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2
回覆列表
  • 1 # chenma

    饅頭硬的話可以多放點水,按我的配方做比較容易成功。1000克麵粉,10克糖,6克酵母,5克泡打粉,500–520克水,揉好,醒發至兩倍大,開水上鍋蒸10分鐘,燜三分鐘開蓋

  • 2 # 小李子阿國

    蒸饅頭我知道有兩種發酵方法,一是上次用過的發過酵的麵糰(俗稱引子),二是酵母。發麵時要有一定的溫度,暖和一點,約半個小時就搞定了,待饅頭髮脹了就可以開始蒸了!這樣蒸出來的饅頭就不會硬,而且好吃

  • 3 # 小花宅廚房

    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1.第一種原因是出鍋太快,饅頭裡的熱空氣遇冷收縮,饅頭也會縮成一坨。應該等饅頭熟後熄火,等一會兒再出鍋,這樣饅頭內外溫差不是太大,就不會有這種情況。

    而且這種情況以圓饅頭居多,是因為做圓饅頭時需要很多揉搓,這樣圓饅頭有一層緊密的外皮,而方饅頭是刀切的,切口處沒有一層緊密的外皮,這樣遇到熱氣時候不會回縮。

    2.第二種原因是麵糰醒發過度,這種麵糰非常軟塌,嚴重的還有可能變成糊狀,有的像豆腐渣那樣散。這種面如果用來蒸饅頭的話,饅頭就容易皺縮,導致發硬。

    3.第三種原因是饅頭沒發好。饅頭沒發好的原因,一般有兩個,第一個是酵母放少了。蒸饅頭時放酵母的數量是有比例的,應該嚴格按照比例來配放酵母,如果是冬天的話,還可以在基礎上多放一些酵母。第二種是酵母失去活性了,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一般是酵母買的時間太長了,或者是放置的時候沒有嚴格儲存,導致酵母失去活性,沒有作用了。

  • 4 # 左撇子的紅姐姐

    蒸饅頭底部發硬可能是

    1、發酵根據溫度不同時間也不一樣,現在家裡都有暖氣,稍微熱一點可能45分鐘就好了,看著麵糰已經發起了大蜂窩狀的氣孔,也就差不多了。

    2、和麵用水的原因

    放了發酵粉的麵粉,和麵時要用溫水和麵。溫水能保證發酵粉充分融化,給發酵粉提供一個充分發酵的溫度,這樣蒸出來的饅頭氣孔會大,也會鬆軟很多。

    3、蒸饅頭時放入時間的原因

    蒸饅頭的時候不要等水完全大開,這樣外面猛地受熱,內心還是涼的,蒸出來的饅頭也不會好吃,等水微開,開始冒熱氣,就可以把饅頭放進去了。

    4、饅頭蒸熟著急拿出的原因

    蒸熟之後不要著急把蓋子開啟,內外溫差過大,也容易造成饅頭變硬。關火燜個十幾分鍾,等鍋內外溫差不大了。

    5、麵粉原因

    家裡面蒸包子饅頭應該很少用高筋麵粉,蒸出來的效果也會多少有點點影響。

  • 5 # 悅食貴

    蒸出來得饅頭底硬主要原因5點

    1 和麵時水份有點大

    和麵水時一定要適當,同時,考慮季節氣溫,冬季和麵要軟一點,夏季要硬一點。若和麵太軟,揉制饅頭有困難,也只能加入乾麵粉,若麵粉加得多了,發麵會處在“不發”的狀態,蒸出的饅頭有“死麵饃”的現象,饅頭也就有點硬;若和麵硬了,又要加水揉麵使麵糰變軟,這樣的麵糰沒有一定的穩定性,蒸出的饅頭也很變硬。

    2 麵糰發酵時間過長

    麵糰發酵與季節、和麵水水溫、發酵物用量、發酵的時間都有一定的關係。比如夏季,即使用拳頭大點的老面,用低於體溫的和麵水,至多6個小時就是很好的發麵了。如果發酵過度會使麵糰失去它本來的“骨架”。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體驗,麵糰抓起來散散的。這樣的發麵是蒸不出有彈性的饅頭。

    3 醒坯時間過短

    要是蒸出的饅頭變得鬆軟、蓬鬆,必須將揉好的饅頭胚均勻地擺放在籠屜後,放在蒸鍋上預熱一下,再移到別處,讓其自然醒發。就是夏季至少也要20分鐘左右。待饅頭胚體積增大了點,輕拍有彈性時。如果沒有達到這些基本的要求,出鍋後的饅頭也會是硬的。這也是饅頭不會變硬的最主要做法。

    4 饅頭開鍋的問題

    一是蒸饅頭不要等水完全燒開,如果這樣的話,饅頭外表瞬間急劇受熱,其厚厚的內部受熱慢且“內心”還是涼的。蒸出的饅頭容易回縮而變硬。;二是饅頭到了出鍋的時候,停火後不要著急拿走籠蓋。冷空氣的瞬間侵入,饅頭會是回縮或成“死麵”。饅頭變硬了。

    5

    麵粉質量也有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蒸饅頭都要用中筋麵粉或饅頭專用粉。用高筋麵粉蒸出來的饅頭都不是太鬆軟的。這點是大家都比較熟知的,就不再

  • 6 # 會做雕刻的燕子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饅頭底部硬可能有兩點:1 面沒發好。2 揉好饅頭後沒二次醒發。要想蒸好饅頭一下幾點很重要:1發好的面先排氣。2 揉好的饅頭要二次醒發10到15分鐘。3蒸好的饅頭不要急著拿出來,要在鍋裡捂5分鐘。今晚正好蒸的饅頭,跟著我的影片一起看一下吧!

