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生的旅途中有些經歷成為回憶,有些美味卻只有回味
3
回覆列表
  • 1 # 我是拉比媽

    感謝邀請。吃不到,往往是這道美食已經不再出現,或者製作這個美食的人不在了。而我的情況,是後者。父親在世的時候,很會做飯,我在做飯的路上很多時候得益於父親的指導。上大學的時候,第一次遠離家鄉,放假回家,父親就會燉兔子湯給我喝,選用家養白油兔,燉地斬頭,我們古田話“燈腸草”,哈,還特意找到這個圖片了。在老家老一輩眼裡,無論啥時候,都要注意清熱解毒的,所以父親也就很喜歡燉這個湯給我喝。父親不在了,母親也燉過這個湯給我喝,但是總不是那個味道,興許,是加了父愛,是獨特的味道。父親還喜歡用家裡的大鐵鍋燉排骨蓮藕湯,鐵鍋和蓮藕發生化學反應,使得蓮藕湯燉出來是黑乎乎的,但是講真的,就是喜歡這一口,父親離世之後,我們也嘗試用柴火灶大鐵鍋燉排骨蓮藕湯,我妹有一次還喝得流眼淚,不是因為好喝,而是因為真的不再是父親燉出來的那個味道了。現在讓我最難以忘懷的除了上面兩道湯,還有父親煮的米粉湯。記憶裡,父親晚上下班回家,(父親在水泥廠工作,三班倒,回家就是12點了)總要煮一碗米粉湯,老房子是一層的土坯房,都是木板隔開的,父親下蔥油爆香的時候,我就爬起來穿戴整齊,算好時間,假裝睡醒了起來上廁所,父親就會給我一碗。其實不是父親不願意煮我們的分,而是我們總不好意思開口要吃宵夜。現在米粉自由,宵夜自由,卻再也吃不到從父親碗裡分出的那一部分米粉湯了。大概,是父愛的味道,再也沒有了吧。

  • 2 # 加州矽谷熊出沒

    油炸螞蜂卵記得是小學時候,家裡陽臺上有個不大不小的螞蜂窩,大人都警告左鄰右舍的孩子不許靠近,可我和小夥伴們早就惦記上了,趁有天放學拿個竹竿就給捅了,後果可想而知,都被蟄了一身包,躲在廁所裡互相幫著抹肥皂水,瞞也瞞不住,晚上都被家長領回胖揍了一頓,除了我躲過一劫,因為我媽總覺得孩子偶爾淘氣家長不需要發這麼大脾氣,不是已經被蟄了嗎,就當是教訓了,當時感嘆我媽真開明,後來才知道她小時候也捅過馬蜂窩。窩捅了,螞蜂飛了,留下一個滿是卵的蜂巢,在我媽高超廚藝下變成一盤香噴噴的炸蜂卵,後來才知道我媽小時候捅了馬蜂窩以後也是這麼料理的。我端著盤子走家串戶的給小夥伴們分享,大人們嚐了以後也都氣消了,之後的歲月裡時常會被大人提起當個笑話講我們調皮搗蛋的故事。都長大了,分開了,現在有錢絕對可以買得到螞蜂卵吃,但我記憶中的味道是跟童年緊密結合的,童年的小夥伴都長得那麼醜,嗓門都那麼大,整天吵吵鬧鬧的,可感情就是那麼好。如今的熊孩子未必有這份福氣擁有那個時代的快樂。大了,回不去了……

  • 3 # 想要後悔藥的妲己

    喜歡吃螞蚱,記得小時候和自己的小夥伴跑到地裡抓,抓好多,然後挖個坑放點柴點著把螞蚱放進去做熟就開吃,回到家還不敢和家裡人說

  • 4 # 愛吃菠蘿蜜的小姐姐

    小時候家裡沒什麼錢,因為在我們那個時候父母都是不是很富裕的那一種?然後接上面兩毛錢一個的那一種油果子,感覺特別好吃,小時候吃一個感覺就好滿足的樣子,現在長大了,再也吃不到那種味道了,可能是心境不一樣了

  • 5 # 粵西阿蘭

    海豆芽,湛江人又叫“腳牆”,清炒或者煮湯都非常鮮甜好吃,小時候特別愛吃,後來就再也吃不到了。

    加紅薯粉清炒

  • 6 # sabaydee

    泰國路邊攤的烤雞翅,domyum湯,粿條,豬腳飯,泰式炒粉,路邊的炸串,各種丸子,還有各種好吃的水果,讓人懷念。

  • 7 # 夕拾朝花

    小時候在農村老家奶奶經常會用自家磨的面來做一種叫甜面片的食物,記得那時候在昏暗的廚房和麵,揉麵,擀麵,然後切成寬寬的麵條,燒的玉米杆等到鍋裡的水熱了以後下鍋煮熟之後不放任何的調味品,然後盛到碗裡,配上一個鹹鴨蛋,吃起來特別香,特別甜,到現在都是一種回憶。現在雖然也能吃到甜面片和鹹鴨蛋,但是兒時的味道已經成了回憶了。

  • 8 # 蒲城蘇

    我過去曾在貴陽市江西村生活,1977年離開回河南,至今己40多年。當時的貴陽,基本沒啥小吃,想想也就三樣:烤豆腐、絲娃娃、油炸粑!

