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辰的遊樂場
-
2 # 漸入佳語
【蝴蝶效應:週而復始的人生,五次改變一種結局】 看電影之前會先看劇情介紹,否則看到不喜歡的,豈不既浪費時間又會倒胃口?但是,別忘了,大部分劇情都是互相轉載的,有時候真和你看見的不一樣。 原來的人生:一切都從那幅該死的畫開始,一個7歲小孩竟然畫出拿刀捅人這樣一幅血淋淋的畫,而且過後竟然說自己不記得為什麼會畫這幅畫,這能不讓各位關心小孩的媽媽、老師們起疑嗎?於是,一番檢查過後,一個新習慣開始被培養——寫日記,記下發生的每件事。然而之後竟然又如同畫中一般拿著一把刀,下一秒,刀怦然落地,再一次的短暫性失憶……接著不放心的媽媽就把小Evan交給鄰居看護,悲劇正式開場…… 鄰居(Tommy和Kayleigh的老爹)拿出攝像機……失憶……見父親……失憶……6年後,Tommy指使Lenny惡作劇,炸彈爆炸……失憶……Lenny被關,電影院中Evan第一次親吻Kayleigh,引起Kayleigh的哥哥Tommy的憤恨。於是,Tommy套住Evan的狗,想要燒死它,給他一個警告,Lenny解不開裝狗的口袋並再次受到Tommy的威脅……失憶……狗被燒死了(怎麼想起捕蜂器中愛燒狗的瘋子哥哥?既然說到捕蜂器,不妨再多扯一點,哥哥之所以瘋是因為蛆吃了小孩的腦髓,
-
3 # 動漫皇皇君
蝴蝶效應: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卻能引起一連串的巨大反應。
《蝴蝶效應》是一部關於穿梭時空的電影,與其它同類型的校園青春主人公為背景的時空旅行電影不同,影片反其道行之,透過蝴蝶效應這一混沌理論,講述了回到過去改變命運,反而因為機緣巧合的轉變,而常常造成物是人非的人間悲。
這部電影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悔的機會,提供了生命的多種可能性,一個回到過去改變命運的夢。基於一個完美主義者的瘋狂,主人公伊萬在他記憶模糊的那些集結點上建起他應有的記憶。而這些記憶建起了之後,他之後的記憶將因為蝴蝶效應而全部被改寫,於是他的人生也就跟著不停被改寫。
-
4 # 科普集結號
《蝴蝶效應》是2004年上映的一部驚悚科幻片,由當紅小生艾什頓庫徹主演,導演是埃裡克·佈雷斯,這位導演名不見經傳,作品只有四部,其中三部是恐怖片,另外兩部恐怖片對於影迷而言也是耳熟能詳,一部是《死神來了1》,另一部是《死神來了4》。總的來說,埃裡克·佈雷斯成就不高,知名度比較差,即使這部人氣頗旺的《蝴蝶效應》,也並沒有讓觀眾對導演產生多少興趣。
好了,導演說到這裡,下面分析一下這部影迷眼中的神作。
(一)電影名字的由來
“”蝴蝶效應”是混沌理論裡面的一個術語,因為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對其精彩地形象化描述,而廣為人知。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 1963 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寫道:“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個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到後來,這個初始條件細微變化引起不同後果的現象,被更好玩的描述代替了:“一個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作為一種混沌現象,“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有時會導致不可預料的事情發生,即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微妙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透過上述名詞解釋就可以知道,電影採用《蝴蝶效應》這個名字,就想借用 混沌理論這個現象,來構架和講述一個與初始條件密切相關的故事。當然,這部電影雖然借用了“蝴蝶效應”這個概念,但是採用的手段卻與“蝴蝶效應”相反。簡單而言就是,“蝴蝶效應”是因為初始條件微小變化引起了結果的巨大差異,而電影則是從不同的結果推演到事件之初,採用的是倒推的手法。如果說“蝴蝶效應”是開始決定了結果,那麼電影則是費盡千辛萬苦,經過不斷試錯之後,終於找到了事情的起因,這才斬斷了所有產生災難後果的可能性。
(二)電影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電影講了一個苦逼的男人不斷吃後悔藥,結果越吃越倒黴的故事。因為對自己現實生活的不滿,主人公就打算回到過去修改人生經歷,結果每一次修改,造成的後果就更加嚴重。透過電影我們就會知道,主人公一共回到過去5次。而每次造成的後果都是主人公所不願意見到的,而改變過去,造成的蝴蝶效應就是不斷傷害自己或者傷害家人和朋友。然而,主人公卻像賭徒一樣,不斷嘗試,不斷想撈本,結果越輸越慘,最後到了性命難保的地步。在這個走投無路的時刻,主人公終於大徹大悟,原來所有災難的源頭,都是與女孩凱麗認識有關,這才第五次孤注一擲,撕毀了日記,恐嚇了剛剛見面的凱麗,斬斷了情絲,收穫了安寧。