  • 7 # 顧小倩

    做饅頭時,把麵糰一個個揉好做成饅頭狀後,不要急著蒸,要讓麵糰醒發五至十分鐘後,再上鍋蒸,這樣蒸出來的饅頭底部和上部一樣軟。

    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怎樣蒸饅頭好吃

    1、蒸饅頭怎樣才能不粘屜布:饅頭蒸熟後不要急於卸屜。先把籠屜上蓋揭開,繼續蒸3~5分鐘。待最上面一屜饅頭很快乾結後,卸屜翻扣案板上,取下屜布。這樣,饅頭既不粘屜布,也不粘案板。稍等1分鐘再卸第二屜,如是依次卸完。

      2、發麵的最佳溫度:發麵最適宜的溫度是27~30度。麵糰在這個溫度下,2~3小時便可發酵成功。為了達到這個溫度,根據氣候的變化,發麵用水的溫度可作適當調整:夏季用冷水;春秋季用40度左右的溫水;冬季可用60~70度熱水和麵,蓋上溼布,放置在比較暖和的地方。

      3、發麵酸鹼度的檢測:麵糰發酵以後,必須對入適量鹼液,揉勻。可用以下方法來檢測其酸鹼度:  (1) 拍。用手拍麵糰,如果聽到“嘭嘭”聲,說明酸鹼度合適;如果聽到“空空”聲,說明鹼放少了;如果發出“叭嗒,叭嗒”的聲音,說明鹼放多了。

      (2) 看。切開面團來看,如剖面有分佈均勻的芝麻粒大小的孔,說明鹼放得合適;如出現的孔小,呈細長條形,麵糰顏色發黃,說明鹼放多了;如出現不均勻的大孔,麵糰顏色發暗,說明鹼放少了。  (3) 嗅。

    扒開面團嗅味,如有酸味,說明鹼放少了;如有鹼味,說明鹼放多了;如只聞到麵糰的香味,說明鹼放得正合適。  (4) 抓。手抓麵糰,如麵糰發沉,無彈性,說明鹼放多了;如不發粘,也不發沉,而且有一定彈性,說明鹼放得正好。

      (5) 嘗。將揉好鹼液的麵糰揪下一丁點兒放入口中嘗味,如有酸味說明鹼放少了;如有鹼澀味,說明鹼放多了;如果覺得有甜味,就是鹼放得合適 原料:麵粉、發酵面(老面)、白糖、水、鹼、青紅絲。 製作方法:1。

    將發酵面(老面)加麵粉、水和成麵糰,放入盆中發酵(發酵時間視室內溫度和老面的多少而定); 2。取出發酵好的麵糰加鹼和白糖(白糖可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新增),揉透揉勻後搓成長條,揪劑子,擺在籠屜上,劑子口朝上,撒上青紅絲,在旺火上蒸二十分鐘,取出即可。

    注意:1。發酵面時一定要發到時間,劑子口一定要朝上; 2。下劑子擺在籠屜上時,千萬不要碰,否則不會“開花”; 3。上籠屜時火一定要旺,而且要在水沸時上籠屜。特點:色澤潔白,形如花朵,甜香爽口。

    發酵粉用35度-37度溫水化開,用這個水和麵。到軟硬適度不粘手,揉光用溼布蓋好醒面發酵。如今的天氣,2個小時是肯定能發起來地。然後將面置於案板上,加乾麵再揉勻,再醒一會。這會子就隨便你了,是加豆餡,是放肉和菜或是其它東東作成諸如豆包、包子、花捲、糖三角就看你的想吃啥了。

    成型後,再放約半小時。特別注意的是上鍋開蒸這道工序,一定要中火,鍋裡要用冷水,勿謂言之不預也。要是像平常那樣大火開水,出來的絕對是死麵團。大火開水的作法只適用於用麵肥發酵的面。 蒸饅頭勿用熱水 許多人愛用熱水或開水蒸饅頭,以為這樣開得快。

    其實這並不科學。因為生冷的饅頭突然遇到熱氣,表面粘結,容易使饅頭夾生。 正確的方法應是在鍋內加冷水,放入饅頭後,再加熱升溫,可使饅頭均勻受熱,鬆軟可口。 蒸饅頭怎樣知生熟 蒸饅頭判斷生熟有以下幾種方法: (1) 用手輕拍饅頭,有彈性即熟; (2) 撕一塊饅頭的表皮,如能揭開皮即熟,否則未熟; (3) 手指輕按饅頭後,凹坑很快平復為熟饅頭,凹陷下去不復原的,說明還沒蒸熟。

    暄松的饅頭 製作饅頭的關鍵是發酵。酵母菌可以使麵糰的澱粉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糖、醇和酸等,並且放出二氧化碳氣。但是,加熱方法如果不適當,比如直接放在鍋上烙,由於受熱不均勻,只能變成皮硬內軟的“烤餅”;要想得到暄松的饅頭,必須請高溫蒸汽來幫忙。

    當人們把揉好的生饅頭放進蒸籠以後,高溫蒸汽很快把饅頭包圍起來,從四周給饅頭均勻地加熱。饅頭裡面的二氧化碳氣受熱膨脹,可是又不容易冒出來,只能在裡面鑽來鑽去,於是便脹出許許多多小空泡,使饅頭又松又暄。

    如果在面裡放些糖,發酵充分,蒸汽溫度高,供汽又猛,就可以蒸出表面開裂的“開花”饅頭。這樣的饅頭,富有彈性,吃起來香甜可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蘭特要是去了八一隊會建立王朝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