    賣烤豆腐的,都是端著臉盆改裝的小火盆,盆內裝木碳鋸末,盆上網罩放著幾小塊豆腐,烤制時散發著誘人的焦香味。當時豆腐很貴重,好像一毛錢兩塊,一般人捨不得吃,只有談戀愛的男青年,才捨得花幾角錢,請女朋友吃幾塊。我想,這也許是戀愛豆腐果的正宗來歷。當時,賣烤豆腐的大都在六廣門體育場門口,或者黔靈公園門口,因為這兩地方也是青年男女談戀愛多的地方。

    相比烤豆腐,賣絲娃娃的比較多點,都是提籃小賣。籃子內放著薄薄小米皮,豆芽,海帶絲,蘿蔔絲,炸黃豆,沾水也就是糊辣椒加醬油。用小米餅裹起豆芽海帶,澆一勺辣椒水,放兩顆黃豆,再加點酸蘿蔔丁,想想都流口水,吃起來特上癮。那時,一兩分錢一個,一氣能吃10多個。

    油炸粑好像北方的棗糕,不同的是油炸粑的皮是糯米,餡是豆沙。而棗糕的皮是黍米,餡是棗泥。相同之處,都是過油炸的甜品。油炸粑也是1975年文革後期才有的,在威西門,合群路口,有兩三個攤點,一毛錢一個,每星期,媽媽都會給買兩次,香香甜甜,軟軟糯糯,即使不愛甜食的我,也十分喜歡。

    離開貴陽40多年,貴陽的風土人情,貴陽的戀愛豆腐果、絲娃娃、油炸粑,常常使我思念,魂牽夢繞,欲罷不能。有機會,再回貴陽,會會同學朋友,嚐嚐日思夜想的貴陽小吃,仍我人生的一大欲望!

  • 9 # 楊週三月

    最懷念,但是吃不到的,是姥爺做的肉盒,姥爺現在去世了,再也吃不到了,只剩懷念。

    姥爺是北京人,做門釘肉餅超級好吃。知道我吃鹽淡,不喜歡太油的,專門改良成了肉盒狀的肉餅,外皮焦黃香脆,帶著韌勁,內裡肉嫩多汁,帶著蔥香。

    從在大黑平底鍋裡面成型的時候,就守在灶爐旁邊守著,看著姥爺下手轉盒子,翻面,每次都都說“姥爺,你不燙嘛”。

    等到上桌,切成一瓣瓣兒的小三角。從尖尖開始吃。每一口都是滿滿的肉味,香香油油還流汁。

    沒有圖了,類似這種吧

  • 10 # 豆包說美食

    鬧市裡,某個角落,可能就在不經意間,被我們找到,從而愛上它,戀上它,記住它。我也時常想起剛剛步入社會參加工作時,能讓簡單的一碗美味治癒我一整天的焦慮和煩躁。

    一碗簡單純樸的揚州炒飯——普普通通的米粒,加入香菇、雞腿、鮮筍、蝦仁、小蔥等食材,摻雜一起,融入其各自香味,鮮香撲鼻而來。大米粒兒粒粒分明,配料色彩多樣,蝦仁Q彈。那是經濟能力還談不上,每次老闆託付我幫忙照看下他五歲兒子的時候,我們就來吃揚州炒飯,小孩子很容易滿足,吃得很是津津有味。

    親民小飯館裡的打滷麵——手工拉麵澆上醬香濃郁的滷子,再充分攪拌開,麵條吸收著濃汁,哧溜哧溜地吃著。旁邊的男士,毫不避諱地要上一口大蒜,一點都不在意旁邊女士的眼光。雖然午休時間短暫,匆忙的一頓飯,但伴著這碗香氣,吃出了家裡的味道,同事之間暢所欲言,相談甚歡。填飽了肚子,下午又可以繼續戰鬥了!

    排著長隊只為一頓烤魚——每個月最開心那天,就是拿到工資了。為了犒勞自己,和朋友相約去喜歡的烤魚店,活魚現殺現烤,很新鮮。選單上的每個口味都有自己的特色,蒜香烤魚、豆豉烤魚、麻辣烤魚、青花椒烤魚等等,每月嘗一種,魚兒的外皮香脆,肉質軟嫩,湯汁鮮美,真的很享受,很懷念那時候的滿足感。

    因為得到不容易,才更珍惜!感恩一起陪伴,一起經歷風風雨雨的朋友,也致敬自己那些青澀的歲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安臊子面和岐山臊子面大家更愛吃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