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寶迪他爸

    所謂賊 都是你防他 他也防你 所以說人販子也一樣 如果你不讓小孩離開你的視野 多留一分心 那麼人販子也就沒機會了

  • 2 # 幼教萍大姐

    第一種謊稱是小孩子的叔叔啊姨,同伴同事,去幼兒園接孩子;第二種是對沒人看護的孩子謊稱帶他們去買好吃的去買玩具從而拐賣他們;第三種就是超市或者菜市場,趁父母不注意或低頭玩手機的時候悄悄抱著孩子;第四種是快取啊,夫妻二人鬧矛盾而在大街上搶走孩子。這就是人販子拐賣孩子最常用的幾種方式。為了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要教育孩子告誡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的東,不跟著陌生人走。其次,父母在看護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認真仔細,不能低頭玩手機。幼兒園上下學的時候呢準時接送孩子,並且準確的送到老師手裡。

  • 3 # GYEE

    根據電視劇,電影以及法制節目的例子來看,人販子一般在公園,商場,農村等人群稀疏或人員流量特別大且監控力度不強地方。

    人販子一般是用糖誘導孤身的小孩子或者與看小孩子的家長套近乎,製造單獨與小孩子在一起的機會,然後趁機把小孩子帶走。現在監控範圍廣,坐車需要實名認證,所以人販子會進行一些短途車的乘坐,因為一些城際公交是不需要實名認證的。

    關於如何防範:

    帶著小孩子外出的家長一定要小心看顧,一方面是小孩子自身製造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是外界的安全隱患。

    首先地方要選對,在大型廣場或者商場遊玩,這些地方一般有有效監控,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熟悉的,排除安全隱患的場所,要保證小孩子在自己的視野控制範圍之內。

    第二,可以對小孩子進行 教育,或者家庭演習,這些都是有效且必要的。

  • 4 # 啃胡蘿蔔得兔斯基

      一.問路

      有一則新聞曾曝出10歲的蕾蕾在奶奶家吃過飯後獨自回家,路上遇到一名40多歲的陌生男子問路,在蕾蕾指路後,這名男子聲稱還是不認路要求蕾蕾帶他去,然而蕾蕾沒有防備和懷疑就上了陌生男子的車,最後慘遭強姦。其實,最常見的拐騙招數就是問路了,孩子們天真單純,從小受教育要助人為樂,這就讓很多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機。

      二.食物誘惑

      曾經看到過一名警察分別對五個小朋友進行糖果誘惑,結果四個孩子都“上鉤”了!所以,糖果美食也是壞人經常用的手段。這些犯罪分子利用孩子的同情心進行拐騙,當天真懵懂的孩子面對人販子與形形色色的糖衣炮彈時,很有可能上當受騙,這就需要家長從小給孩子培養安全的意識。

      三.假冒熟人

      還記得那個被挖去雙眼的小彬彬嗎?犯罪嫌疑人是一名女性,在博取了小彬彬的信任後,將其引誘到遠處的後山,隨後挖掉了孩子的雙眼。由於孩子易相信他人,從而釀成慘劇的發生。有些騙子還會聲稱自己是父母的同事或是朋友,從而進行誘拐。不幸的是,大多數孩子都會選擇輕信。

      四.強行抱走

      有些人販子會趁家長不注意的時候對孩子實施強行抱走的做法,但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大多在於家長的看護不當,當孩子年齡尚小之時,不應讓孩子單獨一人在外,家長要時刻在孩子身邊陪伴,不能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

      五.利用兒童犯罪

      接下來這件事可謂讓人心寒,一名老奶奶竟然用親孫子作為誘餌拐騙兒童!當天這名奶奶帶著7歲的外孫在外玩耍,主動上前與小俊的奶奶搭訕並給小俊玩具,然後讓7歲的外孫與小俊一起玩,趁小俊奶奶不注意時,哄騙小俊將其帶離現場。可怕嗎?真是什麼人什麼事都做的出來啊!

      六.假借抱孩子名義

      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到樓下的公園散步,一個50多歲的大媽,笑嘻嘻的走過來與媽媽攀談,聊的甚歡時,主動提出要抱抱孩子,此時,這位媽媽開始警惕起來宛然拒絕了大媽的要求。隨後,只見大媽迅速上了一輛汽車後沒影兒了!現在想想,真的很後怕,如果定時媽媽把孩子交給了她,後果將不堪設想。

      為了避免拐騙事件發生,學會預防才是最重要的。為此,家長們要記住以下十招!

