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夏洛禾

    我覺得有道理。

    保持距離感。距離產生美。

    讓他們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會讓他們更愛他們的小家也更愛老人

  • 2 # 倚修竹

    今天的問題是: 只要生活能夠自理,就別跟兒子兒媳一起生活,對此你怎麼看?我的回答是:正確。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講一個我身邊的真實的故事:

    我單位裡有個同事,六十來歲的樣子,老伴糖尿病臥床多年,終於不治而去。他的兩個兒子當時都已成家立業,這個同事呢因為退休級別高工資也高,自然上門說親的絡繹不絕。從眾多相親物件裡,這個同事選了一個四十來歲的,順理成章戀愛結婚。如果劇情就這樣細水長流發展下去就好了,但天有不測風雲。突然有一天,他的兒子意外去世了。

    兒媳沒再嫁,還帶孩子搬到了公婆家裡住。理論和實際上,這都是值得肯定的,公婆有情有義。事實恰相反,我有次去找這個同事幫忙辦點事情,同事夫人拉著我的手,哭哭啼啼好一頓痛訴——她懷疑老伴與兒媳有私,理由是兒媳和公公平常穿衣都不拘小節,隨隨便便在對方面前晃來晃去。

    後來我開導了半天,矛盾解決的最終辦法還是各回各家分開住,兩家可經常探望彼此。關心則亂,這裡的藝術就是把握一個度的問題。

    我的觀點是:兒媳婦畢竟不是這個原生家庭里長大的人,讓她一下去周全應對一個大家庭裡錯綜複雜的關係,是非常不容易的。現代人工作強度大壓力大,人一旦沒有自由釋放的空間,回到家裡還處處不方便,後果不堪設想。同樣的論據,也適用於公婆。

    如果再加上一大家子吃喝拉撒睡的問題,加上對下一代的保育教育三觀不和的問題,矛盾真的會層出不窮。分開住,從很大程度上會避免或者說減少這些矛盾。整個家庭成員關係也會和諧很多。兒大不由娘,總得放開手自己的路讓他自己去走吧!

  • 3 # 甜心52088

    開明的父母,

    孩子大了,多給他們一些空間吧。

    這樣反而更有利於愛的發展…

    可以離得近,方便照顧…

  • 4 # 使用者南寧元哥

    只要生活能夠自理就別跟兒子兒媳一起住,這句話題不代表所有人都是這樣,有些老人為了儘量減少和兒子兒媳的掙吵選擇分吃。

  • 5 # 春風9756

    非常贊成。

    第一:因為生活習慣不一樣,觀念也不同,住在一起難免不自在,容易起矛盾。 比如飲食方面,青菜你想煮著吃,年輕人卻喜歡炒著吃;起居方面,你睡得早起得早,年輕人卻睡得晚起得晚。老人生活比較節儉,認為在家吃飯更健康實惠;但年輕人則不在乎價錢,講究口味和方便。所以世間久了就會出現爭吵,對感情和諧非常有影響。

    第二:生活圈子不同,易引發婆媳矛盾。老人有老人的生活,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老人和年輕人分開住,自由。很多年輕人會認為,老人和兒子媳婦住一起會影響兒子媳婦的私人生活,包括他們的夫妻之間的生活。

    但是實際上,這種影響是相互的,老人也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和夫妻生活。如果分開住的話,叫上老友上家裡喝茶、打麻將都很方便。

    再說婆媳關係是家家最難唸的一本經,這話也不是太誇張。很多婆媳剛開始關係還是不錯的,但相處久了,看到對方的缺點更多了,就開始有微詞了。如果分開住,雙方見面的機會少了,產生矛盾的機會也少了,即使有點不愉快,慢慢的也會淡化,距離產生美。家庭自然而然就和諧友善美滿了。

    還有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在教育孩子方便。老人大都偏愛下一代,隔代親。對孫子孫女易寵愛過分,護短。在教育孩子方面易和兒子媳婦發生爭執,易把孩子帶到極端裡去,到以後後悔都來不及了。

