫塞北窗)

    嗟我婦子,(呼喚老婆和孩子)

    曰為改歲,(馬上就要過年了)

    入此室處。(趕緊搬進這間房)

    六月食鬱及薁,(六月裡把李子葡萄嘗)

    七月享葵及菽,(七月蜀葵烹豆湯)

    八月剝棗,(八月木棍敲紅棗)

    十月獲稻,(十月稻穀收割忙)

    為此春酒,(用稻穀釀成好春酒)

    以介眉壽。(老爺祝壽要用上)

    七月食瓜,(七月能有甜瓜吃)

    八月斷壺,(八月葫蘆都吃光)

    九月叔苴(ju),(九月收穫芝麻籽)

    採荼薪樗(chu),(挖苦菜砍柴兩頭忙)

    食我農夫。(野菜是農夫的好乾糧)

    九月築場圃,(九月築好打穀場)

    十月納禾稼,(十月莊稼進穀倉)

    黍稷重穋(lu),(黍子稷子加高粱)

    禾麻菽麥。(粟米芝麻高粱麥子都放上)

    嗟我農夫!(可嘆我農民終日忙)

    我稼既同,(大夥的莊稼剛收完)

    上入執宮功(又要服役修宮房)

    晝爾於茅,(白天出去割茅草)

    宵爾索綯,(晚上搓繩長又長)

    亟其乘屋,(急急忙忙蓋屋頂)

    其始播百榖(gu)(開春還得播種各種糧)

    二之日鑿冰沖沖,(臘月裡鑿冰沖沖響)

    三之日納於凌陰,(正月裡送進冰窖裡藏)

    四之日其蚤,(二月裡早朝要祭祀)

    獻羔祭韭,(獻上羔羊韭菜黃)

    九月肅霜,(九月裡天高氣又爽)

    十月滌場,(十月清掃打穀場)

    朋酒斯饗,(捧上兩壺新酒漿)

    曰殺羔羊,(宰殺大羊和小羊)

    躋彼公堂,(趨之若鶩去公堂)

    稱彼兕(si)觥(gong),(高高舉起牛角杯)

    萬壽無疆。(齊聲高祝壽無疆)

    七月流火是西周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詩從七月起,唱罷一年忙,反覆詠歎,令人嗟嘆悲傷。想那孔子克己復禮,就是要恢復的這種社會秩序吧?

  • 8 # 梧桐樹邊羽

    這是個由來已久的知識錯用問題。因為用的人多了,用的時間久了,錯誤逐漸變成了正確的。這種現象在文化流傳上時有發生。

    “七月流火”出自哪裡,原文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詩經·國風·豳風》: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這裡面“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都是指十月之後開始記日子,即“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這是豳曆紀日法。

    這句詩實際上是農人記錄從年中到第二年開春的農耕之事。

    中國古時候的歷法向來與天象有關。這裡的“火”是指“大火”星,即天蠍座的主星——心宿二,《詩經》年代夏曆五月間(即仲夏夏至前後)黃昏時心宿二出現在天空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六月以後,就漸漸偏西向下行。

    到了七月黃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就是“心宿二”晚上向西天慢慢落下去,預示寒冷的季節就快要來到,天氣逐漸涼爽起來。

    再來看這句詩就很明白了: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十一月北風勁吹,十二月寒氣襲人。沒有好衣沒粗衣,怎麼度過這年底?正月開始修鋤犁,二月下地去耕種。帶著妻兒一同去,把飯送到向陽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興。

    所以“七月流火”實際上是指天氣漸漸轉涼的意思。

    但是“流火”兩個字的形象很讓人聯想到火焰的跳動,既有特色又貼切,加上後來者用的歷法和春秋時期的觀星曆法不大相同,漸漸地就以訛傳訛變成用來形容“七月的天氣炎熱得像在火上炙烤一樣。”

    不過從這張心宿二的照片來看,說它“流火”也不為過。

    其實最主要還是曆法的改變,人們不再需要星象知識,而在幾千年前人們沒有別的方法來確定農時,只能夜觀天象。所以基本上人人都識星,放在今天,說起“大火”星,一般都會誤認為是“火星”吧。

    實際上這個“火”甚至都不讀“huo”,古讀huǐ,是天蠍座的主星。

    而太陰曆的七月放在今天實際上是八月了,要想觀察到真正的“七月流火”,得差不多到陽曆的九月底去了。不讓人誤會都難,所以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已修改了:“七月流火”,也可形容天氣炎熱。

    實際上就是官方證訛了,這個流動的“大火”星,就真的變成熱死人的夏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嬰兒的鼻腔內為什麼會產生那麼多的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