      1.不要讓孩子一人出行。

      2.教孩子拒絕陌生人的一切食物和玩具。

      3.讓孩子知道除了家長,不能跟任何人去任何地方。

      4.告訴孩子遇到危險時要大聲呼救,或是找身邊的大人求救。

      5.讓孩子熟記爸爸媽媽的姓名電話,但是不能隨便透露給陌生人。

      6.永遠不要讓孩子脫離視線。

      7.在孩子上下學時要囑咐結伴而行。

      8.購物時絕不能鬆開孩子的手。

      9. 外出時留意四周情況,不要帶寶寶到偏僻人少的地方。

      10.如果請月嫂或保姆的話一定要充分了解其資訊。

      看到人販子的拐騙技巧,我們都恨得咬牙啟齒,但是,這些都沒有用,只有學習防拐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 5 # 心知島

    太容易與人相處的孩子,對陌生人也完全沒有戒備心。這樣的孩子,隨時都有被拐走的可能,並且他們沒有危險意識。

    在心理學上,這樣的行為其實並不是正常,也有可能是一種心理障礙,這種障礙在幼兒和青少年中更常見,而且對青少年社交也會有影響。

    在最新的美國精神障礙診斷及統計手冊中,加入了反應性依戀障礙和脫抑制性社會參與障礙這兩種主要針對兒童的診斷標準。

    反應性依戀障礙多表現為,兒童對於成人照料者的持續性的情感退縮,比如很少尋求安慰或在被安慰時反應程度很低,以及對他人很少有社交和情緒反應,很少有正性情感並經常出現負性情緒。

    脫抑制性社會參與障礙的兒童,某些方面會出現與反應性依戀障礙相反的趨向,比如會主動與陌生成人接近並缺乏含蓄,呈現出自來熟的言語或肢體行為。

    這兩種心理障礙,是怎麼引起的呢?

    它們多發生在極度缺少照料的兒童,比如經歷了社會忽視,持續性的缺乏安慰、激勵和喜愛,反覆性的變換主要照料者,成長在非正常環境。

    由此可知,父母對孩子缺乏陪伴與教育,是促成誘拐事件的一個誘因。

    對於已發生的事情,我們無力挽回。但是,我們應該從這些事件中覺醒,並且提高警惕。

    那麼,如何教育孩子遠離陌生人?

    #建立安全名單

    雖然父母經常叮囑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但孩子由於自身發育的限制,並不是都能理解“陌生人”這個概念。

    所以,父母不如給孩子列出一份可以信任的人員名單,明確告訴孩子只有在這名單上的人才可以信任,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安全單以外的人都是別人,即陌生人。

    除此之外,父母還可以告訴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可以向這些人求助,比如警察、小區的保安、老師、商場的店員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向孩子介紹如何鑑別這些人身份的真假,比如他們一般會穿著制服或帶著寫有名字的牌子。如果對方說掉了,就需要提高警惕。

    #拒絕陌生人的“糖衣炮彈”

    父母一定要培養孩子拒絕陌生人“糖衣炮彈”的能力,因為多數孩子面對陌生人的誘惑,都會降低警惕心。

    倘若陌生人帶來一些誘惑,比如小孩愛吃的零食、玩具,或帶他們去遊玩,很多小孩便會不由自主被引誘。然而,零食中很可能有迷藥;假如陌生人說帶孩子去遊樂場玩,實則是想直接拐走。

    #待在安全環境

    父母要教育孩子待在安全公開的環境中,減少獨自處在人少孤僻環境裡。例如在學校門口、商場服務檯、警察周邊,這些相對的安全的地方。而幽靜的小巷、街道,就很容易被壞人強行擄走。即使呼喚“救命”,也可能無人聽見。

    #提高自救能力

    父母應該教導孩子提高自救能力。比如多帶孩子熟悉住所附近的環境,讓孩子記住父母和親人的聯絡方式和住址,同時在被綁架時,要大聲向外人求助等。

    “不要讓孩子離開大人的視線”,似乎是所有人都懂得兒童安全常識,但卻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做到。

    希望父母給與孩子足夠的關愛與陪伴,別讓悲劇再次發生。

    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被愛包圍,平安健康,快樂地長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的相聲演員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