    所以說,年輕人不要怕辛苦,寧願多跑跑去勤看看老人,老人也把勤去兒子家看看當作鍛鍊鍛鍊身體,何樂而不為呢。

  • 6 # 一燈照亮萬家幸福

    我曾經聽過一句話,自己家跟父母家相距在一碗熱湯的距離,剛剛好。我覺得很有道理。父母勞累一輩子,你遠在異鄉,根本談不上孝敬。如果在一個屋簷下,因為生活習慣 觀念的不同,難免勺子碰鍋沿。端一碗熱湯到彼此的距離,是每天的一個問候,既有彼此空間又不至於疏遠。剛剛好。

  • 7 # 丶雨水丨

    是的,現在有好多老人家正是這樣做的,幫不了忙別給兒女添麻煩。他們也幫不了你,還要上班。給他們空間,自己留有餘地。

  • 8 # 就那樣了

    我的想法也是這樣。老人和年輕人多多少少想法不一樣。矛盾就多。亂哄哄的過日子還不如分開過。大家過得舒心家庭也和睦

  • 9 # 姝瑛的情感故事

    小時候兩個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待五分鐘就互相熟悉了,長大後,兩個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待五年都未必能走到對方心裡,成年人的世界是複雜的。

    一個女人半路融入到另一個家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家庭環境、家庭文化都不同,兒媳需要和丈夫的家庭成員相互磨合,磨合中難免產生摩擦,有的人對待這些摩擦一笑而過了,而有的人耿耿於懷一輩子。這其中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

    我大奶奶和她的兒媳婦曾經也是到達了水火不相融的地步,兩個人的性格都很潑辣,一點點的小事兩個人能吵吵一晚上,三天兩頭摔盆打碗的,在我們那道街都是出了名的。端著碗正在門口吃飯,那邊傳來孩子哭聲、男人謾罵聲、女人尖叫聲,大人們司空見慣,一邊埋頭吃飯一邊議論著:慶嬸(我大奶奶)和兒媳婦又吵起來了……後來大伯去城裡打工,慢慢地倆人就搬到城裡去往了,孩子也接到城裡去上學,工作的忙碌、學業的繁重,只有過節的時候才回家看看大爺爺和大奶奶,大奶奶慢慢地一起開始說起來兒媳婦的好:這是兒媳給我買的衣服鞋子、給他爸帶的茶葉、我說不讓安空調非得買,這東西多費電……老太太在家裡養的雞,攢的土雞蛋,每隔一段時間就往城裡送一回,兒子兒媳每次回家後備廂裡都塞的滿滿的,都是老人自己種的、自己養的,關係倒也緩和了大半。

    兩代人分開住是化解婆媳問題的一種有效的方式,我們常說距離產生美,偶爾的團聚反而更容易增加對方的好感。兩口子住在一起是因為有愛,兩代人住在一起僅僅是因為有兒子這一根紐帶,而這根紐帶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當你不確定能和兒子兒媳和睦相處時,有能力的情況下分開住何樂而不為呢?當然也有很多家庭住在一起能夠和和氣氣一輩子的,但那些家庭的和氣大都來源於雙方的相互忍讓,老人待兒媳如親女兒,兒媳待老人如父母。

  • 10 # 鍾茶茶

    我同意!

    父母跟兒子兒媳之間的溝通障礙是顯而易見的。

    年齡差距導致習慣差距,共同生活勢必存在矛盾。

    大部分的父母思想和生活習慣,都是由自己那一輩的價值觀決定的。往往他們很難甚至無法理解下一輩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比如,父母可能覺得出去看電影是浪費錢,而對兒子兒媳來說,這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調劑。

    又比如,父母可能覺得,飯菜放在冰箱,只要沒壞都可以吃。而兒子兒媳會覺得,過夜的飯菜不能吃。

    這些細小的生活差距看似問題不大,長久下去,肯定會造成矛盾。

    媳婦雖然叫你爸媽,但她跟你們其實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個人可以選擇朋友,選擇老闆,選擇伴侶。但是有些人是他們沒辦法選擇的,例如父母,例如公婆。

    父母畢竟有血緣關係,有問題有矛盾,哪怕吵架,血緣關係會將它們化解。

    但是公婆不一樣,兒媳沒辦法選擇,只是因為他們是她丈夫的爸媽。雖然她叫他們爸媽,但卻未必能夠做到像對待爸媽一樣對待他們。

    既然是熟悉的陌生人,雙方不瞭解對方的脾氣秉性,也不清楚對方的習慣禁忌。難免會遇到矛盾和習慣衝突,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忍著?一次兩次可以,久了肯定會爆發。

    矛盾爆發不僅雙方難做,就連夾在中間的兒子也左右為難。

    而這些,只要不住在一起,就不會有……

    不僅不會有,可能還會增進感情。

    分開住,兒子媳婦偶爾去父母家做客,大家一起吃一頓飯,聊聊家常。吃完各回各家,互不干擾,多好!

