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梵八字

    出自“論語”,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意思是 三個人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其含義是隻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是可以學習和效法的物件。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師”重點在於一個“師”字,“師”這個稱謂在人們心目中很崇高,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有人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指的是在“我”之外的另兩個人中,一定有一個或兩個人比“我”高明。此外,“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唐代文學家韓愈在他的《師說》中也有解釋。韓愈說:“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 2 # 復彥健康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出自《論語》。意思為自己不喜歡的言行,就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 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加在他人的身上。 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 3 # 悠然布衣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師傅。我剛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有點愣,啥意思,自己做自己的老師嗎?後來轉了一下,理解了,應該是說我們可以向所有的人學習,每個人都可以教給我們一些東西。

    在《論語》當中有這麼一句話,其表達的意思是和一群人一起,其中一定有能夠做自己的老師的人。簡單的說,就是我們可以向每個人去學習,所有人都可以教會我們一些東西。這句話就是所謂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其實韓愈在《師說》當中也提到了: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說到即便聖人一般的孔子,也沒有一個固定的老師,而且師從百家。像郯子是少昊後裔,孔子曾經向郯子請教古代官職制度,那時候孔子的博學早就已經聞名魯國了。而萇弘博學多才,精星象音律,孔子曾經向萇弘請教韶樂與武樂之異同和不解之處,並說道: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還有師襄春秋時魯國(或者衛國)的樂師,孔子曾經跟隨師襄苦學《文王操》。另外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李耳,也就是道教的創始人老子了,孔子在三十多歲的時候都曾經問禮於老子。而以上的這些,都是在典籍當中記載的,沒有記載的又會有多少呢?所以孔子曾經向很多人請教是肯定的,而孔子的虛心和好學也是肯定。

    當然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還有後半句,也需要大家牢記的,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所以我們在看到別人的時候,不能只看到別人的優點,還要看到別人身上的缺點。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的同時也要看看自己的身上有沒有同樣的缺點需要改正的。這個才是真正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可以當老師不只是因為每個人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還有是因為每個人身上的缺點也值得我們警惕。而這些主要指的是別人的被人的言行,我們再說說關於知識和見解。

    正所謂每個人都是一本書,以前的人也常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每個人的生活閱歷,經歷都不同,而看待一件事情每個人的觀點也都不同,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到有先後,術業有專政。人的思想在碰撞當中才能夠向前發展,所以虛心向別人學習最終得益的也會是自己。

    尤其是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網際網路時代當中,我們知道的太多了,不知道的也太多了,知識在不斷的湧現,又在不斷的更新迭代。所以我們更應該保持謙卑和好學的態度,多向別人請教,也多加強自我的學習。莊子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只有時時學習,不斷學習,這樣才能夠保證自己不被時代所拋棄。當然了,雖然莊子這句話的後半句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但是如果你真的就認為生命有限,不應該用來學習知識而放棄學習,那估計也只能被放棄了。

  • 4 # 火車頭筆談

    “人皆可以為堯舜”,故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師傅。欲成為自己的師傅或老師,除了向外拜師求教,自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歷史上自學成才,自學為師者不在少數,中國的有諸葛亮、華羅庚等,外國的有愛迪生、富蘭克林等。自學的關鍵在於自省。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他又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自省即自我評價、自我反省、自我批評、自我調控和自我教育,是孔子提出的一種自我修養、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方法。

    要使自己成為自己的師傅,併為人師表,向內自省十分重要,它不僅是自我意識能動性的表現,更是變化的根據和關鍵,併為提升和完善自己提供強大的動力。

    我們要做的是向內自省與向外學習的相結合,以達到相得益彰的目的和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2B的整合全產業鏈的模式是先進還是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