(三)電影的最大硬傷
電影最大的硬傷就是主人公穿越時空的能力,很是莫名其妙,僅憑著幾頁日記,就能冥想穿越回到過去,這實在是一種懶漢編劇思維,說服力太低,也是電影最令人不爽的地方,是最大的硬傷。當然,如果不對此較真,電影故事還是足夠精彩的,值得一看。
-
5 # 梁良公子影評
講一個男嬰在媽媽肚子裡自殺的故事。
《蝴蝶效應》這部電影其實和蝴蝶這種昆蟲沒有什麼關係。
影片講述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叫埃爾文,他生長在一個“喪偶式育兒”的家庭裡。因為他的父親被診斷為精神有毛病,所以一直被強制控制在醫院裡,他爸爸並不能在家裡跟他們一起生活,所以他是由他的媽媽養育成人。
後來,他遇到了一個喜歡的心儀的女孩,這個女孩有一個戀姐狂的弟弟。他們還有一個憨憨的玩伴叫小胖。
有少不更事的時候,他們玩放一些炸彈放在一個人家的郵箱之中,從那之後,艾爾文的失憶狀況越來越嚴重。
長大之後,他發現他有很多事情記不起來,不過幸好他少年時,媽媽帶他去看家庭了心理醫生時,給他一個建議,每天寫日記。
就是這本日記,是很重要的一個線索,他憑著這本日記裡的記錄。
回看的時候,一真看到字跡變模糊,甚至到了字跡變抖動的時候,他就能夠回到他小時候犯錯誤的某些節點,然後他用他自己的意志,透過言語或者是動作,改寫命運。
但是命運的殘酷在於,一旦他改寫了一個在他看來會比較好一點的結局之後,命運就會再次給出另外一個不幸的事件。
埃文心裡的承受能力越來越脆弱。就好像《九號密室》裡拿到那隻倒黴的許願兔子一樣,你許了一個好的願望之後,一轉身就會伴隨更倒黴的事情。
等於說男主運用這本神奇的日記本一直在吃後悔藥了。
無意間,男主的媽媽告訴過他,在他之前她兩次流產。
埃文最後身心俱疲。決定靠日記本,穿越回到媽媽的肚子裡,再用臍帶繞住自己的脖子,讓自己死在媽媽的肚子裡,因為他覺得只有這樣子,才可以避免後面一系列悲劇的發生,他實在是承受不了那麼多的負能量了。
於是他成功了,他媽媽又死胎了,等於埃文從來沒有來世上一遭。
-
6 # 電影火車站
埃文不是一個普通的小孩。
因為經常失憶,埃文只好每天寫日記,把這一天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
但是記日記不是一直管用的,因為埃文有時候會在事情發生之後立馬就忘記這件事,所以他只能記下事情發生前後的小細節。
後來埃文離開了小鎮,也離開了小夥伴們。
一眨眼,就過去了七年。
在一次巧合之下,埃文找到了童年時的日記本。埃文讀著日記本里記錄下來的細節,突然就回想起他忘記的那些事情:他曾被青梅竹馬凱麗的父親引誘,與凱麗拍攝了幼童色情片;他探望住在精神病院裡的父親時,差點被父親掐死;他曾用雷管傷害了一對母子;也是因為他,凱麗的弟弟湯米殺死了一直狗。
更神奇的是,埃文不僅記起了這些事,還能透過改變這些記憶從而影響現實。
於是埃文一次又一次地捧起日記本,但不管他如何改變,現實生活總會走向他不願意面對的方向。
也就是說,埃文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平行世界,他穿梭在這些平行世界裡,但一直沒有找到生活的最優解。
隨著埃文不斷地改變現實,事情也進一步惡化——每當他改變一次記憶,就會有一些記憶消失,最後,埃文會害死自己的母親。
於是又回到了電影開頭——埃文蹲在醫生的辦公室裡,看著母親生產自己時的錄影,再一次改變了現實。
這一次,他決定在母親分娩時自殺,來挽留母親的生命。只要他不曾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不會發生後來的事了。
事實上,這也是母親第四次分娩失敗——也就是說,之前那些同樣死亡在母親子宮裡,或者說埃文的哥哥或者姐姐,也選擇了用自殺來拯救母親。
蝴蝶效應的解釋是:初始條件微小的改變能帶動系統里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這在電影《蝴蝶效應》裡,則是指主角埃文透過改變童年記憶的細節,對他以後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說句題外話:埃文改變了那麼多次現實,中間歷經磨難,都不能換來完美的未來。
你看,缺憾不可避免的、危機無可挽回的才是我們經歷的操蛋的人生啊(攤手)。
回覆列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害怕不要後悔自己做過的決定和經歷過的事情,無論它好還是壞。因為每一次的選擇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改變選擇也不一定能改得更好。