    年輕人需要自己的空間,父母也同樣需要。

    年輕人下班,可能希望出去吃頓好的,也可能約了三五好友聚個餐。如果跟父母同住,還需要考慮出去吃是否合適,帶朋友回家吃是否合適……

    父母有時也要約上三五老友在家裡喝喝茶,聊聊天,聽個戲看個抗日劇。

    有小輩在,畢竟沒有那麼自由和自在。

    所以,如果是我,只要我的生活能夠自理,我肯定選擇自己住!就算不能自理,我也寧願去住養老院。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 11 # 心動一滴淚

    的確應該如此。

    兒子已經成年,有了媳婦以後,他就從你們的任性、撒嬌、聽話的那個孩子變成了一個一家之主。有責任、擔當和身份的男人。他需要保護他的愛人,維護小家庭的尊嚴。這個時候的他,果敢,幽默,自然,體貼,和妻子恩恩愛愛的樣子或許是父母從沒見過的,不熟悉的。也可能因兒子總向著媳婦而產生被兒子背叛的錯覺。

    父母和兒子、兒媳雖然都是成年人了,但是兩代人經過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歷史階段和人生軌跡。這些歷史烙印塑造的人格形象,平時偶然的相聚,短暫的相處可能感覺不出有什麼分歧和不同,但是如果大家都住在一個屋簷下,日日夜夜相守,勺子碰鍋沿,它的弊端就非常明顯了。

    父母生活節約,隨手關燈,隨手關煤氣,不是熱的受不了或冷的受不了就絕不開空調。過期食品只要沒發黴,能吃就絕不扔掉。出去買菜如有打折的,即使不太新鮮了也沒關係。出門逛街,人再多也儘量擠公交,不打車。按時休息,十點上床睡覺……年輕人呢?喜歡到處開著燈,家裡明亮舒適,氛圍好。週末或不上班就不起床睡懶覺,父母總是兩個人吃飯。回到家,兒媳兒子喜歡開著音響跳跳舞,唱唱歌,亂哄哄地,讓父母煩人。晚上一起看電視時,兒媳順勢就倒在兒子身上,小兩口說說笑笑,你動我一下,我摸你一下,他們恩愛的不亦樂乎,老人家看著卻如坐針氈。平時總是大手大腳地買回許多中看不中用的東西,快遞箱一個接一個地往家搬。衣櫃裡的衣服多得都流下來了,可小兩口還在買、買、買。兩代人之間彼此的好感和恩情就這樣在無聲的日子裡,一天天消磨殆盡。素質高的父母和孩子,還可以坐下來溝通、交流,彌補裂痕。如有一方不依不饒,則親情被毀,情意難在。其實,這兩種生活方式,都很好。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生活,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習慣。它都是人們長久生活中適合自己的自然的方式選擇。

    民間有父母孩子生活在“一碗湯的距離”的說法。就是說,拿著一碗熬好的熱湯要送給對方時,你端過去,湯還溫熱,正好喝。兩家相距這個距離就最合適。既在彼此需要的時候,很快就可以幫忙,又減少了彼此間那些無謂的摩擦。

    人和人之間需要距離感來增加美感和新鮮度,家庭之間也是如此。

  • 12 # 小薛聊人生

    非常正確。

    1.代溝問題。一般父輩與後代都差20-30年,現在社會變化日新月異,思想觀念完全不同,在一起生活極容易產生摩擦和矛盾,從而影響關係。

    2.生活習慣幾戶不一樣。年輕人喜歡玩手機,晚睡覺,喜歡熱鬧。而父輩則是早睡早起,喜歡安靜。

    3.對待孫子的態度和方式更是矛盾點。隔輩親,爺爺奶奶幾戶孫子當爺爺哄著供著,要啥給啥,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而年輕人更注重科學育兒,經常會給孩子一些教育。這些點非常容易產生矛盾。

    4.建議分開住,然後經常走動看看就行。保持一定距離才能產生美呀

  • 13 # 海南宏哥

    只要生活能夠自理,就別跟兒子兒媳一起生活,請您不要跟兒子住在一起,錢可以給他,就是不能同住,因為兩代人受的教育不一樣,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就不一樣。分開住了,才會距離產生親和美,分住的距離越遠父母與兒女的關係越好。您可以永遠把您的兒子當做未成年,你怎麼使喚打罵都可以,但千萬不要把您的兒媳呼來喚去,因為您罵他們一句,他們會記您一輩子的不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他們自己的父母能罵他們,非自己所生所養,就不必去代過了。

    您的兒媳亂買東西、愛看韓劇、迷戀手機、不洗衣服、不願煮飯、衛生習慣不好、不愛整理家務、不會帶小孩,脾氣暴躁,對您兒子呼來喚去等等,這通通與您無關係。這是您兒子跟她之間的事,您只當沒看見就對了。兒媳的毛病再多您都不能對別人說,這才是您真正愛兒子。否則,要麼全家臭名遠揚,被人恥笑;要麼兒離媳散,您的孫子不是沒有親孃親爹,就是向別人喊奶奶。

    說白了,與他們同住就是找氣生,開始生小氣,後來生大氣;所以,與他們分住是必須的頭等大事。不要把您生活的重心放在兒子身上,要多規劃自己的晚年生活。人生即便已經過半,還有許多有趣的新生事物要學習,一定讓自己的晚年生活快樂點。

  • 14 # 靠山4

    我很贊同這個說法,夫妻雙雙有自理能力,還是倆個人互相關愛,相互扶持在一起生活比較自由自在。

    年紀大了對小輩生活上,有諸多看不慣容易嚕嗦,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再說互相交流有代溝,生活起居,飲食習慣都有一定差別。

    為此還是分開生活,兒子、兒媳有時間,可以抽空去看看父母,這樣互相相處比較客氣。

  • 15 # 賈俊彤

    嗯,遠的香近的臭,彼此沒有空間,摩擦就會多。在生活能自理的情況下,最好不要擠在一起。都留有私人空間,也方便

  • 16 # 手機使用者6831294107

    距離產生美,對朋友、同事、兄弟姐妹、父母都有一樣,老年人只要經濟獨立,能自理最好自己過,理想狀態是離自己近一些,有什麼突發情況孩子能及時到位,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生活習慣,最好是不要多管閒事,有困難力所能及能幫則幫,儘量不給孩子添麻煩。

  • 17 # 董秀娟885

    我特別贊同這種想法,因為孩子們需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他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與我們不同,他們常常晚不睡,早不起,不做飯,叫外賣,穿著新潮,前衛,卻不收拾屋子,生完孩子父母戴。高薪卻沒有存款。而我們卻恰恰相反,退休工資不多,但卻能存下一些錢,依然保持著勤儉節約品質,如果不合孩子們在一起,都各自都有獨立空間,做父母的還能邦助孩子做點飯,收拾收拾屋子,經濟上給予邦助,孩子們感覺舒服,我們也感覺快樂。所以說,只要我們生活還能自理,決不給孩子們添麻煩。自食其利,利於家庭和慕。兩好並一好,家合萬事興。

  • 18 # 蓮子0511

    我覺得這個題目很好,不用回答,題目已經回答了。因為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生活,儘量不要攪和在一起,同時也會避免一些生活中隨時發生的不愉快

  • 19 # 糖粒子tlz

    只要生活能夠自理,就別跟兒子兒媳一起生活,我認為這樣很好,自由!要是我,也會選擇這樣的生活,還不用看臉色,想吃吃,想睡睡,不打擾別人,也不受別人的打擾,多好!大家說對嗎?

  • 20 # 娟2039702

    我很贊同這個觀點。因為兩代人本來就有代溝,所以在孩子成家,能夠獨立的時候還是不要生活在一起,也是鍛鍊年輕人。老年人和年輕人的生活習慣有太多的不同,所以還是不要同住。至於我們老了以後,我和我老公的想法是上養老院,也不想拖累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的心是好的,但因方式不對可能對子女造成傷害,可以原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